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晓霞
当年拿破仑曾说过:“印刷机的发明,打破了中世纪的愚昧。”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人类走出了工业文明,步入信息时代,人类将创造与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相适应的一整套全新高效的学习模式。信息深刻地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逐渐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道德、情感等心理因素,正如牛津分析公司执行董事长戴维·扬所说,“信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教人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人们要迎接信息化社会的各种挑战,必须具备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信息素养更是成为现代人综合能力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信息化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及信息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和论证。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目前进行专门研究的还很少。为适应信息快速增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备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具备信息素养的人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作为实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教学在新的形势下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肩负着新的使命。提升高中学生语文信息素养是现代语文教育观、课程观、学习观的客观需要。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及语文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组成。把信息素养作为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体现了教育的现代特征,也是课程自身发展的需要。
语文信息素养包括三大主要内容——语文信息意识、语文信息知识和语文信息能力。其中语文信息意识是前提,语文信息知识是基础,语文信息能力是核心,它包括信息的获取、分析及加工。以往的信息素养研究主要侧重于信息技能的研究,而本文则从语文教学的文化特征出发,更多侧重研究语文信息意识的培养。中学生具备一定水平的语文信息素养,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改变语文学习方式、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并最终达到终身学习语文的关键。
信息素养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传统的图书用户教育,还包括计算机运用技术、网络运用技术和信息检索技术的教育以及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信息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它并不是一种纯粹的技能教育,而是培养学生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开发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素质教育。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为一体,这二者之间联系的桥梁就是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简言之,就是要提高让学生通过多种来源(以图书与网络为基础)有效地获得、评价、利用信息,来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这是现代人素质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二、整体把握,捕捉筛选阅读的信息知识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学生要“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查找资料,应当说就是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初步培养。“大语文课”的提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也引导、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广泛地接触大量信息,以促进学生适应信息社会。
在阅读教学中,除了鉴赏性、评价性等传统阅读样式外,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这种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实用性阅读样式越来越被人所熟识,并茁壮成长。“获取信息”即根据阅读目的需要适当判断和筛选信息,这是阅读能力的基础也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
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二
册第一单元四篇课文分别是:《改造我们的学习》《物种起源〉导言》《神奇的极光》和《空间和时间的旅行》,其中单元指导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整体把握,筛选信息”八个字,对语文教师作出了明确的定位:与学生探讨一些筛选信息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例如《空间和时间的旅行》,初读后要明白这是一篇科普性文章,前三个标题主要谈的是“空间旅行”,后一标题谈的是“时间旅行”,其中后一个标题集中的信息量较大,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此外,在筛选信息时一定要目的明确,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有关内容上,而不是被某些精彩的描写、新奇的故事所吸引,甚至于天马行空,游离于阅读目的之外。例如有一位教师执教鲁迅先生小说《药》,最后一个课时引导学生对文本中写到的乌鸦进行讨论,为何乌鸦在夏瑜母亲暗暗的企盼下却“嗖”地飞离时,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乌鸦是善于动脑筋的动物,不会听从别人的摆布,所以这只乌鸦不听夏瑜母亲的话。”也有同学说:“乌鸦爱听奉承的话,夏瑜母亲没说奉承话,所以它就飞不到夏瑜的坟上。”这样的所谓“发散性思维”,动态生成的信息显然已经跟原文的阅读目的有了很大的背离,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无效信息作出适当的判断和筛选。
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各科知识就是信息源,学习的实质就是信息的获取、加工、贮存和应用。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信息研究方法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地位。对教师传授的知识信息学生要进行独立的捕捉,加工和筛选,再经过系统整理与结构性整合,将信息区分出重要信息与次要信息、有效信息与无效信息,作出判断和反馈,这样才有助于知识的识记、理解、保持和提取,有助于知识内化与能力的形成。
