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述森
(山东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002)
列宁对待资本主义的立场:不同历史时期的比较
李述森
(山东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002)
列宁对待资本主义的立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不一样的。总的特点是:从登上社会政治舞台至1905年革命前,肯定的一面、主张发展的一面在其思想理论体系中占优势;1905年革命发生后到一战前,则肯定的倾向逐渐弱化,否定的、不希望其进一步发展的倾向急剧增强;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尤其是二月革命胜利后,急于消灭的倾向终于占了绝对的主导。这构成了列宁发动十月革命阻断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意识形态动因。
列宁;资本主义;立场;比较
列宁对待资本主义的立场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各个历史时期有很大的不同,基本特点是开始时肯定较多,主张大力发展的一面占优势,之后则否定的倾向、力图阻滞其发展的倾向急剧增强,最后是急于消灭的倾向占了绝对的主导。考察列宁对待资本主义立场的发展变化,弄清其基本特点与内在逻辑,对于我们理解列宁主义理论体系、十月革命、苏联模式等,都会有很大帮助。
1890年代初,列宁以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登上了俄国的社会政治舞台。当时适值马克思主义者与民粹派就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意义和作用等问题展开激烈的论战。列宁积极参加了这场论战,并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尖锐地批评了民粹派的一系列错误言论,在总体上对资本主义采取了肯定的立场。
1.肯定资本主义对推动生产力发展和改变社会落后状态方面的巨大作用。列宁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高度评价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资本主义的进步的历史作用,可以用两个简短的论点来概括: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的社会化。”[1](P549)说寻求国外市场的需要“明显地表明资本主义进步的历史作用,资本主义破坏了旧时经济体系的孤立和闭关自守的状态(因而也破坏了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狭隘性),把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联结成统一的经济整体”[1](P50)。对于落后的俄国,资本主义就更具有进步性了:“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哪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会有这样的情况:在对拥有20 000工人的将近9 000个小作坊的调查中,会发现生产者如此惊人的分散和落后,共有财产的事例只有几十个,3-5个小业主联合起来购买原料和销售产品的事例还不到10个!这种分散性也许会成为可悲的、经济上和文化上停滞不前的最可靠的保证,可是我们幸而看到,资本主义在一天天地摧毁着宗法式的手艺及其自给自足的小业主的地方局限性,一天天地破坏着狭小的地方市场(它们支持着小生产),而代之以全国的和全世界的市场……”[2](P319)他指责民粹派力图保存和巩固小生产的做法,说:“民粹派还异想天开地打算阻止目前的经济发展,妨碍资本主义的进步,援助在同大生产战斗中已经疲惫不堪的小生产。他们维护那些限制土地转移自由、限制流动自由、保持农民等级制闭塞状态等等的法令和制度。试问,是否有什么合理的根据来阻止资本主义和大工业的发展呢?”[2](P322)
2.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于劳动阶级本身也是有很大好处的。民粹派反对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造就了雇佣劳动者阶级,认为雇佣劳动者阶级与小生产者比起来,各方面的境况都大大恶化。列宁对此给予了坚决的驳斥:“实际上,大批这种‘独立’手工业者的处境往往比手工业者那里的雇佣工人还要可怜。他们的收入少得惊人,劳动条件……极其不能令人满意,生产分散,技术原始、落后。试问,是否有什么合理的根据来保持那些巩固‘同土地的联系’并禁止破坏这一使民粹派感到欣慰的联系的警察法呢?……人为地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是十分荒谬的。这只会降低他们的收入,……在‘同土地有联系’的情况下,比非耕作者少一半,降低他们的生活水平,使散居在农村中的生产者更加孤立和分散,使他们在每个包买主和作坊主面前更加软弱无力。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同时也阻碍了农业的发展,但并不能防止农村小资产阶级的出现。”[2](P322-323)论证说“外出做非农业零工不仅提高了外出雇佣工人的工资,而且也提高了留在当地的工人的工资”[1](P532)。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劳动阶级的好处还表现在生活方式与文化方面。“与居民离开农业而转向城市一样,外出做非农业的零工是进步的现象。它把居民从偏僻的、落后的、被历史遗忘的穷乡僻壤拉出来,卷入现代社会生活的漩涡。”[1](P530)
