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节目制播机制刍议

2012-04-29 15:26程劲
新闻世界 2012年9期
关键词:制播策划主持人

程劲

【摘要】就广播媒体管理来说,一个有效的节目制播机制是决定广播频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本文围绕近年来广播频率施行的几种主要节目制播机制展开分析与比较,并对广播产业化趋势下的节目制播机制创新进行了一些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广播节目制播机制

审视今天的新闻竞争,无论是广播还是网络电视,无论平面媒体还是移动手机终端,都在从资源层面的竞争进入品质层面的竞争。那么,广播怎样打造自己的新闻品质,做到独树一帜,事关每一个广播频率的生存与发展。因而,以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形式来维系一个广播频率的高效运作,成为每一个广播频率管理者十分关心并在实践中反复探索的一个课题,其中节目制播机制的结构设置尤为重要。目前,各地广播频率都在节目制播机制的设置上进行过诸多尝试,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对“采编合一”的节目制播机制与“采编分离”的节目制播机制的权衡与比较。

一、“采编合一”的节目制播机制

“采编合一”的节目制播机制,是在采编播合一条件下以“主持人”为核心的节目制作模式。它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广播改革热潮中。当时,全国各地纷纷创办经济台,实行大板块、热线电话、主持人直播为主要特征的制播模式。经济台可说是迈出频率专业化的第一步,大多数经济台按听众的收听习惯设计节目表,全天节目分早、中、晚三个时段针对不同的收听群设置节目,人员也根据早、中、晚三个板块划分成三个节目部。除新闻节目保留少数编辑外,人员都实行采编播合一,每个人都为固定板块中制播节目。就专题节目来说,主持人实质上是节目的负责人,身兼采访、编辑、制作、主持、策划、活动推广等工作;同时所有的人员也以节目部为单位形成团队,以便于以节目部或频率为整体开展大型直播活动。到目前为止,这种“采编合一”的节目制播机制,在采编人员较少的专业频率广泛施行。如:经济广播、交通广播、音乐广播、小说评书广播、旅游广播等专业频率。它的优点在于:节约人力成本,主持人有机会练就多种本领,一专多能;主持人责权利清晰,有利于强化节目管理;有益于主持人培养对节目的归属感,强化主持人个性定位并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在遇到重大宣传任务或重大的突发性新闻事件中,便于总监或节目部对人员和频率资源统一调度和使用。它的缺点在于:主持人权力大,节目部对节目的管理容易被架空;对主持人个人能力要求高,大多数主持人力不从心;主持人长期独自担负日播节目的采访、编辑、制作、主持、策划甚至活动推广,无暇深入采访,无力精编细审,最终靠剪报、杂志、音乐和热线电话填时间,影响节目质量;偶像化主持人易于自我满足而难以自我超越。

二、“采编分离”的节目制播机制

“采编分离”的节目制播机制是在采编分离的条件下以“栏目”为核心的节目制播机制。它的初步形态出现在2000年左右,随着专业频率的壮大,老人民台一家独大的局面受到冲击,为保住听众市场份额,老人民台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节目设置和节目制播机制做了相应的变革,变身为综合性频率。由于过去老采编播人员专业分工明确,大多数业务技能专一,因而,综合性频率一般都保留着专职的播音员和专职的采编人员群体,实行“采编分离”的节目制播机制。目前,这种机制主要在综合性广播频率或者专业频率的新闻节目中施行。

相对于“采编合一”的节目制播机制,“采编分离”的节目制播机制比较复杂,具体分析有三种模式:

一种是采编分离的编辑中心制,编辑、记者岗位分离,职责分离,避免了工作的交叉。内在机制上表现为确立编辑业务主导地位,突出了“节目定位和节目质量”这一价值判断核心。这种机制下,编辑部主任及编辑只对节目质量负责,按照节目定位组织和选用记者来稿,并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稿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跨地域的整合;同时,编辑可以介入记者采访前期的节目策划,并可指挥记者进行有广度和有深度的采访报道活动。实行这种机制,优点是:1、节目定位可以得到落实,能够培养听众群体;2、采编播人员各司其职,能够提高采编播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在重大主题报道或突发性报道中易于形成合力。它的缺点是:用稿权最终在编辑部,编辑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而记者受制于编辑,没有采访主动权;编辑的报道策划脱离采访实际,主观性强,缺乏可操作性;采访部主任和记者只对稿件负责不对栏目负责,编辑策划得不到落实,导致编辑理论上拥有的用稿权由于供稿不足或稿件质量不高而彻底丧失。

