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2-04-29 11:33:36张福顺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年9期
关键词:研训师生信息化

张福顺

编者按: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改革区别以往的改革范式,它需要教师不断进行知识与观念更新。教师研修、培训项目的推进,既表现在研修、培训的内容上,又表现在其形式上。为了给教师研训亲历者、思考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我刊特开辟了这块园地。

本期所刊发文章论述的主题并非集中在研训上,但是,其阐发的各个节点却让编者感觉到,对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论述涉及研训的力度以及针对性。我们描述研训的内容或者阐述研训的形式,并非平面式的呈现,亦需要内在切入式地“勘探”研训之所以研训、研训内容之所然的根蒂。

这篇文章所论述的是兖州市的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未必有一斑窥全豹之效。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其问题意识贯穿全篇,这些问题并非凭空生成,而是“抓在地上”的。我们谈论“研训”,离不开这些支撑,离不开对研训“生态”的体察与辨识。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变化,在现阶段非常有必要对学校以往信息化建设的问题进行重新定位与思考,让学校师生重新对信息化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手段有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本文结合十几年来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的工作经历和承担山东省“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应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对改进信息技术手段、教育管理者的认识与实践、现代教育教学媒体的作用、管理中考核评价和学生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有效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策略。

● 目前学校基础设施的调查与分析

目前我市城区高中的配备情况是:兖州二中有18个教学班,实现了因特网支持下的“班班通”,每个班级都有计算机、视频展台和有线背投电视;兖州六中班级内配备了36套多媒体系统,高清晰投影机、联想品牌计算机和高档实物展台,但是独立的单机,没有网络的支持;实验高中为60个教学班,实现了班班多媒体,但也是独立的单机,没有网络的支持;兖州一中是我市的重点校,目前正处于建设期,设备还没有配备到位。通过了解,发现教师们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现象比较普遍,但不平衡,问题主要集中在设备的管理与技术的支撑上。

学校每学期都有专项资金用于信息技术教材的订购,经过了解,所订教材并没有真正发挥功效,有时只是完成了订购任务而已,缺乏订购的针对性和配备后的使用有效性。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的几个原因。

1.管理与使用的脱节。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时常与管理人员、教学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知道需要什么,然后再决定要解决什么,听取有关人员的建议,共同探讨如何解决和怎样才能高效。

2.作为信息化中的主体“人”的要素,要善于吸取先进的经验,形成个体的处理问题的方法,不能简单地只是“拿来”,还要创新,只有富于创造性的活动,才能变“死”为“活”,才能融会贯通。

3.硬件管理制度的过时和执行过程中的变通性,导致管理存在漏洞。

4.学校领导管理的脱节,造成硬件、软件的浪费和损失。

5.责任心的缺失和爱护使用意识的淡薄,有些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对信息化教学手段有畏难思想。

● 常规设备VS新设备、新技术

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些常规的教学设备使用效率正在弱化,经过调查分析,与新课程的实际内容和要求有关,与教师的思想认识有关,也与现实条件有关,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没有一个良好的评价标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同时对各学科使用没有具体的要求等。

如何看待常规教学设备,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以下的几点问题。

1.对常规信息技术设备的认识还不十分到位,需要更新观念和端正态度。“够用、好用、实用”应是当前学校设备的使用的现状,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同时也带来了一定技术应用上的难度,对一些设备的使用还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有新设备,旧的就可以淘汰了,这种认识导致了大量资源的浪费。

2.建立健全长期培训机制是常规信息技术设备发挥效益的关键环节。在工作中,曾经发生了一个案例。一位有着五年教龄的英语教师,不知道如何用双卡录音机进行翻录英语磁带,从这个现象可以看出,常规设备并不是没有使用的价值,而是缺少使用的方法和上进的责任心。建立健全长效培训机制是一件比较紧迫的事情,也是学校和教师们的责任。“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是真正发挥效能。

