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违纪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探究

2012-04-29 13:06何勇侯莉李武生
经济师 2012年8期
关键词:教育管理高校体系

何勇 侯莉 李武生

摘 要:在综述国内高校关于违纪学生教育管理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网络、电话等形式,对国内共28所“985”、“211”高校89名学生工作战线的辅导员,关于违纪学生教育管理的认知和行为、所在学校违纪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并对目前高校违纪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对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应以思想转化为主线,以违纪学生预警制度为前提,以违纪学生行为矫正为核心,建立处分、教育并重的违纪学生教育管理体系。

关键词:高校 违纪学生 教育管理 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065-03

近年来,大学生违纪行为和动机呈现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违纪数量呈上升趋势。违纪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违纪前的预防和违纪后的处罚,以及违纪的成因、动机、心理等问题上,而对违纪学生常常是一罚了之,或处罚后虽有谈话及相关思想工作等,但往往由于缺乏系统性、制度性的管理体系和机制,效果不能得到保证,而在理论界关于学生违纪后的教育管理,也鲜有深入、系统的探讨研究。

一、高校违纪学生教育管理研究进展

关于高校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主要侧重于对违纪学生受处分后教育管理的必要性和不成体系的对策建议的论述。

1.起步研究阶段。高军(1990)率先从理论方面提出了切实加强对违纪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是高校一项紧迫的任务,并从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心理素质、增进人文关怀、建立考察制度四个方面提出了违纪学生受处罚后的教育管理思路;黎明(1997)针对违纪学生在就业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现实处境,详尽分析了违纪学生毕业前的思想动态,并就如何加强教育与管理的针对性,因势利导,调适违纪学生的心态,做好违纪学生的后期教育与管理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李述勇(1997)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对违纪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论述,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转化违法违纪学生的有效性提出了看法和思考;在应用研究方面,余晓涛(1994)对西安交通大学1990至1996届毕业生283名违纪毕业学生进行跟踪教育,有197人跟踪教育成功。

2.深入研究阶段。进入21世纪,对高校违纪学生的研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从违纪学生的心理、心态,到学生的违纪成本分析,从理论研究到实证研究,均显示出高校违纪学生教育管理研究正逐步走向深入和系统。袁虹、陈钧浩(2001)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宁波市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期间违纪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详尽分析,提出了简单地用“堵漏式”的惩罚手段是被动的、消极的,效果也未能尽如人意的,要减少和杜绝高校违纪现象的发生,需从预防和教育两方面加强工作。毛祥成(2002)首次提出了将法学理论运用在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上;李宇阳(2003)结合其工作实际,对违纪学生的心理表现作了系统分析,从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加强心理咨询等方面提出了排除违纪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对策措施;陈建华(2004)提出对违纪学生后期教育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教育与引导上的实效性。叶颖华、刘国华(2008)从学校的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角度,提出学生工作者应致力做好违纪学生的心理矫正和品德教育;中山大学王燕芳(2009)指出,辅导员要注意抓好违纪学生的事前教育、事中跟进、事后关爱三个阶段的教育引导工作,在教育过程中应积极探索,不断完善教育管理制度、充分发挥集体和家庭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以期切实有效转化学生的思想;曹焜纯(2010)通过研究得出,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日常教育”为主导,制度保障为补充,能有效解决高校违纪学生的教育转化这个难题。王永建(2001)、李彦军(2008)、李艳红、薛艳丽(2009)、刘江涛(2009)、袁利、李颖、李阳模(2009)、王萍(2009)、杨七娣(2010)、王曼曼(2011)等,均从不同角度对高校违纪学生后续跟踪教育管理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目前关于高校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研究侧重于对违纪学生教育的必要性、教育的途径、方法、学生违纪后的心理,以及从不同角度提出教育管理对策等方面。对高校违纪学生后续跟踪教育的体系、模式、机制等方面的研究颇为鲜见,尤其是针对违纪学生教育管理的实证研究更为罕见,国内高校中尚没有一套科学合理、规范成熟的违纪学生跟踪教育管理体系。因此,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下,加强对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体系的研究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高校违纪学生教育管理现状