3.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民群众有较多的民主权利和政治自由。直到20世纪初,俄国仍然存在着绝对专制制度。列宁时常通过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对比来攻击这一制度。“应当弄明白,那些竭力把沙皇的管理机关说成是最好的管理机关的人,在对人民撒多大的谎。这些人说:在别的国家里,管理机关是选举产生的;那里选出来的都是富人,富人管理又很不公道,他们欺压穷人。俄国的管理机关就不是选举产生的;一切都由专制沙皇来管;沙皇高于一切人,既高于穷人也高于富人。还说沙皇对一切人都很公道,对穷人和富人都一视同仁。这种话完全是撒谎。每个俄国人都知道所谓我国管理机关的公道是怎么回事。谁都知道我国的普通工人和雇农能否进入国务会议。可是,在欧洲其他一些国家,工厂的工人和种田的雇农都能进入国家杜马(议会):他们在全体人民面前自由地讲工人的贫苦生活,号召工人团结起来为更好的生活而斗争。谁也不敢出来阻止人民代表的这种讲话,哪个警察也不敢用指头触动他们一下。”[3](P116)他甚至对半专制的德国的政治制度,也是相对赞赏的:“从前德国也是权力无限的专制君主的管理机关。德国人民早在50多年以前就打垮了专制制度,用武力取得了政治自由。德国不象俄国,那里的法律不是由一小撮官吏颁布的,而是由人民代表会议、议会或者是德国人所说的帝国国会颁布的。凡是成年男子都有选举这个国会的议员的资格。因此可以算出投社会民主党人的有多少票。”[3](P119)
4.严厉抨击民粹派美化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言论,认为这完全是虚构的,主张俄国走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列宁指出:“每个民粹派分子都在讲我国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的害处和危险,因为,你们瞧,资本主义用雇农来代替独立的农民。资本主义的现实(‘雇农’)与关于‘独立’农民的虚构是对立的,因为虚构建立在前资本主义时代的农民占有生产资料这一点上,可是却谦虚地闭口不谈占有这些生产资料要付出比这些生产资料的成本多一倍的代价;这些生产资料是为工役服务的;这种‘独立’农民的生活水平极低,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都会把他们算作赤贫者;这种‘独立’农民除了绝望的贫穷生活和智力迟钝而外,还有前资本主义经济形式所必然带来的人身依附。”[2](P412)认为民粹派的观点是非历史的:“民粹派分子从自己浪漫主义的、小资产阶级的观点出发同资本主义作战,便把任何历史现实主义都抛弃了,总是把资本主义的现实同对前资本主义制度的虚构加以比较。”[2](P408)特别强调说:“说到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快慢的问题,那么这完全要看把这种发展同什么东西相比较。如果把俄国前资本主义时代同资本主义时代作比较(而这种比较正是正确解决问题所必要的),那就必须承认,在资本主义下,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如果把这一发展速度与现代整个技术文化水平之下所能有的发展速度作比较,那就确实必须承认,俄国当前的资本主义发展是缓慢的。它不能不是缓慢的,因为没有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残存着这样多的旧制度,这些旧制度与资本主义不相容,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使生产者状况无限制地恶化,而生产者‘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并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1](P552)与此相联系,他主张俄国走西欧式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赞赏西欧派曾“力图欧化俄国,相信俄国会吸收全欧的文化,关心把这个文化的各种设施移植到我们这个一点也不独特的土地上来”[2](P409)。
不过,即使在总体上肯定资本主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发现列宁思想中还存在着另一种鲜明的倾向,即否定资本主义的倾向:资本主义“就是少数人垄断生产资料、多数人失去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4](P185)。“资本主义的基本趋势:人民分化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贫困、压迫、奴役、屈辱、剥削的程度不断加深’。”[5](P190)“由商品经济组织起来的社会劳动的产品落到私人手中,成为私人手中压迫和奴役劳动者的工具,成为剥削多数人而使个人发财的手段。”[4](P183)列宁也这样谈论资本和资产阶级:“可以看到那些曾经是平等的宗法式的直接生产者在分化为富人和穷人,可以看到资本特别是商业资本的产生,它给劳动者布下天罗地网,吸吮他们的全部脂膏。”[4](P201)“‘人民’和‘农民’分裂为无产阶级(破产而变成雇农)和资产阶级(吸血鬼)。”[4](P196)资产阶级“靠别人的血汗‘吃得饱饱的,睡得香香的,过得好好的’”[6](P252)。他尤其仇视富农:“富裕农民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他们雇用雇农和日工。富裕农民象地主一样,也是靠别人劳动过活的。他们象地主一样,之所以发财致富,是因为农民大众受穷和破产。他们象地主一样,想方设法压榨自己的雇农,要雇农尽量多干活,少拿钱。”[3](P133)“少数农民的经济成就对群众的影响怎样?无疑地,完全是坏的。”[4](P47)
