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发展农业生产、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是缺乏人才,尤其是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
1.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实用人才现状不容乐观:农村实用人才匮乏、总量不足;劳动力结构不合理,农村人才中种养型所占比例较高,而种养之外的农产品加工方面人才比例较低,加上中老年劳动力对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经营方式的认同和接受较慢,对农村中老年劳动力的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大、收益低,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农村剩余人才素质较低,从农村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多是文化素质相对较高、体力较好的青壮年农民,而留下来的多是老弱妇孺,性别年龄比例失衡;人才外流严重,大量的优秀人才涌入城市,使得农村人才存量降低。由于高素质农村劳动力单向流出,使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内在动力不断弱化,制约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发展水平的提高。
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农村实用人才认识不高。一部分农民并不以当农民为荣,而以跳出农村为荣,总是想洗掉农民的身份,争当城里人、知识份子、白领等等,时刻告诫子女脱离农村,不做农民,导致许多农业技术后继无人。二是管理滞后。许多部门在想方设法为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出力,但由于牵头部门不明确,导致谁都管,而谁都管得不深、不细,政出多门,难以形成合力;现有的农村实用人才专业(行业)协会以及民间组织大多还不成熟,而且跨村屯、跨乡(镇)的较少,也没有得到认可和备案,多数处于“自发散打”状态。三是资金和政策扶持没有完全到位。资金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发展环境欠佳。农村实用人才在创业和经营过程中难免存在不规范的做法,一些管理部门不是给予政策扶持和引导帮助,而是一罚了之,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四是服务机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目前,绝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没有受过专业教育或系统培训,基本上是靠自己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摸索成长起来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不多,在扩大生产、带动群众致富方面后劲不足。
2.解决问题的对策
农村实用人才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力量,是推动农业向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的生力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知识、留得住、用得上、素质高、技能强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既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杜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2.1整合各方资源,拓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渠道 目前,应采用三种模式,破解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难题。一是依托协会辐射模式。抓住地方农业产业优势,逐步成立各类种植、养殖协会,协会运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向周边农户传授技术。同时,将市场动态、市场发展趋势等信息与农户共享,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二是院校深造模式。采取对掌握了一定使用技术、有一定产业基础并且有发展潜力的农村实用人才送出去,将农、林、水、医、教等领域的各类专家请进来培训的模式。三是异地参观模式。要定期组织部分村干部和优秀农村青年到外地的种养殖大户、村办企业参观学习,使他们拓宽致富思路,把外地的先进经验和本村实际结合起来,创业致富。
2.2加大扶持力度,发展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从财政预算上保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基金,建设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改善办学条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土地向种养大户集中,让更多的实用人才脱颖而出,带动更多的农户致富;要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创办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对领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农民专业协会的农村实用人才,在工商、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
2.3完善工作机制,营造培养农村实用人才良好氛围 从选拔环节入手,把品德好、能力强作为衡量农村实用人才的主要标准,抓好选拔工作;对现有的人才进行激励和有效评价,树立典型和榜样,定期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的、具有带头作用的人才,并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不断提高农村人才的社会影响力;对农村实用人才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建好农村基层人才信息库。
2.4加强市场建设,促进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合理配置 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统筹的人才市场,让农村实用人才和其他各类人才享有平等就业机会。要大力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市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