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的那些景语

2012-04-29 00:44:03郑静燕
考试周刊 2012年9期
关键词:景语写景抒情

郑静燕

摘要: 一切景语皆情语,客观存在于大自然中的景物本来就是人们生活的背景,在叙述人物活动时如果能采用一些描写景物的方法把背景呈现出来,营造出一定的氛围,那么不仅便于人物的抒情,而且能使读者在阅读时身临其境,留下更深的印象,这样的考场作文在同类作文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关键词: 写作景语景物描写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也就是说,情是从外界事物中得来的,它来源于事实,来源于外部。而且,情感会随着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当然这外界事物也就离不开景物。

一、景物描写的重要性

古代文人墨客吟诗作赋总是少不了借助一些物象,采用曲笔的方式传达出自己的心声,含蓄隽永,咀嚼回味,意味无穷,境界高远。

近代散文名家对生活中的大小景物也常常进行仔细描摹,或柔婉,或雄奇,或清雅,或犷野、粗细有致、收放自如,借此雕琢他们玲珑之心,表达了细腻唯美之情。

学生的习作,如果能把周围相关的景物描写进来,让景物帮着“说说情”,就可以给文章增色不少。

客观存在于大自然中的景物本来就是人们生活的背景,在叙述人物活动时如果能把背景呈现出来,营造出一定的氛围,则不仅便于人物的抒情,而且能使读者在阅读时身临其境,留下更深的印象,这样的考场作文在同类作文中也就占有一定的优势。

当然描摹景物,其目的是以景抒情,以景衬情,绝不是为写景而写景。

文章中的写景,多数是用来衬托人物的心境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写作中恰到好处地以景衬情,能“言有尽而意无穷”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人们往往触景生情,作文当然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最终达到情景交融的至高境界,取得欲言还休,含而不露的艺术效果。

很多学生对写作上的这一技巧认识不够,他们或者对于作文有着心理排斥,一拿到作文题就匆匆下笔,草草了事,在叙述或抒情时习惯直截了当、单调直白地把自己的情感或者经历表达出来,这样的作文留给读者或阅卷老师的当然只能是陈乏无味,缺少基本的感染力。这种作文感动不了别人,产生共鸣就更加无从说起了。如果学生在作文中有了景物描写,效果可能就不一样了。

有一篇名叫《叶落最深沉》的习作中有一段精彩的景物描写:“秋天到了,一片黄叶从树上悠悠落下,与地面接触时,发出轻叹似的一声微响。叶落的时候,我的心里充满了惆怅。

我走在医院的路上,看着那苍黄的树叶,想象着春天嫩芽初发时的蓬勃,夏天绿叶满树时的生机,我几乎不忍看这深秋来临时枯叶满地的景象。因为,这景象充满了悲凉。”这篇文章是以“落叶”为景,进行了细腻生动的描摹,含蓄表达了惆怅悲凉的真实感情,情因景生,景为情语,情景自然融合,有水到渠成之妙。

当然以上面的景物描写要求学生可能是有些难度的,但“淡妆浓抹总相宜”,不能细腻丰满地描写自然景物,那么,简洁妥帖的景物描写未尝不能取得生动感人的效果。

有一位学生,在一篇题为《梦想》的作文中,写他的父亲为了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参加成人考试,开头有这样的描写:太阳似乎是因为胆怯,羞涩不安地躲在层层的阴云里,不肯露个脸……结尾是:太阳终于露出了笑脸……文章含蓄巧妙地借用太阳喻指父亲一开始对这场考试的忐忑不安和最后的自信圆满,用景语成功地表达了情感,回避了单调,留给了读者回味的空间。轻轻一笔,也是智慧的一笔,留下了美感,收到了奇效。

二、如何写好景语

(一)留心生活中的点滴。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言: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自然万物本是客观存在的,没有言语没有感情,但当我们在观察欣赏时因为自己情感的不同,景也就带上了感情色彩,在为你“说话了”,所以在写作时就不能忽视这个“助手”。

春日的生机盎然,夏日的姹紫嫣红,秋日的丰硕成果,冬日的白雪皑皑。四季的景色,各异多彩,如同那彩色的画盘,画板随着人的情感而绘制成了大千世界的喜怒哀乐。

学生缺少的不是感情,而是没有观察,留心生活的点滴,静下心看看周围之景,让景与情产生共鸣。

(二)掌握一些方法,学习一些技巧。

1.正面写景,突出画面。

正面写景就是直接描写进入作者或文中人物视野的景色,让景物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在以长征为题材的散文《老山界》中,为了展现老山界恶劣的环境,表现红军战士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采用了很多正面描写,如:“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作者从正面描写出了老山界的险峻,让读者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在体味的过程中获知红军战士的凌云气概和豪迈的乐观主义精神,使文中的景与情产生共鸣。

正面描写景物为了把景物写活,可以在描写的景物前加上一些表性质、颜色、状态的词,也可以突出画面的特征。

2.适当地运用一些手法。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有这样的描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用写女子娇美神态的词“羞涩”“袅娜”写荷花,赋予荷花生命的活力和感情,拟人手法写出了荷花的情态美。

又用“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三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了月光下的荷花的各种姿态。

朱自清巧用修辞将荷花的姿态描摹得唯美诗意,给读者创造了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感染了读者,留下了美感。

但值得注意的是,比喻拟人的手法虽然常见,但是使用时还是要注意准确性,不可盲目地使用“好像”“似乎”“仿佛”,关键是本体喻体间要有相似之处。

又比如说衬托。一般情况是以乐景衬乐情,哀景衬乐情的,但如果用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就将情感抒发得更为有力深刻,增强感染力。还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人们的热闹衬托出自己的冷清,那一声叹惋直达读者内心。

写景的手法还有很多,关键还是要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才是王道。

3.适当的“造景”。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言: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两派之所由分,然两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也就是说在合情合理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联想想象,营造一些“虚景”帮助你更好地抒情。这就有些像作家的艺术创作了,但是,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事例,当我们看到别人或伤心,或高兴时,自己也会联想翩翩,或悲或喜。所以,作文应该讲究“造景”,讲究联想想象。

如果有了景物描写,但只是客观地陈述描摹而忽视了联系情感,那么就算景物描写再细腻传神也还是徒劳,写景的目的终究还是要归结到抒情上,而且是抒发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深深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春日之柳固然生机勃勃,却也有古人天涯相隔的离愁;夏日之花固然姹紫嫣红,却也有炽热难耐的愁闷;秋日之湖固然婉转凄凉,却也有萧萧天地间的旷达高远;冬日之雪固然心旷神怡,却也有冰封万里的寂寥。感慨之时也是百感交集。原来自然之景也能说话,是那般含情脉脉。

猜你喜欢
景语写景抒情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小读者(2021年2期)2021-03-29 05:03:54
写景的妙招
学生天地(2020年11期)2020-08-25 09:15:40
春 日
一切景语皆情语
会抒情的灰绿
对比中悟情感情动中练表达
对比中悟情感 情动中练表达
——《一切景语皆情语》整合教学磨课记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简论抒情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