正因为如此,还在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时,列宁就要求俄国无产阶级将斗争的主要矛头对准资本:“同激进民主派一道去反对专制制度,反对反动的等级和机构,是工人阶级的直接责任,社会民主党人必需使工人阶级明了这种责任,同时又要时时刻刻使工人阶级记住:反对这一切制度的斗争,只是作为促进反资产阶级斗争的手段才是必要的;工人需要实现一般民主主义要求,只是为了扫清道路,以便战胜劳动者的主要敌人即资本。”[4](P255-256)这时列宁就已经具有了资产阶级革命不能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思想萌芽:“不言而喻,在这种经济基础上的俄国革命,必然是资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原理是颠扑不破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这一原理。无论什么时候都必须把它应用到俄国革命的一切经济和政治问题上去。但必须善于应用它。……有些人从关于我国革命性质的一般真理中得出结论说,‘资产阶级’在革命中起领导作用,或者说社会主义者必须支持自由主义者;对于这些人,马克思大概会……说:‘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1](P12)
1905年革命是列宁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革命发生后,列宁思想中的反资本主义倾向急剧增强,并最终盖过了肯定的一面。
1.明确提出俄国民主革命不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反对在俄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占主导地位的政治经济制度。一般而论,主张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就应该容许有一个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上占主导地位的历史发展时期。然而1905年革命发生后,列宁明确否定了俄国资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权利:“俄国革命从经济内容来说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资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应起领导作用,资产阶级是这个革命的动力。”[7](P52)他提出的理由是:“整个说来,资产阶级不可能同专制制度进行坚决的斗争,因为它害怕在这个斗争中会失掉把它和现存社会拴在一起的财产;它害怕工人过火的革命行动,工人是决不会只搞民主主义革命的,他们要力求进行社会主义变革;它害怕同官吏、同官僚制度彻底决裂,因为官僚制度的利益同有产阶级的利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资产阶级争取自由的斗争就具有胆怯、不彻底、半途而废的特点。”[8](P258)实际上,列宁的这一思想是先验的,是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而非经验的现实。“我们每个马克思主义者都从理论中知道,……资产阶级赞成革命是不彻底的,是出于自私自利的动机,是畏首畏尾的。只要资产阶级的自私的狭隘利益得到满足,……它就不可避免地会大批转到反革命方面,转到专制制度方面去反对革命,反对人民。”[9](P81)“社会民主派或工人民主派对待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态度问题的理论基础早在马克思主义的早期著作《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中就已经阐明了。”[10](P165)
资产阶级革命不能由资产阶级领导,那由谁来领导呢?列宁认为领导权应该属于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就其本身的地位而言,是最先进和最彻底的革命阶级,因而担负着在俄国一般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中起领袖和领导者作用的使命。”[8](P107)不过,无产阶级掌握资产阶级革命领导权的目的已经不是发展资本主义,而是消灭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了。列宁实际上也是承认这一点的。“只有在革命时期实现这个作用,才能保证无产阶级占有最有利的地位,去继续进行斗争,反对即将诞生的资产阶级民主俄国的有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8](P107)“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可以是自由派地主加上厂主、商人和律师等等,也可以是无产阶级加上农民大众。在两种情况下革命都保持着它的资产阶级性质;可是革命的范围,革命对无产阶级有利的程度,对社会主义(也就是首先对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有利的程度,在前后两种情况下却完全不同。”[7](P53)
2.支持农民进行平分土地的革命,目的是给私有制以沉重打击。1905年革命后,列宁多次说过这样的话:“农民在争取土地的斗争中获得胜利,是俄国资产阶级革命获得胜利的真正的经济基础。……农民的胜利能消灭地主土地占有制,并使生产力在纯粹的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得到最充分的发展。”[7](P52)“土地转到农民手里一点也不会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俄国的统治,反而会给这种生产方式的发展以更广泛的基础,会使这种发展从意大利类型转为美国类型。”[8](P45)透过这些言论,似乎让人觉得列宁是主张在俄国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列宁实际上认为平分土地是农民的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农民的要求自然带有空想的形式,是实现不了的愿望,例如在保持资本统治的条件下平均使用土地。”[11](P144)“劳动派的错误还在于,它认为在保持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可以‘平均’使用土地。工人政党应当坚决地揭露和反驳这种小资产阶级空想。”[11](P146)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支持平分土地的农民革命呢?因为这将对私有制、对资本主义造成巨大的打击。“你妄想避免的资本主义的恶,却是历史上的善,因为它将惊人地加速社会的发展,使共产主义运动新的高级形态更早地到来。对土地私有制的打击,将促进今后对一般私有制的打击……”[8](P55)
