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学生从小养成语文预习的良好习惯

2012-04-29 16:28:58何爱霞
考试周刊 2012年78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课外课文

何爱霞

在新课标教学中,预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获得新知识的活动,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的主要目的有三个:①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对老师教的内容在思想上有所准备,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②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教材中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同时又起到巩固旧知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③让学生发现新教材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增强求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学习的兴趣和探究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相吻合,就有了成功的快感;或者看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无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理解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的良好习惯呢?

一、激发兴趣,发挥催化作用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好学的先决条件。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语文课预习面广,内容丰富,包括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文章中重要的人、事、景、物等内容。这些内容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进行课前预习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因此,我们要从多方面培养预习的良好习惯,一是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种乐趣。我们要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借助实物、影像和生动的讲述,巧妙的提问,让语文教学生动有趣,富有魅力,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很轻松愉快。二是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因为目的是与兴趣相互贯通、相互迁移的,兴趣孕育出目的,目的激发起兴趣。三是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我们对学生预习作业中一些有价值的思考要给予赞许,把学生预习语文的兴趣在成功的愉悦中激发出来,并在兴趣的引导下,逐步理解课文,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没有目标的预习,容易流为形式。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我们要对学生的预习列出提纲,提出明确的要求,给学生一根学习走路的拐杖。各年级语文教材对学生的要求不同,预习的要求也有分别;课型不同,预习要求也有差异。一般来讲,预习提示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高年级,根据不同的课文可提出以下提示:①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训练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②解说重点词,说出词语在文中的意义或作用——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能力;③画出重点句或课文后要求体会含义或表达思想感情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自己的感受——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④划分课文层次——训练学生分段的能力;⑤抓住中心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训练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中心思想的能力。学生明确预习的要求,才能够有的放矢,提高预习兴趣。

三、读思查写,掌握步骤方法

怎样引导学生不但有“预习”,而且会“预习”,是我们要认真对待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悉心指导,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和步骤。①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习之前应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一是基础目标: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生字词,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二是中等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努力向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向前进。三是高等目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段进行背诵。②思——联系新旧知识或联系上下文思考,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分段;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与目的,体会某些关键词语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牵一词”,“动全文”,从而了解字、词、句、篇与中心内容、中心思想之间的有机联系。③查——学生对于课文中不认识的字词,可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利用网络查阅课文相关的作者资料、写作背景、写作目的,收集与文章相关的信息,也可以从生活中去寻找资料。④写——写好摘录式的读书笔记,这对理清思路巩固记忆有很大助益。要教会学生选用适宜的读书笔记,如批注式、摘要式、抄录式等,还要教会学生在书上作记号、画重点、提问题、谈见解。课前预习课文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符号标出喜欢的词、成语或句子,把好词美句摘录在笔记本中,用不同的方式标出不理解的词句,课堂上先与同学交流看法,然后再请教老师,直到弄懂为止。长期如此,不但能积累大量的优美词汇,丰富语文知识,表达能力也会有大幅度提高。

四、检查预习,设计预习表格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预习习惯的养成,自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对预习的检查。小学生活泼好动,在课前两三分钟是很难静下心来听课的。如果把这短短的时间合理利用,如进行“小讨论”、“小游戏”、“展示预习成果”等检查预习情况的活动,则不仅能满足学生动的需要,而且可以把学生顺利地带入课堂,更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增强预习效果。此外,还要设计预习表。此环节主要由学生在勾画、查阅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并完成,它能够反映每一个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表可以由三部分组成:①填写课文标题、文体、作者及其相关情况;②对文章内容的梳理;③提出难点和教学建议。预习表既可反映学生预习的效果,又可为教学传递信息,我们经过归纳、筛选,再把它融入课堂,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去指导学生学习,以便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五、突破束缚,拓展课外知识

利用教材中现有的知识进行构点辐射和知识延伸,是获取课外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而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单靠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去获取课外知识是有限的。而课前预习突破了把教材作为唯一知识来源的束缚,使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在预习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知识延伸,从而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如在《中华少年》一诗中,涉及不少的典故、名人、古诗词等,如果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给学生解释,而且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妨先要求学生利用上网、查阅资料或者请教别人的方式了解文中所提到的典故、历史等。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有些学生不但理解完成了老师布置的预习内容,还查阅到很多相关的知识:诗中提到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他们查阅到了,还根据这个知识点,延伸到了“文房四宝、四大名著、四大文明古国”等。这样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而且可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为他们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条件,是自学的演习,对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只要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地指导和督促,久而久之,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便能养成,自学能力也会随之发展。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课外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36
做好课前预习
转动小脑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