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类本科课程教学中开设素质拓展实验的思考

2012-04-18 07:21李海东
关键词:素质实验教师

李海东

(江苏科技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镇江212003)

一、素质拓展实验

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德军潜艇多次击沉盟军海面舰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但总有一些落水船员能够坚持到获救生还。让人费解的是,生还者往往不一定是那些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而是一些心理素质顽强、求生欲望强烈并且具备海上生存技能和良好团队协作精神的人。为此,德国人库尔特·汉恩(Kurt Hahn)在英国设立野外训练学校(Outward Bound),利用简易设施,并模拟严酷的自然条件,专门训练海员的生存技能和意志品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二战结束以后,随着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加快,许多商家开始把拓展训练理念引入商战培训,以培养员工坚定的意志品质、良好的团队意识、合作观念、良好的价值观等。现在,这种培训模式被推广到军队、学校和各类工商企业,培训内容也从体能和生存技能训练扩展到了心理培训、人格训练、团队协作和管理培训等诸多领域。由于新颖的培训形式和良好的培训效果,这种培训模式很快风靡了整个欧洲,并在其后半个世纪被推广到全世界。

中国大陆在1995年前后从国外引入这种拓展培训模式,最早被应用于企业的管理培训当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北京大学于2002年将拓展训练纳入教学体系,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开设拓展训练课的高校。2005年,我校(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设立素质拓展实验中心,面向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两个本科专业开设素质拓展实验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和管理实践,素质拓展实验教学日益成为我校管理类专业教学的特色之一。

素质拓展实验按场地要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室外场地项目实验,包括信任背摔、穿越沼泽、海上求生、生死关卡、合力冲击、荆棘排雷等;另一类是室内模拟情景实验,包括诚信博弈、交通信号灯、移动运输队等。各类项目都是设计性和体验式实验。与课堂教学不同的是,教师只负责实验前期的导入、过程的监督和实验之后的分享和总结。其教学程序是:首先,由指导教师预先设置或模拟教学场景并提供必需的实验器材,讲解实验规则和布置项目任务;而后,学生(分组或集体)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任务,期间教师不能干扰学生行为,只负责教学安全;最后,最关键的教学环节就是分享和总结。指导教师要在实验后,引导学生运用相关原理一起分享成功的经验或总结失败的教训,并引导学生达到理论上的升华。

二、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开设素质拓展实验取得的成效

(一)能够结合学生特点,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目前在校就读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这一代人性格独立,乐观自信,行为的自主性很强,不盲从父母和师长的指导和建议,善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尤其是管理专业的学生,思维更加发散,个性更加张扬,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常常不满足课堂上老师教条式的刻板说教,更乐于独自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正因为如此,教育部在2007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各高校应通过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加大实践性环节的比例等途径,赋予大学生更多学习自主权[2]。拓展实验恰好能够在形式和内容上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这些要求,能够在充分尊重学生基础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鼓励和倡导发现式学习。在模拟设置情境中,教师放手让学生们自主进行学习,强化他们独立的思考能力,充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高效率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力争克服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的欠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 “学生为主导,教师为指导”的发现式学习。这种发现式学习正是现代大学教育所倡导的最佳学习方式,在探索和试错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能力的锻炼与提升。学生通过具体情境中的活动获得体验,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成长性和发展性,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感悟到了学习本身的乐趣,有效促进了学生高级认知能力提高。正如一位同学在实验报告里所说:“我们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学到了知识还享受了学习的乐趣。”

(二)强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与实验教学的良性互动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与人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随着素质拓展实验教学的不断改进与完善,现有的实验教学实现了与理论教学的良性互动:一方面,它为学生提供了亲身体验管理学相关原理的实战机会,利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它也为学生后续课程的教学提供实践支撑。不同的实验项目提供了检验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创造学、领导科学等相关理论的实践机会。学生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同时,通过自身感悟和集体智慧,深切体会到了分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决策、领导、沟通、激励和流程管理、时间管理、压力管理等各类管理职能和管理术语的真正含义。通过对三届近360名学生的调查发现:46%的同学“能够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应用学过的原理解决问题”,还有34%的同学是“经过指导老师的启发,回想起曾经学过的原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经过分享和教师总结之后,再从事第二项实验科目时,会更主动地运用各种原理去面对新的挑战,更利于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同时,学生通过主动的发现式学习,对所学知识印象更为深刻,为以后学习岗位分析、人岗匹配、绩效管理、归因理论、人力资源规划和职业生涯管理等课程提供了实践基础,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领会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

