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新杰
【摘要】 山姆·谢泼德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剧坛上极负盛名的剧作家,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戏剧创作,早期以先锋剧作家的身份登上戏剧舞台,他的家庭剧系列的创作标志着其创作思想和风格的转变。山姆·谢泼德的剧作《情痴》继承了“家庭三部曲”系列对家庭的关注。本文结合戏剧文本,通过辨析《情痴》的情欲主题,探讨家庭悲剧产生的根源、嬉皮文化运动与谢泼德家庭观念的转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解体造成的危机和对存在其中的个人造成的侵害。
【关键词】 《情痴》;家庭剧;山姆·谢泼德;嬉皮文化运动
[中图分类号]J83 [文献标识码]A
山姆·谢泼德(sam shepard)于1943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1964年开始戏剧创作,一生创作了44部剧作,被认为是继爱德华·阿尔比和田纳西·威廉斯之后最具才华的剧作家,他凭借1978年的剧作《被埋葬的孩子》获普利策奖,其剧作在美国、英国、中国等多个国家上演,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杰出剧作家。《情痴》(Fool for Love)是一部独幕剧,于1983年2月在旧金山魔术剧院首演,该剧由山姆·谢泼德亲自执导,并获得1984年普利策奖提名。由于《情痴》反响热烈,于1985年被改编成电影,是谢泼德所有舞台剧中唯一被改编成电影的作品,他亲自出演男主角埃迪。此后该剧又多次在纽约、伦敦上演,北京人艺剧场与蓬蒿剧场分别于1995年、2015年先后上演过该剧。
一、理智与情欲的两难
谢泼德的“家庭三部曲”《饥饿阶级的诅咒》(1977)、《被埋葬的孩子》(1978)、《真正的西部》(1980)都不同程度地带有他个人的自传色彩,其作品中经常出现酗酒成性、身份缺失的父亲,放荡的西部牛仔,相互背叛的爱人等。《情痴》也不例外,该剧写于谢泼德婚姻破裂时期。在拍摄电影《弗朗西斯》时,谢泼德与女演员杰西卡·兰格结缘,并迅速坠入爱河,他很快和妻子奥兰提起了离婚诉讼,并于1984年正式结束了这段维持14年的婚姻。谢泼德在给他的朋友乔·柴金(Joe Chaikin)的一封信中这样描述他的剧本:“这是我过去一年经历的所有这些动荡情绪的结果……这是一部非常情绪化的剧本,在某种程度上让我感到尴尬,但同时也是必要的。”[1]因此,《情痴》带有谢泼德个人的情感经历与生活体验,从中能够看到他对待爱情与婚姻的态度。
与谢泼德其他的家庭剧一样,《情痴》的情境设定在美国西部的边缘地带,但氛围荒凉,甚至没有一个可以安居的家园。它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莫哈维沙漠边缘的一个设施简陋、租金低廉的汽车旅馆为背景,以一个晚上的对话为戏剧表现的主体,以一对同父异母兄妹的爱情纠葛为主要戏剧冲突,出场人物有四个:埃迪、梅、老爷子、马丁。基本剧情为:埃迪来到汽车旅馆寻找昔日的恋人梅,要求梅和他一起去怀俄明州的农场去生活。因为被埃迪一次次地抛弃,梅已经不再信任他,两人因此而争吵。老爷子从汽车旅馆的另一空间旁观着他们的冲突。争吵的过程中,埃迪的情人“伯爵夫人”前来报复埃迪的不忠。“伯爵夫人”只存在于埃迪与梅的对话中,并没有真正的出场。一阵枪声过后,梅的朋友马丁也来访了汽车旅馆。为了尽快赶走梅的暧昧对象马丁,宣示自己的地位,埃迪开始讲述两人之间不为人知的过往,他们争吵的原因和秘密才逐渐浮出水面,原来两人之间其实还有着兄妹血缘关系,而他们又深陷于不伦之恋中无法自拔。埃迪和梅共同的父亲“老爷子”过去曾在两个情人之间生活、游走,他过着同时拥有两个家庭的生活,由于双方的相互隔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得以维持着这种畸形的平衡。这也使两个家庭中的孩子埃迪与梅互不相识,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确定了恋爱关系。而当他们深陷爱欲无法自拔时,才发现彼此是同父异母的兄妹。梅的母亲为了阻止这场不伦之恋找到了埃迪的母亲,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梅的母亲被埃迪的母亲用猎枪所杀。老爷子为了逃避责任,从此不知所踪。埃迪与梅之间既有着彼此的爱情、又承袭着上一代的仇恨,他们在这种生活中纠缠了十五年无法自拔,而剧末也没有明确交代两人关系的结局,似乎暗示着这种情感纠葛还会持续下去。
