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利·希克:捐是为了卖?

2012-04-29 00:44黄礼财
读者欣赏 2012年8期
关键词:希克乌利藏品

黄礼财

2012年6月12日,香港西九龙文化艺术区管理局在其官方网站宣布,将于2017年在该区落成的香港M+视觉艺术博物馆已获瑞士收藏家乌利·希克同意,受赠其收藏的1463件中国当代艺术品,价值约13亿港元。消息一经公布,立刻激起了热议。

谁是乌利·希克

乌利·希克,也许他的名字我们并不熟悉,但他是最大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收藏家,被称为“完整收藏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人”,英国艺术杂志《Art review》评选他为“影响世界艺术100人”之一。

乌利·希克在大学期间主修法律课程,毕业后做了5年记者。1979年,他来到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工业性中外合资企业—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

从1985年开始,希克将目光投向当时并不太引人注意的中国当代艺术,持续收集大批艺术作品,并扶持王广义、张晓刚、周铁海、张洹、方力钧、谷文达、黄永砯、刘炜、徐冰、岳敏君、曾梵志等众多目前当红的艺术家。“在极少有人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时候,在中国当代艺术的投资价值还没有浮现的时候,他以不断的走访和收集,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专家,并整理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第一手文献。”

1995年,乌利·希克被任命为瑞士驻中国大使,居住在北京。工作变了,但他收藏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习惯没变。在中国的20多年间,拜访艺术家一直是他业余生活最重要的部分。那时的希克,每个工作日的下午3点还在北京三里屯庄严肃穆的大使馆里紧张地批阅文件,但晚上7点就已换好T恤和休闲鞋,和一群当代艺术家围坐在望京或后海的某个火锅店里满头大汗地吃火锅。“我一直认为,只有深入艺术家的生活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艺术品。艺术品只是一个表象,收藏作品仅仅是收藏的一部分。对我来说,与艺术家交往,了解他们的个性,了解他们的创作过程同样非常重要,这些步骤共同构成了整个收藏过程。”

近几年,他依然保持着每年购入约200件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习惯,至2012年1月,他在接受采访时确认自己的收藏已经超过2200件,被公认为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

希克曾如此列举他多年来一直坚持做的三件事:“一是建立起一套我称之为‘文献的完整收藏体系;二是将这些收藏带到中国以外的地方参加展览,让中国的当代艺术家获得他们应有的国际认可;三是完善和丰富中国当代艺术生态。”

不得不承认,希克做了一件本是中国人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建立了一部中国当代艺术的“档案”,记录中国艺术这一段特殊的历史。这些藏品终于从海外“云游”归来,让许多艺术家、评论家和艺术爱好者欣慰不已。

为何花落香港

瑞士著名的风景区卢塞恩湖区中有一颗不太引人注意的“明珠”—Mauensee湖,湖上有一个小岛,遥望雪山,绿波环绕,这就是被称之为“中国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珍宝岛”—乌利·希克的家。

如今,希克将大量的藏品珍藏于这里。每个到乌利·希克家中观摩过的人,无不被那些中国当代知名艺术家的早期作品所吸引。所以一直以来,全世界博物馆都对希克的藏品垂涎三尺。

从今年5月起,希克将向香港捐赠所藏藏品的传闻开始在艺术界流传。直至6月12日,这些藏品的去向终于尘埃落定。选址于香港西九龙文化艺术区的M+视觉艺术博物馆成为幸运儿。据作为捐赠牵线人之一的M+资深策展人皮力透露,希克此次捐赠的1400多件中国当代艺术品中,不光有大家熟悉的“当代艺术F4”(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王广义)的作品,也包括早期的现代主义艺术,上世纪80年代星星画会、无名画会的作品,“藏品系统完整,艺术媒介丰富,主体部分没有被拆散,可谓价值非凡”。

为什么要选择一家2017年才能落成的艺术馆?“从去年秋季开始,中国当代艺术的行情每况愈下,有意接盘的人寥寥无几。香港M+视觉艺术博物馆要到2017年才能建成,提前5年宣布捐赠中国当代艺术藏品,无疑是在给泄了气的中国当代艺术造势。”