(三)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团队意识

新入学的大学生正处于生理上的青春期和心理上的成熟期,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待形成,还需要进一步引导。鉴于此,高校除了承担对其进行专业理论的教育工作,还需要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些集长辈万千宠爱于一身、成长在安逸平和环境中的青年人很少经历过磨难,缺乏面对挫折和压力的勇气;情感上长期习惯于被爱,而缺乏关爱他人的情感,到学校过集体生活难免会不适应。许多同学暴露出任性、自负、自私、缺乏耐心、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实践能力不强、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善于与他人相处等弱点,极端的甚至出现偏执、焦躁乃至自杀的倾向。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3]。心理素质的提高将有利于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拓展实验场是一个安全、富有挑战性的心理实验场,能在培养人的健康心理素质方面发挥出特有作用。在特定环境和气氛下,每个学生都要不断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增强自我调控能力,保持平和心态,挑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最终战胜自我,从而塑造自信、冷静、果断、坚忍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在群体活动中,参与者为了实现团队目标,会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相互帮助和共同协作中实现自我价值。也正是在主动与他人合作过程中,许多同学学会了牺牲、服从、等待、信任、谅解和宽容,并逐渐树立起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四)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提高,更是新时期全社会对大学生的期待。拓展实验所设置的项目及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对学生在心理、智力和体能等方面进行的综合考验。学生们在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信念驱使下,充分调动自身全部能量,依靠集体智慧协作完成目标。因此,拓展实验具有鼓励创新思维、挖掘学生潜能的功能,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起到了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4]。如“海上求生”“荆棘排雷”“生死关卡”等项目,都是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而设计的。在实验中,教师只负责场景的布置和过程的监督,不得干涉学生的行为。学生要完成规定的任务,只能靠自己和团队的配合。这一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素质拓展实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拓展实验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发现式教学模式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在突出以学生为主导的前提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担负的责任更大,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5]。每一个项目都需要教师进行缜密的前期设计、过程监督、事后引导和总结。比如:在事后总结阶段,为了即时强化教学效果,教师要通过仔细地观察和记录,对学生行为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书本上的基本原理加以引导和升华,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充足的知识储备,通晓和掌握各种管理学、行为学和创造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能够结合刚刚发生的具体事例,循循善诱、举一反三地引导学生在客观真实体验和枯燥原理之间建立有效联接。

(二)明确实验目的,注重实验氛围的营造

拓展实验与理工类实验不同,实验目的不在于所布置的任务是否完成,而在于对实验本身涉及的基本原理和过程的感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应变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等都是实验教学的目的。成功完成任务可能会使学生沉浸在喜悦和赞美中,忽视和掩盖行为的不足。相反,失败的经历会让学生更加记忆深刻。因此,教师不必刻意追求实验结果的完美,而要注重对过程的分析。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必须注重实验氛围的营造。比如:在进行分组实验时,引入组织文化,每个小组要选出队长,同时要通过制作队旗、设计队徽、演练队歌、高喊口号等方式强化团队意识;引入竞争机制,不同组别之间要进行比拼,树立外部对手以增加内部凝聚力;建立奖惩制度,完成任务的奖励,失败的受罚。但要注意奖惩对象是团队,而不是个人。

(三)注意细节的把握,提高教学效果

户外拓展实验对学生的体能和心理都有一定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要穿着运动服装,身体有病或不宜从事剧烈运动的同学要事先说明。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观察每位学生行为和情绪的变化,对于个别胆小和怯场的学生要及时进行疏导和激励;在分组时,要尽可能地把平时经常在一起的好朋友分开,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更好地体验与他人的协作;选组长时明确规定,不得把现实生活中的班级干部选为组长,而是把机会留给“普通群众”,让群众体验领导的感觉,班级干部体验群众的感觉。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不得干涉学生的实验进程,只负责安全守卫和规则的监督。在分享和总结时,教师必须让每位同学都谈谈自己的感悟,不能急于总结和过早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以免误导和妨碍学生的真情流露。对于以往参加过实验的同学,教师可以组织他们进行行为观察实验,应用行为学和管理学等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总之,在开展素质拓展实验过程中,教师只有更加注重教学细节的把握,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6]。

[1] 黄艺农,刘雯.论素质拓展训练在高校培养学生中的作用及其推广[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6):58 61.

[2] 潘胜.普通高校实施拓展训练课的必要性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1):121- 122.

[3] 王捷二.拓展训练在高校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34- 37.

[4] 姜玉波.实践教学模式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9):63- 64.

[5] 王璐.浅析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中的方法与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23.

[6] 杜文.高校素质拓展训练的组织、管理、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10):139- 141.

猜你喜欢
素质实验教师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做个怪怪长实验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