三、潜移默化,渗透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尽力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兴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要创设和谐氛围,形成一种情绪高涨、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这样才能使学生处于最佳接受状态。因为兴趣是一种持久的情感体验,人们的信息搜集活动是受信息需求驱使的,影响需求力量大小的主要是需求意识的清晰程度——行动目标意识越明确,越清楚,则信息活动的动机越稳定、持久、强烈,努力程度也就越高。在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信息输入时产生浓厚兴趣,并能以较稳定、浓厚的兴致保持下去,从而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对待信息,这样将激发出他们超常的智慧和高涨的热情。教师的信息输出要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教师运用教学机智,把握住接受者的最佳接受状态,因势利导,适当增加深度难度。信息论原理告诉我们,接受者处于最佳状态时,所获得的信息量最大。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常常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索然无味,再加之教具单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减,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通过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手段,使抽象的变得具体、形象;使看不见的变成如在眼前;使“静”的变成“动”的,为学生设计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景,让那些呆板枯燥的文字也变得生动有趣、喜闻乐见、充满魅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执教《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们可以先用古典音乐《将军令》作为音乐背景,以铿锵、明快、昂扬向上又饱含深情的语调朗诵词作,把学生带入作品那磅礴的气势、雄浑的格调之中,然后用图片和影像再现赤壁景色。先用远镜头勾勒出“大江东去浪淘尽”这一背景下的赤壁,再用近镜头细描“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赤壁近景。在一连串的近景镜头中,重点呈现出江边山石的奇特、陡峭,山石高峻。随着一阵阵席卷而来的惊涛骇浪,发出一声声震耳欲聋的轰响,飞溅出朵朵雪白的浪花。这一影像从视觉、听觉不同的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把山、石、涛、浪花展现得气势宏大、有声有色,创造出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接着,教师再通过分析、讲解、朗读,让学生明白作者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雄奇景色是为了给英雄的活动提供一个苍茫壮丽的舞台,使英雄的千秋功业和古战场的山水景观相映生辉,英雄的豪情壮志在这陡峰骇涛中呼之欲出,学生也就自然明白了作者对当年“雄姿英发”的周瑜谈笑间轻松破敌的壮举的怀念和景仰,主要是为了抒发一种伤己之感——想建功立业又无可奈何暂且寄情江月的旷达情怀。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灵活根据教材,利用现代和传统教育技术的有机结合,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时要依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实际学情灵活变化“刺激场”,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只有在一种自由、宽松的心理状态下,保持适当的新鲜、新奇的兴奋感,注意力高度集中,他们的思维才能时时聚焦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深入到教学内容的内层。
四、优化整合,培养塑造学生的信息素养
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信息能力: 创建学习的伙伴》一书中提出了学生信息素养九大标准:第一,能快速和高效地获取信息;第二,能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第三,能精确地、创造性地利用信息;第四,能探求与个人有关的信息; 第五,能欣赏信息并进行创造性的表达;第六, 能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更好;第七,能认识到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第八,能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第九,能积极参与活动来探求和创造信息。
学生是信息活动的主体,是内部信息活动和外部信息活动的实施者,内部信息活动是心理活动,它是通过信息语言、信息行为对信息需求的感知、言语表达等信息心理活动,这一活动有利于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信息观察、信息思维、信息表达等信息心理能力。外部信息活动主要是学生的信息实践操作活动,如信息查询、信息选择、信息评价、信息利用等,这种外部的实践操作可以加速学生掌握信息技能,内外信息活动相互作用,不可分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我们是目前追求的教学策略。
当前语文教学中注重精读和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忽视对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阅读速度慢,指读、齐诵现象较普遍,阅读量太少,不利于语言的积累、内化。应在速读训练的过程中紧扣训练目标,合理选用各种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速读训练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训练的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愉悦的课堂情境和合理的训练过程结构,全面优化速读训练过程。
教学时,应多让学生有意识地去选择、辨析信息,如信息的多选条件、多选问题,辨析题中字词增添的变化,让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验证,这样学生在多种信息环境中不断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教师通过带领学生不断重新回顾信息运用的过程,通过具体的分析查找,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与表达能力,还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的教与学的活动,主要教学任务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迁移,并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构建学生的能力结构。在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中介、课堂为渠道,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信息资源系统,构建信息型的语文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
(作者单位:如皋高等师范
学校中文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