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市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2-04-29 20:12马汉武,陶静,罗荣华
商业研究 2012年8期
关键词:面板数据经济增长

马汉武,陶静,罗荣华

摘要:作为中国所特有的商业业态,专业市场对流通、消费、投资、生产乃至于出口都有着重要影响,对提高就业、促进创业创新、促进城乡一体化等社会经济发展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直观分析基础上,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统计研究,发现专业市场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达到058,东部地区要高于中、西部地区;实证表明专业市场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专业市场;经济增长;面板数据

中图分类号:F224文献标识码:B

一、引言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完善农村服务网点,支持大型超市与农村合作组织对接,改造升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支持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作为中国所特有的商业业态,专业市场处于流通环节的承上(生产)启下(消费)的地位,具有引导市场、决定生产、促进消费的积极作用,对我国流通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亿元以上的专业市场达到3 407个,实现成交额46 223亿元,比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235亿元增长了196倍。专业市场类型已由当初的农产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为主的单一类型演变为如今的生产资料市场,农产品市场,食品、饮料及烟酒市场,纺织、服装及鞋帽市场,日用品及文化用品市场等,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够反映地区经济活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中国商品市场发展战略研究学会张旭在总结义乌小商品市场的32年发展历程时,形象地把专业市场概括为摆地摊的第一代到如今以电子商务为主的第八代。

国内学者关于专业市场与社会生活与城市经济增长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尤其实证型的研究更少。其中黄明东(1998)认为专业市场的兴起推动了农村经济和市场化改革的发展,并引起农村经济结构和微观基础及城乡格局的实质性变化。石忆邵(2005)通过年鉴数据分析分别得到商品交易市场密度、市场规模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74,0833。刘天祥(2007)通过对专业市场交易额和GDP的一元回归计算得出,专业市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4944,即全国专业市场交易额每增长1个单元,GDP就增长04944单元,他指出专业市场的建设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具有促进作用,并认为专业市场在我国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张旭亮(2009)通过对我国专业市场密度、强度和数量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关系,以及对市域层面有典型代表性的专业市场与城市经济作用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专业市场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但相关,而且呈现出与城市群空间上的耦合性。

现有的对专业市场与经济增长研究的实证模型较为简单,选取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或者是截面数据单纯地验证专业市场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忽视了其它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的结果不能从整体上反映实际经济状况。为了克服这类局限性,克服时间序列分析受多重共线性的困扰,本文采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完整地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经济增长与专业市场发展的关系,反映专业市场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时序影响,反映不同地区间专业市场发展的经济作用。面板数据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并更好地识别和度量单纯数据所不能发现的影响因素[1],并通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实证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专业市场发展的理论分析

