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曙光 全定成
【党的建设】
——重庆直辖以来,市委开展“三讲”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
车在宽阔的水泥路上飞驰。
透过车窗,一幅幅美丽的山村图景映入施中能的眼帘:清澈见底的澎溪河,硕果飘香的果园,粉墙黛瓦的小别墅……
“这是中湾村呀?”离开家乡十多年的施中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家乡的变化太大了!”
所有这一切变化,缘于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他就是云阳县黄石镇中湾村的党支部书记蒲志云。
“党员有了岗,好比锄头发了光”
2009年,蒲志云成为中湾村村支书。当时的中湾村,真是一穷二白。
要致富,先修路。
刚刚上任的蒲志云召开了一次党员大会,想和大家商量修路的事,结果只来了十几个党员。
“家里有农活,来不了”,“修路是村里的事,跟我们党员有啥关系”,“我们无职党员,无权也无职”……
听到这些话,蒲志云倒吸一口凉气:党员一盘散沙,如何起好带头作用!
全村68名党员,其中无职党员52名。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蒲志云开展了一项“有职党员定岗履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
围绕村里的实际,村党支部设置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矛盾纠纷调解三大类岗位。“每一大类岗位又细分为许多具体岗位,比如基础设施就设置民意收集、公路养护、塘堰整治等岗位,每个党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申请一至两个岗位,并作出公开承诺。”蒲志云掰着手指说。
党员有了岗,好比锄头发了光。全村党员共认领90多个岗位,公开承诺213条。党员们说:“现在有岗有责了,干不好事,群众会看不起我们。”
见时机成熟,蒲志云把修路的事一说,党员们纷纷赞同采取集资投劳的方式修路。
“修路可以,出钱不干!”一些群众不解。
蒲志云带领党员干部上门做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到说服他们为止。
三个月后,一条长6.5公里的水泥路与云开路连通,村民们高兴地称它为“致富路”。
中湾村老党员刘厚贵,79岁了,是村里有名的能干人。考虑到他的年龄情况,党支部决定暂不给他设置岗位,这下却惹恼了老刘。
“凭什么不给我设岗?”刘厚贵找到蒲志云评理。
“是这样,我们考虑到你年纪大了。”蒲志云坦言。
“我虽然老了,可我吃得动得,我哪点比别个差?”
扭不过刘厚贵的倔强,党支部给他设置了一个种植业技术指导岗位。刘厚贵这才乐呵呵地走了。
就这样,蒲志云将全村党员拧成了一条绳,修路、引水、改造农房,处处都有党员的影子。目前,675户村民全部吃上了自来水,用上了沼气,住上了漂亮房子,彻底告别了“走路摔跤、进门弯腰”的历史。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路修好后,如何让村民富起来,是摆在蒲志云面前的一道难题。
经过一番调研,蒲志云决定把发展柑橘种植业作为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金钥匙”。
在一次群众大会上,一些群众唱起了“对台戏”。
“算了哟,我种的三亩柑橘只开花不结果,有啥意思。”中湾村三组村民施少杨第一个发难。
“你种的是‘寡母子树,当然不结果!”邻居的一句玩笑话引起众人大笑。
…………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蒲志云从县城请来两位专家到施少杨的柑橘园进行会诊。
通过仔细查看,专家开出了诊断书和处方:品种老化,需要进行高接换种。
紧接着,蒲志云把党小组建在柑橘产业上,并在施少杨家作试点。党小组按照专家的建议,指导施少杨用纽荷尔脐橙对老品种进行了改造,在果园里铺设喷洒管道,进行标准化管理。
不到半年,柑橘园挂上了金色的果子。“好啊,种柑橘看来行!”施少杨激动地说。
试点成功,村民们纷纷要求种柑橘。
蒲志云和支部一班人用20天时间规划出1200亩高标准柑橘园,并以“支部+合作社”的方式引导大家种植柑橘。目前,柑橘亩产达到3000斤,由专业合作社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每斤价格达2.5元以上,果农收入近800万元。
柑橘产业的成功,给了蒲志云很大的信心,除设柑橘党小组外,还设立了牛羊、蔬菜、养鸡、养鱼等六个党小组,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如今,中湾村形成“山上牛羊叫、林下鸡打鸣、园中果飘香、塘里鱼儿跳”的产业发展格局。2011年,中湾村户均收入达到6100多元。
刘厚贵老人带领三个组的“空巢”老人组成了一个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蔬菜100多亩,2011年户均增收6000多元。老人们笑着说:“跟着党员干,就是有赚头!”
