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等职业教育与农民工培训的“对接”

2012-04-24 07:13张宏伟
卷宗 2012年2期
关键词:对接高职教育

摘要: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相继爆发,使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一波三折,对中国的外需和宏观经济正常运行的影响较大,我国部份企业的生产经营“不景气”,外出农民工纷纷返乡在家歇业,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对农民工进行再就业培训。本文就此问题做出一些探析。

关键词:高职教育;农民工培训;对接文献标识码:A

一、农民工的现状与特点

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农民工约2.5亿人,尤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东北三省、京津等地区服务于建筑、加工、电子、服装、商贸、物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中为最多。另据湖北省孝感市劳动局的统计资料显示,孝感市是全国有名的“建筑之乡”,仅外出从事建筑业的务工人员每年就达35万人之众。

不管是本地还是外出的农民工,他们具备以下特点:第一,农民工所从事的工作较单一,所处工作环境较简陋,苦、脏、累且收入不高,主要集中在建筑、装饰、建材、装卸、服装、食品、电子等行业。第二,农民工本身的文化水平、自身素质较低,无专业技术特长,不少人为文盲,极少数人只上过几年学。第三,农民工对自身的要求不高,工作要求及劳动回报仅满足于维持生计,眼光现实。第四,农民工流动性较大。

二、农民工培训存在的问题与产生原因分析

据测算,中国农业劳动力2.5亿人,目前每年能够接受系统培训的只有1000万人左右。农民工培训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工作,尽管政府投入了许多财力、物力,全社会也多方努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

第一,从农民工整体来看,对文化知识和技能培训有着迫切愿望。但是不少农民工参加培训都是各级政府下达指标并非自愿,而一些有学习热情的农民工却由于受环境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参加培训。

第二,农民工比较多的企业大多是民营、私营企业,其中不少企业认为,农民工只要每天完成生产任务“能干”、“够用”就行,对农民工技能升级和有关职业道德、安全、维权等方面的培训热情不大,使不少农民工只能长期从事体力活或简单熟练工种。

第三,农民工教育培训具有教育对象分散且流动性大、文化层次不齐、教育时间不定、约束力不强等特点,这使农民工教育培训时间、地点、内容、质量难以保证,培训成本高。

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

(1)一些农民工受自给自足思想束缚,目光较短,视野较窄,得过且过,缺乏长远性和前瞻性。不少农民工外出打工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该不该学,学什么,学了有什么用。另外,农民工对培训仍需支付的部分费用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2)由于城市企业在用工制度上对农民工的歧视,以及农民工自身先天的不足,他们中的不少人目前还没有谋取固定工作,甚至连劳动合同都没签过。这种短暂的工作状态,使他们只能选择得过且过方式,很难激活其潜在的培训需求和培训热情。

(3)培训课程的设置不符合农民工就业的实际需要,课程深浅度不一,培训形式单调,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农民工的需求。实践证明掌握二三门技术的农民工才能更好地找到工作。

(4)用人单位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使其在农民工培训问题上不愿有较多投资。一些企业以农民工缺乏稳定性为由,拒绝对其实施培训。这就导致一些农民工虽打工数年,但在职业技能方面并无长进,于是出现了一边是大批农民工进城找事做,而另一边是用人单位发愁招不到人的“民工荒”难题。

三、高等职业教育与农民工培训的对接

如何正确引导返乡农民工找准自己的定位,重塑发展的信心,使其再就业或自主创业,这是摆在各级政府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目前,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很多地方领导已经意识到,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要途径,而且已经成为区域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

3.1. 高职教育与农民工培训的“政策对接”

农民工培训工作意义重大,关乎社会的稳定,农民工家庭的收入,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一,各级政府部门不但要充分重视,而且要转变培训的观念和模式,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理念。第二,各级政府部门要与地方职业院校挂钩,建立行之有效的政校联动机制,把农民工培训的任务交给职校,并全方位协调。“示范性高职院校要在新技术推广、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劳动力的培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主力作用。”第三,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逐步建立培训结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持证上岗和就业准入制度。第四,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切实保障培训经费到位。

3.2. 高职教育与农民工培训的“师资对接”

农民工培训工作效果的好坏,首先取决于师资队伍。在职业院校里,师资力量雄厚,他们不仅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而且信息量大,表达能力流畅,完全能够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现有教职工981人,其中专任教师656人,正副教授211人,“双师”素质教师达72%;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专家7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学校常年从行业企业聘请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型兼职教师408人;形成了拥有50多名专业带头人,260多名骨干教师阵容的专业教学团队。

3.3 高职教育与农民工培训的“知识对接”

农民工培训工作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培训内容与农民工的需求是否“对口”。一般而言,职业院校所开设的专业与农民工的求职需求是相同或相近的。职业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少则20多个,有的达到50多个,涉及会计、物流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机械制造、汽车维修、医疗护理、计算机应用、旅游与酒店、家政服务、建筑装潢、金融保险、种植养殖、服装加工、食品保鲜、法律服务、办公文秘等等。几乎涵盖所有农民工的求职需求,这种优势是其他任何部门或单位所替代不了的。

贵州普安县扶贫部门全面实施“雨露计划”,以技能培训为中心,在服务业、地方特色产业、种植养殖业等方面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对培训的农民工继续采取“外输内转”的办法,最大限度让农民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

3.4. 高职教育与农民工培训的“机制对接”

职业院校经过多年的办学,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式、方法和手段,使之在农民工培训工作上具有独特地位。

第一,培训形式可以多样化。对农民工的培训应当根据农民工的工作特点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可以把课堂开在工地、车间。在开课时间上可采取脱产和业余相结合,节假日、休息日、八小时之外,只要有需要就开班开课。学制上也可以采取培训、短训或超短训等灵活形式。

第二,培训对象可以层次化。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层次进行“因人施教”。对于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一般的大多数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有一定技术难度的的技术工种和规范化管理操作方面的系统培训,使农民工由纯体力型向体力技能型转变。对于少数文化水平偏低的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难度不大、容易操作的技术工种培训。

第三,培训内容做到实用化。要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脱离教材,始终本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事故案例、答疑解难。同时,要重视对农民工的心理情绪、法律知识、团队精神、安全意识等进行培训,为企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培训和考证具体化。针对一些行业在用人上必须提供相关证书,培训学校通过考核给成绩合格农民工颁发毕(结)业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职业院校联合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不定期举办农民工技能大赛,进行技能等级认定,并颁发证书。只有这样,培训才有吸引力,才能体现培训主体、培训对象和用人单位的“三赢”局面。

3.5 高职教育与农民工培训的“资源对接”

职业院校的办学资源是较为齐全的,它不仅是为在校学生服务,也可以为农民工培训服务。在职业院校里,教师、教材、教室、实训室(基地)、计算机与互联网、实验物品、机械设备、远程教育……一应俱全,能够较好的为农民工培训提供物资支撑。有的职业院校被教育部等部委列为应用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有国家的支持和职业院校已有的资源优势,使职业院校在农民工培训问题上更是“锦上添花”。

重视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加强农民工转移就業培训,提高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职业院校义不容辞。

参考文献

[1]吴启迪,实施国家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引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中国高教研究,2007.10

[2]农业部等六部委,《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2003.9

[3]赵兴 ,普安加强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黔西南日报,2012.3.19

作者简介:

张宏伟(1962-),男,湖北孝感人,硕士,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财税金融,教育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对接高职教育
分析中职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对接途径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