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12-04-29 17:04刘玉霞
考试周刊 2012年78期
关键词:动手情境游戏

刘玉霞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曾说:“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教学新知识之前,我精心创设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达到了最佳境界。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气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时常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这样,学生上课时便能积极参加各个活动,在活动中学到知识,不仅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我把一节课的内容创设成“同学们去商店买东西”这样的情境。课前我先让同学们进行各种学习用具买卖小调查,上课时,我把例题和练习题设计成“商店”里发生的事情,同学们和我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在“商店”里,售货员阿姨拿出1张1元、2张5角、5张2角、10张1角、2个5分、5个2分、10个1分让顾客分类,并让他们认识人民币。接着我又设计了例题:李明去商店买一支铅笔需要花一元钱,但他有2张5角、5张2角、10张1角钱,李明怎样付给售货员阿姨一元钱?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教具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表现为单维性,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记忆。而多媒体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刺激着学生的感官,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情感需求。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的事物比较敏感。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采用直观教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时,我让学生第一行摆5个圆形,然后在第二行又摆15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摆起。我问:“哪一行摆得多?第二行里有几个第一行的圆形?然后让学生一组一组分出来,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分得对不对?学生直观地看出第二行比第一行多出2组,得出了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

三、动手操作,引导学生理解新知识,培养思维品质。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上课时,小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一般能维持15~25分钟,时间过长,他们的注意力便会分散。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则更短。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间隔一段时间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动手操作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动手操作练习,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动手。这样,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实践操作的意义,既动脑又动手,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认识周长》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物体(红领巾、树叶、积木块、圆片、各种包装盒等)。先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和物体,再让他们摸一摸,玩一玩。然后我问学生:“这些东西你们认识吗?这些东西有没有形状相同的?”随即提出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量出各个图片和物体的周边。”同学们马上动手操作,各组量完后,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它们的特征,总结出什么是周长。由此可见,动手操作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又使学生享受到通过动手操作自己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更乐于学习数学的新知识。

四、让游戏走进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活动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教育家陈鹤琴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低年级学生往往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在课堂上,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习惯,开展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后期容易产生的精神分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凑10法”时,我没有直接向学生灌输枯燥、机械的算理,而是运用了“找朋友”“1对9”“2对8”“3对7”“4对6”“5对5”的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这样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采用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而不是以教科书上的或是教师事先预设的答案作为评价的依据,限制学生的发展。”小学生年龄小,自制能力较差,学习时很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如果教师按以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就会显得呆板无趣,学生也会感到乏味。为此,在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些灵活多变、一题多解、多向思维的练习题,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出示了一道拓展题:同学们去野外旅游,有7辆面包车,每辆车上可坐6人,46个同学够坐吗?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几种方法:

①6×7=42(人)42<46不够坐。

②6+6+6+6+6+6+6=42(人)42<46不够坐。

③46÷7=6(人)…… 2(人)不够坐。

④46÷6= 7(辆)…… 2(人)不够坐。

通过多角度进行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在列式、讨论中得以满足,创新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六、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评价,强化学生的成功意识。

低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有很大的创意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他们的行为或作业作出自我评价。在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上黑板演示或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在订正时,我先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自己。这样,不仅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优势,而且使学生敢于肯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自评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相互评价,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同时,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生”施“评”。用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夸奖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一个激情的拥抱,等等,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唤起他们心中的自豪感和自尊感,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从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猜你喜欢
动手情境游戏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我也来动手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
护患情境会话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