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消极完美主义人格结构的探索与验证

2012-04-29 23:50许菲
黑河教育 2012年8期
关键词:探索分析中学生

许菲

[内容摘要]中学生的消极完美主义包括过高的个人标准、害怕失败及负面评价、强迫冲突导致的不良情绪、对外貌的过度担心、过度谨慎、隐藏消极信息、对他人的高标准这七个方面,是一个多维的人格结构。本研究所形成的测量工具在进一步的信效度检验后,可适用于中学生心理特征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消极完美主义;探索分析;验证分析;中学生

完美主义作为一种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近年来也有很多研究证明了完美主义的消极方面与适应不良的心理特征相关 [1-3]。本文所说的消极完美主义,是指个体在生活领域由于害怕失败、害怕负面评价而坚持过高的标准,并由此信念产生适应不良的行为及情绪体验的冲突的人格特征。中学生消极完美主义反映了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消极完美主义人格特征。

由于中学生处在人格形成的特殊阶段,他们的完美主义信念与成人有着很大不同,但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成人及大学生群体,对于中学生这一特殊的年龄群体,其完美主义是否具有独特之处,还未有结论。因此,本研究将在对中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基础上,结合以往研究结果,对中学生消极完美主义的人格结构进行探索与验证。

一、第一次测试结果及分析

以一张印有三个开放式问题的问卷向乌鲁木齐两所中学的初二、高二两个年级共发放问卷113份,收回有效问卷109份。开放式问题包括:1.“你认为什么是完美主义?”2.“完美主义的人会有什么表现?”3.“完美主义对人有怎样的影响?”

问卷收回后对有效问卷进行了两级编码,进行初级编码时使用能够形成规则或模式的词、短语或话题来包含原始数据。在问卷数据中,有些学生混淆了完美主义与完美的人这两个概念,因此将“完美无缺的人”这一编码做了删除;另外,本研究的重点在于“消极完美主义”,为了使得到的数据更加全面,开放式问卷中的问题中只提到了“完美主义”,故对与“完美主义的积极影响”有关的编码也做了删除,形成了15个初级编码。二级编码则是对初级编码再次进行归类,最终形成了7个编码。二级编码与频次如表1所示:

表1开放式问卷二级编码及频次表

根据对消极完美主义的操作定义、以往研究结论及开放式问卷的分析,理论上初步构想消极完美主义的维度包括与消极完美主义有关的认知(过高的个人标准、过高的人际标准、过度自我批评、冲突的强迫观念)、行为(强迫冲突引起的行动迟疑、隐藏消极信息)、不良情绪(强迫冲突带来的痛苦体验,对失败与缺陷的恐惧)。

根据表一的结果并参考有关文献建构了一份50个题项的中学生消极完美主义问卷,对问卷进行了两次试测,进行项目的筛选及修改,对形成的正式问卷进行正式施测。第一次试测针对乌鲁木齐市两所中学的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四个年级14个班的700名学生进行试测。要求他们从“1”到“5”自评。收回有效问卷634份,其中初一75份,初二242份,高一159份,高二158份;男生293份,女生341份。第二次试测共收回有效问卷195份,其中初二99份,高二96份,男生105份,女生90份。正式施测被试为初、高中六个年级1090人,将该样本分为两个同质样本,一个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另一个样本用于验证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共收回有效问卷569份,其中,初一108份,初二92份,初三75份,高一101份,高二101份,高三92份;男生279份,女生290份。所有数据用spss13.0及Lisrel8.51处理,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删除或修改问卷项目。

第一次试测后,根据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理论,所收回样本数据符合因子分析条件,按照项目删除的原则逐步排除项目,每排除一次,重新进行一次因素分析,剔除了本问卷18个题项,并对有些项目进行了修改,如“我努力让自己各方面都很优秀,没有任何缺陷”这一题目,不能很明确地突出中学生消极完美主义的强迫观念,可改为:“我必须让自己各方面都很优秀,没有任何缺陷”。试测结果显示出,中学生过高个人标准中,“对外貌的不满”是一个独立而重要的维度,现有的3个题都提到了对外貌的过分在意,为进一步对这一维度进行验证,将“我总是担心自己的仪表不够整齐”项目补充到问卷当中,形成中学生消极完美主义问卷第一稿,共32个项目。