《情痴》的内容表现了两代人复杂而矛盾的情感纠葛,展现了两代人的悲剧命运。悲剧的根源是埃迪与梅的父亲——老爷子,他在两个情人之间摇摆不定,并为自己辩称“那是同一份爱,只不过分成了两半”[2]18。而埃迪在梅与“伯爵夫人”甚至多个情人间摇摆不定,面对梅的质问,他只是否认“根本就没有跟什么伯爵夫人鬼混的事儿”,谎话连篇。父子二人对情欲的放纵、对婚姻的游戏态度如出一辙。埃迪的母亲和梅的母亲都是深陷爱情欺骗中的受害者,她们被本能的原始情感所驱使,缺乏理智,不能发现和接受真相,最终导致悲剧的结局。埃迪的母亲很早就察觉了丈夫的异常,尽管丈夫几个月毫无音讯,她也从来没有过问一句,只是得过且过。直到梅的母亲,那个丈夫在外豢养的情人闯到了家里。“家”是她最后捍卫的领地,激怒之下她拿丈夫的猎枪打死了“入侵者”。而梅的母亲,作为老爷子的情人,她明知道自己是见不得光的,但她总是想独占老爷子的爱,具有极强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当她终于找到老爷子的家时,老爷子选择一走了之,逃避责任。这两个女人的相见是一场可以预见的悲剧,最终打破了脆弱的平衡,导致更复杂、悲惨的局面。
埃迪与梅都重复了母亲们的情感悲剧。如老爷子所说:“你们各自的母亲在你们身上都留下了她们的记号,这个一眼就看得出来。”[2]14他们兄妹乱伦,在不为世俗所容的情感中无法自拔。埃迪对梅的爱建立在对她身体的物化崇拜之上,埃迪想念梅的时候,最想念的不是他们之间的感情,而是梅的身体。埃迪对梅说:“我不知道为什么你的脖子总是出现在我眼前。我不停地为你的脖子哭。”[2]5-6这很直接地表现了埃迪难以自控的情欲。为了尽早结束这段畸形的关系,埃迪不断找女情人,梅也试图和马丁发展关系,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仅没有使自己从乱伦的关系中获得解脱,反而加剧了各自的痛苦。
謝泼德通过两代人的情欲故事表现了理智与情感之间的冲突,他将人物的痛苦呈现在戏剧舞台上:剧中角色在不伦之恋中纠缠半生,浪费了生命,欲爱不能;他们想要及时放手,想要摆脱家庭关系的束缚,但最终都走向了孤独、绝望,欲罢不能。
戏剧开头与结尾的场景是相似的,都是梅在房间里等待埃迪。戏剧的开场第一句台词就是埃迪对梅说:“我不会走的”,但在戏剧落幕之际,埃迪又一次抛下了梅。剧末埃迪离开房间去查看被“伯爵夫人”烧毁的车;梅开始收拾她的行李箱,机械的重复着:“他已经走了”,意识到埃迪再次离开了她。开头与结尾的对比之下形成了强烈的讽刺效果,这部戏剧给人的印象是,总有一天在路边的一个破旧的汽车旅馆,埃迪与梅不可调和的冲突仍会循环往复地上演。在戏剧的开头与结尾,谢泼德都使用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乡村音乐歌手默尔·哈格德(Merle Haggard)的音乐。乡村音乐的画面感强、叙事性强,既能将一个完整的故事娓娓道来,又能抒发普通人的细腻情感。乡村音乐在内容方面的特点为:重视家庭,歌唱爱情的甜蜜与痛苦。如山姆·谢泼德所言:“乡村音乐比他所知道的任何音乐形式都更能表现美国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真实关系。”[3]145开头使用的音乐是Wake up,这首爱情民谣奠定了戏剧的感情基调。歌词中有“失去你/我就失去了价值,如同一个不会响的铃铛”“我再也无法忍受,没有你/我会发疯的”“我希望上帝能再给我一个和你共度的夜晚”,通过这些歌词,不难看出埃迪与梅难以自控的疯狂热烈的情感。戏剧伴随着歌曲Im the one who loves you落幕,歌曲中的歌词“无论我们的爱是对是错,你去哪儿我都会紧紧跟随”,似乎也在暗示着埃迪与梅的悲剧还在循环往复。
