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丽华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一语道破了教育的本质,诠释了“爱的教育”的真谛。
然而,最近发生在山西太原市蓝天蒙特梭利幼儿园的一幕却与“爱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给幼儿教育以沉痛的重击:一个5岁女童因算术题出错,被教师一连扇了70个耳光。目前,涉事教师已被拘留,该幼儿园已被取缔。事件发生引起了社会轩然大波和愤怒指责,仅仅5岁的幼童惨遭教育暴力,身体的疼痛,心灵的重创,影响的可能是孩子一生的身心健康,这样的教育方式师道焉存,人道何在?
无独有偶,近日,浙江温岭蓝孔雀幼儿园教师颜艳红揪住一名幼童双耳向上提起的照片在网上引发一片哗然。颜艳红遭“人肉”,其社交空间里还有多张将幼童扔进垃圾桶、幼童被脱裤的照片,之后颜艳红被辞退,并被警方拘留。类似的虐童事件还在很多幼儿园上演着。陕西西安某幼儿园4岁男童因为没有做好操,被老师用锯条割手腕,手腕被割出3cm长的伤口。在四川宜宾,一名6岁的女童被幼儿园的老师在其背部刺了个“田”字;而浙江温州一名不满3岁的男童则因为调皮被幼儿园老师扇了耳光并拿胶带封住了嘴巴……
看到这一幕幕层出不穷、令人发指的“虐童教育”,相信每个人的心都无法平静。它震撼我们心魄的同时也不断叩问着教育者的良知。老师,被誉为太阳下面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幼儿园老师更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一个孩子的心理和智力的发展、对最初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都有着重要影响,然而颜艳红诸类的行为,无疑玷污了这一崇高的职业。缺少爱的教育,体罚教育、暴力教育,给不谙世事的幼小心灵带来了无法弥补的创伤和挥之不去的阴影。这样的教师何以配得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高尚称呼?
而如此不称职不合格、师德沦丧的教师是如何大摇大摆地跻身于“为人师表”行列的?国家对幼儿教师的准入评定标准是如何界定的?对幼儿教育又是怎样的监管模式呢?据了解,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将“师德”作为幼儿教师的主要评判标准,强调师德为先,“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国家已意识到了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师德、爱心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幼教工作应从“师德”抓起。但目前该标准只是处于试行阶段,还没有真正全面在全国施行。而在这之前国家并没有相关的幼儿教师规范标准,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对幼儿园的监督管理也相当有限,同时幼儿教育资源投入一直严重不足,且分布不均,造成开办幼儿园的门槛较低,幼儿教师成为低收入群体。这样的现实直接的结果是降低了幼儿教师准入标准,导致师资素质良莠不齐,幼儿教育鱼龙混杂,乱象丛生,最终诱发虐童事件、幼儿教育问题频发的悲剧。
解决幼儿教育乱象,避免“耳光教育”还得从最基本的教育体制、标准法规、教师准入等诸多方面入手,加大对学前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针对儿童健康成长、环境安全的动态监管系统,防范暴力个案发生,以更加严格的法律和制度倒逼教师恪守师德和人性底线,彻底堵住已经出现的漏洞,还孩子以安全感,保障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安全的童年。
虐童事件带给我们沉痛的反思和深刻的启示,难以想象,有多少失去安全感的孩子,走出幼儿园,开始用仇视、怯懦或自卑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这关乎一个民族未来的阳光与正义。对我们而言,仅有心痛是不够的。全社会都应行动起来用爱心去关注、温暖我们的孩子,监督唾弃那些丑恶的虐童行为,找回那份最基本的爱与尊重。儿童教育工作者尤其应唤醒心底最基本的道德良知,让“爱的教育”注满孩子们的心房,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