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工作创新的基本思路与实践探索

2012-04-29 23:12王凯申良云
考试周刊 2012年9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党组织

王凯 申良云

摘要: 文章针对高职高专教育的特殊性和学生党员培养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工作创新的基本思路,探讨了学生党员培养联系工作的实践模式,增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

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创新基本思路

高职高专院校作为高等教育,是高知群体和青年聚集的地方,加强和改进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把符合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入党,使广大青年学生进一步凝聚到党组织周围,有利于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政治氛围,也有利于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增强党的活力,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这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一代新人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在全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必须针对短学制的客观实际和人才培养目标等基本特点,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一、高职高专教育的特殊性

高职高专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总体看来,同本科院校相比,同样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功能,但高职高专教育相对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又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高职高专教育学制较短,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时间偏短;高职高专院校学历层次相对偏低,生源的总体综合素质相对较低,教育管理的难度更大;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注重职业能力训练,在校外安排的实践性教育教学环节及其占用时间比例相对更多;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由于发展历史不长等各方面原因,办学资源积累较少,宜于运筹的人力、智力、财力、物力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工作基础相对薄弱。

二、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表现

高职高专教育由于短学制和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等客观实际,给学生党员培养工作带来实际困难。

1.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组织设置难度大。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人数普遍较多,学生总体综合素质相对更低,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条件较成熟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绝对人数相对更少,在校集中学习期间,学生正式党员人数少,学生党员培养发展工作和学生党组织设置模式选择的难度较大,很难达到低年级班班有党员,高年级班班有党支部的目标。

2.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对象素质难以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过分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政治素质的培养未能全面渗透到具体的实践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入党教育和入党的后续教育在实践环节中存在“教育盲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关注专业技能的提升,缺乏对党建工作能力的统一要求;重点关注学生初次就业,重视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容易忽视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对学生的政治诉求、思想发展要求没有形成完整的培养体系,进一步提高学生党员素质的工作难度增大。

3.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作用难以充分发挥。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实践性教育教学环节及其占用时间相对较多,学生集中实习往往安排在与专业对口的企业中,在校集中学习和生活时间相对较短,按照程序和要求培养发展的党员数量偏少,分布不均衡,参与学生党建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偏少,在校风学风建设及思想、学习、工作中的辐射作用不够突出,典型示范作用发挥不充分。

4.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条件相对薄弱。高职高专院校大多办学历史不长,办学资源及学生党建工作资源积累较少,人力、智力、财力、物力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学生党建工作条件相对薄弱。

三、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工作创新的基本思路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工作需要紧密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把握工作的基本方向和主要着力点,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有利于促进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的实践模式,才能使学生党建工作稳步发展,保持长久的活力。

1.着力于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理念的创新。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工作应针对学制比较短,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相对偏低,学生党员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创新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理念。鉴于高职高专院校生源素质情况及在校时间短等客观实际,高职高专院校需要特别注重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大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工作力度,树立学生党员培养“早抓”的工作理念,做到“早衔接、早教育、早选苗、早培养、早发展”,努力做好与高中阶段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的和谐对接,保持培养工作的连续性,将学生党员培养工作重心前移,将发展重点前移到大一大二阶段,充分重视和运用中学阶段党员培养工作的成果,贯穿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的全过程,尽量使学生党支部的发展具有连贯性和稳定性,形成与高中相衔接的“接力培养”工作机制,促进学生党建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2.着力于学生党员培养工作队伍的创新。高职高专院校无论是教职工群体还是学生群体,其中党员数量都相对较少,而且高职高专教育学制较短,多数学生党员在发展成预备党员后在校时间更短,发挥他们在学生党员培养工作中作用的时间有限。为推动学生党员培养工作,需要充分调动专职党务干部、党员教师、离退休党员和学生党员等各种人力资源,创新培养考察工作的有效组合团队,提高其理论素养和业务工作能力,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党建工作者的积极性,真正发挥他们在学生党员培养工作中的组织者和导航者的作用,特别是要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加强在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和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工作目标,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精干高效的学生党员培养所必需的工作队伍,增强培养工作的针对性。

3.着力于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的组织创新。学生党组织是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组织基础,是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的基本依靠力量,合理设置学生党支部、党小组等党组织是推动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的有力措施。但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绝对人数普遍较少,要理想地设置学生党组织还存在客观困难。高职高专院校应根据学生党员的人数规模和分布结构等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学生党组织,并根据学生党员培养工作不断创新组织设置。同时,在尚未设立党组织的年级、专业、班级、公寓、社团等学生团体或活动场所建立功能相对综合的“学生党建活动组织”,以学生党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为主体,一般学生参与的组合体,以开展学生党建活动为载体,运用“学生党建活动组织”的形式加强特定工作领域或工作环节的学生党员培养工作,将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组织体系延伸覆盖到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层面,充分发挥“学生党建活动组织”在学生党员培养工作中的作用。

四、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工作团队化模式探索

随着学生党建工作的推进,学生政治上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人数增加,学生党员培养发展工作量增大,沿用传统的党员发展培养联系工作模式,其工作成效也受到很大限制。针对这一困难和问题,我们可以探索实施“1+1+N”团队化工作模式,具体做法:按照党员发展工作程序中“对已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党支部应及时指定一至两名正式党员作为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的规定,分别由1名正式党员、1名预备党员和若干名(N名)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组成培养联系团队,培养联系本团队中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其中,预备党员协助正式党员开展培养联系工作,协助培养联系人和党组织对本团队中的其他培养考察对象开展思想、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传帮带”工作。

实施“1+1+N”的学生党员培养联系工作团队化模式,可以将分散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一个有工作目标的整体,既有分工又有协作,能形成合力;团队成员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多领域实施更为全面的培养和联系工作,能进一步提高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养联系团队中的学生党员不仅能发挥言传身教、严于律己等带头作用,而且能在实践中受到锻炼和考验,还能从与其他培养考察对象的互动过程中,取长补短,从而促进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不断完善。由此可见,高职高专院校在学生党员培养工作中实施团队化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党员培养对象素质难以提高、学生党员在校期间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和学生党员培养工作条件相对薄弱特别是从事学生党务工作的人力资源不足等实际困难,从而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效率和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进一步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风学风建设、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许放,石新明.新形势下学生党员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03,(01).

[2]张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3]刘晓燕,李大伟,吴姣.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6).

[4]陈国梁.浅谈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8,(24).

[5]余绍霞,陈文海.谈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与创新[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6]谭谦章,强金国.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

课题项目:2010年广西高校党建研究课题《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工作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为:10DJB28)。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浅谈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几点认识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