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艺敏
(闽南理工学院,福建石狮 362700)
大学生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之我见
江艺敏
(闽南理工学院,福建石狮 362700)
在当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社会竞争及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大学生的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不仅关系个人的发展,而且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有重要影响。大学生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研究,填补了素质教育研究的空白。本文从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沟通与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指明方向,为高校人际沟通与交流课程的开设、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高校;大学生;沟通交流;培养;开课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社会领域与人交往过程中所建立的各种联系纽带。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大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更加如鱼得水;人际交往出现障碍会给大学生带来诸多严重不良影响。目前,高校学生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不是很强,普遍存在人际交往困难的问题。调查显示,80%的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感到困惑,压力较大,有“处理好人际关系,提高个人交际沟通能力”的强烈愿望。然而,高校学生要获得这种能力,只靠引导、自学和模仿是不够的,开设人际沟通与交流课程是十分必要的。提高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是大学阶段一个很重要的学习过程。进行人际沟通与交流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培养,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人际沟通与交流的技巧,帮助学生提高人际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加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人际沟通与交流,在当今社会生活多元化、复杂化的大背景下,显得十分重要,是人们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最迫切的需要。人们要想有所作为,学会沟通是基本条件。当今世界,新型人才最主要的特点在于是否具有沟通能力和沟通本领。处理好人际关系也很不容易,由于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癖好、生活习惯、成长环境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交往障碍。现在大学生人际沟通的现状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交际范围比较窄,同学之间并没有建立真正的感情,只是一般的同学关系。多数学生缺乏沟通交流能力,不善交谈,不会交往,郁闷无法宣泄,快乐无法分享,只好独来独往,感到生活枯燥乏味。有的学生自私观念比较强,心胸不宽阔,互帮互利的意识比较差。少数学生情绪消极,缺乏自信,不善交际,只生活在自己的狭窄圈子里。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大学生,在心理、生理和社会化方面逐步走向成熟。在这个时期,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影响学习和生活。大学生发生人际沟通与交流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竞争和社会压力造成的紧张、焦虑,又有独生子女养成的以我为主、个人独尊的习惯个性,还有缺乏对人际沟通交流认识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心理素质方面的障碍。
1、嫉妒心理。在当代大学生中,表现出嫉妒他人的同学比较多。虽然这种表现是潜在的,但从言谈举止中也不难发现。他们往往同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学习、名誉等方面不如对方,就产生了一种不悦、自惭、怨恨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行为。这种嫉妒心理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交际能力,使他们在同学交往中产生排斥情绪,甚至诋毁、贬低他人,造成人际关系扭曲,给大学生成长和成才带来严重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嫉妒已成为一种极端消极和狭隘的病态心理,是危害人际关系的毒瘤,是影响交往融洽的腐蚀剂。
2、孤独心理。独来独往,不顾、不屑、不能和同学友好交往的人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他们往往表现出感到与世隔绝、无人与之进行情感或思想交流、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他们虽然具有独立的个性,但由于不能主动与同学交流,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游离于群体之外,很少感到快乐,导致越来越封闭,严重者甚至发生抑郁症,影响学习和生活。形成孤独心理的主要原因是:过于自尊、自负、自傲,自视清高,看不起别人,不屑与人交往。
3、自卑心理。在当代大学生中,有些人往往表现出悲观、忧郁、孤僻的精神状态,他们经常是萎靡不振,情绪低落,怯懦胆小,没有勇气,也不敢与人交往,生怕被别人看不起,缺乏自信心。形成自卑心理的原因主要有:过多的自我否定、消极的自我暗示、挫折的影响和心理或生理等方面的不足。有的学生则是因为自己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出身低微、学习较差而产生自卑心理。很多农村学生表现尤其明显,他们因为生活经验的限制而不能完全适应城市生活和大学生活,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或者自闭行为。
4、羞怯心理。羞怯是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在尚未成熟的年轻人中表现尤为多见,大学生也不例外。羞怯的人往往在交际场所或大庭广众之下,羞于启齿或害怕见人。由于过分焦虑和不必要的担心,使他们在言语上支支吾吾、行动上手足失措、表情上紧张胆怯、态度上瞻前顾后。长此下去,会变得越来越羞涩,越来越自卑,既不利于同他人正常交往,更不利于全面成长成才。