商品流通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现代流通业具有引导市场、决定生产、促进消费的积极作用,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先导性产业。社会新形势下,消费、投资和出口已然成为经济增长的三大主要驱动力,而作为流通的重要载体,专业市场不仅能够带动消费增长,还具有促进投资的作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从分工理论角度看,专业市场能够集聚分散的需求,这种集聚的需求意味着市场容量的扩大,而市场容量的扩大是提高交易效率的必要且充分条件:当市场容量增大时,意味着交易对象扩大,交易成功率必然上升;另一方面,市场容量扩大意味着可选择集合的扩大,从而交易风险就会降低;同时,市场容量扩大有利于信息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这也促成了交易效率提高[2]。交易效率的提高或者交易成本的下降,是促进分工演进的关键因素。按照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市场自利行为交互作用形成的最重要的两难冲突,是分工经济与交易费用的矛盾。当交易效率低时,分工的好处被分工造成的大量交易次数之间的费用抵消,人们就会放弃分工而选择自给自足;而当交易效率高时,分工的好处就大于交易费用,从而促进分工的发展[3]。斯密—杨格定理表明,市场规模扩大与专业化的深化的之间是一种良性循环机制,专业市场通过实现交易效率的递进,促使分工深化,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从双边市场理论的角度看,专业市场是促进商品交易的平台,商户(专业市场内部商品提供方)与客户(专业市场内商品的终端购买方)都通过这个同一平台进行交易,运营商与处于后台的服务商同时为前台这两个不同的群体提供相关的商贸服务等平台式服务,一边商户在专业市场中进行交易所获得的收益或效用会随着另一边客户数量的增加而增大。显然,成熟的专业市场具有明显的双边市场特征:以专业市场交易为平台,两端分别为商户和客户。这种平台可能由地方政府或集体以土地投入发起,也有由一批投资人共同兴建,也有商业地产开发形式等,由投资商、运营商经营与管理。专业市场是区域性的商贸物流枢纽,能凝聚并维持足够数量的商户与制造商并实现相当的交易量,从而吸引客户的进入。市场容量的扩大使专业市场得以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集约化为客户提供服务而吸引大量制造商在此提供商品并吸引商户入驻,这又因更多的选择、更低的价格、更好的质量吸引客户到达。交易空间的扩大,交易效率的提高和交易成本的下降吸引双边市场聚集,专业市场完成了由传统交易场所向交易平台的转化。随着客户要求的提高,需要提供定制化的商品,制造商将提升其商品品牌从而推动专业市场平台的进一步提升。尤其是信息网络和物流网络的发展,专业市场对交易双方提供的服务领域已经从传统的商品交易环节延伸到物流配送、信息服务、中介组织、资金服务等各个环节,平台通过提供一体化的商贸服务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服务业的进步。凭借无可比拟的技术和服务优势,一个平台式的专业市场可以面向多条供应链提供服务,成为多供应链上的一个集成节点,从而演变为复杂的多边市场形态。

增长极理论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专业市场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可以起到增长极的作用。专业市场的发展,能促进区域内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发展,吸引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此聚集,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新的产业链,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另外,完善的专业市场体系,可以及时、有效地反映市场供求动态,更有效率的实现产品销售,促进生产紧跟市场需求,更快地了解供求等信息,开发适销的新产品,使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大大增强区域的经济活力。所以专业市场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带动地区的贸易流通等服务行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还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能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繁荣,甚至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增长与专业市场发展的状况

专业市场成交额是所有专业市场摊位商品交易总额,是专业市场运行的重要指标之一,图1、图2分别展示了我国2000年以来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专业市场成交额和地区GDP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专业市场的成交额较高,占了专业市场总成交额的803%,如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这些地区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央的发展政策一直向沿海的东部城市倾斜,加速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专业市场的快速增长;相反西部地区大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经济比较薄弱,人民的消费能力相对薄弱,专业市场发展较为缓慢,故其专业市场成交额呈现明显的差距。

图1专业市场成交额(2000—2009年)图2三大经济地区GDP(2000—2009年)

图3为2001—2009年各地区经济和专业市场成交额的增长率。从图中不难发现,各个地区的专业市场成交额和GDP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由于《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对专业市场统计始于2000年,统计数据不全面,故2001年呈现100%以上的增长率),三大地区的GDP增长较为平稳,平均增长速率分别为148%、139%、154%;而各地区专业市场成交额的增长却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2001年各地区的增长率均超过100%,推测是由于专业市场经过长期的前期投入后获得了巨大的收益,随着时间的推移,边际效益呈现递减趋势。东、中部地区发展相比较西部地区发展比较稳定,西部地区专业市场由于基数低,增长速度尤快,在2004年后已经超越了东、中部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在西部专业市场发展势头最猛的2008年,其GDP增长率以161超过了东部地区的106%,某种意义上可以解释为专业市场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动经济的增长。图4为东、中、西部及三个地区总的专业市场成交额与GDP从2000—2009年的散点图,反映了10年内两者发展的对应关系。从图中发现中、西部地区两者之间的发展趋势相似,东部地区发展匹配度则高于另外两地区,这些都表明无论是总体上还是各大地区专业市场的发展和规模扩张与地区经济发展是相匹配的,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图3各地区GDP与专业市场(SM)成交额增长率

