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正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针对初中作文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试图从制定切实可行作文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改变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等方面,对提高初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和途径作粗略地探究。
【关键词】作文教学;问题;对策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这一见解,强调了为文之道在于实用。实用在今天的意义一方面是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和应用性;另一方面最大的作用是教会学生写好应试作文。《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七到九年级作文教学也做了明确规定:“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综上所述,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认真思考,寻本挖源,有的放矢的进行作文教学,才会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我深感现在的初中作文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结合十余年初中作文教学的实践,针对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作文教学不重视,无计划,教学目标不清楚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课文教学,在每一学期初,都能根据教学计划制定详细、合理的授课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而对作文教学却恰恰相反,大都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足够的精力,也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即使有也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很大,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检验手段等并不十分明了。往往是教师“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感觉该写一篇作文了,便临时布置一篇了事。这样的训练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效果,大家心里恐怕并不是十分了解。致使大部分学生对作文采取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严重影响了他们对作文应有的认识。
2.只注重作文教学,忽视了作文实践,学生缺乏写作兴趣
许多教师整天致力于“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五步式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致力于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修改及各种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的运用,过分强调了文章的技法和中心思想的确立以及不同文体的写法,甚至常常用应试作文取代常规作文的训练。注重“一言堂”,企望走捷径,结果反而是欲速则不达,没有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收效甚微。一言以蔽之,他们注重老师作文教学,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的培养,没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3.过分地追求作文的形式,忽略了作文的内容
在高喊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实际还在贯彻执行应试教育手段,作文教学也就表现出严重的功利性。由于受应试教育考场作文的影響,愈是形式生动、新颖的文章,即所谓“有文采、有创新”的文章易受阅卷老师青睐,更容易得高分。在这样的环境下,广大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重形式创新而轻内容创新。教师重视结构和文体技巧,比如,结构上的形式有:题记式、后记式、小标题、日记式、书信式等;文体上的形式有:戏剧、访谈、小品、小说、散文等。这都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正是这种功利性的驱使下,学生的习作水平是越走越低。
4.学生没有修改作文的习惯
文章的修改,从某种意义上说,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中。如材料的选择、中心的提炼、语言文字的运用等,从“打腹稿”直到最终完成,都在不断的修改中。而要写成一篇好文章,只有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才能精益求精,不断提高。传统的作文教学向来是“学生作文教师改”,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写完作文后,长嘘一口气,然后把作文本一合,自以为大功告成;或在作文本下发以后,急忙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看老师写的批语,就一切了事;这说明学生还没有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
5.老师陷入批改作文的漩涡
批改,是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学生水平的关键环节。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沿袭的仍然是学生教师改的传统方法。教师们尽管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学生们的水平却总是在低谷中徘徊不前,收效甚微。作文批改历来是令语文教师头痛的事,老师的精批细改没有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只是陷入批改作文的漩涡。
二、采取的对策
1.重视作文教学,制定切实可行作文教学计划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依附于阅读教学,没有受到重视。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重视作文教学,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制定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教学计划。根据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年级的目标计划,有目的的循序渐进的训练各种题材的作文。笔者认为:七年级以记叙、描写表达专项训练为主,八年级以抒情、说明表达专项训练为主,九年级以议论表达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为主。在以上计划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可以从构思、选材、描写、线索、场面、结构等方面进行专题化的训练。与训练步骤相应,我们在课型的设置上也可以分为:示范课、训练课、讲评课、反刍课。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能够取得较大的进步。
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与说话完全一样。作文就是说话,用笔来说话。”趣浓劳轻,乐此不疲。要想让学生乐此不疲地用笔说话,教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舞台,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笔者曾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索,一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坚持写作练习灵活多变,倡导“释放心灵,张扬个性”的自由式作文和专题作文相结合。让学生针对社会、学校、家庭、自然现象等各抒己见,表现出的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个性,让学生在写作中得到乐趣,以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从而能顺利地完成作文。
3.作文教学应重内容轻形式
任何一篇文章,必须先考虑内容,而后再研究怎样表达的方式,文章的质量首先决定于内容,其次才是它的表现形式。是内容决定形式,而不是形式决定于内容。当然,形式对内容有重大影响,因此,不能只求内容而不顾形式,要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内容是学生能否写出好文章的关键。但俗话说得好:“好马配好鞍,佳人配华装。”在内容充实的基础上,我们带着学生在形式上做点文章,好的内容再加上好的形式,可谓锦上添花,会让人眼前一亮。
4.把修改的优先权还给了学生,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
作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先把文章的草稿写好,在草稿纸上修改。其次,可以进行互批互改,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作文小组,每个小组按学生作文水平好、中、差组成,在教师指导下共同修改几篇作文。等到作文本发下来之后,再根据老师或同学的批改要求继续自我修改。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去培养学生修改的能力和习惯,都必须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指导思想,通过教师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习游泳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5.改变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
作文批改是老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通过老师的批改,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加以重视和改正;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和习惯;可以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严谨求学的良好习惯。因此,老师既要注重作文批改,又要采取多种形式。
总之,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务必引起我们每位教师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对策切实加以解决。让我们做一个理性的思考者,勇敢的探索者,积极的实践者,学生的合作者,在作文教学中,披荆斩棘,与学生一道前行,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
[2]《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教育科技出版社,1980
[3]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