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珠
[摘要] 合作创新对于提升我国企业的创新水平至关重要,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风险与问题。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我国企业在组织间合作创新中面临的主要内在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两种机制来加以应对,从而为我国企业提升创新水平和能力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合作创新; 风险; 控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8. 058
[中图分类号]F2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08- 0088- 01
1合作创新中的风险分析
1.1技术流失风险
合作创新成功的前提在于合作成员之间能否进行有效的资源和信息等共享,但企业为了保护自身核心技术不被窃取。因此在合作创新过程中,企业一方面要获得合作伙伴的技术或知识资源,同时还要有效保护自己有价值的技术与知识资源,以免自己的核心技术被窃取并滥用。因此核心技术一旦被合作伙伴窃取,企业就很可能会面临丧失竞争优势的风险[1]。
1.2关系协调风险
在具体的合作创新过程中,参加合作创新的各方都是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实体,他们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与矛盾,这使得合作创新的管理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在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沟通不畅、人员变动、合作冲突、收益分配不公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合作创新的稳定发展往往至关重要。
1.3投入不足风险
投入不足风险主要表现为合作创新中的某一方降低投入资产的质量,逃避有关责任,隐瞒或扭曲有价值的合作信息导致对方利益的损失。合作创新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获得外部知识、技术、人力、市场等的渠道。只有合作各方认为在合作中被公平对待,合作创新关系才可以稳定运行。投入不足的风险会导致合作创新效率降低,并降低合作各方之间的相互信任水平, 同时可能还会引起相互报复等连锁负面反应。
1.4绩效风险
绩效风险是指在充分合作的情况下合作创新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这种风险来自于合作之外的因素,例如外部环境的变化、创新本身的不确定性、合作各方之间的差异等所导致的合作创新失败的风险。这些因素的存在或者变化使得合作创新的结果更加不确定,因此参与合作创新的企业需要对于这种绩效风险特别重视[2]。
2合作创新的风险控制
2.1正确选择合作伙伴
合作伙伴的优劣是决定合作创新能否成功的根本因素之一,因此企业应根据合作创新项目的实际需要,从以下方面评价和选择合作伙伴:① 互补性,主要是指合作伙伴是否具有本企业需要的资源或能力,以及该合作伙伴与本企业合作意愿的强弱;② 兼容性,是指该伙伴的企业文化是否与本企业想匹配, 如果彼此之间差异较大,则不利于相互信任的建立,从而影响后续合作的发展;③ 信誉优劣,主要是指合作伙伴口碑或信誉,信誉好坏会反映了该伙伴在以往交易或合作中的品质,因此从这个角度可以判断出其是否会做出损人利己的投机行为。
2.2建立并实施正式控制机制
正式控制是指在合作创新中强调使用正式的、具有法律约束的协议或合同对合作关系进行管理,明确双方在未来行动中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给予各方在对方实施投机行为时依靠法律制度保护自身利益的权力。由交易成本理论可知,正式控制的基本假设是参与合作创新的各方都具有机会主义倾向,因此决定企业创新绩效的根本因素正是合作之初所签订的合同。正式控制的特点就是通过合同明确规定了合作各方的行为、权力和义务,同时对于合作的目标、战略也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因此可以降低合作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而通过规定产出分配及对违反合同约定行为的惩罚,也能够减少或防止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同时,通过明确规定合作创新任务的完成方式,正式控制可以有效地协调各方的分歧并简化相关决策程序,从而有助于合作关系的管理。
2.3建立柔性的社会控制机制
与关注人性自私一面的正式控制机制不同,社会控制关注的是人们在重复交易当中会建立相互信任等社会属性,因此本文中的社会控制主要是指在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建立起的相互信任关系。社会控制对于合作创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① 增加专用性投资。专用性投资是指合作者为维护合作关系而投入相应的资源、努力和注意力,这些投资具有不可转移或转移成本很高的特点;当合作关系终止时,这些投资将难以用于其他用途。② 自觉满足对方的需要。当合作者信任其合作伙伴时,它会根据对方的意见或建议甚至使对方的实际需要情况,自觉地调整自身的战略和行为,以满足对方的意愿。③ 建立坦率开放的沟通关系。沟通的开放性意味着相互信任的各方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渠道保持信息的及时共享,并对计划、项目、期望、目标、动机和评价标准等重要事项进行相互披露,以保持对合作伙伴各方面情况全面、及时的掌握。④ 降低了合作协调成本。在合作创新关系中,为了保证合作成功,往往会约定相应的权利义务关系,并辅以相应的约束和惩罚措施。在相互信任的情况下,合作企业间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契约安排,降低监控的强度,从而减少了资源和精力的浪费,降低了交易成本。特别是在资产专用性较强的合作中,具有良好信任的企业将会更好地通过共享资源来减少专用性很强的资产的投入,从而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⑤ 促进知识共享。合作伙伴之间如果缺乏必须的相互信任,技术和知识的转移就很难实现。同时,隐性知识的跨组织转移更需要合作各方之间的相互信任;隐性知识是指组织当中难以书面化的技能,由于其难以被直接表达,因此隐性知识是深深嵌入组织内部的,很难在一个紧密的社会关系之外分享,必须通过紧密的合作来交流这些组织内的敏感信息和知识,而如果合作成员之间缺乏相互信任,隐性知识就很难被共享,而隐性知识往往是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真正来源。
主要参考文献
[1] 林善炜. 企业技术联盟的技术创新模式及其风险控制[J]. 福州党校学报,2010(2): 40-43.
[2] 李东红. 企业联盟研发:风险与防范[J]. 中国软科学,2002(10): 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