也就是说,列宁在这个问题上的落脚点也是尽快实现社会主义:“社会民主党已经不止一次地指出,农民运动向它提出了一个双重任务。我们应当无条件地支持和推进这个运动,因为它是革命民主主义的运动。同时我们还应当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无产阶级的阶级观点,把农村无产阶级组织起来,就象组织城市无产阶级一样,并把它同后者一起组织成为独立的阶级政党,向它说明它的利益和资产阶级农民的利益是敌对的,号召它为实现社会主义革命而斗争,向它指出,要想摆脱压迫和贫困,把农民中的一些阶层变为小资产者是无济于事的,必须用社会主义制度来代替整个资产阶级制度。”[10](P324)为此,他呼吁农民:“夺得土地后,你应当前进,否则你必然要被地主和大资产阶级打败和击退。没有新的政治胜利,不给整个土地私有制以新的更加坚决的打击,就不能夺取土地并把它保住。在政治上,也象在整个社会生活中一样,不前进,就要倒退。或者是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后壮大起来(民主革命当然会使资产阶级壮大),把工人和农民群众的胜利果实全部夺去,——或者是无产阶级和农民群众给自己打通前进的道路。”[12](P237)
3.主张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紧密联接起来。按照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民主革命是资产阶级主导的革命,革命的对象是宗法社会和封建制度,目标是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则是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本主义耗尽了全部潜力、再也不能推动生产力发展后进行的革命。在二者之间显然是有一个巨大的间隔期的,间隔期究竟有多长,要视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而定。
然而,1905年革命后,列宁明确主张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联接在一起。“工人们应该为争取自由而斗争,同时一分钟也不放弃社会主义的主张,放弃为实现社会主义而工作,放弃为赢得社会主义而作好积蓄力量和组织上的准备。”[8](P269-270)列宁强调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也是不能分开的:“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过去和未来的成分交织在一起,前后两条道路互相交错。……我们大家都认为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截然不同的东西,我们大家都无条件地坚决主张把这两种革命极严格地区分开,但是,难道可以否认前后两种革命的个别的、局部的成分在历史上互相交错的事实吗?难道在欧洲民主革命的时代没有许多社会主义运动和争取社会主义的尝试吗?难道欧洲未来的社会主义革命不是还有许许多多民主主义性质的任务要去最终完成吗?”[9](P68)列宁甚至还提出了不断革命的思想主张:“在实践上,在奴役性的、农奴制的大地产占优势而实现大规模社会主义生产的物质条件尚未具备的地方,可能是把土地转归小私有农民阶级掌握;而在民主革命完全胜利的条件下,可能是实行国有化;也可能是把巨大的资本主义地产转交给工人协会,因为我们将立刻由民主革命开始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并且正是按照我们的力量,按照有觉悟有组织的无产阶级的力量开始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我们主张不断革命。我们决不半途而废。”[9](P223)
4.希望俄国革命推动西方革命、西方革命胜利后反过来弥补俄国自身条件的不足。20世纪初的俄国与西欧发达国家处在根本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上:如果说西欧国家已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和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那么俄国在很大程度上则还是一个具有中世纪特征的国家。这种情况决定了俄国革命的任务和西方革命(如果还有这样一种革命的话)的任务也是非常不同的。但1905年革命发生后,列宁开始将俄国革命与西方革命纳入到同一范畴中来看待:“在有了欧洲的丰富经验以后,在俄国工人阶级的热情空前激发出来以后,我们一定能在愚昧闭塞的群众面前点燃前所未有的革命灯火;我们一定能……空前完满地实现一切民主改革,实现我们的全部最低纲领;我们一定能使俄国革命成为许多年的运动,而不是几个月的运动,使这个革命不是只从掌权者那里得到一小点点的让步,而是彻底推翻这些掌权者。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时候革命的火焰将燃遍欧洲;在资产阶级反动势力下备受折磨的欧洲工人也将奋起,并且向我们表明‘该怎么办’;那时候欧洲的革命高潮就会反过来影响俄国,使几个年头的革命时代变成几十个年头的革命时代。”[8](P12)列宁提出两种革命互相促进的理论的落脚点,也是在于推动俄国尽快实现社会主义革命上:“我们在即将来临的民主主义革命中获得胜利,这样就会向我们的社会主义目标前进一大步,我们将使整个欧洲甩掉反动军事强国的沉重枷锁,帮助我们的弟兄,全世界有觉悟的工人更迅速、更坚决、更勇敢地向社会主义迈进,他们在资产阶级反动势力的统治下受苦受难,现在看到俄国革命的成就而精神焕发。而在欧洲的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帮助下,我们不仅能捍卫住民主共和国,而且能向社会主义阔步前进。”[8](P203)
