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共的纯洁性是怎么步步丧失的

2012-04-29 00:44李永忠董瑛
党员文摘 2012年9期
关键词:戈尔巴乔夫纯洁性斯大林

李永忠 董瑛

苏联共产党在93年的建党、74年的执政历程中,由建党之初几十人的小党发展成为近2000万党员的世界性大党。然而,其纯洁性则呈现出重力加速度下降的现象,执政时间越长,纯洁性流失越明显,由一个发展上升、先锋模范、核心领导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政党演变成为隐性流失、显性流失,最终急剧崩溃的殇党。

发展上升期

列宁建党和执政时期,是苏共纯洁性积累发展和显著上升期。

一是主张组织建党。1903年,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了组织建党的原则:建立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集中统一的党;凡是党员,必须承认党纲、在物质上帮助党,必须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坚持地方服从中央、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

二是注重质量建党。打天下和建立政权期间,列宁十分重视党员队伍的质量建设。他强调:“世界上只有我们这样的执政党,即革命工人阶级的党,才会不仅注重党员数量的增加,而更注重党员质量的提高和清洗‘混进党里的人。”

三是实行纪律固党。列宁强调,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的最高组织形式,要有严密的组织,还要有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和统一纪律,以维护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是依靠群众建党。列宁用古希腊关于安泰的神话来强调党群关系建设。他形象地将无产阶级政党和党的领导干部比作安泰,把人民群众比作大地母亲,并指出,我们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就在扎根于人民群众中,就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里。

正因如此,列宁领导的苏共,从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地下党,迅速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号召力的革命党,进而发展成为一个经受得住血与火、生与死的多重考验,展示出先进性和纯洁性形象的执政党。

显性提升与隐性流失并存期

斯大林执政时期,是苏共纯洁性显性提升与隐性流失并存的时期。在近30年的时间里,斯大林借助列宁的革命权威和政绩红利,依靠苏联模式的短期效应,明显提升了苏共的先进性形象,推进了苏共的纯洁性建设。

其一,列宁革命和建设巨大红利的延续效应。列宁革命和执政期间,是艰苦卓绝、出生入死的创业期,也创造了苏共的辉煌成就、革命政绩和崇高威望。但不幸的是,列宁过早离世。后来执政的斯大林,充分享受和运用了列宁的革命和建设红利。

其二,卫国战争和二战的重大胜利形成的光环效应。斯大林执政时期,他领导苏共成功击退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反扑和围攻。由此,不仅树立了苏共的先进性、纯洁性形象,而且在全世界树立了苏联社会主义的神圣形象,确立了苏联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核心地位。

其三,斯大林权力结构模式的短期效应。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在斯大林时期形成的,苏联模式是以“议行监合一”和等级授职制用人体制为主要特征的。斯大林依靠这一模式,动员和集中全国资源和力量,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事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基础,建立了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苏联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基础体系,成为当时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旗帜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

但是,在斯大林执政期间,为了垄断绝对权力、打造“教主”地位,斯大林依靠不受监督制衡的无限权力,以“红色恐怖”手段,不断搞政治清洗、等级授职和造神崇拜三大运动,消灭敌人与对手,消除对斯大林模式的不同看法和声音,培养在册权贵和“圣剑骑士团”,给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造成了重大的隐性损伤。

隐性流失加剧期

斯大林之后,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再到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他们执政时期的苏联,尽管综合国力、军力达到了顶峰,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二,与美国分治世界近半个世纪,尽管勃列日涅夫将飞船送上天,将导弹部署到美国的家门口,尽管形成和拥有了改革的最佳机遇和条件,但由于他们既是斯大林模式的产物和受益者,又是斯大林模式的执行者和传承者,所以,他们共同将斯大林模式推向了固化和极化的境地,不仅消耗完了斯大林模式的红利,而且隐性地损伤和流失了苏共的先进性、合法性和纯洁性,留下一个盛极而衰的苏联给戈尔巴乔夫。

赫鲁晓夫充分利用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及无法摆脱绝对权力和谄媚的腐化作用,同样搞党政合一、个人极权、个人崇拜、党内斗争、霸权主义,重新走向斯大林式的极权道路,致使斯大林“议行监合一”的权力结构模式和等级授职制的用人体制反弹和回归,使苏共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受到了隐性损伤。

勃列日涅夫无能研判和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无心融入和顺应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潮流,无力担当和推进继往开来的时代变革重任,痛失苏联历史上的最佳改革时机,维稳抑变18年,使斯大林模式更加成熟、更加固化,走向极化,成为苏联历史上的“超稳定时代”。特别是从1982年到1984年,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苏共连续三任年老病弱的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相继在职病逝,成为苏共执政危机和纯洁性危机的隐性加剧期。

显性流失与急剧崩溃期

经过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时代,苏共丧失了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革新的最好时机,也由纯洁性的隐性流失期迅速走向显性流失与急剧崩溃期。

1985年3月11日,在“别无其他的选择”的情况下,在苏联人民发出“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的怒吼声中,苏共挑选出旧体制内“最合适”的人选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但此时的苏联已到了“极度萧条衰退时期”,出现了全面危机,党和国家开始显露出“苏联之灾厄”。

加之,戈尔巴乔夫在改革过程中,始终在激进派与传统派的夹缝中犹豫摇摆,始终在“议行监合一”的权力结构中折腾回复,始终在等级授职制的用人体制中选人用人。在内外交困、慌不择路的情况下,他超越党内分权和党政分工两个阶段,直接搞党政分开,最后将最高权力中心由党内转移到苏维埃再到总统,让自己成了拥有无限权力的超级总统和民主利己主义者。

由此,激进改革派抛弃了戈尔巴乔夫,党内保守派也放弃了戈尔巴乔夫,各阶层和人民群众都对戈尔巴乔夫感到极度失望,苏联已再也没有改革的时间和空间了。这一时期,成为苏共执政危机总爆发时期,成为蘇共合法性、纯洁性显性流失乃至急剧崩溃破产时期。

(谊人、宝珊、贤焜、良槐、张源、兴方、昌喜、传中、王炜荐自2012年6月20日《党史信息报》)

猜你喜欢
戈尔巴乔夫纯洁性斯大林
浅谈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纯洁性
党员干部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
增强党章意识保持党的纯洁性 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
新形势下提升石油企业党组织纯洁性的途径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二十年后看戈尔巴乔夫
俄罗斯政界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
俄罗斯有关1991、苏联解体和戈尔巴乔夫的民意调查
斯大林猝死之谜
铁托和斯大林的一场生死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