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2-04-29 00:44刘泽华
新农民 2012年7期
关键词:宝应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

刘泽华

[摘要]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经过多年努力,我县农业产业化取得了显著进展,表现为龙头企业稳步发展,带动能力增强,结构趋于合理,特色农业优势彰显,市场流通发展加快,品牌建设成效显著。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存在着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营销网络不健全等问题。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措施为:一是实施“龙头带动”,着力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加强市场营销,促进农产品高效流通;三是实行园区带动,着力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四是强化政策扶持,着力营造产业化兴农政策环境和保障机制。

[关键词] 宝应;农业产业化;现状;发展对策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业由产品型向商品、市场型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自然型向生态、可持续型转变,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由传统种养产业向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农业转变,推动我县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跨越的战略举措和重要带动力量。近年来,我县围绕 “工业化强县、城市化带动、产业化兴农、项目化推进”发展战略,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明确农业产业定位、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推进“赶超发展、争先进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立足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建立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着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民走专业化、基地化、科学化、集约化生产的道路,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4亿元;财政收入30.6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5.6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00元。

1.龙头企业稳步发展

多年来,我县把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来抓,积极鼓励、扶持各类经济组织参与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得到发展壮大,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了一批加工企业带动型、商品基地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等多种类型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辐射带动能力、与农户联结关系较紧密的农业龙头企业,这些农业龙头企业借助各种产销协议、合同契约、保护价和按股分红等方法,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农业龙头企业35家,其中国家级l家、省级4家、市级12家、县级18家。2010年,35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总收入达42.9亿元,实现利税2.63亿元,加工农产品总量45万t,带动本地农户35万户次。

2.特色农业优势彰显

宝应地处里下河地区,水源丰沛、土壤肥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形成了独特的地理标志产品和大宗农作物的优良品质,其中尤以有机农业和水稻、水产、水禽、水生植物为主的“四水”最具特色。是全国有机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县份之一。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以运西湖泊、东荡湿地和中部平原为主体的三大有机农业生态体系,有机稻米、有机大闸蟹、有机莲藕、有机畜禽、有机水果五大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已陆续建成有机产业园区12个,面积10.8万亩。宝应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荷藕之乡、中国慈姑之乡、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江苏省荷藕产业出口示范区。常年种植水稻85万亩、小麦75万亩,年产粮食80万t;“宝应荷藕”为国家地理標志产品,常年种植荷藕12万亩,产量、品质和出口量均为全国之冠;荷藕、慈姑、芡实、菱角、水芹菜等水生植物种植历史久、面积大、产量高;宝应水产养殖面积50多万亩,年产水产品近15万t,其中河蟹、野生龟鳖等特种水产品5万t以上,是江苏省高效渔业第一县,“宝应湖”有机大闸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蟹”。宝应也是江苏省生猪和水禽养殖优势生产区,年出栏生猪40万头,家禽年饲养量1200多万只。

3.市场流通发展加快

近年来,我县把农产品市场流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中心环节来抓,在抓好市场建设、发展“订单”农业的基础上,着力培育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的农业企业和销售流通队伍,以宝应湖粮食物流中心为龙头的粮食集中加工区和以望直港水生蔬菜为主的农产品集中加工区建设崭露头角。目前,已成功开发了一大批广受市场欢迎的农产品,并逐步形成了“生产与销售相连接、本地与外地相沟通、国内与国际市场相接轨”的农产品大流通格局,全县已建立各类农产品流通市场32个,常年从事农产品流通人员10.1万人。近年来,我县还先后组织有关单位和企业到北京、上海、南京、香港等地参加或举行农产品展销会、洽谈会,成立“宝应湖优质农产品营销中心”,在大中城市设立26个专卖店,使宝应农产品不断走向更多的国内、国际市场。农产品加工流通的发展,有效地拓展了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同时,我县还十分注重扶持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至目前,已成立农村三大合作组织606个,其中各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76个,土地股份合作组织244个,社区合作组织86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的原则,为会员和广大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和服务,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县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狠抓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成功创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莲藕)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国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至目前,全县已拥有无公害蔬菜产地9.55万亩、无公害粮油产地33.77万亩、绿色食品基地29.5万亩、有机食品基地或转换基地5.2万亩,拥有无公害畜禽产地450.65万头(只),农业“三品”基地总面积已达78.02万亩,全县农业“三品”基地总面积已占耕地面积的67.8%。全县共拥有农业“三品”总数238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69个,绿色食品35个,有机食品34个。

虽然我县农业产业化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量,成为农村经济主要增长点,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是,对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县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总体水平仍不高。主要表现为:一是龙头企业总体数量少、规模偏小、实力不强、企业发展不平衡性大。少数龙头企业处于停滞不前、甚至萎缩的状态。二是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加工转化能力严重滞后,产品质量和档次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大多以原料和初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三是专业协会、专业批发市场等中介组织发育程度不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结构松散,不能形成有效的市场主体。四是营销网络不健全,市场信息不灵通。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措施

