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穿插语言的艺术

2012-04-29 00:39:21黄晓蓉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9期
关键词:案例分析

黄晓蓉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特别是新课程的改革,对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教学的角度,探索中学数学教师应如何提高自身的讲解艺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的穿插语言的艺术,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语言;穿插语言;案例分析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是教师的数学修养和艺术修养的直接表现,而掌握和运用穿插语言的艺术对数学教学效果起着最为直接的作用.我们在遵循穿插语言的科学性、技巧性以及艺术性原则的前提下,要善于灵活运用穿插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容易、更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学好数学.而就每一堂数学课而言,穿插语言按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和不同方式,就有导语、阐释语、提问语、点评语、过渡语、应变语、比喻语、幽默语、结语,等等.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穿插语言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穿插语言及其运用

1.导 语

高尔基说:“写文章最难的是开头,也就是第一句.”上一堂课犹如写一篇文章,要整体构思开头、中间、结尾三个部分.导语,即某篇课文或某章节内容正式讲授之前教师所讲的导入语言.导入语或把新旧知识有机联系起来,或介绍有关背景材料,或撮要本课所讲内容,或渲染一种气氛,或引发一种情绪.导语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致,使他们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使用导语,应力求引人入胜,力戒平淡无奇.导语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全堂课的效果,好的导语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听课能抓住重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导语的设置有故事式、激发式、悬念式、猜谜式等几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激发一定的情感,可以唤起某种动机,可以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说,只要把握好每节课起始阶段触发兴趣的契机,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有了一半的保障.如某位教师在讲“幂的运算”之前,先讲芝麻与太阳的质量:“一粒芝麻是很小的,质量不到1[]100克,它与太阳的质量简直是不能比的;但是,如果把一粒芝麻作为第一代播种下去,收获的芝麻作为第二代,把第二代再播种下┤ァ…如果播种下去的全部发芽、生长,这样一直到第十三代,芝麻的质量和将是太阳质量的5倍!”这一惊人的增长,会使学生感到无比惊讶,教师这时顺势导入幂的运算,学生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2.提问语

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的“问”要能创设那种使学生感到“惊奇”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所谓提问语,就是教师以发问形式开发学生智力,唤起学生进行思维活动而使用的语言.提问是深入的阶梯,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好的提问语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使用提问语应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问题要清楚,目的要明确.提问要使学生一下子就能听懂,知道应该怎样回答.不能设一些不疑之问或莫名之问.教师要定好问的范围、深度和广度,然后组织好语言发问.(2)要讲究问的顺序.提问时,自己要胸有全局,先问什么,后问什么,应有条理地进行.提问一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样学生才能顺着老师的思路作层层深入回答.(3)提问要做到宽题和窄题相结合,使学生常处在和谐信息交流中.(4)提问要有启发性,要能促使学生思考.不要简单问“对不对,好不好”等.

教师的“问”,不仅可以解决教学中某一个具体知识的问题,而且能使学生逐步学会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如我在讲解无理数的概念前,用计数器演示出2=1.414213562……时,我问学生:“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小数有什么特点?”学生们马上得出它是无限的、不循环的小数,于是我立即告诉学生:“我们把这样的小数就称为无理数.”课堂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达到复习巩固或发现新知识的目的,因此,语言表达要清楚、精练,内容要具体、明确,对难度太大的问题,可以设计一些铺垫性的小问题,搭“桥”铺“路”,降低难度.比如,在教“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性质”时,若教师直接问学生:“角平分线上的点有什么性质?”学生必定茫然不知所措,或者所答非教师所想.不如改变方法,先让学生练习:已知OC平分∠AOB,点M为OC上任一点,且ME⊥OA,MF⊥OB,垂足分别为点E,F,求证:ME=MF.再问:“谁能说说角平分线上的点有什么性质?”这样学生就能立即回答出来了.

3.点评语

人们常说名家的课堂教学难以模仿,最难模仿的正是他们字字珠玑的点评艺术.我们总是感叹,上课最不自信的就是对学生的点评,常常在学生答题后脑中还没想好恰如其分的评价语.的确,课堂点评难就难在它的随机性,需要教师有深厚的语言功底和敏捷的反应能力.

教学点评语,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表现和心理状况等进行评价的口头语言.它具有特定环境性、语言简洁性、思想启发性、教育警醒性等特点.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师,往往能够随时把握学情进行精彩的点评.有时热情洋溢,充满激励性;有时巧妙点拨,体现启发性;有时以情激情,充满情感性;有时机智迭出,充满诙谐幽默性……可以说,教师适时、适度的点评是师生心灵的对话,是思维火花的碰撞,也是更高层次的智慧引领.我们应该开发出充满智慧、富有特色的评价语,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同时又能得到收获和启示.

比如我在讲完“实数的分类”后,让学生做有关实数分类的练习题,有一些同学把无理数放到了有理数的集合中去,我就对他们说:“你们让无理数走错了家门喽!”他们都不好意思地笑了.又比如我在讲“用尺规作线段的和差”时,让同学们每人在纸上画出一长一短的两条线段,然后向他们介绍如何用尺规在较长的线段的延长线上作出较短的线段来求和,以及如何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较短的线段来求差,讲完以后我对学生们说:“短线好比人的短处,无论怎样抹去也会留下痕迹.长线好比人的长处,充分地发挥你的长处,你的短处自然而然就变短了.”他们听后深受启迪.

