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评论员
占据中国经济版图的心脏,武汉一直怀着做“中国内陆国际商都”的梦想。然而,决定一座城市的发展脉络,天时、地利与人和缺一不可,所谓时势“造”城。
由武昌、汉口和汉阳三大名镇组成的武汉成名已久,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地利。中国最长的淡水河——长江与她的“长子”汉江在这里交汇,被列入“中国粮仓”的江汉平原蔚为壮观,武汉的地理位置因而得天独厚,“不特为楚之咽喉,亦为九省之通衢”。正因为如此,武汉就可能会有最好的命运,也可能有最坏的命运:或是左右逢源、上下贯通,或是腹背受敌、四面夹击。
再说人和,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一带,自古有“惟楚有才”之美誉。19世纪末张之洞督鄂时期,将其“人才决定国势”的理念投入到兴学改制中,新式学堂大批出现奠定了武汉近代教育中心的基础,并涌现出许多开风气之先的人物。时至今日,武汉仍是与北京、上海并肩的全国科教重镇,这座城市每年培养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已位居世界各大城市之首。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许多关键时刻,武汉都扮演过极其重要的角色。1949年以来的建国初期,“武钢”、“武重”、“武锅”、“武船”、“武汉长江大桥”等重大项目的开发和建设,为武汉成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时期,这座敢为人先的城市又创造了许多“改革第一”。
即便这样,这些机遇都没能成全荆楚儿女志向高远的“造”城目标: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但在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何时结束还未明朗之际,属于武汉的最佳机遇正在到来。
可以预测的是,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东部产业转移、扩大内需等一系列战略的推进,以武汉、长沙、南昌三核构成的中三角地区有望成为中国新的增长极。武汉甚至已经成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按当地经济部门公布的数据:武汉经济正以每年12,5%的速度在增长。这意味着全市国民生产总值未来5年将实现翻番。
12年前,经济学家林毅夫展望新千年时说,中国经济保持8%的增长率,可以持续30年,甚至更长。12年后,他的看法依然乐观:“中国有潜力继续以8%的速度增长20年。”
现实似乎印证了这一研判,这会给中国很多机遇,也会给武汉更多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