(2001—2009年)图4 专业市场(SM)成交额与GDP散点图

(2000—2009年)三、模型与数据选取

(一)面板数据模型

面板数据也称时间序列截面数据或混合数据,面板数据同时在时间和截面空间上取得的二维数据。面板数据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yit=αit+∑Ki=1βkitxkit+uit[4]

其中,i=1,2,…,N表示N个个体;t=1,2,…,T表示已知的T个时点;yit是被解释变量对个体i在t时的观测值;xkit是第k个解释变量对于个体在t时的观测值;βkit是待估计的参数; uit是随机误差项。

根据模型中参数的假设不同,面板数据模型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划分为3种类型:混合模型、变截距模型、变系数模型。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的关键在于首先要检验样本时间符合哪种面板数据模型以避免模型设定偏差,改进估计的有效性;其次要做好面板数据单根检验以及面板协整检验。协整是对非平稳时间序列长期均衡关系的统计描述,非平稳时间序列间存在的长期稳定均衡关系称为协整关系。在样本容量比较低的情况下利用单个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时,会降低检验的功效,而利用面板数据进行的单位根检验则能够充分利用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5]。

Levin和Lin(1992)讨论了包含固定效应个体确定性趋势及不同期序列相关误差下的Panel Data序列单位根检验方法LL检验法,该方法已经成为一种标准的Panel Data单位根检验方法[4]。Kao(1999)对不同协整检验方法的特性进行了Monte Carlo随机模拟研究,提出对非平稳面板数据进行回归的代数方法[6]。本文仅对样本本身的个体差异情况进行分析,故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在面板单位根检验和面板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专业市场与地区经济增长做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分析各个区域经济增长与专业市场的关系,并将针对各区域的经济情况分析各区域的专业市场发展策略。

(二)数据指标与来源

成交额是专业市场发展的重要指标,最能体现专业市场发展规模,故选取专业市场成交额作为专业市场发展指标。经济增长的指标则采取常用的GDP数据。本研究采用的是2000—2009年度统计年鉴数据,对三大经济区域(东部、中部、西部)的经济增长指标与专业市场数据进行研究。区域划分按照统计年鉴标准,东部城市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十个省市;中部城市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十一个省市,由于西藏地区专业市场统计数据最近5年才进行,数据年限较短,故将其剔除。专业市场的统计数据来自《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2000—2009年),单位为亿元人民币;国内生产总值GDP(单位为亿元人民币)统计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9年)和《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GDP、专业市场成交额是以1978年为基期的价格指数进行测算得出的。各个区域的相关数据是利用EXCELL进行整合的,面板单位根检验与面板协整检验则借助计量软件EVIEWS60完成,并利用EVIEWS60完成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及检验。

四、 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定义LnSMit为第i个地区第t年处理后的专业市场成交额,LnGDPit为第i个地区第t年处理后的GDP。首先对个体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然后对整体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ADF检验的t统计量结果如表1所示,表1的结果显示水平序列中的显示得到的t—统计量均大于临界值,表明水平序列非平稳。LnGDPit、LnSMit面板单位根检验IPS统计量分别为—0446、—0245,由于IPS检验在5%显著水平上临界值为—207,所以LnGDPit、LnSMit在5%显著水平上接受面板单位根假设。

表1地区GDP和专业市场的ADF检验地区LnGDPit的t—统计量LnSMit的t—统计量水平序列一阶差分水平序列一阶差分东部—2.97**—7.1—2.13**—4.84中部—3.72**—5.66—1.98**—5.42西部—1.45**—2.22—0.26**—4.15注:**表示ADF的t统计量在5%的显著水平下接受单位根的原假设。