二、第二次试测结果及分析

2007年9月,我将形成的中学生消极完美主义第一稿问卷进行第二次试测,对所有项目用主成分分析法估计因素负荷量,用斜交转轴法旋转因子进行因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部分项目的归属不够清晰,其因素负荷量不只在一项因子上较高,也可能是由于此次试测样本量偏小。对于这些项目,我在保证量表基本结构不变的基础上,对部分题目的表述进行了修改,如,“为了把事情做到最好,我尽可能地反复检查”,改为“我会因为反复检查而耽误很多时间”。此外增加了3个反向题项,如在“强迫冲突导致的行动迟疑”因子下,增加了“为了把重要的事做好,我宁愿舍弃一些次要的事情”这样的反向题项,使题目能更清晰地反映消极完美的定义。最终形成了包含35个项目的中学生消极完美主义测量问卷。

三、正式施测结果及分析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对问卷35个项目初步进行模型拟合度的检验,中学生消极完美主义的结构包括7个因子。第一个因子包括7个题项,可命名为“过高的个人标准”,第二个因子包括4个题项,命名为“害怕失败及负面评价”,第三个因子包括3个题项,命名为“强迫冲突导致的不良情绪”,第四个因子包括3个题项,命名为“对外貌的过度担心”,第五个因子包括5个题项,命名为“过度谨慎”,第六个因子包括3个题项,命名为“隐藏消极信息”,第七个因子包括4个题项,命名为“对他人的高标准”。

最终确定的结构模型的拟合指数方面,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92,比较理想;相对拟合指数NNFI和CFI分别为0.86和0.88,虽然很接近0.9,但模型还不是非常理想。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44,表示量表的结构还是比较理想的。

四、结果及分析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对问卷施测结果进行模型拟合度的检验。首先,根据问卷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建立先验因子模型:

M1:由探索性分析形成的7因子模型的拟合度。

M1-1:删除20题;根据意义调整题9至因子7,题26至因子1。

根据验证数据的分析,本量表调整后的RMSEA为0.051,GFI为0.91,这两项指标较为理想,NNFI和CFI指数偏低,与题项过少有关,量表的结构是可以接受的。

至此,经过因素分析及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探索及验证性分析,中学生消极完美主义的结构确定为7个因子。这7个因子分别为过高的个人标准、害怕失败及负面评价、强迫冲突导致的不良情绪、对外貌的过度担心、过度谨慎、隐藏消极信息、对他人的高标准。

五、结论

探索性因素分析及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学生消极完美主义是一个多维结构,结构中涵盖了中学生消极完美主义者认知、行为、情绪三个方面的特点。

从我们对完美主义结构的研究结论可以看出,完美主义者身上有两种强烈的内心冲突,一种是带有强迫特征的高标准,即使他们意识到这种标准很难实现,或与其实际能力间差距很大,且这种强迫性的高标准给他们带来了较高水平的焦虑情绪,但他们仍然要坚持这一标准不愿放弃或做出让步。另一种冲突表现在人际关系中,消极完美主义者由于在意外界评价,害怕他人负面评价,认为一点小的失误与差错会导致别人的轻视,所以他们也会表现出尽量隐藏消极信息的倾向,这一结论与国外学者的一些研究结论存在一致之处。Flett and Hewitt (2002a) [4]关于完美主义与应激过程的研究中发现,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认知和行为会维持或创建导致精神病理产生的压力情境。研究者认为一种重要的因素会导致压力的持续,那就是完美主义的个体有什么自身困难时不愿让他人介入。这种表现出无缺点的,或是隐藏个人不完美的需要,被看作是完美主义的自我表达,它与低自尊、饮食障碍、不愿寻求社会支持有关(Flett & Hewitt, 2002b; Hewitt, Flett, & Ediger, 1995) [5-6]。

青少年期是人格形成的一个特殊时期,对消极完美主义结构的界定可以帮助教育与心理工作者在中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中有的放矢,防患于未燃。

参考文献:

[1]杨宏飞,张小燕.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9):647—648

[2]訾非,周旭.大学二年级男生的完美主义心理、羞怯与自杀念头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4):244-246

[3]杨宏飞.孙黎黎.高中生的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2):126—128

[4]Flett, G.L.,& Hewitt,P.L.(2002a).Perfectionism: theory, research, and treatment (pp.25). 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5]Flett, G. L., & Hewitt, P. L. (2002b). Perfectionism and maladjustment.In G.L. Flett & P.L.Hewitt (Eds.), Perfectionism: Theory, research, and treatment (pp. 5–31).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6]Hewitt,P.L.Flett,G.L.,&Ediger,E.(1995). Perfectionism traits and perfectionistic self-presentation in eating disorder attitudes, characteristics, and sympto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 18, 317–326. (转引)

(责任编辑武之华)

猜你喜欢
探索分析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基于需求框架构建下的图书馆读者满意度探索分析
基于现网设备的TD—LTE4G移动通信实验教学模式初探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我国高校宿舍管理模式的探究
经济“新常态”的特征及实践价值探索分析
以信息化促进石油物资管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