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流行语“X不起”

2012-04-29 12:41牛长伟李君
现代语文 2012年9期
关键词:最低值语义语法

牛长伟 李君

摘 要:“扶不起”“伤不起”之类的“X不起”结构本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短语,近年来,由社会现象催生出来了新义,其句法、语义都发生了变化,语用特征也反映出了特殊的社会意义。“扶不起”和“伤不起”的语义泛化原因分别在于“起”的语法化和“X不起”构式化。本文通过对二者的分析,阐述“X不起”的基本情况。

关键词:X不起语法化构式化社会意义

近年来,“X不起”①在网络语言和平面媒体中被广泛使用,有一些是我们已熟知的短语,如“吃不起”“住不起”“玩不起”“扶不起(a)②”“伤不起(a)③”,有一些是新出现的短语,如“爱不起”“恨不起”“傻不起”“扶不起(b)④”“伤不起(b)⑤”。其中“伤不起”和“扶不起”在原义的基础上产生了新义。

“X不起”旧词出新义表现在“起”的语法化和“X不起”的构式化上。本文以“扶不起”为例来说明“起”的语法化;以“伤不起”⑥为例,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来说明“X不起”的构式化。

一、由“扶不起(a)”到“扶不起(b)”

在“X不起”这一结构中,“起”的语法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⑦。《说文解字》:“起,能立也,从走,已声。”可见,“起”本身为实义动词,有“起立、站立”之义,记“起1”;接着转喻为“物体自下向上的位移”,记“起2”;而后隐喻为表示“动作者在主观上能承受某种动作能力”,记“起3”。

“扶不起(a)”与“扶不起(b)”的差别在于“起”的语法化。如:

(1)a.“可是我的力气太小了,根本扶不起爷爷。”(新华网,2010年12月30日)

b.偶有雷锋传人试图冒险施救,不是被讹诈就是被法官庄严地依据常识判处巨额赔款,以至于跌倒受伤老人延误治疗魂归九泉的人间惨剧时有发生。有专家感慨:13亿中国人扶不起一个跌倒老人。(新华网,2011年9月20日)

在“扶不起(a)”中“起”为“起1”:力气小,不能使站立;“扶不起(b)”中“起”为“起3”:不敢扶,怕被人讹。“扶不起(b)”的出现是在特定社会事件⑧后才出现的。

“X不起”指实际的水平超出了言者主体心理承受的水平,而此时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内心的期望,期望值有高有低。如:股民期望股市行情走高,涨停了,股民也能承受,但若股市走低,濒临崩盘,股民就承受不了;再者,居民期望物价保持低水平,物价低了可以接受,但若物价高了很多,居民就接受不了。我们根据心理的这两种期望,把心理承受阈值划定为三个值:最低值、正常值、最高值。心理可承受范围介于最低值与最高值之间,反之,则承受不了。如下图:

最低值 正常值最高值

心理承受阈值

在言语活动中,“X不起”的心理承受阈值到底是指低于最低值,还是高于最高值,这取决于言者主体的心理期望。如:“买不起”指超出了心理承受最高值,每月两千元的收入,买两百元的裤子可以承受,但若买一条两千元的裤子就承受不了,与此相类似的还有“用不起”“吃不起”等;而“扶不起(b)”是指低于心理承受的最低值,把老人扶起来若给予荣誉或奖金,可以承受,但若被反咬一口,做好事还要赔钱,那么就“扶不起”了。而“伤不起”的心理承受阈值就较为复杂,后文将做详细介绍。

二、从“伤不起(a)”到“伤不起(b)”

据语料⑨检索,“伤不起(a)”的用法主要用在2010年及以前(之后也用),用法相对单一。“伤不起(b)”的用法出现在2011年以后⑩,使用频率较以前高,用法复杂,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

(一)“伤不起(a)”

“伤不起(a)”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上较为固定,在近几十年的语料中并无大的变化,也无特殊社会意义。

1.“伤不起(a)”的句法分析

“伤不起(a)”的结构基本形式是:“NP+伤不起(a)”。NP一般指人(a)、心(b)或自尊(c)。

(2)a.他做不到像她那样狂烈,那样不顾一切,那样伤自己——这多少年打拼出的自己,他伤不起。(《民族文学》2010年第7期)

b.陈教授再次挥毫,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颤巍巍地说,“茅主任,希望你不要再让大伙儿失望了,老百姓的心伤不起呀。”(《今古传奇》2010年第2期)

c.因为相对我来说,他老了,在这方面,男人的自尊是伤不起的。(兰逸尘《你有什么资格说悲伤》)