表2面板协整检验结果t—统计量Prob.ADF—3.371632**0.0004注:**表示ADF的t统计量在5%的显著水平下序列协整。

(二) 协整检验

为了研究专业市场和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首先利用Kao法检验个体中两者之间的协整关系;然后用面板协整的检验方法考察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和专业市场的关系。对各经济地区的LnGDPit和LnSMit进行回归,在不考虑滞后影响的假设条件下,设面板数据模型形式如下:

LnGDPit=Ci+βi*LnSMit+uit

其中uit为噪声项。

对面板模型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检验结果可知,ADF统计量在5%的置信水平下检验显著,即认为LnGDPit和LnSMit序列之间存在协整性。这比较符合当前的经济特征。从整体来看,在流通业态不断发展的时代下,专业市场作为流通环节,它的发展会牵动上游生产和下游消费的发展,同时吸引市场资本的加入,从而推动地区经济的逐步增长。

(三)模型估计与分析

应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我国三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增长与专业市场得出到面板数据模型的结果为:

LnGDPt=2282760+0583407LnSMt+ut

R2=0939

R2=0939证明模型整体拟合度很高,结果表明各地区总体而言专业市场成交额每变动1个单位,GDP变动0583407个单位。各变量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也都是显著的,R2=0953059,模型整体拟合度较好,结果如表3所示。

上述面板数据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我国三大经济区域中各区域的经济增长与专业市场之间的关系是长期均衡的。从各区域的专业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系数可以看出,我国东部经济区域的专业市场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最大,而中部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小。这一结果比较符合我国国情,专业市场最早始于浙江、广东、福建等东部省市,它的发展能够带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集聚,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工业企业的主力军,其生产总值将为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增加做出重要贡献;同时,在我国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专业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场所,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促使当地农业总产值的增加;专业市场的运行必然需要物流等其它服务的支持,在某种程度上专业市场的发展带动了整体服务业的发展,实现第三产业的增值,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地理、经济、政治各方面的因素,流通业一直不发达,专业市场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兴起,故其对生产、消费、投资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因此中、西部经济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应该制定在保证流通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其中,西部区域的经济特色领域扩大专业市场交易规模,吸引资本入场,实现以场带市的发展。而东部地区虽然专业市场发展相对成熟,但是随着电子商务和物流科技的发展,各类形态的市场的出现,专业市场成交额2010年的增长率已经低于平均每年231%的水平,这就意味着专业市场要想继续存在并发展必须要寻求转型升级的道路,需要借鉴其它业态的有时,创新其运营模式,并要求相关部门政策性指导专业市场的规范运行与升级改造。

五、 结论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专业市场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具体表现在:第一,专业市场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促进专业市场发展有利于活跃地区的生产与消费,从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第二,我国专业市场的发展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其发展差距与中国地区经济差异也密切相关:东部地区专业市场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中、西部地区。

研究结果表明,东、中部地区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快专业市场的转型与升级,实现专业市场这一供应链节点的优化,整合供应链上的资源实现专业市场商业模式的创新;而西部有条件的地区要促进专业市场的发展与聚集。实现流通领域的又好又快的发展与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政,田铮,党怀义.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实证分析西部省市固定投资与工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26(3):420—426.

[2]Yung,Allyn.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Progress[J].Economic Journal,1928(38):156.

[3]杨小凯.新政治经济学与交易费用经济学[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4(4):158—164.

[4]何剑.计量经济学实验和Eviews使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5]蔡旭娜,赖川波.区域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0(1):113—115.

[6]Kao.Spurious Regression and Residual—Based Tests for Cointegation in Panel Data[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9:1—44.

[7]杨竹莘.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区域理论在中国的演变[J].商业研究,2010(6).

[8]石忆邵.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对策[J].世界地理研究,2005,14(1):34—40.

(责任编辑:严元)

猜你喜欢
面板数据经济增长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滇中产业新区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
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专利与专利资助政策对江苏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