浅析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2-04-29 22:02李海霞
经济师 2012年8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李海霞

摘 要:内部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作用和地位日益得到管理层重视。目前,内部审计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分析了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内审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内部审计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166-02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经营活动,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并提出建议和意见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内部审计是审计组织体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的重要手段,在建立健全企业的内控制度、提高运作效率和经济效益,规避风险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且日益被重视。

内部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必要手段,更重要的是提高企业应对风险能力的有效控制机制。它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做到先知先觉,把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避免或减少经济损失发生,同时对正在发生的不合规、不合法行为和妨碍组织目标实现的事项,随时地予以控制和化解,并对已经发生的事项,审查是否合法、合理、真实,据此查遗补漏。

实践证明,企业内部审计对经济发展和管理具有促进作用,重视内审工作,履行审计职责是企业应有的职责和义务。抓紧抓好内部审计,使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运行规范,控制有效,顺利地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因此,开展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势在必行。

一、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因素较多,笔者就以下几方面进行浅析。

1.认识不到位。企业管理人员审计意识淡薄,对内部审计认识不清,定位模糊。多数人认为,审计无非就是找问题,挑毛病,阻滞市场经济发展的灵活性,没有意识到内部审计是加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是规避经营风险,实现有效内部控制的根本途径,甚至片面地把内部审计工作定位于被审计对象的对立面,从心理上排斥,安排上迟缓,过程中设障,相关人员不予积极配合,导致审计人员无法积极争取主动,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2.深度不够。审计范围仍局限在传统财务审计中,翻凭证,查账薄,就事论事,效率低下,效果甚微。忽视了对内控制度的审计,孰不知内控制度的漏洞和缺陷恰恰是风险的藏身之地。

3.审计滞后。无论是财务审计,还是建设项目审计,均侧重于事后审计,对象多数都是已发生的事件,未做到先知先觉,防患于未然。如:项目工程建设,隐蔽性较强,从立项环节到施工阶段,存在盲目立项,以及在施工过程中高估冒算等现象,造成资金利用率低下和资金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事后审计无法弥补的。

4.后审不力。审计中提出的建议流于形式,被审单位既不采纳,也不整改落实,取而代之的是置之不理,束之高阁,采取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审计成果不能有效利用,审计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审计人员出具了审计报告,就万事大吉。这种重审计,轻落实的现象,使得一些问题屡审屡犯,失去了审计工作的权威性、有效性,震慑力也大打折扣。

5.内容欠缺。任何类型审计报告一般都会包含审计时间、依据、对象、范围、意见及建议五项基本内容,唯独未列入所指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使得问题一而再,再而三重复发生,未从根本上杜绝问题发生。

6.领域狭窄。审计人员通常只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取证上,而对管理领域审计尚未介入,或者说关注得不够。

7.素质有待提高。审计人员的执业环境应与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相一致,现在的问题是审计人员不断地面临新情况、新业务挑战,新知识新准则培训方面却不能同步,常常是边工作,边学习,针对性不强,缺乏谈话技巧,找不准工作的切入点,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二、强化内审工作的对策

1.普及内审知识,提高认识水平。内部审计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企业的最终目标是相一致的。为此,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执行审计法,普及内审知识,增强审计意识,消除认识上的误区。要转变观念,充分了解审计理论和审计作用,营造一种浓厚的审计氛围。尤其是各级主要负责人要实现从“要我审”到“我要审”的思想转变,让审计意识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每个人心中。要大力支持引导审计工作,把内部审计作为一项管理工作抓紧抓实,变被动为主动,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2.拓宽审计视角,发挥审计职能。内部审计具有内、外双向性的二重特征,同外审一样担负着监督单位、部门经济活动的任务,同时又具备管理职能、防护职能、评价职能、建设职能等特点。它从国家和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检查部门、单位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管理活动的规范制度性,确保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一致性。它能及时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改进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确保单位目标的实现,促使内控制度存在的弱点和经营活动中的弊端及时加以改进,杜绝浪费,消除弊端。因此,要开阔内审的视角,充分发挥其各项职能,真正使内部审计为企业发展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3.加强内控审计,完善内控制度。内审是对内控制度的再监督,通过内控审计发现的问题,结合组织的业务实际情况,不断地修订和完善内控制度,并严格执行。通过审计,促使被审单位加强和改善内控制度,做到查遗补漏。制度建立健全了,并能有效地运行,各种风险就相应地降低了。毋庸置疑,健全、加强内控审计是企业目标实现的防火墙。

4.加强预算审计,提供决策依据。前移审计关口,从源头上预防风险的发生,做到未雨绸缪,按照设定的“轨道”运行,可以防止偏离轨道的可能性。例如,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资金计划、费用预算等等均应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控制,把损失降到最小化;通过履行内审的职能,评价被审单(下转第168页)(上接第166页)位的计划、预算是否先进可行,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地反馈给管理层,为其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5.加强后续审计,强化成果利用。后续审计是内部审计区别于外部审计的特征。《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21条指出:“内部审计人员应进行后续审计,促进被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纠正措施。”依据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后,应关注被审单位对所发现的问题纠正措施和效果。因此,加强后续审计,不仅强化了审计成果的有效利用,更重要是形成了一种发现——披露——处理良性审计机制,实现了内部审计的价值,提升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震慑力。

6.强化责任追究,完善处理体系。对在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违规违纪行为,要追究其相关人员的责任,根据情节予以严肃处理,决不能“姑息养奸”。要健全完善处理机制和体系,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违规必纠、违法必惩,为内审工作营造威严环境,提升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7.创新审计理念,提升审计能力。一是完善审计内容。在传统审计报告的基础上,增设存在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两项内容。审计人员要切实履行审计职责,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审计所发现的问题,要进行深入剖析,不仅要明确问题发生的原因,更要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明审计报告中,使被审单位一目了然,欣然接受审计,主动整改落实。任何事项,只要找出了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审计也不例外,惟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二是拓宽审计领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业务、新情况的不断出现,管理审计是内审发展的基本方向。一个单位管理的好坏,严重影响其发展。因此,审计人员要突破传统审计,将审计触角向管理领域延伸,从完善管理角度,提出对策和建议,提升审计层次,真正起到“贤内助”作用。三是提升审计能力。经营管理审计是审计未来发展的方向,要通过渐进的方式,逐步提升审计能力。比如全面立体看问题,由重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转变等等,要从机制和体制的层面提出建设性、可操作性的建议。此外,要建立科学的审计考核激励机制,努力推动审计理念的转变,提升审计能力。

8.提高人员素质,壮大审计队伍。作为内部审计人员,应熟悉单位的业务流程、财务管理的特点及相关新法律、新法规、新制度,为此审计人员应强化业务能力、政策水平。要加强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及时吸取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夯实专业基础。针对内审人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况,要解放思想,积极参与成员单位审计,取长补短,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要鼓励内审人员学习CPA、CIA,提高自己理论知识,扩展审计思路,更好地服务于实践。

总之,强化内审工作,将其根植于企业经营活动中,充分发挥监督与服务作用,是确保企业高效运作,持续健康发展,顺利地实现经营目标的一项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建勇.免疫系统理论对银行内部审计的借鉴.审计月刊,2010(11)

2.钱培钧.审计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0)

(责编:李雪)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