《情痴》与谢泼德其他四部家庭剧一样,采用了开放式结尾,剧末对埃迪与梅这对兄妹结局没有给出明确交代。剧作家只是将纠缠与放手这两种痛苦展现在观众面前,至于他们纠缠十五年的爱恨是就此结束还是继续循环?埃迪与梅无意义的逃避与追逐,能否就此终结?作者并没有给出答案,赋予了观众思考的空间。
二、嬉皮运动与谢泼德家庭观念的转变
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一部分年轻人蔑视中产阶级传统价值观,有意识地远离主流社会,以一种不能见容于主流社会的独特生活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叛逆,这些人被称为“嬉皮士”。由嬉皮士参加的、以文化反叛和生活叛逆为主要内容的运动被称作“嬉皮士文化运动”,它以“自由”“和平”“友爱”“摇滚乐”等为主要的文化符号。
谢泼德曾经是嬉皮文化运动狂热的一份子,青年时期的他虽然与奥兰结婚,但由于美国嬉皮文化运动价值观的影响,他并不局限于婚姻内的两性关系,反而频频出轨。20世纪70年代,谢泼德因与女演员帕蒂·史密斯的婚外情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同时他还深受毒品的困扰,事业陷入暂时的停顿,因此他选择远离纽约,携妻子奥兰暂居伦敦。从70年代中期开始,谢泼德一改之前实验戏剧的创作风格,他不再追求大胆创新的戏剧手法,而是更关注现实生活的更多问题,关注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情感状态,开始反思美国嬉皮文化运动的弊端。1982年谢泼德与奥兰婚姻破裂,《情痴》就写于离婚半年之内,是谢泼德情感激荡时期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带有谢泼德对两性情感的态度,具有很强的自传性。可以说《情痴》中不忠实的爱人埃迪其实是谢泼德这个人生阶段的自我真实写照。《情痴》反映了谢泼德的矛盾心态,一方面他为自己的爱情辩护:“对爱的恰当反应是接受它”[2]3;另一方面是他对自身情感经历的反思,反思因放纵情欲而导致的家庭解体以及产生的家庭悲剧,这也是他对家庭责任感的重新认识与肯定。
嬉皮文化运动崇尚个人自由,反对物质崇拜和传统的价值观念,但这种对绝对自由的追求也造成了传统家庭结构的解体。嬉皮文化运动将开放的两性关系当作对抗传统社会、寻求个人自由的手段,但它不仅没有实现嬉皮士所追求的友爱、和平,反而使社会问题更加复杂、严重。当人过度追求自我,忽视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家庭就丧失了最基本的联结作用,导致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破裂,甚至处于对立、仇恨的状态。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谢泼德追溯自己的原生家庭,根据自己的情感经历塑造了一系列充满腐蚀性的家庭,展现家庭成员之间复杂的情感和矛盾关系。身份缺失、酗酒成性的父亲,破裂的夫妻关系,冷漠的家庭成员,这些家庭处于层出不穷的情感危机中,支离破碎,进而导致传统道德的分崩离析。
自谢泼德开始家庭剧创作,他就强调“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父子之间的冲突、对抗是绕不开的主题,然而无论这些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如何升级、矛盾如何复杂,他们还是共同拥有着某些社会和道德价值观,他们背离家庭的斗争往往是无效的。子辈在不同程度上继承了父辈的特征,谢泼德通过这种传承表现家庭对于个人的重要影响,并呼唤责任与理性的回归。这一点通过《情痴》对乡村音乐的运用也可见一斑,乡村音乐多表现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与和谐,突出人们改造生活、改变命运的责任感,它主张知足常乐,返璞归真。随着剧作家对嬉皮文化运动反思的日渐深入,他在戏剧作品中的音乐风格也随之转变,从大量使用重金属摇滚转向使用自然、平缓的乡村音乐。这反映在戏剧的主题上,就是对田园生活和家庭关系的重视与回归。年轻时的谢泼德因为与父亲的对立,一心想要背离家庭,很容易受到嬉皮文化运动的感召。写作《情痴》的时候,谢泼德已经迈出了回归家庭的第一步,他试图拉近与家人的距离,他与两个妹妹有了更多的接触,并搬到了离父亲不远的农场居住。而他的这种思想转变在《情痴》中就已显露。