“群众动嘴,干部跑腿”
2009年冬天的一个下午。蒲志云在村办公室接待群众,刚接访完,准备去学校参加儿子的家长会。这时,村民张祖全老人打来电话,急促地说:“蒲支书,您救救我孙子吧!”
原来,老人的儿子和媳妇都在外打工,三岁半的孙子在家发高烧,没钱请医生看病。情急之中,老人看到了村上发的“爱心卡”,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拨通了蒲志云的电话。
接到电话后,蒲志云叫上村卫生室的医生一起奔向张大爷家。给孩子打针吃药,等到烧退后已是晚上8点多。临走之时,蒲志云塞给老人100元钱。
回到家里时,儿子一脸委屈地向妈妈哭诉。蒲志云满怀愧疚地说:“孩子,我虽然是你老爸,可更是村里的父母官啊!村民什么时候需要我,我就得在什么时候站出来!”
“不是做给上级看,而要为了群众干。”为了真正做到密切联系群众,村里建立了“三卡”:党支部“目标卡”,村干部“责任卡”和普通党员“爱心卡”。上面既有服务内容,也有党员干部的联系电话。
蒲志云每周一定时定点接待群众,其余班子成员每天接待来访群众。按照划片到户、交叉走访的办法,村干部一年两次要走访完31个村民小组675户人家。
71岁的魏太贵原本是中湾村魏家院子的人,年轻时随女方“倒插门”到一个偏远小村,膝下无儿无女。他老伴离开人世后,生活更加困难。村党支部通过走访得知这一情况后,把老人接回魏家居住。村里坚持每周派干部去看望一次,蒲志云每个月掏30元给老人作零花钱,逢年过节还送慰问品。魏太贵逢人便说:“村干部比亲人还亲啦!”
近几年来,中湾村发放“三卡”1500多张,共为群众免费代办各类事项1000多件,为群众节约费用近5万元,群众发自内心地说:“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现在的干部真好啊!”?笊
百姓心声
“乡里的干部为了麻柳人民的事业,把办法想尽了。这钱我二儿子买货车做生意我没借,三儿子建房我没借,可我愿借给乡里!”
——开县麻柳乡兴坪村五组村民廖华山
“党的心比针尖尖还细,党和政府越来越关心重视老百姓的柴米油盐,我对生活的信心更足了!”
——江北区观音桥街道低保户蔡明道
“老百姓的事变大了、变重了,干部的官架子变小了、变没了,群众与干部的心更近了、更紧了。”
——梁平县聚奎村村民谢林富
“现在社区党委把兴趣爱好相同的党员凑到一块儿成立党支部,党员们都成了知心朋友,大家开展活动、过组织生活的积极性都很高。”
——巴南区花溪镇王家坝社区党员蒋明生
大事盘点
1997年5月27日至6月1日,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了张德邻作的《负重自强,加快发展,为建设繁荣富裕文明进步的新重庆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大会特别强调,要坚持从严治党,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把党建设成为振兴重庆的坚强领导核心。
从1998年11月开始,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市委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集中时间,分期分批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
1999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市委召开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
2002年5月26日至5月30日,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了贺国强作的《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为富民兴渝、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而奋斗》的报告,大会强调要大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党员和干部。
2004年10月27日至28日,市委召开二届六次全会,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意见》。
从2005年1月开始,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市委决定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市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2007年5月23日至5月27日,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了汪洋作的《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为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这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固本强基战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争取全市党建工作走在西部地区前列。
2008年9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党全面启动,市委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组织党员干部参加了学习实践活动。
2009年12月1日至2日,市委三届六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
2010年4月,中央作出部署,在全国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市委按照中央要求,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
重要数据
截至2011年,全市党的地方委员会共39个,其中:直辖市委1个,县(自治县)委19个,城市区委19个。全市有党组1567个。
截至2011年,全市有党的基层组织71180个,其中:基层党委4467个,党总支4337个,党支部62376个。
全市共有党员1633088名。其中女党员381898名,占党员总数的23.4%;少数民族党员91359名,占党员总数的5.6%;流动党员88697名,其中流出党员83901名,流入党员4796名。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856个,管理流动党员7544名,占流动党员总数的8.5%。全市92%的流动党员已纳入不同形式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