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骕
《端午的鸭蛋》一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课文大多是写各地节日风俗的,也有讲述民间艺人轶事、描绘街头商贩吆喝的,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
汪曾祺用他特有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家乡江苏高邮地区丰富的端午风俗,并且通过家乡特产——高邮咸蛋的精细介绍,表现他对童年生活的怀想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文章善于在平实的生活中发现诗意的美,而且灌注了作者的深情,蕴藏着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写得趣味盎然。不仅让读者品尝到鸭蛋的原汁美味,还能品读出鸭蛋的味外之味——民俗风味、生活趣味、思乡情味和语言韵味。
一、品鸭蛋之原汁美味
“不识高邮人,先识高邮蛋。”高邮鸭蛋以其独特的口味、多样的吃法、良好的口碑和悠久的历史被人们所熟识。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质细油多,因为“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吃法多样,因为“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吃”,“可以和豆腐炒着吃”。
“高邮咸蛋的蛋黄是通红的。”蛋白“鲜、细、嫩”,蛋黄“红、沙、油”,最特别的是多为双黄蛋——声名远扬,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高邮鸭蛋是“老品牌”、“老字号”——历史悠久,因为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就曾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里提到“高邮腌蛋”。袁枚写随园食单中的腌蛋一节距离现在少说也有200年了。
如此特别的鸭蛋:质细油多,吃法多样,一蛋双黄,红白相间,珠联璧合,看着就令人垂涎欲滴!何况名声远扬,历史悠久,难怪汪老会对它难以忘怀。感谢散文大师汪曾祺,是他通过作品让我们品尝到高邮鸭蛋的原汁美味。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一首记游诗中这样评价汪曾祺:“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汪老作为一代文狐,以超脱的平常心态描写出闲情逸致来,内涵看似单一,其实常有味外之味。
二、品鸭蛋之民俗风味
民俗风味表现在对高邮独特端午风俗的描写。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的端午风俗差不多。主要是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屈原,有的地方还有系百索子、插杨柳、戴香包等习俗,用来驱虫和祈求吉祥平安。作者家乡的端午风俗有何独特之处呢?
作者先介绍家乡端午节的风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挂鸭蛋络子……系百索子、做香角子等,这是全国各地差不多的风俗,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挂鸭蛋络子,却是作者家乡特有的风俗。
越是有特色的风俗,就越能体现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越需要浓墨重彩地描绘。“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为什么要吃“十二红”呢?吃十二红代表着老百姓祈求吉祥平安的心愿。因为红是红火的意思,老百姓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越过越红火。咸鸭蛋越红,就越能成为十二红,越能代表老百姓希望过上红红火火生活的美好心愿。十二红把咸鸭蛋与高邮紧紧的连在一起。
作者怀揣一颗童心介绍家乡过端午节时的各种别具一格的民俗活动,使人顿觉仿佛有酒香扑面而来,这由高邮湖水发酵而成的民俗美酒的醇香令人心醉神驰,回味无穷。鸭蛋是高邮的特产,也是高邮的招牌,更是高邮的文化,小小的鸭蛋寄寓着高邮的内涵和品质。原来一枚小小的鸭蛋居然包含着这么浓郁的民俗风情,我们品到的不仅是作者家乡的民俗风味,还从平淡语言中读到了一件件童年趣事和一颗思乡之心。
三、品鸭蛋之生活趣味
王安忆说:“汪老的文章最好读,他已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最好读往往最不易读,犹如武侠的最高境界,看似无招,实为至招。”文品如人品,在《端午的鸭蛋》一文中,汪老抛下身份,丢掉架子,完全以孩童的视角写家乡的有关鸭蛋的生活趣事,热切、痴心,仿佛一切都是美的,都是有趣的。
打,打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手巧之极,宠爱之极)。”
挑,挑鸭蛋。“端午一早(心情之急),鸭蛋煮熟了(勤劳之极),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郑重之极),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自信之极)!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慎重之极)。”
挂,挂襟上。“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心爱之极)。”
吃,吃白嘴。“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美味之极)。”
玩,玩萤火。“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小心之极)。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有趣之极)!”
