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毅
在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推动下,文化艺术的规模化、批量化生产,使得艺术与商品的结合日益紧密。艺术为谋求生存不得不将自己装扮成商品,而商品要想走向市场往往将自己包装成艺术。于是,艺术与商品结合后,借助大众传媒的作用,作为精神消费和物质消费的对象便进入了大众的审美生活,从而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以往审美形态的大众审美文化。在这种审美文化的影响下,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已经逐渐模糊,艺术的独立性在逐渐消解,审美观念逐渐生活化、世俗化、商业化。其中音乐选秀节目就是当前大众审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从2004年《超级女声》到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音乐选秀类节目经过了“七年之痒”,如今已经开始逐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它所反映的正是大众审美观念的逐步成熟。本文以此为例,分析大众文化的特点、与传统审美观念的差异以及当前大众审美观念的转型问题。
一、大众文化的传播与音乐选秀节目的兴起
“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奥尔特加的《大众的反抗》一书中,指的是与精英主义文化相对的,为大众所信奉和接受的文化。大众文化的主体是由城市里的大多数,即进城后的农民转变而来的工人阶级和城市居民所构成。奥尔特加认为:“不能把大众简单地理解为或主要地理解为‘劳动阶级,大众就是平均的人。从这一点上来看,纯粹的数量概念——大多数人、群众——就转变为一种质量上的限定:它被用来指一种一般的社会属性,这种人与其他人没有什么两样,但在他身上却体现出一种种属的类型。”也就是说,这里的“大众”其实是指受到工业化的改造和压制而成的“平均的人”,它是随着资本生产模式下劳动分工日益破碎化等社会现象而出现的;是由于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外在的客体世界变得越来越强大,以至于强大到淹没和消解了主体的个性差别,最终导致主体对客体的不自觉、无意识地屈从而形成的。由此,大众文化也常常由于其肤浅、媚俗、功利等特点而被原有文化的掌握者(即主流文化)和少数的知识阶层(即精英文化)所批评。
美国文化理论家詹姆逊说到:“在十九世纪,文化还被理解为只是听听高雅的音乐、欣赏绘画或看歌剧,文化依然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而到了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已经从过去特定‘文化圈层中扩张出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消费品。”尽管我国还远没有进入“后现代主义阶段”,但是诸多颠覆传统审美观念的文化现象的出现已然成为事实。自2004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开始,表征大众文化特征的音乐类选秀节目如井喷一般出现在我国的各大媒体之中:从《梦想中国》到《星光大道》,从《激情唱响》到《完美声音》,从《中国梦想秀》到《中国达人秀》,还有当下迅速走红的《中国好声音》无不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以商业性、消费性、娱乐性为主要特征的大众文化正以越来越强劲的势头对传统审美观念造成巨大冲击。
大众审美文化的这些新特点由于背离了传统主流价值观,因此在其出现之初就一直受到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的批判。文化部原部长、全国政委常委兼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刘忠德曾三批超女,称其低俗、玷污艺术,并建议对其进行干预。然而相关数据显示,2006《超级女声》平均收视率8.54%;决赛期平均收视率11%,居同时段收视首位;今年的《中国好声音》收视率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