3.对常规设备的维护要加强,后勤和职能部门要了解课改过程与要求,要跟上课改的思路,加强学习,了解和促进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4.强化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评价与考核标准,要落实到日常工作中,落实到考核评价制度上,学校要善于正确引导和合理开发、利用。

● 重基础,出实效,做好制度的建设与执行

1.加强领导的信息技术业务知识的学习与深化

学校的领导是一所学校的核心,模范榜样对广大师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领导对信息技术设备和现代技术理解的程度决定了一所学校师生对现代技术水平的认识。

如何发挥领导的模范作用,使其参与到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来?经过本次课题的研究,首先要从基本技能学起,应用实践是过程,扎实应用是目标,做好使用经验的积累是关键,建立长效培训机制是保障,对应用效率高、效果好的进行表彰、肯定和推广,以点带面,逐步拓宽培训内容和使用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比赛,让广大师生真正参与到信息教育中来,真正发挥其作用。

2.建立健全有效的保障机制

克服当前“有名无实”的形式主义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为教育的本质决定了教育行业要实事求是、以身作则,要遵循科学、和谐的发展规律,没有研究、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亲自参与,也就谈不上指导与执行,在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中,设备是基础,是硬件,管理是应用,是软件,而制度是保障,是效益,设备齐全、先进,只能说是为良好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先决条件,管理到位是发挥效能的手段,为让设备为教育教学服务,就要有水平过硬的管理队伍,要有良好素质的应用群体,应从科学、人性、和谐的原则出发,用好、管好现有资源,机制、制度的健全是将两者协调的纽带。

3.以新课程为载体,塑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新课程不只从课程标准和内容上进行了调整,还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结构上进行了完善与引导,在把时间、自由还给学生的同时,对教师的要求就严格得多了,因此,要教师给学生创造学习的环境与氛围,让学生拓展思维,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做好引导,突出了“双体”地位。而要做这些工作,要求教师精心研究课标,研究课本,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教法,要博取众长,通过信息化手段,不断充实完善自身专业与师德,把实在的应用落在平时,落在学生,落在管理中。

● 课程资源整合、教育公平,需要对网络进行再认识

课程资源整合和教育公平随着国家和地方中长期规划的制定与实行,再次提上了日程,先进媒体与通讯方式的支持,使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成为现实。如何认识高速发展的网络,我认为当前存在以下的问题。

1.现实网络应用缺乏有效的管理,师生有效学习知识、交流时间减少。其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①在网络内容与时间的安排上。一些学生为了在班级内上网,学校安排的就餐时间或休息时间就会被他们充分“利用”起来,造成休息时间不足,上课也就谈不上高效率的学习。②网络的“双刃剑”效应如何克服?师生在应用网络的同时,如何避免不当行为,对新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处理。③针对教师有不正确使用网络的行为(有必要使之与学校量化办进行沟通,记入师德量化档案,在年终考核中进行相应的扣分处理,并为下一年的聘任提供依据)。④应用网络方法的不当,造成高投入、低产出。

2.缺乏良性引导,作为师生学习的工具或手段,要应用其良好的一面,自觉抵制一些粗俗、低级信息的影响。

3.规范管理与使用教育网络。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一章单独列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战略,可以看出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指出:“教育网十年前是超前的,但是发展有一点滞后于电信网络的发展,教育网承担着不断创新、实验的责任,希望教育网络超前部署。原来超前,今后还要超前,要准确定位。”结合济宁教育网的发展,全市中小学基本是网络到了学校,但由于个别领导的意识还没有跟上网络的发展,还没从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中转变过来,网络到了门口,只有个别科室接入了教育网,还有大部分的教师、学生不能使用网络,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国家发展的信息化方针是不相吻合的。教学中要应用网络资源,要求学生了解外面世界,开阔眼界,没有基础的梦想是空想。