当然,在1905年革命到一战前的时期,列宁的思想还是存在着一种底线,即俄国不能直接进行消灭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他还经常强调说,俄国是苦于资本主义的不发展,俄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在政治上只能建立起工农民主专政,即工人和农民联合的专政,而不是单一的工人阶级专政。在经济制度上,也谈不从根本上废除私有制的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后,列宁的思想又发生了急剧的、进一步的变化。他对资本主义再难有正面的评价,而是不断强调资本主义就是雇佣奴隶制,“资本的全部历史就是暴力和掠夺、血腥和污秽的历史”[13](P111)。与此同时,他的思想还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宣布西方资本主义已经彻底腐朽,社会主义革命就要发生和取得胜利。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中普遍出现了垄断现象,甚至是国家垄断的现象。这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是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的。1914年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原因也非常复杂,主要是因为一些国家的国力急剧增强而世界仍处于无政府状态所致,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本身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然而列宁从一开始就将垄断、帝国主义、战争等现象看作是资本主义已经彻底腐朽和就要崩溃的表现。“所有欧洲国家都已经达到同等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它们都已经提供了资本主义所能提供的一切。资本主义已经达到了自己的最高形式,输出的已经不是商品,而是资本了。资本主义在本国范围内已经容纳不下,所以现在变来争夺地球上剩下的最后一些未被占据的地盘。如果说18世纪和19世纪的民族战争曾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开始,那么帝国主义战争则表明资本主义的终结。”[13](P35)“当前这场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这个最高阶段。……整个世界正在融合为一个单一的经济机体,整个世界已被少数大国瓜分完毕。社会主义的客观条件已经完全成熟,而当前这场战争就是资本家为……延缓资本主义的崩溃而进行的战争。”[13](P294)与此相联系的是不断预言西方就要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切先进国家,战争已把社会主义革命的口号提到日程上来。”[13](P18)“这场帝国主义战争正在开创一个社会革命的纪元。现时代的一切客观条件正在把无产阶级的群众革命斗争提到日程上来。社会民主党人……力求把各国之间的这场帝国主义战争变为被压迫阶级反对他们的压迫者的国内战争,变为剥夺资本家阶级的战争,变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的战争。”[13](P296)他还修改了马恩的理论,提出了一种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个国家内发生和获得胜利的思想:“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该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这个国家的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既然剥夺了资本家并在本国组织了社会主义生产,就会奋起同其余的资本主义世界抗衡,把其他国家的被压迫阶级吸引到自己方面来,在这些国家中发动反对资本家的起义,必要时甚至用武力去反对各剥削阶级及其国家。”[13](P367)
这其实是为在俄国消灭资本主义寻找外部根据,既然西方资本主义就要崩溃,就要实现社会主义,那么在俄国再发展资本主义就不合时宜了。
2.捍卫暴力革命原则,要求将无产阶级革命提上议事日程。列宁从一开始就坚持暴力革命而反对改良。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他的这一思想更加强化了。他不提马克思曾经有过发达民主国家可以经过和平手段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也不顾恩格斯晚年在暴力革命问题上巨大的思想变化,仍将马恩看作是暴力革命原则的大力鼓吹者。“马克思从1847年起就在鼓吹革命,而当时欧洲还根本谈不上开始革命。”[14](P51)“恩格斯从历史上对于暴力革命的作用所作的评述变成了对暴力革命的真正的颂扬。”[15](P18)“必须系统地教育群众这样来认识而且正是这样来认识暴力革命,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部学说的基础。”[15](P20)说“改良主义无非是要统治阶级让步而不是推翻统治阶级,无非是在保持统治阶级的政权的条件下要统治阶级让步”[16](P310)。
