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012-04-29 18:57郑欣
考试周刊 2012年79期
关键词:分母算式乘法

郑欣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乐趣,从而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方法主动学习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不是装知识的容器。其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学生必须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好的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情绪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情境创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主动参与、主动探索。

例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创设了以下情境(多媒体展示):两个小朋友用大小一样的10毫升的量杯各倒了一杯水,①号杯的水面在9毫升刻度线处;②号杯的水面在5毫升刻度线处,他俩一共倒了多少升水,你知道吗?你是用什么办法求出来的?可以动手试一试。学生都动手操作了起来。有的用数刻度的方法计算。有的动手操作,先把②号杯中的水倒入①号杯,凑成10毫升,再加上剩下的4毫升,得到14毫升。也有的把①号杯中的水倒入②号杯,凑成10毫升,再加上4毫升,得到14毫升。学生兴致勃勃、兴趣盎然地讨论着、探索着,很快地理解了进位加法中的凑十法。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通过操作学具,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操作、观察、语言、思维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多渠道促进知识内化,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先由学生分组活动,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任意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已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然后小组进行交流:拼成了怎样的图形?你是怎样拼的?再由小组代表发言,边说边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接着探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底与三角形的高、底有什么关系。(分组讨论:有讨论锐角三角形情况的,有讨论直角三角形情况的,有讨论钝角三角形情况的)讨论结束后,学生逐一汇报,师生共同汇总: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进而得到三角形面积公式S=ah÷2。这样,学生边操作、边观察、边口述、边分析推理,每个人都兴趣盎然地参与了这个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得就比较深刻,也记得牢,而且学会了探索新知的方法,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与分析推理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三、质疑问题,发展思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疑难问题,喜欢质疑问难的学生,往往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进行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以便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教学“分数除法”时,有个学生提出:分数除法能不能像分数乘法那样,用分子除以分子,用分母除以分母呢?面对学生这个有意义的发问,我并不急于表态,而是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进行了如下验证:①÷=8÷÷3=验算×=算法正确;②÷=验算×=算法正确;③÷怎样算?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得出结论:课本上的分数除法法则具有普遍意义。只有当分子除以分子,分母除以分母都能整除时,才能运用这种简便算法。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例如:教学“5个6相加是多少?”依据教材内容可知:加法算式:6+6+6+6+6。乘法算式:6×5。“6×5”就是“6+6+6+6+6”,即“5个6相加”。而“5×6”则是“5+5+5+5+5+5”,即“6个5相加”,并不是“5个6相加”。应用题:5个组,每组6人,一共多少人?如果列式“5×6”,岂不成了“6个组,每组5人”吗?如果将此思维过程应用于实际,就会对学习、工作乃至生活,造成差错与混乱。

所以,做学问要有一种规定,没有或不遵守规定,就无法从事研究。约定俗成的东西,不能轻易改变,大家要共同遵守。

四、组织讨论,集思广益

教学中针对教材的关键处,学生的疑难点,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是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措施,也是互助合作学习与推广交流信息的有力手段。

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为使学生自己归纳出这一重要定律,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大胆尝试,总结规律。首先把课本中的例题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由学生尝试计算两组算式(过程略),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亲身体会到两个形式不同,得数相同的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如:(10+5)×4=10×4+5×4;(18+7)×8=18×8+7×8;10×(7+9)=10×7+10×9。然后请同学们列举一些实例,得出类似算式,再分组讨论上述三个等式中等号左、右算式的意义及相同点。讨论中通过形式相互补充、相互纠正,逐步归纳出乘法分配律。这样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每位同学都参与教学全过程,学生就易于理解和掌握新学知识,也就觉得难点不难了。同时在探索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给予积极的评价,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乐趣,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优秀的人。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利用什么手段,都必须先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自发的学习动力,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分母算式乘法
算乘法
“去括号与去分母”能力起航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怎么写算式
把加法变成乘法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