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

2012-04-18 09:16杜玉萍
企业导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中职生对策

杜玉萍

【摘要】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素质教育关注的一个焦点。文章通过分析中职生的心理问题的表现与形成原因,从而找到解决中职生心理问题、改善和消除中职生不良心理行为对策。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对策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中职生中引发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一方面职校生虽然没有普高生所谓的“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升学压力,但却比同龄人更早地面临着就业压力;另一方面,职校生正处于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及成人感迅速增强,使得他们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心理上都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特别是当面对学习、升学、实习、就业、人际交往等一系列实际问题时,往往会感到困惑,心理问题亦有较大幅度上升,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的甚至使他们走向了犯罪的道路。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1.情绪易波动,缺乏自控能力。中职生存在诸多的矛盾心理和行为。长期受到诸多矛盾的心理煎熬,他们自然形成了不健全的性格和出现一些偏常的行为。自理自律能力差,目无校纪,放任自流,懒散拖沓,吸烟酗酒,上网成瘾。在自我评价方面,要么盲目自大、以自我为中心;要么对集体远而避之但又对其有依赖性;要么情绪极其忧郁,“喜怒不形于色”,但一旦有烦心事就一触即发,情绪表现得十分激烈,行为往往走向极端,缺乏自控能力。

2.学习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据笔者工作中观察了解,大多职校生迫于无奈就读职校。有的中考失败,心灰意冷进了技校,提不起学习兴趣和激情;有的是硬被家长逼进学校,根本不想学习,更不要说学习积极性了;有的基础知识薄弱,成绩差,认知水平较低,接受能力差,是学习“困难户”。他们普遍对学习无兴趣、知识无需求,没有内在的驱动力,有严重的厌学心理。

3.自卑自贱,心理承受能力差。中职学校里生源特殊,来自特殊家庭、来自边远农村的学生数量逐年上升,他们原本在学习、心理、性格、家境等方面就存在诸多问题,有一定的心理压力。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要求,更容易产生自卑感。这些学生自认不如别人,不愿与其他人交往,不爱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不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竞赛,行动上呈退缩状态。缺乏人生理想与追求,自卑自贱,自暴自弃,破罐破摔,怕苦怕累,耐挫能力差。

4.自我中心,人际关系不良。中职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他人的感受。他们往往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人际关系不佳,与人交往过分担心、紧张,手足无措,在大庭广众面前不敢说话、发言。他们表现出与人不和、离群、畏惧、孤独、不敢与异性接触等特点。遇到困难也不敢求助于人,宁肯自己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解决,只因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和听到一些否定性的评价。

5.青春萌动,过于关注自身形象。这一时期,职校生对外在美已经有了相对明晰的认识,他们开始注意到自身外貌、身高、体形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学生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如由于自身条件,他们往往会产生自卑、自怨、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如没有给予及时的引导,则易产生爱慕虚荣、自傲、狂妄等不健康的现象。

6.竞争激烈,就业心理压力大。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社会上对职业学校的偏见,对职校生薪酬的不公,以及职校生自己的原因,他们找到理想工作越来越困难,这给职校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不仅影响学生心理健康,而且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是当前提高学生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大瓶颈。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归因

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据调查,中职生中有的生活在特殊家庭中,有的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经常吵架,或家长忙于生计或生意,长期与孩子分居。还有的家长过分溺爱,无端纵容,学生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长期缺乏正确的教育引导和安定的学习环境,缺乏必要的学习、生活关注与监管以及爱的缺失,极容易产生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等心理问题,引发不良的心理行为。中职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因素主要有:一是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发展;二是在教养方式上。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自身素质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三是特殊家庭、经济状况。许多离异再婚、单亲等特殊家庭以及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自卑、偏执、嫉妒心理负担重,他们所承受的心理负担明显地超过了其他同学,极易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2.学校因素。学校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生活环境的压力、学习环境的压力、个人情感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压力。生活环境的变化是促使整个人心理发生变化的基础,走入学校开始过独立的集体生活使大部分独生子女难以很快适应,不少人往往会因第一次离开父母、家庭而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过不惯集体生活、孤独寂寞而感到压抑和焦虑。学习环境方面,职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有的学生甚至差的无法想象,令人难以置信,他们连小学的知识也没掌握。教师不当的教育方法,往往很难让技校学生主动地接受。于是增加了学生学习中的压力,很容易形成压抑心理、逆反心理,产生对学习的厌恶感,引发忧虑、焦虑、悲观等消极心理。个人情感的压力包括同性朋友之间的矛盾和与异性朋友的交往,来自情感的压力一旦不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缓解和调适,就可能引起心理失衡,严重会导致精神类疾病。人际关系方面,一些职校生因缺乏交往技巧,为找不到真正知己而苦恼,出现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焦虑。