5、报复心理。带有报复心理的人虽然不会很多,但表现可能过激,后果会更严重。这种心理状态可能导致人际冲突,何谈人际交往与沟通。在人际交往中,这样的人往往以攻击方法发泄对给自己带来挫折的人的不满和怨恨,富有攻击性和情绪性。少数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报复心理或倾向,同学之间有时发生的打架现象就有报复的因素。报复心理和报复行为经常发生在心胸狭窄、个性品质不良者遭到挫折的时候。产生报复心理不仅同人的个性特点有关,而且与挫折的归因和环境有关。这种心理给报复者的人际交往带来莫大的阻力,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大敌。
6、异性交往困惑。高校学生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普遍现象,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必不可免。异性交往本来是很正常的活动,却成为大学生棘手的社交障碍。有些学生在不良心理因素的作用下,总感到与异性交往比与同性交往困难得多,以至于不敢、不愿、甚至不能和异性交往,个别的甚至拒绝与异性交往。有的同学分不清爱情与友情的区别,往往把友情错当爱情,以致闹得不欢而散,甚至极个别学生一味追求性享乐主义,这是非常消极和错误的。
提高沟通能力,学会了解与交流,对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必要。认识和把握高校学生需要提高哪些能力,掌握哪些技巧,解决哪些问题,是对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培养的前提。当代大学生提高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的基本要求有如下几个方面。
1、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要想协调好人际关系,让别人接纳和喜欢自己,首先要不自卑,有自信,学会自己悦纳自己。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指出,“只有学会了自己喜欢自己的人才能慷慨和友善地对待别人”。“一旦一个人开始喜欢自己一些,那么就可能更乐于去对待别人。”一个人自卑自轻、缺乏自信,往往与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有关。大学生与他人进行比较时,要注意比较的标准,不能以已之短比他人之长,不能认为自己某一方面不如人就什么都不如人。只有培养自尊自强心理,才能有勇气以平等心态与他人交往。
2、培养真诚待人、尊重他人的交往心态。在人际交往中,只有以诚实的心境、率真的态度对待他人,讲实话,讲真话,讲心里话,敞开心扉,真诚交流,才能得到对方的信任、接纳和认同,才能更好地融洽人际关系。尊重他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事不对人,二是对己不对人。对事不对人就是在表达不满的时候,只对事件本身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不要攻击对方的人格;对己不对人就是在表达不满的时候,要直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不要轻易对对方的行为下结论。一般而言,大学生的领悟性很强,在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之后,别人是会有所感悟的,是会接纳和理解的。
3、把握平等待人的人际交往基调。交往中的平等主要是指精神和人格上的平等。在实际生活中,交往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位等方面是很难完全平等的,每个人的相貌、才学、智商等也是有差异的,但每个人的人格尊严应该是平等的。现实生活中,人际之间真正要做到平等交往比较困难。要引导大学生把握平等交往的原则,一方面要一视同仁,平等待人。不要以貌取人、以势取人、以才取人、以物取人、以家境取人、以学习成绩取人。另一方面,也要平等待己,克服自卑心理,不要妄自菲薄,自视低人一等。
4、养成宽诚待人的做人品格。大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不允许别人冒犯自己,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有时也要学会忍耐。有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一触即跳,点火就着,本来要维护自己的自尊,但往往会适得其反。大学生个性的多样化,感觉的“过敏”,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矛盾。这就要求在人际交往中不要斤斤计较,而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恪守“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古训。
5、学会人际沟通的技巧和讲究语言艺术。沟通方式的得体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好坏。在人际沟通中,语言是土壤,非语言技巧是雨露阳光。沟通时要注意运用语言艺术,做到称呼得体、对人礼貌、文明用语、适度称赞对方、避免争论等等。语言艺术运用得好,能够吸引对方,调动彼此倾谈的激情和兴趣。要注意从内容到形式适应对方的心理需要、知识经验、双方关系及交往场合,使交往关系密切起来。非语言沟通技巧是大学生的必备技能,它包括形体语言 (目光、表情、手势、动作)、空间距离、衣着打扮等。据相关资料统计,人们在1天的沟通中,语言沟通仅占7%,高达93%的沟通是非语言的。而在非语言沟通中,55%是通过面部表情、形体姿态和手势传递的, 38%通过音调。具备良好的非语言沟通能力,对大学生成长成才非常重要。
人的沟通与交流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得到提高的。只希望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形成,或者仅靠自学和模仿,不会达到提高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的目的。如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大问题,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高校开设人际沟通与交流课程是解决问题的必要举措,对大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意义重大。
高校开设人际沟通与交际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交际观和交际技巧,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与老师、同学、家长、陌生人等进行沟通交流,减少交际中的挫折,克服交际中的问题,排解心理压力,避免不必要的伤害,促进健康成长;可以使他们愿意与他人接触,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丰富在校生活,促进学校的和谐进步;可以有效化解学生在交际中遇到的矛盾和纠纷,拉近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信任和友谊,提升校园的文化层次,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学校的安全与稳定;可以帮助大学生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人相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能力,有利于他们将来更好地就业和工作。
