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路上,都会遇到一个忘不了的的士司机。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成名作《罗杰疑案》里,大侦探波洛隐居在英国乡间种西葫芦,邻居谢泼德医生与他初次相见就猜他是个退休的理发师,因为波洛说自己的工作是“研究人的本性”,于是谢泼德医生想,还有谁能比理发师更了解人性的奥秘呢?
如果波洛活在今天,谢泼德医生也许会猜他是退休的的士司机。很简单,假设一名理发师每天为十位客人理发,的士司机每天接载的乘客一定多于这个数字,这样一来,他们耳闻目睹的人性个案自然更多。还有一点不同的是,理发师是坐等各色各样人性上门,的士司机却是四方游走,去邂逅人性。
但他们也不仅是旁观者。他们自身的故事,也可以叫人惊异。
据说电影大师侯孝贤在拍《再见南国,再见》时,台湾正搞选举。侯大师坐计程车和司机聊起政治,话不投机,司乘二人竟然当机立断把车停下来,在路边打完一架再走。
其实,发生在的士司机身上的故事,就如他们跟乘客讲起的别人的故事一样,有暗抑也有激荡,有庸常也有传奇。而在网络上,比侯大师约架事件更有名的是“吴念真老先生”讲的台北计程车司机的故事,短短故事中,讲尽了人生的惨烈与吊诡。
媒体人何树青教育他的孩子:“认不认识市长不重要,跟三教九流多聊。出租车司机是很好的聊天对象,但别把他们的话当真。”
当真也罢不当真也罢,聊聊总是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