3.社会因素。在长期应试教育影响下,社会上很多人仍对素质教育产生片面理解,仍然认为只有升学无望的“差生”才会读中等职业学校,这使大多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认为自己是失败者,致使部分职校学生遇见亲友不愿透露自己的就读学校,也不愿与同伴交往,开始封闭自己,久之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严重时就产生了自卑心理。长期自卑的心理容易导致孤独、惭愧、冷漠、抑郁寡欢、注意力分散、心理疲劳等多种心理问题。在当前物欲纵横、拜金主义及色、黄、赌、黑势力等道德缺失、犯罪现象有所抬头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一部分中职生容易产生随波逐流、破罐破摔、迷恋网络、拉帮结派、敲诈勒索甚至打架斗殴等心理行为,通过这些行为来达到满足泄欲、英雄主义等心理需求。近年来,尽管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但社会上很多人仍对职业教育产生片面理解,人们认为职业教育档次太低,工作低人一等,矮人一截。在实际的用人用工问题上,企业劳动用工制度不健全、措施不落实,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待遇得不到保障,造成部分学生心理困惑,产生就业压力。

4.自身因素。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有着一般学生的基本特点,也有着或大或小区别于其他区学生团体的特殊性,这是产生心理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首先职校生正处于春青期,这一时期学生的身体发育已接近成人的水平,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在理智、情感、道德、社交等方面还都未成熟;其次是一些学生自身缺陷的影响。有少数职校生因为家境、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一些先天的生理缺陷或是因为身体素质不好或是自身个性缺陷,这些因素很容易使职校生产生“我不如人”的心理,久而久之,造成严重心理负荷,这样,恶性循环,其心理承受力将越来越差;再次是大多数中职生认为来职校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要混一张文凭,找一份工作。他们难以理解学习的真正目的,更不能将自己的学习和自己未来的发展真正联系起来,缺乏理想和目标。他们在长期缺乏家校严格监管下,养成了喜欢自由、散漫、懒惰的不良习惯。生活、学习中知难而退,怕苦怕累,缺乏自立、自控、自信、自强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对策

1.增强家庭的心理保健功能和转变教育方式。要提高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从根本上提高父母亲的文化素养,增强父母的心理健康意识,营造和睦宽松的家庭氛围,提倡科学民主的教养方式,为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第一环境。要在家庭中采取一些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方法,父母要多给孩子一点关爱、理解、支持和鼓励,要实是求是,脚踏实地,不要不切实际地对孩子的期望太高,给孩子平添心理压力,从而增强家庭心理保健功能,可以用“家长有话”平台,在网络中、书信中、电话中与家长交流、互动,借助家庭的力量来增强职校生的心理健康。

2.切实转变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学校应切实转变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首先是学校教师应积极引导中职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學之中,要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其全面发展;其次是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素质。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键是要有一批思想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具有健康人格、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再次是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职校生心理健康发展。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在善于用教师的头脑分析问题的同时,也要能用学生的心灵感受问题和体验问题,并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人格、能力;最后是优化学校心理环境,强化中职生心理干预机制,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咨询。

3.提高全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只有社会成员总体心理素质提高了,才能有利于职校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树立职校生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塑造职校生健康统一的人格。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积极进取、愉悦和谐的社会环境,大力弘扬真善美,提倡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支持。运用多种媒体,广泛宣传心理卫生知识,设立专题栏目,电话热线,使全社会都崇尚心理健康,提高全民的心理健康意识。

4.增强职校生情绪的调适及心理承受能力。职校生应深入社会实践,加强体育锻炼,磨练意志,从实践中可以塑造和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把握与调节,豁达大度、遇事冷静,常能做到自我正确的安慰,能合情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各种需要,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自觉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能够正视现实并与其保持正常的接触;对周围事物有清醒的客观的认识,表现出进取精神。

参 考 文 献

[1]韦雪芳.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6(5)

[2]董进,王晓菊.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7(4)

[3]潘晓华,张效庆.浅析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

[4]张玉静.浅谈加强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华章.2009(1)

[5]戴续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思路[J].企业导报.2009(12):202

[6]刘利民.职校生心理健康特点及教育对策[J].教育科研论坛.2010(10)

[7]彭敏,尹红丽.职业院校新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及疏导对策[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问题中职生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高校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