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了解到广大师生在实践中也遇到了许多的困惑,如对于全文搜索、目录搜索、无搜索及其混用还存在模糊的认识,关键词技巧的应用也不到位,对网络数据库的认识也有所欠缺。因此,我们提出的措施: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和师生应用网络意识教育,把一些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制定适于师生的培训计划,让师生养成用好网络的习惯。

● 有必要加大在应用外来资源和信息共享上的探讨应用力度

学校虽不是主要的研发部门,但新课改要求开发一些适应于学生的资源,广大师生可以根据工作和学习的实际进行创新,我们提倡合理消化外来资源为我所用,注重内部潜力的开发,以此形成适合自己校情的校本资源。

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对近三年山东省组织的远程培训视频资源和与专家、指导老师的交流资源没有给予充分的认识与应用,好多教师只是单纯地完成省教育厅下达的作业任务,并没有把培训所学技术应用到平时的工作中。

2009年7月20日,兖州市教育局开通的素质教育平台和空中课堂为解决学生学习的困难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但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无从谈起通过现代媒体在课余时间完成自己知识网络的搭建和建构,针对这种现象,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得到如下的结论:一是学生对于本地资源的误解,认为平时有老师给上课就可以了,没有必须多此一举;二是学校或教师没有把此信息告诉给学生,以致学生根本就不知道有此资源的存在;三是市局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让学生、家长知道有这样的一个学习平台;四是一些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有限,不能给学生配备计算机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五是网络推广速度过慢,教育网与公用网的接口带宽受限,很难应对大的访问量。针对这种现状,济宁市电教馆和兖州市电教站及时地进行了分析,与省联通公司结成合作伙伴,在技术与租用线路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结合,网络的使用率逐年上升,对以后实行的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活动

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各校可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信息技术管理中心可以组织教师进行课件制作评比,信息技术学科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电脑作品的创作,通用技术学科组织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发明的比赛,研究性学习学科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查,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语文学科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本校好人好事演讲或作文大赛等,在参与中教师和学生都会得到提高。但这些好的活动要转化为数字化资源,还要协调好各个部门科室的关系,充分调动各级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及创造性,把数字化工作经常化、规范化。

● 健全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现实中,我们提倡教师们要奉献,要以爱心服务学生,服务学校,以教育事业心来对待平时的教学与管理,但对于评职晋级上级还是看教师的相关证书和荣誉,看教师的考核成绩,经常有平时做的工作再多,服务再好,但由于没有考核评价方案或者没有相关的工作量化机制,信息技术人员的工作得不到有效的认可,这无形中就会打击工作者的积极性,以至于他们只得靠对教育的事业心和热情来工作。在平常的教学管理中我们都注重了对学生要进行赏识教育,激励教育,有一点进步也要放大,让学生树立乐学、爱学的心境,而对于教师也是一样的。经调查,在大部分学校没有相应的考核机制,很多工作是信息技术教师兼职去做,从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这部分的工作没有教师主动愿意去做,显得其工作可有可无,承担这部分工作的教师心里也有说不出的滋味,尤其是在教育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无论是学校的常规量化管理,还是省实行的素质教育下的选课平台,上级部门的设备调查等工作,都要有人来做,并且是专业技术相对较为精通的人来做。如何充分发挥其能力,调动其积极性,我校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要改变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开创性,十分需要相关的工作考核制度,把平时的工作纳入日常量化,并在年终的考核中有所体现,让真正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付出的教师得到应有的荣誉与奖励。在考核机制的制定中可以从工作的质量、态度和最终完成情况,对教师服务和学校电化教育规划的实际效果上进行考量,明确工作如何去做是最好的,如何体现节约与高效等。例如,在我校的年度考核中,语、数、外学科每周定为0.8个工作量即为正常,信息技术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根据实际定为每周0.4个,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他们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敦.关于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2).

[2]冯天敏,李保伟,李立玉,谢光.山东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5).

猜你喜欢
研训师生信息化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46
月“睹”教育信息化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2018 年妇女/性别研究研训班在京举办
麻辣师生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4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