笔者通过网络和电话方式,对国内共28所“985”、“211”高校89名学生工作战线的辅导员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对违纪学生教育管理的认知和行为、所在学校违纪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情况等。

1.辅导员对违纪学生教育管理的认知和行为。被调查者中,有83人认为对违纪学生进行后续跟踪教育管理“十分重要”,占到总人数的93%,仅有6人认为对违纪学生跟踪教育的重要性为“一般”;有36人曾经有针对性地对违纪学生进行了约谈,对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思想交流;有84人认为学校应该建立“违纪学生教育管理相关制度”,从而指导和规范违纪学生教育管理。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校辅导员已充分认识到了加强违纪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对于违纪学生应重点加强教育和鼓励,使其尽快走出误区,不断成长成才。

2.学校层面对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情况。所调查的高校中,都具有本校特色的违纪处分条例,从违纪处分的依据、违纪行为的种类,到违纪行为的调查和处理程序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但普遍存在重处分轻教育的现象,目前国内除几所职业院校外,大多数高校没有制定关于违纪学生后续教育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虽然部分高校也在对违纪学生采取一定的教育管理手段,如谈话制度、心理辅导制度等,但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规范性。

三、高校违纪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大多数高校已充分认识到违纪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重处分程序,轻教育过程。目前关于高校学生违纪的教育管理,主要集中在学生违纪前的教育和违纪后的处罚,重视处罚的证据、依据和程序,忽略了处罚后的教育管理过程。而实际上,学生违纪后的教育管理是学生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较之于普通学生,违纪后的学生情况更加复杂,更加需要学校等各方面的教育。纪律处分是对违纪学生本人的一种惩戒,也是对学生群体的一种警示,但处罚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处分是教育的一种形式,也应是教育的开始。因此,学生工作者重视违纪学生的事前教育、事中跟进、事后帮扶这是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改正错误的关键,是切实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帮助的表现,也是维护学校良好的教育管理秩序的客观要求。

2.重思想教育,轻实践育人。高校在对受处分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与方法比较单一,往往局限于口头谈话和书面的思想汇报,没有根据受处分学生特点,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教育的力度不够,效果不好,且很少有效地利用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教育资源。违纪学生教育一直处于和社会实践相分离的状态,教育载体多为教育者自我模拟构建的校内模式。如能将违纪学生投入到了火热的社会发展中去体验、服务、奉献,得到的不仅是锻炼成长的机会,更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这是校园内思想教育远不能及的。

3.重学校教育,轻家庭教育。家庭作为一个社会单位,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一个人的性格表现也因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千差万别。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影响不只是在性格上的,还包括认知能力、情绪反映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从一个人的行为、情感、性格表现往往能够看出这个家庭关系和环境状况如何。目前,大学教育尤其是对于违纪学生的教育与学生家庭严重脱节,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家长缺乏了解,这一情况导致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不能很好地发挥家庭教育优势。

四、关于违纪学生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

为加强违纪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建优良的校风学风,对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应以思想转化为主线,以违纪学生教育激励为重点,以违纪学生行为矫正为核心,处分、教育并重的违纪学生教育体系,积极推进违纪学生成长成才。

1.建立违纪学生思想转化机制。大学生中出现的违纪行为,很多都是思想与心理的综合因素所致。为防止学生受处分后自暴自弃,不要让学生因受处分而丧失前进的信心,教育者要坚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兼顾学生的心理感受与体验,善于挖掘学生心灵的闪光点,用赏识的眼光来激励和期望违纪学生,以此作为推动学生前进的动力。同时,让学生了解相关政策,明确以后的努力方向,让学生看到前途和希望,调动他们参与正常社会交往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建立违纪学生教育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积极开展对受纪律处分学生的“帮扶”主题教育活动,可以“结对子”等形式切实帮助其进步,建立“帮扶”目标,制定“帮扶”计划,对进步明显的应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同时,大力宣传进步典型,可针对受纪律处分学生群体增设若干“进步奖”,对其中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予以宣传和表彰,以激励其他学生重树信心、迈步前行。定期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以身边的典型案例教育引导广大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