高邮孩子的心中,鸭蛋不仅只是果腹、解馋的食品,还是他们的玩具、饰品和伙伴,是他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东西,于是,端午的鸭蛋自然充满了童年生活趣味,成为汪老特别的回忆,成了他记忆中一块乐土,成为他创作的动力源泉。
四、品鸭蛋之思乡情味
本文以端午的民俗、人情、活动为主线,以故乡的咸鸭蛋为情感载体,说不尽道不完的是对故乡的深情。
“端午节,我们那里盛行孩子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从这我们读到了姑姑、姐姐对侄子、弟弟的疼爱。“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虽是寄名的干爹,他对我的关爱很深厚,每年都坚持不懈的在端午节前派小道士送符来,确实很难能可贵。作为道士,他当然也会给其他孩子送去,送符的目的只有一个:避邪。“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这样没有贫富差别,人人都能过节,都能去五毒和祈求吉祥平安。家乡处处充满人情味,人情就是这么简单却很温暖。
“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其实“放黄烟子”的民俗不见得有多高雅,而“咸鸭蛋”再怎么好吃也就是个咸鸭蛋!只是作者心中藏着一个大大的故乡,这些民俗活动就有了特别的记忆,这枚咸鸭蛋就有了特别的味道,形成了特有的故乡情结,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深深的思乡情味。
五、品鸭蛋之语言韵味
汪老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领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切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他说:“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1.淡而有味
“汪曾祺的‘淡,欣赏起来是‘浓。这‘浓又不是到了嘴里化不开。好比‘茶道,第一道爽口,第二道出味儿,第三道透通……那‘淡是‘方法,那‘浓是‘真意。”(林斤澜语)笔者认为,汪老“淡而有味”的语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淡淡的书卷味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多矣”,有文言文的书卷味道,一种骄傲的语气——自己是高邮人,足以成为评价鸭蛋优劣的权威人士了;若改成“吃的鸭蛋很多”,则韵味全无。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典雅的文言词语与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雅俗共赏,增添了书卷韵味。
(2)淡淡的情味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形象的语言生动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用一个“吱”字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有情有趣,如闻其声,如观其状,如闻其香,蠢蠢欲吃之感跃然纸上,既写出了鸭蛋的特点“油多”“美味”,同时还把儿童吃蛋时的动感与快感的体验所带来的乐趣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可谓一词绘声。
“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肃然”形象地描绘出对方知道家乡后的敬佩、羡慕神态,调侃之中能看出作者的得意自豪以及对家乡的满腔深情,可谓一词传情。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就”——有些嗔怒,也有淡淡的幽默。实际上作者认为高邮不仅出鸭蛋,还有那么多心灵手巧、勤劳能干的高邮百姓,自豪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可谓一词道破心理。
(3)淡淡的趣味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干脆利落的一个“有”,石破惊天的一个“!”,让人不由想起童年的种种趣事,王安忆评价此句:“以稚童的语气呼之欲出,真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平常食用,一般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方言即乡音,作者在他的文章中总是夹杂着些许乡音,信口而出,自然而然,让人倍感亲切,这是他作品的风格之一,也是他思念家乡的一种表现。
3.淡淡的幽默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反问语气,言过其实的评价,通过对比表现出作者看不上其他地方的鸭蛋,只钟情于家乡鸭蛋,淡淡的幽默里饱含浓浓的深情啊。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意味。以他乡比故乡,褒贬之情十分突出。“曾经沧海难为水”典型的“大词小用”,一般用在爱情这一人生重大问题或重大的场面上。鸭蛋既非他所爱的人,又非大场面,只为爱鸭蛋,只为爱家乡。小题大做,大词小用,很有幽默感,又富有情趣、文味。
《端午的鸭蛋》写的虽然是蛋,但是“淡”而有味,有文味,有风味,有趣味,有情味,还有鸭蛋的本味,可谓味味俱全。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要处处正襟危坐,我们在品尝生活本味的同时,还应感受它的味外之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是真实体验到生活的滋味。
(作者单位:鄞州区横溪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