“伤不起(a)”在句子中呈现的功能分为两类:一类是作谓语不带宾语(a),一类是“不起”插入“伤心”(b)、“伤自尊”(c)中间。如:

(3)a.儿啊你来之不易!所以你要活生生的,好端端的,囫囵完整,欢蹦乱跳,不能缺胳膊缺腿缺鼻子缺眼。你病不起,伤不起,更死不起。(《作品》2010年第1期)

b.她觉得老陕女人这么容易伤得起心真是件不可思议的事,她就伤不起心。她的心里常常是空的,又是实的。(《黄河文学》2006年第1期)

c.有时候,我真想问问她,究竟是为什么。可我放弃了,因为我再伤不起自尊。(《男生女生》2007年第5期)

2.“伤不起(a)”的语义分析

“伤不起(a)”在句中的语义呈现比较单一,围绕着“伤害”这一核心义项展开,涉及到了物理上、精神上和人际关系上。

1)身体(a)或物体(b)受到损伤(物理上),低于言者主体承受的最低值。

(4)a.总之,人们对火箭队的种种理想预期,都是建立在健康无伤的基础之上,他们再也伤不起了。(《当代体育》2010年第40期)

b.我田家,一草一木伤不起啊,原谅我强压痛楚不报忧。(《戏文》1997年第6期)

2)人的内心受到伤害(精神上),低于言者主体承受的最低值。

(5)不敢看足球,“假”A“假”B,咱伤不起这心;不敢见义勇为,身体状况不好不说,流血又流泪,岂有此理…… (《中学语文》2011年第8期)

3)人际关系受到影响,低于言者主体承受的最低值。

(6)表哥是老大,虽说考上了中学,家里还是硬叫回了他,队里派给他一个看山的活儿。那时,我们山里,烧柴也很困难,免不了偷山砍树的事儿。闭着眼吧?山看不好,睁着眼吧?人伤不起。所以这是个伤人费力不讨好的差事。(《朔方》1985年第4期)

3.“伤不起(a)”的语用分析

“伤不起(a)”由单纯的身体受损到精神受损,再到人际关系受损,都包含在“伤”的基本语义中,都与“伤害”有联系。“伤不起(a)”也并不经常使用,无特殊社会意义。

(二)“伤不起(b)”

“伤不起(b)”出现在2011年以后,被广泛使用于各个领域。其句法、语义、语用都较为复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特殊的社会意义。

1.“伤不起(b)”的句法分析

“伤不起(b)”的句法结构有三种:“伤不起(b)”“NP+伤不起(b)”“伤不起(b)的+NP”。

1)“伤不起(b)”单用

自“咆哮体”出现以后,“伤不起”成为了一些人的口头禅,单用现象很多。针对某人、某物、某事,会语出惊人,来一句“伤不起”。

2)“NP+伤不起(b)”中NP的构成

“伤不起(b)”前面NP的范围比“伤不起(a)”前NP的范围大。一般有人(集体)(a)、物(b)、事件(c)。

(7)a.不懂志愿的考生和家长“伤不起啊”!在今年“家长俱乐部”活动中,就有对志愿一窍不通的考生和家长参加。(《高校招生》2011年第11期)

b.今天复制那些表面上金灿灿红艳艳的东西不算难,但当初的那份人工和厚重的选料却再也“伤不起”了。(《中学生百科》2012年第3期)

c.目前出现的类似这些数据泄露的安全问题,是因为没有在业务中兼顾考虑安全需求,一旦出现,伤不起。(《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2年第1期)

3)“伤不起(b)的+NP”中NP的构成

“伤不起(b)”有概念化趋向,经常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子成分。后面的NP指人(集体)(a)、物(b)、情绪(c)、事件(d)。

(8)a.有人调侃伤不起的相亲族:“不在相亲,就在相亲的路上。”(《八小时以外》2011年第12期)

b.Android 4.0产生了,不管是谷歌规范市场的刻意为之,还是迭代完善的必然趋势,这个版本都将会对最伤不起却又最容易受伤的独立OS产生巨大的威胁。(《创业邦》2012年第1期)

c.2011年11月19日入夜,杭州迎来入冬以来首次降温,人们前往美院南山校区的露天广场看戏,穿着厚重冬衣的北方来客还能保持淡定,来自周边地区的人纷纷露出了伤不起的表情。(《艺术界》2012年第1期)

d.眼镜制造业 伤不起的债务危机(标题)(《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2年第1期)

