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小松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近几年的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学生座位形式重组竟能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受此启发,我借用这种自由组位方法,将课程资源也进行多次“组位”,实现优化资源教学,既激发语文教学的活力又增强其效率。
一、异质组位
面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小班化课堂所显现出的魅力,我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深入的调查、分析,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认知能力等个体差异,按照入学时的成绩和学习自觉性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座位调整,即异质分组。四人小组由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由学习好的同学担任学习小组长。从组长到组员都有明确分工,每个成员都是此学习小组的不可或缺的。如教学《月亮上的足迹》字词时,我是这样来进行具体安排的:
(1)激活兴趣:我采取组员自我挑战,组员间合作的方法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激赏评价: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进行组组间竞争学习,并给予赞赏。在这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下,既满足了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又达成掌握学习词的目标,效果显著。
(3)激励创新:在字词的学习中,我采取立足“读写”的基本点上,进一步激励学生跳出书本这一狭窄的领域,进行创新学习。
“实践出真知”,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我采用对比的方法,在所教并行班展开实验,验证以上教学措施的可行性:
并行班字词教学情况一览表
班级 学习方式 课堂氛围 检测达标率(%) 反馈巩固率(%) 延伸拓展率(%)
七(1) 自主、合作竞赛 活跃、轻松 84.4 95.5 75
七(2) 讲授抽查 沉闷、枯燥 66.7 80 52.4
从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异质组合的资源组位,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目标组位
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是指对本民族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我在前期异质组位的基础上,汇总各小组成员学习情况,围绕“听、说、读写”四个总目标进行了二次分组,即目标组位。每组中安排“读”或“写”方面较好的学生,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动性,让其与组员互动起来,共同扫除学习障碍,完成阶段性学习目标。
我《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的阅读教学,充分发挥了目标组位教学的优势,运用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内心的情感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共振,与文章作者的情感交融,圆满达成目标。其具体阅读教学如下:
(1)自读。以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地朗读,做到读音准确。
(2)互读。先由组内朗读好的学生示范读,再由组内成员轮读,做到语速恰当,揣摩语境中语句的语气、语调符合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
(3)竞读。组组间以代表的形式进行赛读,读出“我”在不同情景中的语气、语调。
(4)评读。评出优胜组和优秀组员,激励学生,满足学生好表现的心理需求。
(5)演读。优胜组中优秀组员,演读“暮气苍茫……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这一部分以此作为一个平台,既展现个人朗读艺术魅力,又诱发众人朗读的欲望,使整个课堂氛围“情意绵绵”,学生陶醉其中,心灵接受一波又一波的震撼。
(6)共读。齐读文章最后段,让学生的内在情感得以升华。
(7)创读。为了能使学生读到“位”,我又安排不同情景的读书活动,进行多角度地“创”读,力求达到美读。
读是入“情”的最佳切入点,目标组位下的多样化朗读,更易读出情景,读出感情、读出自己。同时,培养读书习惯,指导读书方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心理品质,引领他们读好书、好读书、乐读书。
三、定向组位
一切教学行为可行性的评定标准重在教学效果。为了全面衡量学生的语文水平,坦然面对各阶段的教学检测,笔者按照新课程和新教材的最新要求,依据命题目的和各考点,紧扣试题结构和语文学科特点,在目标组位的基础上,将各组位依试卷结构定位,分成基础位、阅读位、写作位和综合位,并额外增设书写卷面位。实施针对性合作,做到强化弱点,突破难点,优化特长,实现组位资源再生,从而全面提高组员的语文素养。
面对新一轮的组位组合,把好位、定好人,力求组位分工达到最优化,这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对此,我根据平时记录,结合每次考试情况,依据平均分、分数段、最高分、最低分、标准差、推进率、满意度等统计指标,做好每组及组员的统计工作,将学生成绩量化、细化,全面衡量,从而恰当地定好人、把好位,让每位置上都有突出的人担任 ,使每个人在合理的位置上展现才华,真正实现组位资源的优化组合,创造巨大的“智源”。
事实上,做好统计工作,将每学期的重要考试进行量化评比,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上的得失,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目标,也可以让教师发现自己教学上的得失,有效地指导今后的教学,提示不同个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不同题型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各个击破,对症下药,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达到“药到病除”。以往年的南京市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为例,我将试题进行了分割,分为六个板块即六个组位:①1—3小题语文基础题,包括默写,共18分;②4—6小题为语言运用题,共10分;③7—10小题为文言文阅读,共10分;④11—21小题为现代文阅读,共29分;⑤作文,共30分;⑥书写,共3分。以一个班为例,通过统计,第一板块得满分的为11人,丢一分的9人,丢两分的8人,平均得分14.5分,得分率为80.6%;语言运用无一人满分,平均得分6.5分;现代文阅读只有2人满分,平均分仅为20.8分,得分率为71.7%。通过数据分析,知道学生在语言实际运用方面较弱,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鉴赏解读能力。另外,从试卷板块分析看,个别学生在某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需区别对待。例如,有个学生文言文部分只得1分,丢了9分,情况较严重。看到这样的试卷分析数值,我与他共同分析原因,结合小组共同做好辅导其文言文学习。
当然,对于少数学生经常性的弱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我重点做好以下几个环节:①建立错题档案;②强化错题训练。为了达到“错题”不成难题、死题,有意不间断地以不同形式出现在平时的训练题中,达到强化训练。③纠正错题跟踪卡。教学实践证明,这几个环节的常规教学,确实起到了作用,收到了成效。
同时,在这次考试中,也出现了各板块的答题高手。这些“位”员的出现,让他们尝到了学的成果,也引领组员看到学的希望,有力地促进了他们争先进“位”意识。实践证明,进行定向组位教学,能促使学生不断“比”学,以求最佳心境,取得最优“智”源;也有利于学生树立信心,取长补短,强强联合,“智”源优化,形成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这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关系到“组”这个集体实力的成败,更加突出了整体合力的作用,也有利于形成健康,良性的学习轨道。
三个阶段的系列分组合作活动,并非固定不变,可以随着学情变化而不断调整因“学”、因“教”、因人而异,也可以实现组位互动。事实证明,在教学实践中,如能具有一双会观察、善发现的眼睛,就会有许多全新的,难以预见的课程资源等着我们去挖掘和使用,从而丰富语文课堂教学。这宝贵的课程资源,让他成为提高学生能力,形成综合素养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