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先从量词“份”的字源开始分析,再对与其搭配的词语进行分类,共有七类,分别为:纸张类名词,钱物类名词,饮食类名词,工作类名词,利益相关类名词,心理、情感类名词和描述人类情感、状态的形容词。然后总结其用法特征,即与其搭配的词有可分解性和从属性这两个特点。最后,再将量词“份”与量词“张、件、项、片、种”分别进行对比,发現量词“份”所修饰的词所突显的是数量性,并含有背后的群体性。最后,从教学角度提出针对量词“份”的教学方法,以便应用。
关键词:份可分解性从属性数量性群体性
一、量词“份”的字源
汉语的量词大多来自名词和动词,“它们的语法意义就是由它们的本来意义引申的”(王力,1980:238)。因此我们还是从字源来说起。
份,《说文解字》解释为形声字,“从人,分声。同‘彬”。本义为文质兼备的样子。读fèn的“份”是近代由“分”字分化出来,指整体里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从字源上说,“份”字本读bīn,而現代常用的“份”字则是从“分”字分化出来的。至于这个分化的时间是否始于近代,笔者尚存疑义。因为通过检索北大CCL语料库,可以查出有关“一份”的古代汉语的语料,其中最早的是出于明代的小说。如:
(1)元帅奏道:“三国共是一份进贡。”(《三宝太监西洋记》)
(2)劫来银子,你拿二份,我受一份。(《包公案》)
不过这个时间上的疑义并不影响笔者对前人分析的认同,即这里我们也认为量词“份”是由“分”字分化出来的,指整体里的一部分。
二、量词“份”的用法分类
郭先珍《現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将量词“份”的义项划分为四类:①计量整体分成的部分或组成整体的部分,可儿化;②计量搭配成组的食品,可儿化;③计量报刊、文件;④指抽象事物。而另一部词典《現代汉语常用量词词典》则对其做了更为细致的描述,将其用途分为两大类,其中主要是用于事物,此大类又细分为12个小类,为:①用于饭、礼盒、遗产等;②用于家庭、工作;③用于报刊、邮件;④用于材料、报告;⑤用于通知、说明书;⑥用于合同、协议;⑦用于成绩、方案;⑧用于检查、计划;⑨用于口粮;⑩用于人家;用于存折;引申用法,包括:a.用于心思、心里;b.用于勇气、希望;c.用于贡献、力量;d.用于喜悦、印象。由此可见,“份”可搭配的名词不仅数量大,而且在语义上也分属不一。
从上述这些分类当中,可以发現两个问题:
1.各词典虽然对“份”的意义用途都作了划分,但不是概括不够全面,就是分类过于庞杂,没有达到“分类”所能带来的明确、全面的效果。
2.各类词典只是将“份”的意义用途作出了分类,但没有作出比较详细的解释,即为何“份”可以和这类词搭配使用。而这两个问题正是本文所要探索的重点所在,即对“份”的意义用法作出较为合理的分类,并从认知角度对这些現象作出解释。
通过笔者在北大CCL语料库中的语料搜集,我们将量词“份”的使用情况按所搭配词的性质特征为标准分为以下几类:
(一)纸张类名词
在语料库中搜集到的此类名词有:报纸、报告、电报、情报、密码、数据、文件、口供、决议、协议、合同、法案、草案、简历、名单、证书、证明、证据、结婚证、通知书、宣言、声明、志愿表、遗嘱、答卷、计划、记录、手稿、讲稿、月刊、合约、清单、备忘录等。
(二)钱物类名词
通过语料搜集到的此类名词有:礼物、保险、财富、工钱、工资、遗产、账单、旅费、收入、家产、优先股、化妆品、纪念品、见面礼、大礼、厚礼等。
(三)饮食类名词
在语料库中搜集到的此类名词有:烩菜、油煎鸡蛋、套餐、菜肴、菜式、点心、西餐、汉堡包、小吃、伏特加酒、碗筷、玻璃杯、杯盘、咖喱饭等。
(四)工作类名词
在语料库中搜集到的此类名词有:工作、职业、高职、差事等。
(五)利益相关类名词
在语料库中搜集到的此类名词有:利益、功劳、荣誉、荣耀、贡献、职责、责任、收获、安全保障等。
(六)心理、情感类名词
在语料库中搜集到的此类名词有:孝心、爱心、心意、自豪感、哀思、记忆、关爱、感情、真情等。
(七)描述人类情感、状态的形容词
在语料库中搜集到的此类形容词有:纯朴、热情、感动、热闹、放纵、安静、温暖、宁静、悠闲、狂热、成熟、理智等。
三、量词“份”的用法特征