结 语
20世纪70年代以来,谢泼德转而投向家庭剧的创作,更多地融入了他对美国嬉皮文化运动影响下追求两性自由导致的家庭解体的反思。家庭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传统道德信仰的缺失与堕落。谢泼德对家庭剧中伦理道德的关注,体现了他身为剧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以小喻大的写作手法。在《情痴》中,谢泼德表现了城市文明对乡村文明的消解,表现了现代人失去传统精神家园的恐慌与焦虑。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使得城市流动人口数量显著上升,然而大多数人在城市中生活困顿,没有归属感,因此表现他们怀念家庭、家人的爱以及质朴简单生活的乡村音乐大量涌现,谢泼德在剧作中使用乡村音乐也体现了其对正在解体的乡村文明的留恋与惋惜。《情痴》的场景被设定在一个破旧的汽车旅馆,埃迪与梅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沙漠中流浪,他们从来没有拥有过完整的家庭,最终也失去了家庭,表现了现代都市人在精神上的漂泊无依。埃迪一副地地道道的牛仔打扮,“套索”“踢马刺”“驯马带”等牛仔的装备也配备十分齐全。然而这些装备在现代社会并无用武之地,尽管他有着十分高超的套索技能,却只能反反复复地套汽车旅馆的床柱练手、“踢马刺”仅仅是他牛仔靴上无所用处的装饰品。这反映了埃迪在现代文明社会无所归属的状态,他无法找到自我的位置。
“老爷子”只存在于埃迪与梅的心中,并不存在于现实中。但在戏剧舞台上,“老爷子”与主角被放置在同一空间里,这种戏剧手法是空间并置,即把不同的空间并置在一起,使“老爷子”的旁观视角与男女主角的故事呈现融为一体。他可以直接参与到主角的对话中去,既可以与主角互动又可以互不干扰。戏剧舞台的拼贴、分割,形成了跳跃式的空间,空间的交替变换通过灯光的变化来体现。这种幻想与真实的切换,反映出家庭关系的疏离状态,也凸显了家庭内部的矛盾。老爷子因为逃避责任而离家,在儿女心目中只是以印象的形式存在,反映了父子关系的疏离与淡漠。
此外,谢泼德的剧作延续了古希腊悲剧中的主题与情节,例如剧作《被埋葬的孩子》就运用了古希腊悲剧中俄狄浦斯“杀父娶母”这一母题。在《情痴》中,乱伦、不忠、杀戮等主题贯穿其中,关于两代人仇恨的延续等情节与古希腊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的剧作具有相似之处。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俄瑞斯忒斯》是一个可怕的血亲之间冤仇相报的故事,以俄瑞斯忒斯为父复仇而杀母为主线,展现了两代人的仇恨。在谢泼德剧作中,现代文明社会仍然上演着与古希腊社会相似的血亲复仇的悲剧,表现了现代文明的困境与衰落。谢泼德通过对这样一个疏离破碎的美国西部家庭的刻画,表现了在现代文明侵蚀下传统家庭观念的解体与危机以及对于存在其中的个人带来的伤痛与侵害。
参考文献:
[1]The sam shepard website[EB/OL].(2015-11)[2019-11].
http://www.sam-shepard.com/foolforloveplay.html.
[2]山姆·謝泼德.情痴[J].侯毅凌,译.外国文学,1991(6).
[3]Carol Rosen.Sam Shepard:A ‘Poetic Rodeo[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