人际沟通与交流课作为高校新开课程,对于它的课程性质、课程体系、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要求、教学实践等问题,需要进行认真调查研究,深入探讨,真正发挥这门课程对提高大学生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的作用。
人际沟通与交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紧紧抓住人际交往知识和理论这条主线,要开拓与人际交往相关联的知识领域,要建立完整系统的科学实用的理论体系,要增强对大学生沟通理论缺乏、沟通能力不强的针对性。只有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科学制订教学计划,才能发挥这门课程的应有作用。
心理状态直接影响人际沟通与交流的水平,心理健康才能够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心理不健康则是产生人际沟通障碍的主要因素。人际沟通与交流课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点,联系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加强心理教育,培养良好心态,克服沟通障碍,消除心理疾病,使同学们养成自信、宽容、理解、合作、助人的品格,实现大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培养大学生成为开朗、乐观、阳光、向上和受欢迎的人。
有无集体观念是衡量大学生是否合群的重要指标。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不仅是自然人,而且还是社会人,每个人不可能与世隔绝独立生活。针对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个人意识较强,而集体意识较弱的实际,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是提高沟通交流能力的重要环节。人际沟通与交流课要教育引导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教学中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寻找知心朋友,敞开心扉,倾诉心声,在集体活动中锻炼自己,不断提升人际沟通交流能力。
提高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不仅要在理论上提高认识,而且要在实践中加强训练,人际沟通与交流课在教学中要选择一定的背景和场景,设计具体的沟通问题,给出特定的沟通对象,让大学生深入第一现场,扮演不同角色,适应各种环境,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努力实现自我超越,找准自己的位置,提高实际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的提高需要日积月累,加强自我训练非常重要。要在教学中鼓励大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条件,自觉地进行自我训练,促使沟通能力的快速提升。
人与人之间处理任何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沟通与交流。在当今人际关系广泛的社会中,懂得抓住人心,善于沟通交流,驾驭人际关系,便能赢在起跑线上,取得事业成功。通过开设人际沟通与交际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交际观和交际技巧,克服在交际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为大学生尽快地融入社会,更好地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1]张尔升.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教育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
[2]朱书华.提高沟通能力规划美好人生——大学生沟通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 [J].成功 (教育),2009,(11).
[3]赵峰,屠立峰.论习惯性防卫心理对大学生人际沟通模式的影响及对策 [J].大家,2010,(24).
[4]赵卫川.试论当代大学生健康心态的培养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下半月),2008,(04).
[5]秦崇兰,牟艳娟.大学生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分析及应对策略 [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 (03).
[6]李学斌.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的调查研究 [J].青年探索,2008,(03).
[7]唐守冬.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及应对策略 [J].黑河学刊,2008,(02).
[8]姚天保.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归因分析 [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8,(06).
[9]李娜,杨彬.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探析[J].石家庄联合技术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08.
[10]柳隽宇,祝志国.试论大学生人际的交往方式和特点 [J].科教文汇,2010,(10).
[11]马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6).
[12]梁胜.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分析与对策 [J].警官文苑,2008,(03).
G641
B
1008-7508(2012)05-0033-03
科研项目:本文系2011年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立项课题《高校大学生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研究》(闽教科 [2011]41号)立项编号:JB11332S。课题负责人:江艺敏
2012-03-06
江艺敏 (1983~),女,福建龙海人,福建省闽南理工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汉语言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