3.建立与违纪学生的谈话机制。加强对受处分学生的关心、教育和管理,给予其更多的关注。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立足教育引导,可指定专职学工干部或专业老师、班主任作为联系老师,在处分文件送交后的三天内,联系老师不定期找受处分学生谈话,了解其思想动态,鼓励他们放下思想包袱,正确对待纪律处分,提高改正错误的自觉性,引导他们以实际行动改正错误。对少数有抵触情绪的学生,要做到心中有数,加强思想转化工作,防患于未然。谈话做到有计划、有记录。同时,加强与违纪学生家庭的联系,将学生在校表现尤其是取得的成绩告知家长,增强学生自信心。

4.建立分类指导和全程指导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不同的学生个体具有不同的特点,每个学生的违纪动机、目的、手段,以及对违纪的认识均有不同,因此要根据违纪学生的思想、违纪内容等不同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开展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实践活动,将违纪学生教育与实践育人相结合,活动内容划分为爱国践履、专业实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社团活动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与实践指导。不断强化违纪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

5.建立处分撤销机制。对学生进行纪律处分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教育、挽救学生的手段,出发点不是束缚人、禁锢人,而是创造条件发展人,是教育、引导、鞭策学生健康成长。大部分违纪的学生能够深刻反省,从思想意识、纪律观念、学习态度等方面转变。如果建立违纪处分的撤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违纪学生奋发进取。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体系化。学校可以根据《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际出发,建立学生纪律处分撤销制度,为受处分学生点亮希望之灯。

五、结语

关于高校违纪学生后续教育管理的研究目前正处于探索阶段,研究多集中在必要性、途径、方法、手段等方面,关于对违纪学生后续教育的体系、机制方面研究甚少。笔者认为,可以从建立违纪学生心理转化机制、教育激励机制、谈话机制、分类指导和全程指导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处分撤销机制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套科学、合理、人性化的违纪学生教育管理体系。

[基金项目:四川农业大学社科联2011年辅导员专项课题(0420512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09YJAZH061)共同资助]

参考文献:

1.高军.浅谈对高校违纪学生的教育与管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0(4):42-45

2.黎明.试论高校违纪学生的后期教育与管理[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124-126

3.余晓涛.做好违纪大学生的跟踪教育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1(12):41-41

4.袁利,李颖、李阳模.高校学生违纪的心理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09(5):117-118

5.毛祥成.运用法学理论教育违纪学生[J].高等农业教育,2002(5):87-88

6.李宇阳.违纪学生纪律处罚后的心理分析[J].教书育人,2003(2):35-36

7.陈建华.关于违纪学生处理和教育引导的实践与思考[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88-90

8.叶颖华,刘国华.探析高校违纪学生的教育与引导[J].文教资料,2008(21):216-218

9.王燕芳.浅谈高校违纪学生的教育模式与管理[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6-19

10.李彦军.高校学生违纪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6):6-7

11.李艳红,薛艳丽,对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机制探索,经济研究导刊,2009(33):228-229

12.曹焜纯.浅谈违纪学生的教育转化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5),255-257

13.李艳红,薛艳丽.对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机制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09(33):228-229

14.刘江涛.高校受处分学生教育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09(9):30-32

15.王萍.关于大学生违纪成本问题的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58-60

16.王曼曼.浅析高校如何加强学生受处分后的教育,教育周刊,2011(53):187-188

(作者简介:何勇,四川农业大学学生处,助教,硕士,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研究;侯莉,四川农业大学学生处;李武生,副教授,四川农业大学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 四川雅安 625014)(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教育管理高校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