列宁主张社会民主党人和无产阶级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起来革命,一直将革命坚持下去。“现在,二者必居其一。或者我们真正坚信战争正在欧洲造成革命形势,帝国主义时代的整个经济和社会政治形势正在导致无产阶级革命。那么,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向群众说明革命的必要性,号召他们进行革命……不管革命是否有足够的力量,不管它将随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还是第二次帝国主义战争而爆发等等。或者我们不相信革命形势已经具备,那就用不着侈谈以战争反对战争之类的空话。”[14](P49)“社会主义革命不是一次行动,不是一条战线上的一次会战,而是充满着激烈的阶级冲突的整整一个时代,是在一切战线上,也就是说,在经济和政治的一切问题上进行的一系列的会战,这些会战只有通过剥夺资产阶级才能完成。”[14](P255)
对暴力革命的坚持反映出列宁消灭资本主义的急切心情和与资本主义不共戴天的立场。
3.在农民问题上将重点转向了组织贫农苏维埃和向集体经济过渡。列宁此时不再认为农村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土地太少,应该多给他们一些。“我们并不认为农民的土地少,所以应该多给他们一些。这是一种流行的观点。我们说,地主土地占有制是压迫农民使之窒息和落后的根源。问题并不在于农民的土地少或不少;从革命的阶级斗争的观点出发,……问题的提法应当是:打倒农奴制。”[17](P411-412)因此他也不再主张将土地平分给农民,说农民只要取得了土地,“那可以相信,他们是不会再交出来了,也不会来征求我们的意见。纲领的轴心已经转移,重点是雇农代表苏维埃。要是俄国农民解决不了革命问题,那德国工人会来解决”[17](P109)。他开始强调在农民中间进行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将为实现没收地主全部土地而斗争,同时“决不忽视农业雇佣工人以及跟随他们的贫苦农民同斯托雷平(1907-1914年)土地‘改革’后力量得到加强的富裕农民之间发生激烈的阶级冲突的必然性”[17](P91)。“现在只重复我们在1905年所说的,而不谈农村的阶级斗争,那就是背叛无产阶级事业。”[17](P237)列宁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农民尽快向集体经济过渡:“我们不能向农民,更不能向农村的无产者和半无产者隐瞒:在保存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条件下,小经济是不能使人类摆脱群众贫困的;必须考虑如何向公共经营的大农场过渡,必须立刻着手来实行这种过渡,教导群众并向群众学习用些什么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实现这种过渡。”[17](P270)
4.主张建立工人和贫苦农民的专政,也就是组织工人阶级的政府。在1905年革命时期,列宁曾否认自己有工人阶级单独夺取政权、组织工人政府的想法,称这样的做法就意味着主张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但一战开始、尤其是二月革命以后,列宁的思想就大大改变了。他要求布尔什维克党人“要善于通过最可靠的途径走向革命的下一阶段或者说走向第二次革命……这次革命应当把国家政权从地主资本家……政府手中夺过来交给工人和贫苦农民的政府”[17](P53)。“我们应当巧妙地、谨慎地、循循善诱地引导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前进,从‘两个政权’进到工人代表苏维埃掌握全部政权,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公社,1871年试验过的公社。”[17](P123-124)
为了论证建立工人阶级政府的必要性,列宁还说俄国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后,“政权转到了另一个阶级,即资产阶级这个新阶级手里。无论从革命这一概念的严格科学意义来讲,或者是从实际政治意义来讲,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手里转到另一个阶级手里,都是革命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就这一点来说,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了”[17](P137)。他甚至说俄国也已经实现了工农民主专政,因此需要超越它。“现在谁只谈‘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谁就是落在生活的后面,因而实际上跑到小资产阶级方面去反对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17](P138)“谁按旧方式提出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问题,谁就是为死教条而牺牲活的马克思主义。”[17](P139)
既然两种革命都已完成,那接下来就只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了。
5.提出俄国必须向社会主义过渡,并说俄国已经具备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此时的列宁提出俄国必须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骤。“客观情况把如下任务提上了当代的日程:从各方面直接训练无产阶级去夺取政权,以实现构成社会主义革命内容的各项经济措施和政治措施。”[17](P475)他批评社会革命党人孟什维克把社会主义推到了遥远的未来。“对于社会主义问题,我们的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是抱着学理主义的态度,即根据他们背得烂熟但理解得很差的教条来看待的。他们把社会主义说成是遥远的、情况不明的、渺茫的未来。其实,社会主义现在已经在现代资本主义的一切窗口中出现,在这个最新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前进一步的每项重大措施中,社会主义已经直接地、实际地显现出来了。”[16](P219)而在战争的条件下,向社会主义过渡就更为必要了。“人类必须作出抉择:要么是灭亡,要么是把自己的命运托付给最革命的阶级,以便最迅速最激进地过渡到更高的生产方式。”