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治角度对新时期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思考

2012-04-18 11:34林金亮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高校学生

林金亮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广东广州 511363)

基于政治角度对新时期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思考

林金亮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广东广州 511363)

目前,我国已基本上形成了以“奖、助、贷、减、免”为体系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为我国大部分贫困家庭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重要保障,促进了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在今天,我们从政治角度审视我国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建设,显得更具时代意义。

政治角度;资助体系;思考

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于本世纪初建立。在“教育成本分担”①的理论下,高等教育逐步由免费向试点收费再到全面收费转变。尤其是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迅速增加的学生人数急剧拉高高等教育成本,带来了高等教育学费的上涨。为了让大部分孩子完成求学之梦,国家自原有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和勤工基金的基础上,1999年开始组织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向银行贷款,学生毕业后分期偿还。2002年设立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对家庭贫困和学习成绩优秀学生进行资助。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建立起以奖学金 (含国家奖学金)、学生贷款 (含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为我国大部分贫困高校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重要保障。新的时期下,充分做好高校学生的资助体系建设工作,在政治上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

高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在高校中实质上就是以生为本,执政为生。近年来随着物价不断攀升,生产资料成本扩大,尤其是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城市低收入者增多,农民增收困难,而学费却逐年提高。受我国传统因素的影响,很多困难家庭还是希望通过孩子的教育改变家庭的命运,但是昂贵的学费,使得一些家庭因教返贫、因教致贫的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一些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每位学生读完本科四年至少需要十万元,是公办高校的4倍。在我国高校中,在校生中的“贫困生比例约为20%,特困生比例为8%,其中,农、林、师范类学校贫困生比例超过30%,特困生比例超过15%。”②物价上涨使得贫困生的生活费用也越来越高。贫困生在承受着沉重的经济压力的同时,也承受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心理失衡,他们总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存在自卑心理,自信心不足,如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有少数人甚至认为社会分配不公平存在着报复心理。做好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使贫困学生站在与其他人同一起跑线上,摆脱心理包袱,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也是党和政府教育政策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二、公平正义、宪法至上的重要表现

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教育公平应为最基本的公平。高校学生贫困是由于家庭经济原因造成,自己无法改变家庭出身,能改变的只有接受教育,学有所成,通过个人奋斗和努力,为社会和国家发展作贡献,同时改善家庭经济环境。因此,绝不能因为家庭经济原因而剥夺学生的受教育权利。让青少年不分家庭出身,家庭经济状况,平等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是国家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国家和政府作为宪法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首先要做的是按照宪法精神和要求办事,应积极创造条件保障高校贫困学生的学习条件,保证大学生接受正规的教育并顺利完成学业,带头保障宪法的顺利施行,让更多的贫困家庭孩子上得起大学。“确保符合条件的青年人都能顺利上完大学,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项根本利益,是教育公平的集中体现。如果让经济有困难的大学生辍学,或者变成谁有钱谁上大学,党的教育方针就无法贯彻,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无法体现”,③也不符合宪法精神。

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校园是构成社会的一个单元,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缩影,和谐社会的文明支持系统是和谐教育。建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是和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资助可以育人,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应重在调动贫困大学生的内在精神层面力量,引导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谐共处,共赢发展,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目的”和“生活的意义”,进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最终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最深远的组成部分,完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实现。即使现在大学与社会有很多连接点,但作为象牙塔还没有根本改变,青年大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到的不仅是专业知识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对精神和真理的追求,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目前,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完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将对青年大学生思想产生重大影响,对促进校园安全稳定,推进班级和谐、校园和谐和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四、实现我国长治久安的有效途径

当前信息化高度发达,传播速度高速发展,使得我国当前的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形势面临严峻的考验。同时,国际、国内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内外反华势力勾结,对我西化、分化的险恶用心一刻也没有停止,千方百计与我争夺青年一代、争夺民心、争夺意识形态领域陆地。高校是培养人才和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青少年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青年人充满朝气、积极向上,同时又思想复杂,他们涉世不深,思维活跃,容易受到不良国外敌对势力的利益诱惑。完善大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加强奖助贷勤等资助体系的育人功能,使青年大学生真切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正确认识和抵御西方敌对思想的渗透,帮助青年大学生明礼诚信,遵纪守法,增强道德责任感,这有利于马克思主义高校思政课程在大学生中的顺利开展,有利于高校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有利于高校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完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建设不但能给贫困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困难,通过贫困生更会辐射到大学生身边所有的人,包括社会家庭成员和其他社会关系,使广大社会成员了解国家资助体系,拥护党和政府的决策,实现国家和社会长治久安。

五、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举措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结果,发展必须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要理论观点。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从关乎群众现实利益的问题出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④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为困难群众多办好事实事,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制度越来越突出,贫富差距逐步扩大,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科技和文化艺术等领域发展缓慢。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对贫困生进行资助,对一些富裕家庭来说可能差别不大,但对一些困难家庭来说,可以大幅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特别是减轻低收入家庭的负担,保障和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当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要通过多次分配对利益格局进行调整,利用政策杠杆使资源由富裕阶层向贫困阶层转移,才能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人都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欧美、日本、新加坡等西方大国和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高校学生的资助体系建设,也非常重视资助体系在政治上的育人功能。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实践已有50多年历史,但完整的体系建设只有短短十多年时间,与欧美等西方大国完整的分层次分类别的资助方式尚有差距,但此项意义重大,各高校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去充分认识和把握学生资助体系建设,才能使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更加完备。

注 释:

①“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由美国高等教育财政专家D. Bruce.Johnstone教授提出。该理论认为,高等教育的成本应当由在教育中获得益处的各方分担,包括学生家长、学生本人、纳税人或政府、慈善机构 (社会捐赠)以及企业应共同承担高等教育的成本。

②此数据来源于中国扶贫基金会2004年对4省区20所高校的调查。

③2003年8月29日中国教育部原副部长在向媒体通报资助贫困大学生情况时的讲话。

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15页。

[1]黄丹琳,林洪娟.高校贫困生资助的现状和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7).

[2]傅振国.中国建立有效体系资助高校困难学生[N].2003(9).

[3]曾庆璋.建构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资助育人”体系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5).

[4]夏书亮.基于国际经验的关于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思考 [J].工会论坛,2010(1).

D669

A

1008-7508(2012)05-0102-02

2012-03-20

林金亮 (1982~),广东吴川市人,男,汉族,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党委工作秘书,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