根据宝应实际情况,农业产业化应立足现实发展基础,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赶超发展、争先进位”的总体要求,以提升农业综合实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推进龙头现代化、产业集群化、加工园区化、生产合作化为着力点,突出项目建设,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强化基地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创新联结机制,促进合作经营,做实做强做大特色主导产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脱胎换骨,为全县经济赶超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1.实施“龙头带动”战略,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把培育和壮大龙头公司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打造荷仙集团、水仙集团、宝应湖粮食物流公司等一批主导性明显、实力雄厚、市场开拓能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亿元、十亿元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加快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培育一批市场份额大、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骨干企业和优势品牌。

(1)重组联合现有企业,打造“旗舰型”龙头公司

一是做大以荷藕为主的水生蔬菜产业集群。以产权为纽带,以荷仙集团为龙头,按照“做实做强、2年内上市”的要求,发挥国家级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积极整合发展要素,加快产权置换,实现荷仙集团实质性运作。以荷藕等水生蔬菜加工为主,涵盖其他蔬菜加工,每年开发新产品10个以上。同时以望直港獐狮荡荷藕加工带为主线,加快规划建设全县农副产品集中加工区,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促进荷藕等蔬菜加工企业集聚,扩大产业集群,增强区域农产品发展带动能力。二是水产产业集群。以“宝应湖”品牌为纽带,以水仙公司为龙头,打造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力争2年内创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粮食产业集群。以资源为纽带,以宝应湖粮食物流公司为龙头,打造粮食产业集群。实施优惠政策扶持,推进面粉、大米、麦芽、油脂、粮食物流等企业集聚,加强与中粮集团、中食集团等大企业联系合作,积极引进麦芽、大米及米面油精深加工等项目,形成粮食仓储、加工、流通一体化的格局,打造全省一流的粮食产业园区。

(2)梯度培育现有企业,培育龙头企业

一是注重多元投入,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抓好国家和省加大对农业投入的机遇,争取上级财政支持,突出实施科技含量高、关联度大、产品附加值高的项目。二是注重品牌打造,不断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加大品牌运作力度,逐步做响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1-2个在国内同行业叫得响的品牌,争创国家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形成品牌集聚效应,利用品牌整合资源、拓展市场,力争“宝应湖”品牌创成国家级品牌。在销售优质水产品为主的基础上,扩大到全县所有农副产品,发展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形成全县农产品销售的主渠道,提升宝应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三是注重科技研发,不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鼓励企业加快研发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吸纳高端技术人员加盟,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粮食、荷藕、水产品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攻关,大力开发科技含量高的系列产品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食品、功能食品和营养保健品,形成一批技术含量高的特色名牌产品。加大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打造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航空母舰”,努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力争2年内实现1-2家上市企业。四是加强龙头企业的动态监测管理。对带动能力强、关联度高、规模和产出能力大、成长性好、效益明显的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要重点支持,尤其在用地、融资等方面要优先考虑。同时,深入调查研究,总结推广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典型经验,鼓励通过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二次分配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强龙头企业

招商引资是做大产业、培强培大现有企业的有效手段。要围绕我县发展“一主两特一新”产业,突出宝应有机产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畜禽产品深加工、水生作物深加工、休闲观光农业、做大做响地产莲藕汁饮料等方面,编制一批大体量的农业招商项目。围绕资源优势,扩大生产能力,延长产业链,做大企业规模来招商;围绕现有产品提档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做强企业来招商;圍绕开发新品、提高市场份额,做响企业来招商。聚集以广州为主的华南地区、以上海为主的华东地区、以北京为主的华北地区,引进大公司、大企业、大资本,谋求合作,共同发展,扶持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加强示范、辐射、带动,促进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2.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高效流通

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工作,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实现农产品高效流通,确保农产品价值实现,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应围绕我县优势主导产业,组织研究市场、把握需求、引领消费,加快建立健全以大型批发市场为骨干、农贸市场为基础、农产品直销店、食品超市为补充,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参与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1)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农产品贸易、综合批发市场、冷库、仓储设施建设。依托京沪高速宝应道口物流商圈现有平台,建设集生鲜农产品批发、优质农产品展示、电子交易结算板块为一体的区域性、大型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制定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政策,推行县内外无差别对待,为农产品贸易流通提供宽松的环境。加快苏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升级改造,提升设施档次,完善储藏保鲜、加工分选及包装、市场信息收集发布系统、市场管理信息化系统、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客户生活服务、卫生保洁等设施;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价格信息汇集、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功能拓展;发挥市场体系群体效能,加大农产品批发市场辐射效应。

