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重庆历史 推动重庆发展

2012-04-29 00:44周芹
当代党员 2012年8期
关键词:报头日报重庆

周芹

60年前的一个深夜,在渝中区中华路一座不起眼的灰砖小楼里,一张张散发着墨香的报纸印刷出来,苍劲有力的红色报头十分醒目——《重庆日报》。

这一天,是1952年8月5日。中共重庆市委有了自己的机关报。

那时,《重庆日报》只有对开四版,仅发行到现渝中、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五个区的部分地区。

60年后的今天,《重庆日报》平均每周出版量超过80个,发行遍布重庆城乡,成为全国知名大报。

一座城市,一张报纸。一个甲子过去,完整记录重庆变化、见证重庆发展、助推重庆腾飞的,唯有《重庆日报》。

它和这座英雄的城市共成长!

小平亲自题写报头和题词

“发展生产,交流城乡,是城市工作的中心任务。祝贺重庆日报创刊。”这是邓小平同志给《重庆日报》的题词

“《重庆日报》的报头,可是小平同志亲自题写的哟,当时在一张信笺纸上题了三四个叫我们选用。”回忆往事,《重庆日报》创始人之一、90岁高龄的雷勃仍记忆犹新。

“当时,在重庆的《新华日报》主要担负全西南的报道工作,很难兼顾重庆,于是市里有意办一张报纸。”雷老和重庆《大公报》的同志找到中共中央西南局宣传部负责人,提出当时仍为私营的《大公报》可以公私合营,交给中共重庆市委办的建议。这一建议与市委的想法不谋而合。

请示中央后,1952年7月下旬,市委转来周恩来同志的批示,同意重庆《大公报》停办,创办重庆市委机关报《重庆日报》,同时决定8月5日创刊,报头请时任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同志题写。

雷勃代表报社,通过西南局秘书处请小平同志为《重庆日报》题写报头和题词。仅隔了一天,秘书处就来电,说报头和题词均已写好,要报社立即去取。

“出乎意料的是,小平同志题写的报头竟然有三四个!他还亲笔批示,由《重庆日报》自己从中选用。”雷老说,拿着小平同志的手稿,报社同仁精挑细选、反复研究,还在小平同志题写的一个报头中间,将另一个报头题字的同一个字替换上来。

邓小平为报纸创刊的题词是:“发展生产,交流城乡,是城市工作的中心任务。祝贺重庆日报创刊。”

伟人的嘱托激励着一代代重报人不断为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记录、讴歌。

唱响主旋律

60年来,《重庆日报》坚持正确办报方向,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宣传中央和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传播国内外各领域的信息,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为重庆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6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来重庆日报社视察。当他听到报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调查研究”的办报思路时,大为赞赏,后来,云山部长将此提炼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向全国新闻战线推广。

2006年,市委二届九次全会召开。与会代表惊奇地发现,在他们拿到的会议资料中,居然有《重庆日报》记者采写的一组系列调查和评论。

原来,全委会召开之前,《重庆日报》派出骨干记者,深入三峡库区,就“解决库区产业发展和移民就业问题”进行调查采访,采写的系列报道和评论,调查翔实,观点鲜明,问题切中要害,出路和对策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引起了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

《重庆日报》此类报道还有很多。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主旋律。《重庆日报》铭记党报定位,时刻不忘在重大事件上发出主流媒体的强音。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宣传恢复生产、发展城乡经济、社会主义改造等,帮助新生的人民政权巩固,《重庆日报》记录下那个火红年代的历史足迹。

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为改革鼓与呼,成为《重庆日报》的重中之重。《一包就灵》、《黄猫、黑猫小议》……改革的报道,占用稿总量的60%左右。

1997年,重庆直辖。1998年3月,江泽民同志向重庆交办“四件大事”。2007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作出“314”总体部署。对这些大事,《重庆日报》逐一解读、持续跟踪、密切关注,向全市人民传递着党中央的关怀。

三峡工程、抗战胜利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小平诞辰100周年、建党90周年……《重庆日报》先后推出《不屈之城——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百年小平》、《红日》等特刊,进行浓墨重彩的回顾与展望。

每当有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重庆日报》记者总是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组织报道,引导舆论,终止谣言,稳定人心。

1985年渝中区大溪沟下水道爆炸,1999年綦江彩虹桥垮塌,2001年武隆滑坡,2003年开县井喷、抗击“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在那些救死扶伤的现场、抢救生命的瞬间,都有《重庆日报》记者奔波的身影,篇篇感人的报道,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改革的“推进器”

透过《重庆日报》这扇窗,人们看到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场景,听到了万马奔腾的改革强音

“不久前,我访问了《重庆日报》编辑部,和同志们促膝交谈,深深地为他们宣传报道改革的经验所吸引,这是一个充满改革声音的党报编辑部……”

1985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二版刊登了时任《人民日报》经济部主任林晰采写的《改革的“推进器”——访重庆日报编辑部》一文。

