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2-04-18 07:21李恒川
关键词:理论课马克思主义教学内容

李恒川

(江苏科技大学 党委宣传部,江苏 镇江212003)

党的十七大以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已成为新时期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各高校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要求,全面实施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新方案对前一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进行了深化总结,并在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工程、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各地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得以实施。目前,新方案在四年制本科生中已完成第一轮教学实践,为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和新特点,总结经验,深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课堂、进头脑、进教材,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发展,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重要意义

任何民族和社会都有属于自己的主流意识形态。我国一直十分注重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尤其重视青年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当前,世界范围内意识形态斗争还十分激烈,国内淡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倾向有所滋长,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滋生蔓延,这对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产生了一定影响,并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出现政治素养不足、主流意识形态淡化、理想信念淡薄的现象,需引起高度关注。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从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然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必然具有意识形态教育的特点和功能[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培养和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确立自我、认识社会的关键时期。引导大学生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政治信仰和价值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努力消弭由于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矛盾冲突和各种意识形态的相互激荡引发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淡化的倾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教育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当前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使大学生真正认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将其内化为自我认知和信念,外化为具体的行为取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促进其成长成才。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实效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和中心、以灌输知识为主。如果缺乏师生间的沟通,则难以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首先要更加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实现这两个转变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要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树立学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的意识,鼓励大学生自主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再次,在教学内容上,要组织形式多样的专题教学,紧密联系社会实践,努力贴近时代特点,增强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努力贴近民众生活,增强政治理论课的现实感;努力贴近大学生思想,从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现实入手,注重解决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困惑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问题,将教育引导和道德体验渗透紧密结合,将知识点传授和价值观引导紧密结合,增强政治理论课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学科建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学科支撑体系

在中宣部、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有一项关键性举措,就是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定位和学科属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开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级学科来建设,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重大突破。以学科建设支撑课程建设,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搭建了学科建设支撑平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出发,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和说服力,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学科博、硕士点的申报工作,加强学科建设。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一、二级学科建设,才能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学科支撑[2]。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人才支撑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任务,这要求他们比其他教师要具备更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功底。因此,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进修体系,采取脱产进修、攻读学位、名师指导、国内外学术交流、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开展教学观摩和竞赛活动等措施,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理论素养高、人文知识扎实、具有良好师德修养和人格魅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始终牢记使命,努力提高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始终站在理论的制高点上,成为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引领者。其次,要加大对科学研究的投入力度,提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涉及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要始终站在学科前沿,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最新成果,探索人类发展方向,探讨社会现实问题,不断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努力使教学内容能够反映本学科当前的学术研究水平和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增强教学的学术性和科学性,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去感召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说服力。

(三)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中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

社会现实和时代发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已被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内容体系。更重要的是,通过思想理论课课程改革深化了对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理解,使它成为大学生思想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3]。

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中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具体而言,就是以高校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涵盖的课程体系内容为基本内容,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为新增内容。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课程体系中,每门课各有侧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灵魂及纲领贯穿于全部教学进程中,重点讲授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讲授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以及科学发展观对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讲授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国情,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总结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意义;《形势与政策》可结合教学内容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题讲座。总的来说,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课堂、进头脑、进教材,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发展。

(四)切实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功能。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始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首要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授课,对开新课和新开课的教师施行课堂准入制,对年轻教师进行耐心传授、严格把关,组织教学效果好的教师示范讲课,努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质量。同时,要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大学生的特点及不同的课程,选择恰当教学方法,不断探索与大学生思维方式相适应的教学模式[4]。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思想实际和课程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专题讨论、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真正使教学内容入耳入脑。

此外,当前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青年教师居多,他们大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缺乏实践积累。他们需要走出校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增强感性认识。因此,可结合教学内容组织教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红色之旅,让教师重温革命精神;也可组织教师到改革开放前沿地区调查研究等,让教师首先做到对教学内容真懂、真信、真学、真做。只有这样,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教学内容时才会有更多生动鲜活的事例,以增强教学感染力。

(五)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力度

高校要积极构建长期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落到实处。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实践教学环节为课堂理论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应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参与力度,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除了课堂讨论、讲座等形式外,还要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把以“三下乡”活动为主体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一部分纳入教学计划,保持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规范性。在学时安排上,理论教学占3/4,实践环节占1/4,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管理的教学体系,形成社会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3+1”新模式,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结合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得到升华,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

总之,面对新形势、新特点,高校要遵循中央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要求,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1] 柴晓霞,张二芳.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原则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6):131.

[2] 张耀灿.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07(4):7.

[3] 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实施的几个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2).

[4] 熊大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4):88.

猜你喜欢
理论课马克思主义教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