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教育思想与电大开放教育

2012-04-18 12:00青岛广播电视大学山东青岛266000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乐学因材施教儒家

邵 艺(青岛广播电视大学,山东青岛 266000)

儒家教育思想与电大开放教育

邵 艺
(青岛广播电视大学,山东青岛 266000)

儒家教育思想作为儒学的精髓,与我国电大开放教育密切相关。电大开放教育彰显了儒家有教无类的理念,诠释了儒家终身教育的思想;儒学从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给予电大现代开放教育以智慧的启迪。探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教育和以开放教育为特色的电大现代教育的契合点,对电大的发展大有裨益。

儒家教育思想;电大开放教育;网络;导学;乐学

儒家思想是适合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形态与精神显现的,它根深蒂固的渗透进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精神世界中,一直对中华历史文化各个方面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构成了至今仍然在我们民族性格、社会心理及价值取向中的生生不息的内在灵魂。儒家教育思想作为儒学的精髓,始终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现今已成为建构当代文化的基础、契机或因素。电大开放教育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探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教育与电大现代教育的结合点,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电大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电大开放教育和儒家教育思想的契合

1、电大开放教育彰显了儒家有教无类的理念

孔子以前,“学在官府”①,孔子以史无前例的首创精神开办学堂,提出“有教无类”②的办学理念,打破了教育被贵族垄断的局面,体现了教育向民间下移的历史潮流,扩大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基础,这是中国教育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依据文字训诂以及孔子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教无类”包括以下两层意思:第一,从人的外在性来看,“有教无类”是指在教育对象上,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地域与国别,人人都应该受教育。南北朝皇侃在《论语义疏》中曰:“人乃有贵贱,宜同资教,不可以其种类庶鄙而不教之也;教之则善,本无类业”。第二,从人的天赋素质以及后天的习惯与行为方面来看,“有教无类”是指不论智愚、不论品行善恶,只要诚心求教,都当给予教育。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主张,含有教育平等的意思以及普及教育的倾向,他比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教育平等的原则,早了两千多年。

党的十七大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了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也为我国信息时代教育体系的创新与变革明确了方向,而电大的开放教育则秉承着儒家有教无类的办学理念,夯实了我国平等教育的根基,电大的核心价值就是“平民进步的阶梯、教育公平的砝码、学习者充实自我和增进动力的补给站”③。电大开放教育面向全社会各类成员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凡需受教育者,不分性别、年龄、民族、地区、党派信仰、有职、无业、平民、官员等都来者不拒,实现了入学机会的均等;在学习过程中,电大除使用自身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开展教学活动外,还通过合作办学,整合包括普通高校在内的社会各界的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了全国各地教学资源的共享,实现了教育过程和学习资源的机会均等,可以说,电大教育是面向大众的教育、是面向弱势群体的教育、是平民的教育。

因此,电大开放教育的基本精神与“有教无类”的主张一致:面向全体,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都有成功的希望。电大开放教育满足了受教育者的需求,践行了教育公平的理念,它的开展将孔子在2000多年前倡导的“有教无类”的思想变成现实。

2、电大开放教育诠释了儒家终身教育的思想

对于教育的终身性,历代儒家学者有很多精彩表述,孔子的表述最具有代表性。孔子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④,这是他对自己学思历程的描述。通过这一描述,可以看出,在孔子的一生中,由十五岁“志于学”开始,到七十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距”而止,其人生境界不断提升,而孔子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他终生学而不厌的结果。对于自己一生的学习态度与刻苦精神,孔子曾表述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⑤,而且还言:“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⑥,这都是其终生求学不止的有力证据。对于教育的终身性,先秦儒家另一位著名代表人物荀子也曾有过阐述,他言:“学不可以已”⑦,又言:“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⑧。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党和国家已经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看出,儒家视学习为终身事业的教育理念以及实现这种教育理念的方式,正是孔子及儒家教育思想与现代文明社会相融会的切和点之一。

电大一直通过自己的实践努力证明着它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部陈至立部长在推进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播电视大学已经成为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成为我国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支撑。

自1999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全面实施以来,电大逐渐形成了从中央电大到省、地(市)电大及县级工作站、教学点组成的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分工协作的庞大的办学系统,为广大求学者提供了坚实的终身教育环境基础;建成了覆盖全国城乡、老、少、边、穷地区的“天地人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网络体系,弥补了普通高校教学点因地域等原因造成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从青年、成年到老年人生各个阶段的教育机会;同时形成了以举办高等学历教育为基础,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多种形式的办学特色,受教育者可以自定学习目标和计划,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场地及各类学习模式和内容,这种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彰显了社会对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尊重及对个人终身学习的满足,促进了全体社会成员各个阶段、各个层次的持续学习,实现了教育伴随人们一生的设想,这一切都契合了儒家终身教育的理念。

二、儒家教育思想对电大开放教育的启示

1、对学生因材施教,注重个别化教学

“因材施教”是孔子在兴办私学、教授诸生的实践中创立的,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这种因材施教模式在教学上的主要表现,是对不同“材”的问同而答异,抑强而励弱,使之均得到发展;孟子继承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主张“教亦多术矣”⑨;朱熹通过他的教学实践,在《四书集注》中反复提到“因材施教”的原则,着重在说明“各因其所长而教之”。“因材施教”成为了我国古代的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被我国历代的教育家所继承,并不断地发展完善。