党中央的机关报宣传推广一个地方党报的办报经验是罕见的。

《重庆日报》力挺“包产到户”第一人徐明虎的故事,至今还是一段佳话。

1980年,长寿县葛兰区(现长寿区葛南镇)委书记徐明虎,在生产队试行包产到户,把农民压抑多年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粮食产量大幅度提升。当年12月,重庆市召开县、区主要负责人紧急会议,部署纠正包产到户,葛兰区成了“纠包”重点。在《重庆日报》记者的支持下,徐明虎冒着被开除党籍、撤职查办甚至坐牢的危险,给中央写了一封信,寄往《人民日报》;与此同时,《重庆日报》将徐明虎撰写的反映包产到户后农民喜悦的通讯《社员喜赞自主权》,刊发在1981年3月的报纸上。

徐明虎寄给《人民日报》的信,在转交到中央办公厅后,引起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责成当时的四川省委领导到重庆解决问题。一场轰动全市乃至全国的“纠包”风波随之结束。

1986年初,针对重庆改革出现某些曲折和回潮,《重庆日报》发表了《回头看不是走回头路》的评论员文章,《人民日报》及时加以转载,使许多坚持改革的人受到鼓舞。文章荣获当年全国新闻一等奖。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新闻年鉴》连续三年刊登《重庆日报》为改革鼓与呼的文章,《重庆日报》的公信力、影响力大大提升。

第一个个体工商户、第一个私营企业、第一个农贸市场、第一个服装批发市场……重庆改革开放中的许多第一,在《重庆日报》上都找得到“足迹”。

重百扩大企业自主权、红岩机器厂向全国公开招聘厂长、商业领域推行“四放开”“五自主”、军转民、组建“八大投”、“龙虾三吃”重组重庆银行……国有企业每一步改革历程,《重庆日报》自始至终高度关注。

路桥制度改革、取消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籍制度改革、公租房建设、两江新区建设……每一个重大政策出台前后,《重庆日报》的报道始终为改革鼓与呼,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维护人民利益

60个春秋,《重庆日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在报道中坚持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引导各方面群众共同前进

1986年12月,《重庆日报》在一版刊登读者来信《千里迢迢剪彩哪管家里空城》,配上当事人的检讨、本报评论员文章,点名批评当时大渡口区主要负责人带领一批领导干部,以为该区在珠海的一家饭馆开张剪彩为名,进行公款旅游的行为。报道引起巨大社会反响。

在维护群众利益上,《重庆日报》历来旗帜鲜明。

1982年,重庆长寿发生一起聚众侮辱、毒打女教师的事件,因县委个别领导的袒护包庇,迟迟得不到处理。《重庆日报》先后发表消息和评论56篇,终于促使问题得以解决。

充分发挥党报在党和群众中的桥梁作用,《重庆日报》从未懈怠。

“市长公开电话一周”、“街谈巷议”、“读者来信”、“记者在你身边”等栏目,反映群众呼声。记者卧底调查渝中区一假烟市场,文章《公开的黑市》见报后,打掉了黑市交易,烟贩子们被断了财路,到处扬言报复,为保护记者,报社在国内新闻界首开先河,给记者买了第一份人身保险。

新闻创新的实践者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新闻改革步履矫健,增强了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985年,针对报纸长稿多、空话多、标题刻板等问题,《重庆日报》明确提出:压缩长稿,改进版面和标题。

1989年,《重庆日报》在全国党报中第一个“吃螃蟹”——改邮政发行为自办发行。

1990年,《重庆日报》实现激光照排,告别自有现代报纸历史以来的铅与火。

进入新世纪,《重庆日报》稳健扎实地推进新闻改革,迭出新招。

2001年,《重庆日报》实现彩印,从每天8版增加到12版。

2002年,《重庆日报》版面总量扩充到16个。

2004年,《重庆日报》设置“发展”、“民生”、“社会”、“区县”等版,进一步体现了“三贴近”。

2006年,中国记协在重庆召开“民生新闻交流研讨会”,全国同行对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践行“三贴近”、打造“百姓记者”队伍的创新实践进行了研讨和现场交流。

《重庆日报》记者先后荣获“长江新闻奖”、“韬奋新闻奖”、“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等中国新闻界最高荣誉。

2010年,创办《重庆日报》农村版,同时将城区版扩大为每周88版。

改版、变厚、瘦身……

每一次改变,都朝着增强感染力、亲和力的方向迈出一大步,影响力也越来越大。2009—2010中国品牌媒体百强评比,《重庆日报》名列“党报品牌十强”。

在《重庆日报》这一龙头的带动下,重庆日报社的“家庭”也在不断壮大。如今,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拥有15报、2刊、12网以及20多个经营性公司,已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大型传媒集团,先后在美国、欧洲、印度尼西亚开辟了6个外宣专版。

岁月如歌。走过60个春秋的《重庆日报》,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重报人将牢记伟人嘱托,加倍努力工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奋敬业,进一步把《重庆日报》办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重庆日报》,拥有上一轮甲子的璀璨,也必将拥有下一轮甲子的辉煌。

猜你喜欢
报头日报重庆
重庆客APP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城市党报报头:政治与艺术的平衡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在这里看重庆
灵感日报
灵感日报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
淡妆浓抹总相宜
——对中国晚报报头变化的研究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