[16](P223)列宁要求布尔什维克党人表现出足够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不怕走向社会主义。“我们正奔赴战场,正在为我党夺取政权而斗争。这个政权应该是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专政。我们在夺取这一政权时,不仅不怕越出资产阶级制度的范围,反而要清楚地、直截了当地、明确地大声疾呼:我们一定要越出这个范围,我们要毫不畏惧地向社会主义迈进,我们的道路是通过苏维埃共和国,通过银行和辛迪加国有化、工人监督、普遍劳动义务制、土地国有化以及没收地主的农具和牲畜等等走向社会主义。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已经制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的纲领。”[16](P364)
实际上,在当时的条件下,向社会主义过渡已是列宁既定的选择,任何情况都要适应这一选择,都要为这一选择提供合法性支持。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看到,到1917年时,资本主义在列宁的思想观念中已彻底失去了合法性,通过暴力革命在落后的俄国消灭资本主义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但消灭资本主义未必会走向社会主义。在俄国,从源头上否定资本主义的结果就是导致了前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模式的复活乃至强化。
[1]列宁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2]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3]列宁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4]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5]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6]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7]列宁全集:第1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8]列宁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9]列宁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10]列宁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11]列宁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12]列宁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13]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14]列宁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15]列宁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16]列宁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17]列宁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Lenin’s standpoints towards capitalism differed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The features can be summed up as the follows.Before 1905 Revolution,his positive side and capitalism-developing tendency prevail in his ideological system.Between 1905 Revolution and the World War I,his positive side weakened.His negative side and capitalism-doubting tendency boomed.In the World War II,especially after the February Revolution,the tendency of terminating capitalism overwhelmed his ideological system.This formed Lenin’s main ideological motivation of block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ssian capitalism.
Lenin’s Standpoints to Capitalism:Comparison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LI Shu-sen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Shando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Jinan 250002,China)
A82
A
1671-3842(2012)01-0049-07
2011-10-31
李述森(1963-),男,山东潍坊人,研究员,法学博士。
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三种类型的比较研究”(08BKS010)。
责任编辑:张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