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摄影中民族文化元素的视觉化构建

2012-04-29 07:20魏超杰
飞天 2012年8期
关键词:观念摄影民族

一、摄影推动了“读图时代”的到来

从东方人类的结绳记事到图腾纹样的出现,再到象形文字的盛行;从西方旧石器时代奥瑞纳文化时期的洞窟到马格德林文化时期的壁画,再到中石器时代西班牙拉文特地区的岩画,这些都是人类对现实视觉化的再创造。以图叙事和视觉表达从来都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一种传统方式。

1839年法国政府向世界宣告摄影术的诞生,它标志着人类对客观事物真实记录的开始,并直接捕捉住眼睛看到的瞬间景象,使图像长时间地留存和复制的梦想得到实现。摄影术的出现使人类的视觉得以延伸,在观察的深度和广度上得以扩展。摄影术的出现为视觉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图像的创造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人类制作图像的历史。图像的直观性、丰富性和国际性,使人类文明的传播进入了一个较语言和文字更为生动的天地,人们称之为“读图的时代”。

二、当代摄影转型与民族文化元素应用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刻而广泛的,不仅改变了当代中国社会的物质面貌,更为重要的是对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巨大影响。作为一种文化的接力运动,在纪实摄影热潮衰微之际,观念摄影却应运而生。观念摄影试图通过摄影的媒介,展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剖析,从而提出一些有意思的话题,并给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以瞬间记录、真实客观见长的纪实摄影,在这样的变革中发生了功能转型,这种转型是艰难的,也是以观念摄影作为当代摄影的主要组成部分。

观念摄影在中国的确立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时间上大概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93年到1997年,这是中国观念摄影的一个雏形时期,这一时期很多艺术家自发的创作了一些观念影像,但并没有形成观念摄影这个称谓。1997年至2000年是观念摄影的第二阶段,这个时期已经有了观念摄影风格化的特征。2000年之后,观念摄影进入了一个“新摄影”阶段和快速发展期。这个时期以摄影为媒介的观念艺术演变成以观念为基础的观念摄影。在商业上为了满足观念艺术的交易方便,图片已经成为观念艺术作品的主要形态。

与传统的摄影比较,观念摄影的创作有很大的不同。观念摄影并不是通过摄影的手段表达一个观点,而是有多种可能性的指向或启示,让观看者自己去领悟。

洪磊是当代中国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摄影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一直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其现实思考的主要资源。他的《中国风景·风·水·火》以中国士大夫文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园林为主题。以前是私人所有的庭园,在现代中国城市中成为了向公众开放的公园,这些元素在洪磊的作品里,他把它还原成一个没有人存在的文化标本或化石,再以影像的方式把它送回到过去的时空中去,展现其作为文化指标的象征意义。

当现实越是急速地变化,人们对于历史的态度,也同时意味着对于现实的态度。缪晓春的摄影,以严谨的摄影手法来表现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想象与现实思考的内容。他的《对话》系列,让一个峨冠博带的中国古代文人与中西各种公共空间或私人场所并置一起,形成一种东西文化与新旧文化之间的视觉对比,由此引发对于当代文化、身份认同、传统与现代的对话等多方面的议题。

中国的观念摄影产生于中国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期,或直接向后工业社会转型这样一个过程中,而缺少西方成熟的工业状态的观念摄影的背景。西方的观念摄影是诞生于城市内部,分离出来的一种新的城市文化。中国则不同,中国是诞生于几千年民族文化语境下,农村到城市的转型中,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观念摄影大多反应了乡村到城市转型过程中人们内心的巨大变化,包括城市的变化。

由于观念摄影的表现方法、表现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不少观念摄影夹杂着许多浅薄的宣泄和低智性的玩味,再或是故作姿态的无病呻吟等。如:让模特穿上过时的装束,摆出灵魂出窍的怪异表情;或在一个生活环境中脱光衣服展示;再或是闭门造车型的自娱自乐等。这种脱离现实、脱离民族文化、背离价值取向的观念摄影作品,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病态。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观念摄影作品的商业炒作,使一部分急功近利的摄影人想方设法把作品卖个好价钱,其作品实际是一种无聊的“游戏”,是一种浮躁功利行为的表现。

三、“民族文化”是

当代摄影创作的“指南针”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创造历史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学者郑永年在《中国人应理性看待中国复兴》中认为:“中国没有文化上的崛起。经济的崛起还没有带来文化的复兴,也没有造就一种新的文化。相反,传统文化正在加速度地消失,被商业文化、快餐文化所取代。经历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洗礼的中国越来越难以见到传统的痕迹了。尽管有人在提倡学习‘四书五经之类的传统经典,但这和整体社会的变迁又是多么不协调。没有人会相信这类努力能够真正维持传统文化,更不用说是复兴了。在一定程度上,中国正在变成一个失去文化传统的文明”。他的话远不是危言耸听,面临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中国摄影在走向现代、走向世界之际,如何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形成自己的特色,实在是更为现实和紧迫的课题。

对中国当代摄影中混杂与浮躁的现状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首先是在市场经济商业化下的诱惑,一些观念摄影家急于与市场接轨,使得观念摄影这一艺术样式还远未成熟时,便沦为商业运作的俘虏。其次,某些中国观念摄影脱离社会生活,没有以现实为基础,没有深切地关注和思考现实问题。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那就是缺乏深厚文化底蕴的支撑,特别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系统了解。中国有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史,其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对今天的我们依然受益很大。纵观当今世界,民族文化元素在当代摄影中的应用已是视觉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作为摄影人,在创作时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强烈的民族责任心和使命感对我们这个时代进行思考,以优秀的民族文化来丰富我们的创作思想,这本身也是对摄影艺术发展的推动。

从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到今天的构建和谐社会,中国摄影始终在与巨大变化的当代社会生活展开互动,并通过这种积极的互动为摄影自身的健康发展,为摄影与社会的相互促进谋取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可能性。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当代摄影家唯有将个人的理想、情感与人民的理想、情感结合起来,着眼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在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寻求和表现更符合现代人类生存的、具有典型的现代性品质的民族文化精神,才能完成民族文化元素的视觉化构建工作。

(作者简介:魏超杰,黄河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观念摄影民族
维生素的新观念
我们的民族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健康观念治疗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