为什么如此珍贵的艺术品最终花落香港?希克的解释是:“在与中国内地公共艺术机构的接洽中,并没有一家机构做好了接受这些藏品的准备。而在和香港西九龙文化区管理局长达一年半的交流中,我被他们期望建设一家世界级美术馆的抱负所打动,一些实践也证明他们具备达成这一愿景的能力和专业度。关键在于,这些作品绕了一圈后最终回到了中国。”

其实希克早已有意让中国的美术馆收藏他的藏品。他曾表示:“在上世纪90年代早期,我已经发现不论在中国还是海外,也不论是个人还是以机构名义,都没有系统化地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这对一个泱泱文化大国,以及后来被认为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时期来说实为稀奇。因此,我改变了自己的收藏模式,开始仿效收藏机构系统地记录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我决心建立一个在中国及海外都缺失了的‘档案,记录中国的当代艺术。”

对于希克的解释,《华尔街日报》分析认为,原因之一是美术馆和收藏家对于艺术品价值的判断并不完全一致,“希克担心部分藏品若交给中国内地博物馆可能会受到非议或毁坏,因此他对将藏品赠予内地的想法持谨慎态度”。与此同时,管理和运作上的重重问题也让希克不能放心。希克说,他也不会考虑将藏品交给上海正在建的一些博物馆,因为他对那些博物馆长期保护并贮藏这些作品的能力感到不放心。不过,希克特别强调,在和M+的协议中,他要求如果来自内地的美术馆或机构需要借展或研究这些藏品的话,M+将优先保证。

捐是为了卖

把三分之一藏品打包捐赠掉,三分之一不错的留在手中,三分之一上拍卖行卖个好价钱—这似乎是尤伦斯夫妇对待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之道。在2011年4月香港苏富比春拍上,105件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以总价4.27亿港元成交,尤伦斯夫妇开始“处理”自己的收藏。

于是很多人将这次希克的捐赠和此事联系到了一起。皮力认为,这是两起性质完全不同的事件,“希克是个人行为,尤伦斯则是机构行为,对于这两个事件,不应该从道德层面上去评价。国内外制度有很大不同,包括遗产税等方面,在这些制度下,裸捐并不是评价标准。”

但是,业内人士表达了对希克捐赠艺术品价值13亿港元的疑问。艺术评论人江因风认为:“希克的收藏品真的这么值钱吗?还是水分和泡沫巨大呢?中国现代艺术作品价格第一波是在纽约拍卖场被炒起来的,但并不代表买家是西方人。这次海关查税爆出曾梵志自己在纽约拍卖场高价托举自己的作品,而被海关约谈。从现在掌握的信息来看,中国现代艺术作品价格是中国人自己在纽约拍卖场上炒作起来的,后来内地和香港拍卖场几乎演变成洗钱的工具。”“希克捐赠自己收藏的一半作品给香港M+视觉艺术博物馆,最终目的是为了他剩下的另外一半收藏品能卖个好价钱。”况且本次捐赠同样也是半捐半卖的形式,“第一批卖给香港M+视觉艺术博物馆的47件藏品估价1.77亿港元”。

难道捐是为了卖?艺术评论人独眼侠认为:“希克比尤伦斯更聪明,他知道如何名利双收。他将47件作品作价卖给香港M+,回收资金1.77亿港元,但这些只是桌面上的。希克计划将他藏品中真正值钱的艺术品放到拍卖场上。最近,希克与国内两家拍卖行接触,有意上拍他在2005年嘉德秋拍竞得的陈衍宁《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当年这幅画拍得1000多万元人民币,现在希克的开价是8000万元!”类似的传言或许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证实,或者证伪。

猜你喜欢
希克乌利藏品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盯紧20%的客户
盯紧20%的客户
罗妍妍藏品欣赏
试分析乌利茨卡娅代表作品中的女性话语
走近乌利村
盯紧20%的客户
醋酸乌利司他假多晶型分子热分解机理及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