从对量词“份”的用法分类可以看出,它所搭配的词语范围由具象的名词渐渐发展到抽象的名词或形容词。虽然其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展,但我们通过分析可以发現,这些词类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可分解性”和“从属性”。这个特性仍是由“份”作为量词的基本义表示整体里的一部分而引发出来的。
所谓“可分解性”是指这个词就其本身语义来说是可以被分解的,如“报纸”可被分解为新闻的标题、新闻的主体、新闻图片等等,也就是说它具有一定的“内涵”。就报纸来说,它不是一张白纸,而是承载了一定信息量的纸张。就这一点来讲,也可以解释为何“一张白纸”的接受度要远高于“一份白纸”。
所谓“从属性”是指这个词在被“份”修饰后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它一定从属于某一个人或地方。拿“工作”一词来说,它的量词可以为“份”,也可以为“件”,但这两个量词使用起来有何不同呢?我们通过查询北大CCL语料库发現,在240条包含“一份工作”的语料中,所有“工作”所从属的主体都是有定的,而在88条包含“一件工作”的语料中,“工作”所从属的主体则可以为有定,也可以为无定。以下为几组语料的对比:
(3)29岁时我退役了,他们给我在上海安排了一份工作,检查要停泊的船只。
(4)目前受聘工作的海归中,约有72%的人在半年之内找到了第一份工作。
(5)一项活动、一件工作、一项事业,在其起动阶段是否坚实有力,是其能否成功的第一要素。
(6)因此在一件工作完成后,还是先等待一段时间,观察同行反映,不要急于宣传。
从以上六条语料中可以看出,当“工作”的量词为“份”时,无论它的主体为个人(语料3)还是群体(语料4),它们都是有定的、确指的。而当“工作”的量词为“件”时,其主体则可以是不定的、未知的、不确指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份”可以和抽象名词甚至是形容词搭配使用,但其使用条件是有限制的。就本文所划分出来的类别来说,前四类,即“纸张类、钱物类、饮食类和工作类”名词与“份”搭配使用时,数词没有限制。但后三类,即利益相关,心理、情感类名词和描述人类情感、状态的形容词与“份”搭配使用时,数词一般只能为“一”。如“两份记忆”“三份安静”的可接受度就很低。因为抽象名词或形容词在“量”的方面没有确切的量度,所以当用“一”这一数词来修饰时,其“量”也是不定的。我们无法计量“一份记忆”的含量到底有多少,也无法确认“一份安静”的外延有多大。
四、对比角度方面的阐释
“比较”是人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本文试图将量词“份”与其他相关量词进行对比,从而更为清楚地看到量词“份”的语义内涵与用法特点。
(一)“份”与“张”的用法对比
上文中对量词“份”与“张”的用法已进行了简要的解释,在此再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下面是与“份”和“张”都能搭配的词:
报纸、电报、情报、简历、名单、证书、证明、结婚证、通知书、声明、志愿表、答卷、卷子、手稿、合约、清单、备忘录……
从这些词中可以看出,它们都是纸张类名词,但当它们与不同的量词搭配时所突显的性质是不同的。若用认知理论里的意象图式理论来说,与不同量词搭配所形成的心理意象也不同。意象是指对一个客观事物或事情由于“识解”方式的差别——凸現的部分不同,采取的视角不同,抽象化的程度不同等等——而形成不同的心理意象。就本文所探讨的量词来说,纸张类名词与“张”搭配和与“份”搭配所产生的意象图式也是不同的。如我们说“一张简历”,那在我们的脑海里浮現的只有一页纸的简历,它可能是一个完整的简历,也可能是简历的一部分。而如果说“一份简历”,则含有一个整体与部分的意象图式。即就“简历”个体来说,这是一份完整的简历,一份简历就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之下包含有简历这个基本范畴所包含的主要要素,如个人信息、学历背景、工作经历等等。而就“简历”数量来说,这份简历是可以被复制的,可以有许多份简历和它同时存在,即它有可复制性。而这种差别也正是受量词本身所含的语义所影响。
