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例研究为桥梁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2012-04-29 00:44李雪莹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微格课例教研组

李雪莹

为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我校以案例研究为桥梁,以微格评课的手段,经过一定、二备、三讲、四评、五改、六讲、七评、八完善的过程,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多项易于掌握的教学技能,并借助先进的音像设备和信息技术,再现课堂教学过程,对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及方法的系统培训,解决了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以课例《春酒》为例子,具体说明实施步骤。

第一步——确定内容,教师初备。教师依据学情和教学重点设计教学方案。目的是引领教师研读课标,深入挖掘教材,进行多角度思考。

第二步——集体备课,初定方案。同组教师共同阅读设计方案、提出改进意见,任课教师根据意见进行修改,初步确定上课方案。

第三步——一次实讲,互相听课。任课教师依据备课方案,在其中一个教学班进行实际授课。目的是由理论层面转化为实际操作,进一步发现问题。

第四步——录像回放,微格评课。借助录像,听课者、执教者共同面对屏幕,边听看、边评析。目的是重新审视、研讨分析、解决问题。

第五步——修改完善。任课教师根据评课的意见、建议在原稿上进行第三次修改完善。目的是积累研究过程,进一步提升认识。

第六步——二次实讲,互相听课。任课教师依据备课方案在另一个教学班进行实际授课,同时录像。目的是实践操作,验证认识。

第七步——再次回放,微格评课。根据录像,听课者、执教者再次面对屏幕,边听看,边评析。目的是将两次课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某一内容进行提升。

第八步——修改完善,实现经典。教师根据两次评课的意见和实践过程中的感受,进一步完善经典课例。目的是在不断的修改完善中,将课标要求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认识,并指导教学。

通过反复研磨课例,教师将课标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教学行为,加深了对新标的深层理解,教师由单一的关注教学内容转向以知识为载体,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习惯、训练学生思维,使学生终身受益。通过微格评课,对课堂教学的各项技能分别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训练,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帮助。

通过课例研究,教师的教学发生了以下变化。

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在反思中写到:“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应多想想学生不懂什么?学生对将学到的新知识有足够的储备吗?我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愿意接受吗?多从学生的实际需要考虑,少一些花架子。”教师在参与过程中用切身的深刻体会验证课标的要求,用自我审视、自我反思真正实现观念的转变,在研究与实践的循环中实现了自我飞跃。

教师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通过研读课标,对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联系、对过程与方法的运用、对蕴含于学科知识中的情感因素与育人因素领悟得淋漓尽致。在备课素养方面能够充分做到将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学习需求、课标、教材有机结合,选择适当的突破口、恰当的方法、融洽的氛围、积极的情感,有针对性地备课。

教研组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形成了团结、合作、信任的团队精神。在此过程中,教师能从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在教学各个环节以及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教研组能够根据活动需要选择、定格具体的教学片段,通过再现真实教学情境,对课堂教学的诸多要素进行分解,共同探讨教学细节问题。教研组内形成了一人上课、全员参与、分析问题、分享经验、行为跟进的良好模式,在“备课—上课—评课—再上课—再评课”的教研活动中,最终获得各自的发展。

□编辑吴君

猜你喜欢
微格课例教研组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The Research on Classroom Questio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Constructive Theory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课例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三位一体”微格教学辅助说课的模式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作文训练微格化、序列化初探
微格教学法在《军事医学地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