开放教育学生的主要特点是成人化、在职化、专业相对集中化,这些特点决定了学生在接受教育方面具有一些特殊的自身个性—人格的独立自主性、实践经验的丰富性,学习需求的时效性、复合性和内在性,从而决定了电大教育的教学方法与一般高校不同,需要注意个体差异,需要进行个别化学习指导。在此问题上,儒家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第一要有“爱”,即教师要仁爱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仁爱思想是儒家传统的道德精华,是因材施教的情感基石。开放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教学平台因为网络更为独特,学生群体因为复合性更为特殊,这就更需要教师的“仁爱”。心存一份爱,教师才能有耐心、有恒心,“以生为本”,不断转换角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学生的发展要求出发,关注每一位学生,不厌其烦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利用课程讨论区、E-mail等及时回答学生随时提出的疑难问题。

第二要会“知”,即教师要了解学生,有知人的能力。孔子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强调作为教师应注意了解学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⑩。如何“知”学生呢?孔子通过“言”、“听”、“观”、“察”、“省”,对学生进行准确、全面的了解。首先让学生“各言尔志”⑪,了解学生志趣的不同;同时,“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⑫,观察学生的所作所为,通过入学测试、面授、心理测评和学业考试等,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技能和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风格、个性特征、智力水平、情感特征等,把“知人”切实的落在实处;然后要“退而省其私”,因为“察”不是“知人”的终结,还须对学生进一步的分析和思考,“知人”后才能从学生的个人实际出发对他们施以不同的教育。

第三要有“技”,即教师要掌握教学技巧。孔子在学生“问仁”“问道”“问政”“问君子”时,总是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回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开放教育的教师一方面根据“知”的情况帮助学生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建立学习目标,另一方面,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以不同时间、方式、途径、内容开展个别化教学,注重教学技巧,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培养学生乐学、善学,做好导学工作

学生之所以会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痛苦,原因并不在于学习本身,而在于教育形式。儒家虽然非常强调学习的终身性,但在儒家典籍中却很难找到“苦”字,反而到处充斥着“乐”字。例如在《论语》中,“乐”字出现了二十多次,孔子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⑬又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⑭。后世儒者继承了孔子的“乐学”思想,并使其成为了儒学的一种根本精神。宋明理学开山人物周敦颐在教授二程时,就曾让他们去寻找“孔颜乐处”,程颐还专门作了一篇《颜子所好何学论》来探讨这个问题。明代王阳明的弟子王艮曾作过一首《乐学歌》,集中阐发了儒家学与乐之间的关系,其中“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乐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乐是学,学是乐”一句,可谓把儒家以学为乐的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

儒家的乐学蕴含着开放教育学习的最高境界,对此,上海电大提出校训:“乐学致远”,这说明电大教育充分意识到了乐学的意义。开放教育的学习模式的独特性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不是自学,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确立学生“我要学”的观念,逐步养成自我监控、自我调整、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的学习习惯,达到乐学的境界。这对教师的导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充当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师要利用多种途径,强化学生自主乐学的观念,引导学生了解开放教育的性质和基本理念,帮助学生掌握网络条件下自主学习所必需的一些基本技能,逐渐适应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导学为辅、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方式。像《礼记·学记》中记载:“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师要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是压抑学生;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作结论。教师如果能够这样教学,就能使学生产生“和、易以思”⑮的效果,即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感到容易,又能进行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其次,教师要充当参谋者和设计者。在开放教育下,网络技术为开放教育的教学构建了更加自主开放的学习模式,教师应当借助于多种媒体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刺激,运用交互式的课程设计与组织,进行有效的实时交互和非实时交互,为学习者创造特有的知识再现的环境,推动学习者主体参与知识建构活动,以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在开放而充满活力的教学动态过程中实现学生的乐学和善学。“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⑯,教育者只有具备一定的功夫,才能使受教育者达到“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虽离师辅而不反”⑰的境界;反之,则是一种“隐其学而嫉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⑰的失败。

儒家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博大精深,对中国现代教育有着无比深远的影响,对于电大开放教育给予了很多启示。短短的论述只能是管中窥豹,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对儒家的教育观加深研究,吸取其精华,并结合新时代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落实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实自我、关爱学生,寻找到更多智慧。

注 释:

①《国学基础二十四讲》,毕宝魁著,东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1日版,第三节学在官府,第137页

②《论语》,(春秋)孔丘著,马力主编,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174页

③http://www.crtvu.edu.cn/readddsx.htm l?id= 5537targe,《葛道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体情况汇报》,07年4月9日上传,2011年3月1日下载

④⑤⑥《论语》,(春秋)孔丘著,马力主编,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9页,64页,67页

⑦⑧《荀子全译》,荀子、蒋南华、罗书勤、杨寒清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1页,7页

⑨《孟子》,(战国)孟轲著,天瑜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07月第1版

⑩⑪⑫⑬⑭《论语》,(春秋)孔丘著,马力主编,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7页,49页,11页,1页,57页

⑮⑯⑰⑱《礼记译注(下册)》,杨天宇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461页,462页,459页,460页

[1]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

[2]刘蔚华等主编,《中国儒家教育思想》[M],2011年5月16日出版

[3]陈东著,《开放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2年1月18日出版

[4]朱哲、鹿丽萍,《有教无类立德树人—孔子教育思想的伦理意蕴》[J],《伦理学研究》,2009年05期

[5]王宝兰,《浅议儒家教学思想对开放教育导学工作的启示》[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6]陈至立,《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在纪念邓小平同志批示创办广播电视大学30周年暨推进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教育报》[N],2008年1月31日

G641

A

1008-7508(2012)07-0084-03

2012-04-25

邵艺(1979~),山东济南人,青岛广播电视大学文法系专业责任讲师,文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

猜你喜欢
乐学因材施教儒家
乐学电阻 明辨是非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种下求知乐学的种子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
『淋漓尽致』乐学机器人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