另外,“伤不起(b)”的句法功能非常活跃,可以充当谓语(a)、宾语(b)和定语(c)。

(9)a.每次考试成绩下来,七沫都想狼嚎一句,偏科的孩子伤不起,不偏历史、政治,光偏地理的孩子你更伤不起!(《青年博览》2012年第2期)

b.可是,你知道一场车祸究竟能有多少“伤不起”?(《新民周刊》2011年第42期)

c.那么,面对这些“伤不起”的独生子女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该如何有效解决呢?(《大众心理学》2011年第12期)

2.“伤不起(b)”的语义分析

1)人(a)或物(b)受外界影响而受到伤害或损失,低于言者主体承受的最低值。

(10)a.公车族真的伤不起,等十几辆车都挤不上去的有木有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2011年第12期)

b.“郭美美”事件发生后,在一些网络调查中,绝大多数网民承认自己的捐款热情受到打击。慈善事业“伤不起”,公众善心更“伤不起”。(《企业观察家 》2011年第7期)

此时的“物”指非人的东西,而“伤害”并不全是实实在在的伤害,更多的是隐性的间接的伤害。

2)人(a)或物体(b)太过离谱,高于言者主体承受的最高值。

(11)a.会变身的人伤不起呀!(酷六网)

b.五文钱的差价对于官老爷算不了什么,对于黄氏和她的丈夫却可能是致命的。都是底层弱势群体,伤不起,米价突破心理底线的她无法忍受这操蛋的米价,自杀了事。(《新民周刊》2011年第40期)

“会变身的人”是不存在的,但是若通过一些手段,使正常人出现“变身”的假象,对一般观者而言,有点离谱,高于其承受最高值;“五文钱”对“官老爷”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底层弱势群体”来说,不能接受,高于了他们的承受最高值。

3)人(a)或物体(b)太过优秀、优质,高于言者主体承受的最高值。

(12)a.唱歌有木有,会跳舞有木有,会演电影有木有,会导演有木有,会拍广告有木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有木有,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什么都会有木有,全能的王力宏你伤不起啊!(《视野》2012年第1期)

b.今天复制那些表面上金灿灿红艳艳的东西不算难,但当初的那份人工和厚重的选料却再也“伤不起”了。(《中学生百科》2012年第3期)

“全能的王力宏”标准太高了,与虚指的“你”相比,都超出了承受范围,所以“伤不起”;“当初的那份人工和厚重的选材”与现在的人工和选材相比,已无法达到,超出了现在的最高标准,所以“伤不起”。

与“伤不起(a)”相比,“伤不起(b)”变成了一个整体,没有被拆分的现象,语义也已经趋于泛化。在分析“伤不起(b)”时,要从整体构式来分析,不能再从“伤”的义项上切入。另外,与“伤不起(a)”相比,除了低于言者主体承受的最低值之外,还出现了高于言者主体承受的最高值的用法,这些用法的出现标志着“伤不起(b)”的语义泛化程度已经很高了。

3.“伤不起(b)”的语用分析

1)“NP+(你)+伤不起(b)”中“你”的隐现

“伤不起(b)”在作谓语时,有“NP你伤不起”(a)和 “NP伤不起”(b)两种句式。如:

(13)a.有文化的小孩你伤不起。(《人生与伴侣(下半月版)》2012年第1期)

b.成本高企,养殖户“伤不起”。(《中国畜牧杂志》2012年第2期)

在“咆哮体”刚刚出现时,网友引用最多的是“NP你伤不起”(“学法语的人你伤不起”),在以后的使用中,渐渐出现了“NP伤不起”的句子。在“NP你伤不起”这一结构中的“你”不确指哪一个人,是虚指。那么,我们可以把“NP伤不起”结构理解成是“NP你伤不起”结构中的“你”被省略掉了,这符合语言经济的原则。再者,是否出现“你”,都不会影响大家的理解,这取决于对“伤”字的理解。“伤”可以表示主动(a)和被动(b),都可单用在句子中。如:

(14)a.顿时,我的眼泪掉了下来,父亲,对不起,我伤你心了。(《中国社会保障》2010年第2期)

b.安冉心情很复杂,甚至不想抬头看关嘉俞,却听到关嘉俞满怀关切的声音悠悠传来:“脚伤到了没有?看你疼成这个样子,还是送你去医院吧!”(《博客族小说榜》 2009年第2期)

在上面两个句子中,“我伤你心了”中的“伤”是伤害的意思,主动义;而“脚伤到了没有?”中的“伤”是受伤的意思,被动义。正因为“伤”字可以包含主动义和被动义,所以我们在理解“有文化的小孩你伤不起”“成本高企,养殖户‘伤不起”的时候,不会出现理解误区,我们可以正确地理解为“有文化的小孩你伤害不起”“养殖户受不起那伤害”。