量词“张”受其动词本义“把弦安在弓上”影响,与其所搭配的名词所形成的数量短语都有一定的空间感,即是一种平面图,就如弓被拉开时所呈現出来的图像。如“一张床、一张桌子、一张纸、一张照片”等。而量词“份”则受其本义“整体里的一部分”影响,与其所搭配的名词所形成的数量短语都暗含有一个整体数量在内。如“一份名单”则暗含这只是众多名单中的一个,“一份情报”则暗含这只是众多情报中的一个,以此类推。总的来说,量词“张”与“份”与纸张类名词搭配时所突显的性质不同,前者突显的是一种平面的空间感,而后者突显的是个体背后的群体性。
(二)“份”与“件”的用法对比
上文中已提到“一份工作”与“一件工作”的区别,即当“工作”的量词为“份”时,无论它的主体为个人还是群体,他们都是有定的、确指的。而当“工作”的量词为“件”时,其主体则可以是确指的,也可以是不确指的。至于原因,本文认为,当量词为“件”时,强调的是个体性,所以此时这一数量短语可以是不确指的,即可以用它来表示任一工作,具有任指性。
另外,“礼物”也可以用这两个量词来修饰,我们先来看以下几条语料:
(7)几岁时,家里来了一个客人,客人带来一件礼物:笼子里同时装着一只鹿一只獐。
(8)好多人伸头去看摞在彭莉和周少冲身后的礼物,每一件礼物都做了包装。
(9)“母亲节”作为一个提醒人们关注母爱的节日,远比简单地送一份礼物含义更宽泛、也更深刻。
(10)晋元帝司马睿生了一个儿子。司马睿很高兴,便普赐群臣,给每人一份礼物。
从以上几条语料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当“礼物”的量词是“件”时,此时礼物一般为具象的,如例(7),而当其量词是“份”时,礼物可以是具象的,如例(9),也可以是抽象的,如例(10)。
2.当“礼物”的量词是“件”时,这个数量短语可以作为主语,具有独立性,如例(8),而若其量词为“份”时则暗含了其背后的群体特征,而群体特征具有模糊性,也正因这一特点可以使“份”所搭配的“礼物”具有抽象性。
3.当这两类数量短语与“每”搭配使用时,“份”组突显的是群体普遍性,如例(10),而“件”组突显的是个体独特性,如例(8)。
综合“工作”与“礼物”这两个字与“份”和“件”这两类量词搭配使用情况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使用“份”时,我们可以推出其暗含于背后的群体性,而在使用“件”时,突显的则是其作为个体的独立性。
(三)“份”与“项”的用法对比
在语料检索中发現,“份”与“项”都可以做商议类纸张类名词的量词,如:决议、协议、合同、法案、草案、宣言、声明、建议、计划。这里我们以“合同”为例,分析这两个量词用法之间的差别:
(11)黄惠莲十分肯定地对港商说:“你肯定另外还有一份合同,我希望看那一份。”
(12)陈小姐的酬金現在就当面付清。否则,咱俩这儿也有一份合同,我就两张一块儿撕了!
(13)1945年空军和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签订了一项合同,这就是被称为“研究和发展”的兰德计划。
(14)该项合同是哈萨克斯坦与这家跨国石油公司之间签署的最大一项合同。
从以上语料中可以看出,当“合同”的量词为“份”时,其突显的是相关性,即另有与“这份合同”相关的“合同”,如例(11)“另外还有一份合同”中所指的这份合同一定是与“黄慧莲”此时看到的合同是相关的,即是一个生意中的两份合同。同理,例(12)中的“也”都暗含有与此相关的同类合同。而当“合同”的量词为“项”时,其突显的是“合同”的独立性,如例(13)中合同的名称、例(14)中的“最大”都突出了这个“合同”的独立性。
简而言之,使用量词“份”时突显的是相关性,暗含了有其他相关合同的存在;而使用量词“项”时突显的是独立性。
(四)“份”与“片”的用法对比
量词“份”与“片”的交叉使用处为在修饰表示心理、情感类名词时,如:孝心、爱心、心意、哀思、记忆、关爱、感情、真情等。在此我们以“孝心”为例,分析这两者之间在语义、用法上的细微差别:
(15)我和孙大妈一起共度除夕夜,也算是自己为天下的空巢老人尽了一份孝心。
(16)我不爱和公婆住在一起,不是吝啬那一份孝心,而是不喜欢婆婆用那种眼光看我穿太阳裙。
(17)慈禧道:“难为他一片孝心,端上来。你都让人尝过了吗?”