4.过渡语

俗话说:过河要搭桥,爬高要登梯.这“桥”和“梯”就是从此岸到彼岸,从低处到高处的过渡工具.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每一节课,犹如写一篇文章,又仿佛是演一出戏,何尝不需要“过渡”?听过几位名师的课,几乎每一节都行云如水,天衣无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有高超的“架桥搭梯”艺术,即善于精心设计和运用课堂过渡语.

悬念式导语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进行交流,把他们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导到新课上,以达到亲切自然、引人入胜的目的.如某位教师在讲“平方根”的引入时,给学生们出示了四张直角边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问学生:“你能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吗?”当学生拼出了正方形后又问:“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边长呢?”这时学生由x2=2求不出x的值了,教师也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平方根的概念.这一个悬念设得好,既是导语,又是过渡语,真可谓一箭双雕.

教师除了需要充满激情地进行课堂教学之外,还必须要有随景入境、巧妙过渡的技巧.某位名师在讲“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一节课时,就是这样巧妙过渡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刻,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对于陪伴我们学习、呵护我们成长的教室,大家是否曾注意过它?”学生们笑着说:“没有.”这位名师也笑着说:“这我是知道的,大家上课是从来不分心的.不过,今天我们还真得分分心,看一看教室,它给我们什么样的形象?”学生答:“棱柱的形象,四棱柱的形象,长方体的形象.”(学生众口不一,从不同角度回答)名师继续说:“是啊,我们认识周围的物体,往往先从形的角度把握它们,描述它们的几何结构特征.今天,我们一起冲出平面,跨入立体几何的大门,来领略空间中的数学美.”这个教学片段,让人感触最深的是这位名师结合本节课的特点,随景入境,结合身边的模型,精心设计了富有情趣的过渡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

5.应变语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应变是教育机智的表现.而所谓应变语,它是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灵活调整的语言.教学过程中,师生常常处于双方活动错综复杂的状态,可能会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如学生诘难、教学失误、外部冲击等.在突发事件面前,教师应从容不迫,敏锐地发现问题,及时而灵活地用应变语来驾驭课堂.使用应变语要求老师有敏捷的思路,善于顺着学生考虑问题的轨迹,找出症结所在.要尊重学生,因势利导,用画龙点睛的话语使学生翻然省悟.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具备宽容精神,言语要和蔼,切不可因困窘而一味指责学生.

如有一次我在讲“实数”这一课的内容时,当和学生们共同推导出实数的概念后,我请几名学生上黑板举几个有理数和无理数的例子,有一名学生把π当成了有理数,我就想:能否让他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呢?我就问这名学生:“想想看,你写的这个数字是一个怎样的小数?”生答:“哦,我知道了,它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它应该是无理数!”我立即回应道:“太好了,你已经发现了你的错误并改正了它.但是,请你再想一想,能否在这个数字上做一个小小的变化,使它变成有理数呢?”生一时答不出.我再提示道:“比如,把它变成乘方形式?”这名学生立刻悟到了π0=1,它是一个有理数.然后,我也立刻赞赏地说:“你真聪明!”他开心地笑了.

6.幽默语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如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调查表明,学生喜欢富于幽默感的老师,而不喜欢表情冷漠呆板、语言寡淡无味的老师.幽默是一种艺术,一种以愉快的方式调整人际关系的艺术;幽默是一种力量,一种可以减轻压力,缓和师生关系,摆脱逆境的力量;幽默是语言的调料,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幽他一默,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对分式c+d[]a+b化成c[]a+b+d[]a+b的过程中,某位教师把这打趣成是分离连体婴儿,所以要十分小心,否则就会造成手术失败(出错),学生在哈哈大笑的同时对这个过程也加深了理解.又比如我在讲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时,我说:“要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和这两个三角形的位置无关,哪怕一个在苏州,另一个在北京,只要它们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它们就是全等的.”

7.结 语

结语是课文或章节讲完后,或一堂课结束时,或一个问题解决后的结束语或总结语,好的结语会发人深思并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结语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当堂消化、理解、巩固、强化新学知识,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结语要求简明、明了、清晰,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切忌虎头蛇尾,草率收场.最好能创设耐人寻味的结语,给人以悠久绵长的感觉.要防止只作简单重复,语言乏味而无新意.常用的结语有总括式、讲评式、歌谣式、布置任务式等.

美国数学家洪斯贝尔格在《数学瑰宝》一书中指出:“蹩脚的演奏会把最迷人的乐曲搞得一团糟.同样,拘泥于呆板的合乎程式的讲解,也会把很多光彩夺目的数学思想弄得黯然失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引人入胜的导语,通俗明了的阐释语,循循善诱的提问语,字字珠玑的点评语,精练恰当的过渡语,机智灵活的应变语,诙谐激趣的比喻语,轻松愉快的幽默语,画龙点睛的渲染语,发人深省的结语去调控课堂,要善于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猜你喜欢
案例分析
中学数学中的解题教学及案例分析
成才之路(2016年36期)2016-12-12 14:20:22
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9期)2016-12-12 08:54:41
整理心情 重拾自信
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案例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2期)2016-12-06 12:35:24
“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科技劳动视角下的超额剩余价值来源探析
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模式研究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科教导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2:20:10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科技资讯(2016年18期)2016-11-15 20:46:09
利用数据流进行电控故障诊断的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