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富 李尚伟
一、素质教育环境下
对体育文学的时代要求
(一)体育文学坚持科学中求发展
体育文学作者在创作初期,必须脚踏实地的对体育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对作品中将出现的体育人物、体育项目认真分析,以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前提,在能展现自身写作特点的条件下开始创作,不断提升创作质量。其次,体育文学作者还要与时俱进,认真看待现代文学依附媒体的现实。例如,一些优秀的体育诗歌在媒体的帮助下成为体育歌曲,也有一些体育文学小说变成小品,目前还出现了比较新式的体育网络文学和手机文学。
(二)全面、协调发展体育文学
第一,体育文学作者对体育文学的认识不能偏离实际,体育和文学始终是矛盾中的两个个体,它们之间的联系无可置疑,体育与文学的整合能集中体现体育、文学的社会、时代及人文价值。第二,即是社会中出现其它方面的文学创作,也不能忽视体育文学的存在。虽然体育文学一直被看成是边缘文学,很少人去了解,但政府、体育界及文学界都应加大对体育文学的关注和宣传,为其发展创造条件。2008年,北京举行奥运会,这已足够证明我国体育事业的前进,同时也为国内外优秀体育文学作者创造了丰富的写作环境和题材。
二、我国体育文学发展对策
(一)文体由纯文学向通俗文学转变
21世纪的到来,我们面对重重挑战,但也看到了重重惊喜,时代不管是经济、文化、科技,都在快速进步,体育文学也与时俱进,出现雅俗共赏、和平共存的多元化趋势。体育主要以竞技活动为主,报告文学比文学更能全面的、真实的展现体育全景,它能新闻的方式直接、迅速的展现体育现场,捕捉到当时发生的情况,还能除报道之外,以文学的手法对人物的命运、以及比赛之外的人生内涵进行思考,在反映体育内容的文学创作上,体育报告文学更好看,也能更好的吸引读者注意。可是,体育通俗文学不可能压倒体育高雅文学,不少作家还是钟爱体育艺术文学,他们在体育文学的创造中,不断深入的挖掘体育内在的人文精神,希望找到高层次的精神文化,能与通俗文学达成平衡,实现高雅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共存。
(二)文学功能以社会现实为主
我们以90年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中心,发现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体育文学有一个重大的错误,就是这时候的体育文学过分强调体育文学的社会功能,无限夸大了体育文学的社会作用,认为体育文学可以承受改造国家体育事业的重担,解决政治家与社会家所无法解决的体育问题和社会问题。但随着社会的变化,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文化也在悄然变化,人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那些体育文学里的“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所包含的内容也可以改变,因而体育文学作品也必须适应它所处的时代,写出一个时代的典型人物。
三、我国体育文学未来的发展
(一)体育文学泛化
如今,体育文学频繁出现了各种非文学领域,例如体育广告。广告的商业性很强,主要用于产品促销,从表面看,它与文学之间没有实际联系,但现代体育广告的文案比分是体育文学中的内容和体育文学作者想象发挥的广阔天地,广告只是借用文学来实现体育文化的进一步提高。体育诗歌的载体不再以杂志、期刊为主,而是转变为流行歌曲。最能吸引人的不是单纯的体育小说,而是经过加工的体育名人传记、新闻背景深度报道以及体育比赛背后的故事。体育文学的高度抹平、娱乐化,都是体育文学泛化的表现。
(二)体育歌曲和体育散文作品数量在增多
从2001年中国北京申奥成功以来,体育歌曲的创造成为音乐人的创作主线,歌星唱体育歌曲的也在增多。音乐创作需要音乐人深入挖掘文化艺术的内涵,体育歌曲创作的基础从体育散文出发,能找到内容广泛、意义深刻的源泉。在体育散文方面艺术成就较高的是当代作家肖复兴,90年代中期,他开辟了复兴随笔专栏,除了登载自己对体育赛事的感悟之外,还提炼出体育文化的精髓。《结集巴塞罗那之夏》并不是体育比赛的实况记录,而是作者从奥运会对自己的启发中所提炼出的体育文化精神。近年来,各种体育散文出版也比较兴旺,比如杨匡满的《侃球集林》《为进的足球》《麻将酒》,这些散文都是我国进入21世纪新时代后的作品,反映的都是体育新气象,这些作品从不同层面分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体育战线的新风貌,显示了新时期散文创作的高潮。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挑选题材,用最真实、最活泼的体育现象,写出最直接、根植根于体育现实生活而又深刻影响体育现实生活,是新时代充满现代气息的杂文。
(三)体育文学雅俗互渗
以上谈到了雅俗共存的体育文学发展现象,其实,雅俗体育文学也是未来体育文学的发展方向。雅和俗本身是相对的,精英艺术、民间艺术和通俗艺术的概念都是理想化的概念,很少以纯粹的展现在人们眼前。艺术本身都是复杂而多变,且互相融合的,雅俗文学的出现能让艺术个体之间互相吸收精华,艺术形式逐渐完善,真正实现共荣,这样才能全面推动文学的发展。体育文学的进步也体现了雅俗互渗的特点,虽然文学在商业上的作用也是明显且重要的,但我们必须看清楚,雅俗文学创作既非商品经济发展而决定的短期行为,也不是非雅文学作家暂时降格以求的权宜之计,这是时代的变化促成的,是与时俱进的。未来的体育文学不仅通俗,还是严肃的,既是共创的又是独创的,既有个性,又有统一。
(五)电子媒体与传统文本共存共荣
传统的体育文学存在方式和传播形式是以文字为主记载在纸张内,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体育文学的传播逐渐实现了以网络多媒体为载体的转变。将来的体育文学会以无纸张的方式出现在社会生活中。网络让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人创作的体育文学集中起来,真正成为了人类的共同财富。而信息技术也让体育文学能以图像的形式出现,让体育文学创造成为了更具审美特性的综合性艺术世界。我们从现实社会生活环境来看,发现现代社会基本进程是对作为图像的世界的征服过程。体育图像的制作和利用,为作家提供了更多自由的时间,有益于他们发挥创造性;读者也能成为最直接的审美主体;读者与作家之间可以建立起一种交互性的平等对话、交流关系。
总而言之,体育文学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它记录了人类在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精神内涵,通过体育文学,人们开始发掘体育本身对人类发展的内在力量,并从体育事业给社会、人类、历史、经济、文化带来的各种影响出发,分析体育所蕴含的内在深入,同时,我们应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促进体育文学的现代化存在,重新认识体育文学对社会的功能和影响,阵阵实现体育事业的进步。
(作者简介:周兴富,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李尚伟,眉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