(18)管家:念在你一片孝心,就买你到华府来当下人,为期六年,有没有问题?
通过这四条语料我们可以发現,当“孝心”的量词为“份”时,突显的是“一”,即暗含的是“孝心”是可以量化的,如例(16)中的“吝啬”一词就暗含了“孝心”的量;而当其量词为“片”时,突显的是“片”,此时“孝心”则作为整体而現,具有不可分割性,暗含的是“多”,如例(17)中的“难为”与例(18)中的“念在”,都暗含了“孝心”之重。也正因二者有轻重之别,所以例(17)和例(18)中的“份”就不能换为“片”。另外,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说,按照交际中的礼貌原则,“份”多用在“孝心”的提供者一方,表示自谦;而“片”多用在“孝心”的享用者或第三方,表示称赞。
(五)“份”与“种”的用法对比
量词“份”与“种”的交叉使用处为修饰工作、利益相关类名词和描述人类情感、状态类形容词,如:工作、利益、功劳、荣誉、荣耀、贡献、职责、责任、收获、热情、感动、热闹、放纵、安静、温暖、宁静、悠闲、狂热、成熟等。在此我们以“工作和温暖”为例,看一下这两个量词修饰这两个词时在语用方面的差异:
(19)我的哲学就是,多干一份工作,就等于多延长一段生命。
(20)那3个人在做同一种工作,但只有第三个工人受到远见的指引。
(21)社会上多一个李长水这样的领导干部,老百姓就会多一份温暖,社会就会多一份正气、多一份希望!
(22)因此,她也试着步儿去帮助别人,在帮助了别人以后,她感到一种温暖,不是温暖的接受,而是放射;放射温暖使她觉得自己充实坚定。
从例(19)和例(20)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当“工作”的量词为“份”时,强调的是“工作”的数量,而若其量词为“种”时,强调的是“工作”的种类,即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与否;同理,例(21)中的数量短语所强调是“温暖”的多少,而例(22)中的数量短语则强调的是“温暖”的种类,即其特性。
总之,当量词为“份”时,数量短语强调的是量的多少,而当量词为“种”时,强调的则是质的类别。
五、对外汉语教学当中的应用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发現,“份”作为量词可以修饰的词类众多,而且与其他量词还有交叉使用的現象。不过在词汇等级大纲中它排列在乙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般出現在初级阶段。我们认为,这与它的使用频率有关。由于“报纸、文件”这类纸张类名词和饭菜类名词在生活中极为常用,使得学生在学习这些名词时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份”这一量词的使用。有过初级汉语教学经历的教师可能会感觉到,留学生在初级阶段学习到的量词一般其搭配对象都有比较明显的特征,如量词“张”多与平面物体搭配。量词“辆”与车辆类词搭配,量词“本”多与书本类词搭配。但在学到量词“份”时,学生就会有疑问:“饭菜”和“文件”的相似处在何处呢?通过本文分析,我们发現:量词“份”所修饰的词都有可分解性和从属性,即都可以从一个整体中剥离出来。在教学中,我们不妨这样讲解:当你想强调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时,可以用量词“份”来修饰,如买饭时,你想要的是餐厅中一大锅米饭中的一碗,就可以说“一份米饭”;如果你想要的是一类菜中的一盘,就可以说“一份菜”。再如找工作时,你想找的是众多工作中的一个,就可以说“一份工作”,回国给朋友带礼物时,你要给每人选一个礼物,这时礼物便是众多礼物中的一个,就可以说“给每人带一份礼物”。
通过上文的几组对比分析,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即量词“份”所修饰的词所突显的是数量性,并含有背后的群体性。所以我们也可以用简图来表示:
黑色底纹的格子即为量词“份”可以搭配词的特点,即含有“份”的数量短语在使用时就会预设这样一个背景,即在众多同类中的一个。
六、结语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不但需要向学生展示清楚词语的意义用法,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用法的内在原因。本文以量词“份”的用法这一角度为出发点,希望对以后的量词分析及其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由于作者的时间、水平有限,对“份”的用法分类及其解释可能还存在不够全面的地方,欢迎学界人士进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曹先擢,苏培成.汉字形义分析字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1999.
[2]崔希亮.认知语言学: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J].语言教学与研
究,2002,(5).
[3]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
级大纲[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王寅.认知语言学探索[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5]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殷焕先,何平.現代汉语常用量词词典[Z].济南:山东大学出版
社,1991.
(葛锴桢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45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