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首民 陈晓霞(吉林动画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民办高校发展型就业指导模式浅析
王首民 陈晓霞
(吉林动画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就业问题始终是民办高校毕业生面临着的一个困惑。做好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既关系到民办高校持续发展,又关系社会的稳定。针对当前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分析,本文阐述了民办高校需构建发展型就业指导模式的含义并对其实现对策展开探讨与研究。
民办高校;发展型;就业指导;模式;对策
20世纪初期,就业指导萌芽于美国。1908年,为缓解人口迁移带来的就业压力,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在波士顿开设了职业局来指导民众选择职业。1909年,其在《职业选择》(Choosing a Vocation)一书中首次提出就业指导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教育总署署长马兰德(marland)把当时社会的失业恐慌、动荡等现象归结为学校教育的失败,并据此提出了“职业教育”的理念,以解决美国的科技、经济及教育问题。职业生涯教育中的终身教育理念达成了教育界的广泛共识,并应用在了随后的几乎全世界的教育变革之中。
我国民办高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民办高校学生动手能力强,且具有创新、创造精神,这是其就业的优势所在,但毕业生与日俱增、在很多用人单位都打出了只要“211”、“985”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中,民办高校的学生就业优势明显不足。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是对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办学能力和效益的综合检验。
当前,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上存在的弊端很多,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常民办高校的建校时间较短,其就业指导机构的设置不完善。第二,民办高校单纯的追求就业率,造成学生重视实践而轻视理论素养。第三,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单薄,方式仅限于课堂;第四,就业指导的周期不足,忽视学生的就业思想指导,例如在薪资和工作地域上的选择等等。
民办高校发展型就业指导模式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因材施教的结合本校学生特点,针对不同学生,不同专业制定出相应的就业指导模式,重点是开发学生创业的潜能和勇气。
这种指导模式强调学生终身客体、全面“发展”,注重“服务型”就业指导,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把学生的专业教育、职业操守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统一起来,把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甚至融入专业教育。
发展型就业指导模式就是将职业发展理念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全过程,包括职业生涯与规划、就业政策指导、就业信息服务、职业兴趣与职业发展、求职途径与技巧、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就业程序与注意事项、择业心理与自我调适、人际交往与社会活动等。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授课、讲座、社会实践、咨询辅导、就业能力实训、职业测评、心理测试等形式。同时,民办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市场,将学校指导与社会指导有机结合。
1、构建民办高校发展型就业指导操作模式的合理框架
民办高校发展型就业指导合理框架应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应然”和“实然”相结合,以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着眼点,以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为教育手段,最终目的是培养出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民办高校发展型就业指导的合理框架同时也要考虑社会大环境,自身发展特点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量体裁衣,让就业操作模式有效性发挥到极致。
2、用心打造高水准且与时俱进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高水准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是发展型就业指导模式的主要条件。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应是从专业的教师队伍中产生,其基本途径就是遵照聘任标准,严格选聘。努力打造一支知识面广、专业技能强、且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就业指导教师应在上岗之前接受TBC (Training Before Carreer)培训,它可分为职业生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素养培训。按照受众区分,可分为上岗教师培训和在职就业指导教师培训,目的在于就业指导教师对学生所在岗位给出更有针对性的阐释。
3、建立操作性强的就业生涯辅导方案
开展职业生涯辅导应该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分梯次、分内容的开展。发展型就业指导模式就是要纠正以往集中在毕业班的“临时抱佛脚”现象,民办高校更要根据自身学生特点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建立一整套可行性大,见效快的职业生涯辅导方案。
入学阶段正是学生的迷茫阶段,对一切事物都好奇并愿意去探究,接受新事物较快,此时应注重学生择业观的养成,包括认识自我,走入社会实践去感知;了解社会以及了解专业的发展和需要等等。大学二年级、大学三年级时期,是学生就业前心理相对稳定时期,此时的教育应包括创业意识、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品德水平的培养;礼仪礼貌、人际关系教育;创业意志、毅力培养;创办企业相关知识、方法、手续、条件、步骤等教育。大学四年级时应注意职业生涯设计指导;适应社会、转换角色等,包括求职技巧,求职信等方面的指导。
4、充分利用好两个平台——理论、实践基地
民办高校的学生要想就业好,必须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没有理论的大学生很难在应聘时展示出自己的优势和综合素质,没有实践、空有理论的大学生到公司和企业中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最终必会被淘汰。因此在对学生就业指导时要充分利用好学校——基地这两个平台。
理论上,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外,学校还要通过学生会、学生社团,通过各种形式(发宣传单,看就业类节目,如《职来职往》等),来提升学生的就业的理论认识。
实践上,就业部门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去创建、打造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平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相关的实习基地去实战练习,以便了解职业特点、认识自身,提高实践能力。通过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去了解什么是社会,什么是就业,用心去感知、用细节去沉淀就业时必须具备职业技能、人文素质甚至社会交往的种种非智力因素,从而吸取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程中精华。
5、引导学生适应社会和角色调整
适应社会对提升就业能力起着关键作用。
一是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学生参加工作意味着走出学校单纯的环境,走向社会的大环境中。学校要教育学生重视人际交往,重视合作;要懂得以诚待人、不以自我为中心;要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忍让与豁达;要培养优秀的道德操守,养成文明待人的优秀品质。但是,这些并不是要学生中规中矩的“死教条”,而是要学会活学活用。培养和打造“法律是天,道德是地,天地之间游刃有余的人”。
二是要角色调整。高校赋予学生轻松自在的学习环境的同时,也给了学生依赖心理和自由散漫的习惯。从宽松的学校环境到制度严肃的单位环境,学生要实现从“孩子”到“成人”的角色变化。想要成为好的员工,就必须要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担负起员工的责任和义务,用“严谨、用心、负责”的态度来对待工作。
6、开展个性化咨询
个性化咨询由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共同组成。心理疏导是根据学生心理问题的个案做出相应的疏导办法,使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以正常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就业遭到的挫折;就业指导咨询主要是向学生提供职业能力和素质测评服务,帮助学生制定出正确合理的就业目标。明确自身能力,对自身素质合理定位,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正确选择自己的职业目标,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解答各类就业疑难问题。
结束语
民办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件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福泽社会的大事。要做好这件事实属不易,这就要求民办高校应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指导思路,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教育始终、渗透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1]何云山.关于构建发展型大学生就业指导新模式的思考[J].昆明大学学报.[2]范泽瑛,王尔新.试论高校学生职业指导的方法和内容[J].中山大学学报.[3]周鹏.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思考与展望[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8,(2).[4]李军峰.职业生涯设计及其新发展[J].科学管理研究,2000,(2).[5]黄林楠,蒋菊,魏有兴.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分析研究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2).[6]李寿国,彭景.构建发展式大学生就业指导新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4).
G648.7
A
1008-7508(2012)07-0015-02
吉林动画学院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基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研究”(批准文号为:吉动教研字1108)。课题组负责人:王首民;课题组成员有:朱薇,陈晓霞。
2012-06-26
王首民(1962~),吉林长春人,吉林动画学院人文社科教学部主任,思政理论教学部主任,教授,研究方向:高校人文社科教学的功能与价值。陈晓霞(1983~),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吉林动画学院教学部教师,教育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