第二种是采编分离的记者中心制,编辑、记者岗位分离,职责分离。内在机制上表现为确立记者业务主导地位,突出了“新闻时效性”这一价值判断核心。报道策划由采访部门负责,编辑部主任及编辑要优先考虑记者来稿的采用,编辑的主要职责是对稿件进行文字加工、组稿等。这种机制的优点是:对编辑部的主任及编辑的权力起到了制衡作用;记者的主动性得到发挥。缺点是:采访记者和编辑各行其道,编辑意识得不到前置,编辑实质上丧失对节目的掌控权;采访部门策划的稿件到了编辑手里时,编辑对报道主题、过程及预期效果一无所知,只好姑妄编之,不能达到预期的报道效果;在凡稿必用的原则主导下,记者的稿件质量、采访内容与栏目的定位不符,最终影响节目定位。

第三种是采编分离的总监(主编)中心制,即总监(主编)既管理编辑也管理记者,拥有最终发稿用稿权。总监(主编)亲自掌控节目,既策划新闻采访、组织新闻采访,还要让编辑介入前期采访策划,将编辑意识、栏目意识前置。记者执行总监(主编)的新闻策划,编辑执行总监(主编)的编辑意图,贯彻总监(主编)的报道思路。它的优点是:有利于建立有序的管理运作机制;有利于统筹人力资源和频率资源。但这种机制下总监(主编)的权利缺少制衡;同时,总监(主编)事必躬亲,大包大揽,也会影响记者和编辑工作主动性的发挥。

三、广播产业化背景下,广播节目制播机制的变革与创新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广播事业走上了产业化发展道路。2009年8月,广电总局出台《关于认真做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意见》,“制播分离”成为热点话题。制播分离主要是指广播电视的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等社会实体制作。它是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追求广播宣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北京台为例,2006年初,北京台总台成立节目制作中心,所有音乐、娱乐、服务性节目统一由节目中心制作,各专业频率承担节目编排和新闻节目的制作。人员方面,各专业频率除保留必要的岗位外,大部分主持人、编辑划归节目制作中心,以节目投标竞争与各专业频率建立关系,用节目质量说话。制播分离之后,节目制作和经营实现了市场化、社会化,增加一线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也加大了资源整合力度,拓展频率运作空间,提升了创新能力。

但不是所有的节目都适合“制播分离”的运作模式。新闻广播和专业频率中的新闻节目为社会平稳运行提供了保障,具有政治属性。因而,新闻频率和专业频率中的新闻节目需要探索另一种节目制播机制。在“后编辑时代”的今天,采编分离是新闻生产走向一种现代工业化的雏形,符合新闻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但如前面分析,三种“采编分离”节目制播机制都存在不同的缺憾,因此,我们仍需要变革和创新。如:新闻频率和专业频率中的新闻节目的制播机制,可以借鉴平面媒体尤其是《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的改革经验,改“采编分离”的编辑中心制为“采编分离”的策划部中心制。这种机制将编辑部划分为编辑中心、采访中心。编辑中心各部门由策划部直接领导,按栏目分组,每个栏目配备音响编辑、文字编辑。设立栏目主编,栏目主编按照策划部的安排约稿组稿,指导具体采编播人员编辑稿件、制作录音、约定连线、撰写评论,完成日播节目安全播出。

同业竞争,最终往往是机制的竞争。创新度、制衡力、原动力是构成富有活力的节目制播机制的重要要素;而无论哪种机制,能留得住人才,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新热情,就是科学的新闻产品生产机制。□

(作者:安徽新闻综合广播编辑)

责编:刘冰石

猜你喜欢
制播策划主持人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制播模式的创新研究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的制播模式新变化研究
电视制播网网络安全防范方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