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涛
摘要:由于历史与利益的原因,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专业群至今仍十分分散,未得到有效的调整,不利于管理学学科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本文从学科品牌培育的视角,深入挖掘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专业群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管理类学科专业资源整合与协同改革发展的视角提出促进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专业群协同优化的思路、原则、路径与对策
关键词: 管理类专业群;学科品牌;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8-0080-02
陕西理工学院作为一所极富陕南地方特色的普通高校,2002年由汉中师范学院与陕西工学院两所本科院校组建而成,由于各种原因,管理类专业至今未得到有效整合,这不仅不利于发挥管理学科大类的核心竞争力,也不利于学科与学术资源的整合共享及其带头人的培养,影响到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申报与建设,不利于管理学科与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分散的局面导致管理类专业培养计划、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质量监控等环节的实施与控制缺乏全局性与合作性,优势教学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发挥,教学资源不足与浪费并存。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本文在可持续发展的视野下,将管理类专业的系统协同优化问题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来研究。
一、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专业群建设发展现状
2007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之时,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陕西理工学院对相关学科、专业,特别是管理类的学科专业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取得预期的成效。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乃至普及化时代的到来,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事实上,高校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学科的竞争,国际一流大学之所以蜚声海内外,就是因为在一个或几个学科领域打造出知名度高、美誉度广、影响力大、忠诚度强的学科品牌,然后在学科聚集的大背景下,根据经济社会,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开办品牌专业。对于陕西理工学院来讲,属于地处边远的地方应用型与教学型本科院校,与传统研究型名牌大学相比,存在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一)管理类专业分散于多个院系,缺乏竞争力
根据评估时期陕西理工学院学科专业调整的结果及近几年新专业开办的情况来看,目前陕西理工学院管理学科门类下共有工业工程、会计学、物流管理等10个本科专业,涉及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图书档案3个大类,分布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管理系、经济贸易系、经济与法学学院和历史文化系等5个教学单位。这10个专业中既有办学历史近15年的老专业,如会计学,也有新开设的本科专业市场营销(2010年开始本科招生),从而出现学科专业资源分散且不平衡的局面,导致新办专业得不到有效的建设与长足的发展。
(二)缺乏学科专业品牌意识,建设发展投入效果欠佳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领明确提出,高等教育今后10年的战略使命就在于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办出特色。尤其是地方院校,如果缺乏特色就丧失了存在的必要性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就是说,地方院校的发展必须创设属于自己的一个或某几个学科品牌,换句话说,特色是品牌的第一要素,没有特色,品牌就无从谈起。而对于陕西理工学院学科品牌的培育工作,陕西理工学院虽然定位于工科院校,但管理类学科专业群却占到全校专业数的近1/3,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学科,却没有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强学科,这与管理类专业群的资源与数量是倒挂的,而且由于在建设投入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不仅造成很多低效的重复建设,而建设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每个管理类专业所在的院系都有图书室和实验室,但却不能共享。
二、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专业群协同优化的切入点:培育管理学科品牌
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专业群的整合与协同发展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然而现实的问题是如何找准切入点,并且能够通过某个因素的选取来统领以后的改革发展与资源的投入模式。通过实地访谈、咨询专家和查阅文献,笔者发现可以将管理学科品牌的培育与壮大作为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学科专业群整合的依据与风向标,理由有三:(1)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竞争已经上升到学科发展和品牌竞争的阶段,谁能通过学科品牌效应的发挥达到影响利益相关者的目的,谁就能更好的生存、发展、壮大;(2)教育中长期发展纲领已经明确作出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是地方高校的明智战略选择;(3)陕西理工学院在管理类学科专业品牌上缺乏应有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与忠诚度。
三、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专业群协同优化的思路、模式与对策
品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属性是多维的,包括产品(外形、内在)、属性、价值、文化、利益和承诺。对于高校的品牌培育而言,关键的指标是人才培养质量,既指全面的质量,但更为核心的是人才培养质量。也就是说,明确品牌的构成要素,并制定学科品牌的标准,再对照现实提出优化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专业发展的对策。
(一)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专业群协同优化的思路与模式
由于历史和人员的原因,目前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专业很分散,既不利于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更不利于服务社会与文化的传承创新。优化势在必行,但遵循什么样的路径与思路,总体来看可以由高层领导来推动,从更深的层次考虑学科专业的发展,而不能停留在专业归属这些肤浅的问题,应当咨询学科专家来制定科学的方案。笔者认为可按如下思路来进行:首先,进行显性的整合调整,从组织、人员、专业、资源等角度,按照教育部的学科专业目录及陕西理工学院实际,对现有的10个专业进行归属上的SWOT分析,但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必须纳入管理学学科下面,有时跨学科办学可能更具优势或者科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如旅游管理专业,可结合陕南特别是汉中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战略,将其仍然保留在历史文化系,因为该系所拥有的资源,尤其是师资更适合于开办这个专业,但资源是可以共享的,因此,有必要建立不同学科、院系之间的合作协同机制;其次,从内涵建设与实际整合的角度来讲,应当塑造符合管理学科实际的学科文化氛围,将原来属于不同院系的教职工凝聚起来。具体来讲,可以先召集专家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这四个层面挖掘管理学学科的通用构成要素,这是第一层次的,再结合每个专业的亮点与特色,进行明确。在此基础上,可以指定每个环节的质量标准,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坚持面向区域经济,二是坚持人才培养的模式与规格,第三步就是深入分析陕西理工学院目前管理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照质量标准,有针对性地投入以改进之。
(二)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专业群协同优化的对策
从学科品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在完成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专业群的归属调整后,接下来就是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提升学科品牌质量,以取信于学生、家长、政府与社会。
1.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师资是办学的基本条
件和保证,也是学校生存发展以致追求更高目标的保证。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师资均是评价一所大学优劣最主要的标准。培养优秀教师,留住优秀教师,引进优秀教师应成为一所院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作为人才大战中的“弱势群体”, 地方本科院校应研究制订一套破除常规的 “师资战略”, 给教师主人翁的地位,给优秀教师以特殊待遇,给有潜力教师以充分的发展保证。具体到陕西理工学院来讲,可考虑设置一些特殊的教师岗位,例如,重点学科带头人、一般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主讲教师、科研骨干和青年骨干等技术岗位,借助适当的考核指标,更有力地带动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从而加快学校的发展。
2.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科研能力是学科水平的一
项重要标准,没有科研就没有学校和教师的地位。本科学校的教师若只能教学,不能同时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那么他们的教学质量将十分有限。同时,科研能力的短缺对于学校地位和学科水平的提升、 教师个人的业务进展均是不利的。要提升科研工作的水平,不仅要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且必须组建几个优秀的、战斗力强的学术团队,注重学术梯队建设,改变目前教师孤军奋战的现状。
除了上述两个主要方面以外,陕西理工学院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密切关注省政府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同时利用各种营销传播媒介、途径及手段,特别是学生的网络与传统口碑效应树立卓越的品牌形象;其二,加强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建设,注重人才培养环节与用人市场之间的反馈与互动。
参考文献:
[1]薛小荣.立足学科结构 优化专业布局——陕西理工学
院管理类专业资源深度整合问题初探[J].商场现代化,
2008,(9).
[2]何米娜.经管学科实践教学探讨[J].管理观察,2008,
(11).
[3]朱七光.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探讨[J].管理观察,2008,
(11).
[4]张党利.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管理学教学模式设计[J].
市场论坛,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