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文媛
12年研发集成,11亿资金投入,21项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纯电动客车专利技术,2年批量商业化平稳运营……在今年8月15日举行的中大新能源客车产业化新闻发布会上,中大集团主席徐连国诠释了这一连串数字对中大乃至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意义。他宣布,中大率先在国家工信部获得纯电动客车5000台技改立项备批准,其中传统客车2000辆,纯电动客车3000辆,成为首家在国内新能源客车领域实现产业化的企业。
“产业化就是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徐连国在谈到对产业化的理解时表示,“中大之所以能够率先满足现阶段的技术要求,能够解决现阶段的技术问题才被同意批量生产。”而随着中大新能源客车项目的实施,其生产能力将达到5000辆纯电动客车、5000台底盘以及自我配套磷酸铁锂动力电池。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纯电动汽车在技术、运行经济、基础设施等方面一直存在着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需要政府相关政策支持,营造市场启动阶段的政策环境,推动纯电动客车的商业化过程。
中大对以上种种问题进行了突破性尝试。据了解,中大纯电动客车搭配了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国内领先的整车集成技术,适用于“早出、晚归、夜充电”的运行模式。其独特的超低温电池适用于零下20℃~零下40℃全球超寒冷市场。
为打破国内电动车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的限制,徐连国介绍说:“我们的车有没有充电站都没关系,随车配有充电器,只要任意一个有电源的地方,将380V电源插上去就可以充电了。”而充电器的成本被严格控制在5万以内,一次充电仅4~6个小时,可行驶300~500公里。不需要充电站的电动车可以节省大量建站和使用成本,但按照徐连国的解释,中大的做法不是考虑成本问题,“主要为方便使用人” 。
2010年,天津交通集团率先批量购置纯电动客车服务于天津达沃斯论坛,一次充电行驶三百余公里,最高车速达每小时110公里,两年来单车运营里程达5万多公里,特别是在北方冬天气温较低的情况下运行状况稳定,性能良好。目前在天津滨海新区区域交通、通勤班车、高端会议、旅游中发挥重要作用。天津交通集团常务副总经理王福荣评价说:“运行安全可靠,无噪音,零排放,能耗费用远低于传统汽车,经济效益良好。”不仅如此,及时、有效、优质的售后服务也为王福荣称道,“特别在重点活动、重大会议车辆运营中,中大都派人予以维护,保证运营。”
“我们的车没有一次因为技术原因将乘客丢在半路上,也没出现任何失火爆炸”,徐连国对这近两年的运行表现较为满意,“确有不少小毛病,我们都在运营中不断解决问题。”
尽管有较为成功的运营先例,但要真正将产品推向市场,“买不起纯电动客车”的现实是中大必须面对的障碍。中大纯电动客车一辆价值约200万元人民币,在国外甚至卖到300万。中大客车根据当前市场的需求状况探索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运营模式,即“我造车、你买车、他付钱”,希望最大限度降低购置成本和运营成本。“由第三方金融金构付钱购车后出租,运营单位可以将每年的买油钱作为租金。”徐连国进一步解释说。
有数据表明,“十二五”期间公交客车的总需求为48万辆,平均年需求将达10万辆。按照新能源客车发展规划,每年约有3万~4万辆的市场需求。徐连国对自己产品的市场前景信心十足:“不担心没人买车,现在的市场行情是销大于供,即使在国际上也有很多国家都需要这种产品,但不知道买哪家的好。”据他透露,目前中大已经签单1.6亿,规模达百辆。而当前公交领域将是中大新能源车型的主攻市场。中大的部分电动车型已获准于年底前以试运营的方式进入北京,未来还将重点开发天津、北京、江苏等地的公交市场。
“中大现在缺的是钱”,徐连国对此并不讳言,目前中大的资金缺口约有百亿,希望国内外金融机构、投资者以参股、控股的方式共同致力于新能源汽车事业的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此次纯电动客车项目获批对加快中大新能源客车发展步伐,促进中大汽车转型升级和产业扩张具有重大意义。”徐连国表示。
按照中大的发展规划,在未来3~5年,将坚持立足江苏、稳居国内、全球扩张的发展战略,通过出让股权、资本运作、战略合作等方式实现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同步发展:计划3年内投资20亿元,年产5000台,产值100亿元,税收10亿元,利润10亿元;5年内投资100亿元以上,年产2万台以上纯电动客车,年销售额500亿元以上,利税超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