2)“伤不起(b)”经常会用在标题中

由于“伤不起(b)”出现,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经常会被作为文章的标题,这样更能吸引到了人们的注意。

(15)平时积累是王道,临时准备伤不起。(副标题)(《自高校招生》2011年第11期)

(16)伤不起的寒假 (标题)(《科学24小时》 2012年第1期)

(17)信息污染伤不起(标题)(《知识就是力量》 2012年第1期)

3)“伤不起(b)”中的“无奈”信号

言语反映着我们的社会生活,无论是新词的出现,还是旧词新用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折射。当今社会,物质生活虽然好转,但是安全事故频发,社会分配制度不完善等是全民“伤不起(b)”的社会深层原因。具体到社会事件中,“慈善基金缺乏监督”“搀扶老人的道德讨论”“‘萝卜招考”“高房价、高油价、高物价”等产生的无形压力,都在伤害着人们脆弱的心灵,让人缺乏安全感,但苦于无力改变现状,作为一名弱者,只能“无奈”地使用“伤不起(b)” 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看法。

(三)“伤不起(a)”与“伤不起(b)”的对比分析

在对“伤不起(a)”和“伤不起(b)”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总结为下表:

语法三个平

伤不起 句法功能 语义分析 语用分析

“伤不起(a)” 作谓语 与“伤”义项紧密,低于言者主体承受最低值 无特殊社会意义

“伤不起(b)” 作谓语、宾语、定语 “伤不起(b)”构式化,低于言者主体承受最低值或高于言者主体承受最高值 有特殊社会意义

从上表可以看出,“伤不起(b)”的高频使用与其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扩展有关。这三个方面中,首先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人们需要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理性与无奈,“伤不起(b)”的出现满足了这种需求,并被迅速转载使用,而后语义也被逐渐泛化,在句中的成分也变得活跃起来。

三、结语

“X不起”的语义泛化,使其适用面越来越广。就“伤不起(b)”而言,其理性意义和感情色彩还在不断丰富。虽然“伤不起(b)”的语义泛化程度很高,但并不能表达全民无奈的所有表情,后又接连出现的“爱不起”“恨不起”“傻不起”等,它们的用法相对简单,本来没有的短语,在“伤不起(b)”的带动下,蜂拥而至。

“X不起”反映社会上部分人的心态,这种心态与当前的社会环境有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心态还将继续存在,“X不起”也可能会继续流行下去。

注释:

①流行语中“X不起”中的“起”是指“动作者在主观上能承受某

种动作能力”。

②如:“小姑娘力气太小,扶不起老奶奶。”

③如:“老百姓的心伤不起。”

④如:“扶不起的老太太。”

⑤如:“学法语的人你伤不起。”

⑥本文讨论“伤不起(a)”和“伤不起(b)”中的“起”都是

“起3”义。有“起1”义的“重伤不起”“摔伤不起”“一伤不起”不在此讨论内。

⑦杨万兵在《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O)”的历时演变》一文

中阐述了“V得/不起”中“起”的语法化历程,由“身体动作性强占优势”到“身体动作性稍弱占有更大比例”,这种变化与该格式抽象语法意义“动作者在主观上具备实现(或承受)某种动作能力或条件”逐渐沉淀、凝固下来有关。

⑧南京“彭宇案”:是2006年末发生于南京市的一起引起极大争议

的民事诉讼案。

⑨本文所引大部分语料,来自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⑩2011年“伤不起”以“咆哮体”的形式大肆流行开来,源于一篇

名为《学法语的人你伤不起!!!》的帖子。

新华字典(第10版)中“伤”的义项:①身体受损坏的地方;②损

害;③因某种致病因素而得病;④因过度而感到厌烦;⑤妨碍;⑥悲哀;⑦得罪。其中②归为物理上,悲哀归为精神上,⑦归为人际关系上,其他义项不进入该结构。

参考文献:

[1]程邦雄.“一不留神”的非“防备危险或错误用法探析”[J].语

言文字应用,2003,(2).

[2]程邦雄.移就与词义演变——从“美轮美奂”谈起[J].修辞学

习,1997,(4).

[3]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第10版)[M].北京:商

务印书馆,2008.

[6]刘大为.流行语的隐喻性语义泛化[J].汉语学习,1997,(4).

[7]杨万兵.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O)”的历时演变[J].语言

教学与研究,2006,(5).

[8]张谊生.试论骂詈语的词汇化、标记化与构式化[J].当代修辞

学,2010,(4).

(牛长伟 李君湖北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430074)

猜你喜欢
最低值语义语法
语言与语义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Effects of Bi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of ZK60 alloy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