(2)构建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上,建设大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提高优质农产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能力;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等市场主体建立农产品连锁店、优质农产品专销区、专卖店等新型、高效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依托江苏优质农产品营销网等网络平台,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和种养、经销大户积极开展农产品网上交易,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推广“超市+基地”、“超市+农村流通合作组织”、“超市+批发市场”等“农超”对接模式,引导超市等企业发展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与农民或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产销联盟,推动和扩大订单生产,提高农产品在连锁超市、便利店、大型综合超市的经营规模。

(3)完善市场信息体系建设

构筑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与市场的有机联系平台,帮助生产经营者成功进入市场。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测预警,跟踪监测市场上的异常行情变化,及时、客观、公正地向社会发布农产品价格行情、质量检验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利用“中国农业网上展厅”、江苏优质农产品营销网、宝应农业信息网、宝应农业招商网等信息平台,大力宣传企业和优质农产品,抓好农产品市场预测预报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省农业信息中心信息服务系统,联网县龙头企业、批發市场、专业大户及农林、质监、工商、气象、统计、电视、广播、报社等部门,以满足广大生产经营者对市场供求、气候、自然突变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等信息的需求,为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有效服务。

(4)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

进一步培育发展农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覆盖率和带动力,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组织形式。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帮助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要强化管理和引导,以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在提高农民组织化方面的巨大作用。积极发展新型农产品行业协会,围绕全县现代高效农业、特色产业和主导产品,重点培育由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发起,同业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大户、技术服务单位等自愿参加,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运作的高起点、规范化、功能齐全的新型农产品行业协会,为成员提供生产、营销、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充分发挥协会在促进行业自律、产销对接等方面的功能。

3.实行园区带动,着力打造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结合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和龙头企业加工需要,突出重点,彰显特色,优化布局,围绕我县有机特色和稻米、小麦、荷藕、水产、生猪等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建设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实施产业化经营提供物质基础。

(1)加快打造运西有机产业示范基地

以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为载体,按照打造“有机产业第一县”的战略目标,围绕“长三角大中城市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江淮流域湖荡湿地有机产业研发基地、现代高效有机农业园区建设示范基地”的建设定位,加快推进“三大产业带”、“八大示范园”、“六大中心”的建设步伐,努力实现“4万亩有机粮菜种植、6万亩有机水产养殖、30万只有机禽蛋养殖和10万头生态猪养殖”的发展目标,把宝应湖区域打造成“生态优良、产品优质、环境优美、人文优雅”的江苏著名的生态绿谷。

(2)加强农业重点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按照“传统农业特色化、特色农业规模化、规模农业高效化”的要求,加快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个十百”工程。集中力量推进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水仙现代渔业科技示范园、望直港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夏集滕头花卉苗木园、柳堡仁里荡高效农业园、射阳湖平江龙虾特色养殖区、泾河刘上出口蔬菜园、泰基有机农场、黄塍环城设施蔬菜园、醉翁园农业循环经济园、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等重点园区建设,加快园区布局向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安大线、盐金线、泾安线等“一区三线”集中。加强有机稻米、优质粮、水生作物、水产、生猪等基地建设。

(3)严格质量安全监管

加强水生蔬菜、河蟹、中华鳖等主导产业优质苗种基地建设,制定和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建立完善生产记录,积极开展“三品”认证,促进生产过程规范化、标准化。加快有机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完善县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规范市场准入制度,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视加强有机产品认证和管理,规范有机食品品牌使用,加强全程监管,保障有机产业健康发展。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各项保障措施

(1)强化责任落实,完善协调机制

各级政府、部门要把培强农业产业龙头、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作为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县要建立全县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决策农业产业化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农口及相关部门要加强技术、信息等服务,加强企业负责人培训,促进企业家成长。其他部门根据自身工作职能和县政策意见,落实好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责任。

(2)强化政策引导,完善扶持机制

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集群,作为工业激励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以奖代投、财政贴息等方式,重点支持带动能力强、关联度高、规模和产出能力大、成长性好、社会效益明显的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整合使用各级财政支农、扶贫等资金,集中财力建设一批大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壮大一批骨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实税收减免返还政策,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行业,给予税收优惠。实行用地优先政策,农业龙头企业所需新增非农业用地给予优先考虑,临时性收购场所用地和新办畜禽饲养场、水产养殖用地,视同农业生产用地。

(3)强化目标管理,完善激励机制

把培强农业产业龙头工作纳入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加强对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动态监测管理,对指标进行分解量化,明确责任,分工到位。县小康建设指挥部牵头,加强督导、督办、督查,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定期交流通报,年度考核评比,总结交流好做法、好经验,对有突出贡献的龙头企业创办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者及科技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猜你喜欢
宝应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
Influence Factors Analysis of Sense of SchoolBelonging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宝应湖维管植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对策
南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邛崃市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宝应水痘疫情的流行趋势
倪家凤淮剧演唱会在宝应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