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盛
石家庄经济学院 博物馆,河北 石家庄 050031
学科与专业建设
普通高校特色专业群形成机制研究
吴文盛
石家庄经济学院 博物馆,河北 石家庄 050031
摘 要:建设特色专业群,有利于提高普通高校核心竞争力。特色专业群由核心层、紧密层和松散层组成。处于核心地位的核心层是一个或多个主干特色专业,处于中间的紧密层是多个支撑特色专业,处于表层的松散层是多个关联特色专业。其中,主干特色专业决定特色专业群的特色。特色专业群的形成动力来自于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拉力、市场竞争的压力和高校内部的推动力。产业发展的拉力和内部推动力共同作用形成自然演化型特色专业群,竞争压力和内部推动力共同作用形成计划培育型特色专业群。
关键词:特色专业群;系统构成;形成条件;形成动力;形成机制
从没有专业特色到特色专业,从特色专业到特色专业群,从单一层次特色专业群到多层次特色专业群的发展,是普通高校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强特色专业群建设,有利于提高普通高校核心竞争力。但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专业设置雷同现象,缺乏特色与优势,因此,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形成特色专业群,对普通高校强化核心竞争力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机制是指机体的系统构成及其运作机理,从机制角度探讨特色专业群的系统构成、形成条件、形成动力、形成机理有助于指导高校的特色专业群建设。
特色专业群,是指以一个或多个主干特色专业为中心,以支撑特色专业和关联特色专业为辅助,具有相同的学科知识基础,可以服务相关领域或行业,在同类院校中具有鲜明特色的多个专业群落的总称。
1.特色专业群的构成
根据特色专业群不同构成的不同作用,可将特色专业群分成三个层次: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由一个或多个主干特色专业组成的核心层,处于中间地位的是由多个支撑特色专业组成的紧密层,处于次要地位的是由多个关联特色专业组成的松散层。这里,主干特色专业是对特色专业群的形成起引导、催化作用的专业,它决定特色专业群的特色;支撑特色专业在专业群中占据主要地位,是起支撑作用的特色专业;关联特色专业与主干特色专业和支撑特色专业关系密切的专业,是主干特色专业、支撑特色专业的辐射对象。由于支撑特色专业和关联特色专业受主干特色专业的影响,也拥有与主干特色专业相同的特色。换句话说,主干特色专业、支撑特色专业和关联特色专业具有共同的专业特色,从而形成了特色专业群的特色(见图1)。
图1 特色专业群构成示意图
2.特色专业群的基本特征
(1)共同的学科基础和相似的服务对象。
从特色专业群的定义可知,学科知识是主干特色专业、支撑特色专业和关联特色专业发展共同的“土壤基质”,也是这些专业能够紧密结合、共兴共荣并形成有机的特色专业群落的基础,而缺乏这共同的“土壤基质”,这些专业之间就如同一盘散沙,无法形成特色专业群。
从服务对象来看,专业的发展受产业发展的影响,产业发展对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人才需求和专业技术服务需求,因此,相似的服务对象所产生的专业需求可以带动相近或相关专业的发展,进而形成紧密相连的专业群。
从本质上看,普通高校特色专业群之所以有特色,是因为主干特色专业、支撑特色专业和关联特色专业都具有共同的学科知识基础,并服务于相关领域或行业,因而支撑特色专业和关联特色专业能够围绕主干特色专业发展起来,这反映出主干特色专业、支撑特色专业和关联特色专业具有以学科知识为基础和相似的服务对象从而形成紧密的联系。
(2)共享教学资源,实现规模收益。
由于特色专业群中的各个专业具有共同的学科基础知识,因而可以共享部分教师资源、图书与信息资源、实验实习条件,可以开设相同或相近的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甚至部分专业课,从而大大节约教学成本,实现规模收益。
(3)依托主干特色专业,形成特色专业群特色。
专业群中各个专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些专业发展较早并形成优势专业,而其他专业则通常依托主干特色专业发展起来,因此,支撑特色专业和关联特色专业或多或少带有主干特色专业的某些烙印。这样,主干特色专业、支撑特色专业和关联特色专业之间便形成了共同的特色,这种特色是由主干特色专业的特色决定的。
1.特色专业群形成的环境条件
和一般专业的形成过程一样,特色专业群的形成也需要软环境和硬环境。从硬环境来看,特色专业群的形成需要有特色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特色图书资料和特色教材;从软环境来看,特色专业群的形成需要特色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特色课程群、特色师资队伍、共同的学科基础与校园文化(见图2)。
共同的学科基础是特色专业群各专业发展的“土壤基质”和平台,有了这样的基质和平台,各专业可以吸收学科知识的养分,可以利用学科的学术梯队、研究成果、研究条件(实验室、实习基地、文献资料等),发展并形成专业簇群。特别是学科的发展具有特色的时候,专业群就容易形成与学科特色一致的专业群特色。当多个学科在一所高校共同发展时,容易形成既依托于某一学科的特色专业群,又依托于多个学科的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色专业群。前者如地学类特色专业群、信息工程特色专业群、船舶特色专业群,后者如农业经济管理特色专业群、资源经济特色专业群等。
每一所高校的校园文化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使特色专业群打上校园文化的烙印。由于主干特色专业的形成一般会受学校的传统制约,或者说,主干特色专业的形成需要历史积淀,因此,一所大学的领导是否重视,广大师生是否认同,都会影响特色专业群的形成。一般来说,专业建设符合学校的重点发展方向的,就比较容易形成特色专业群;广大师生认同程度比较高,则这些专业的发展就比较快,经过若干年积淀以后,这些专业的特色就逐渐显现,形成主干特色专业。
图2 特色专业群的形成环境与动力示意图
2.特色专业群的形成动力
从图2可以看出,特色专业群的形成动力来自于3个方面。一是来自于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拉力。专业是为产业的发展服务的,没有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专业不可能产生和发展。
根据产业结构发展的规律,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兴产业不断出现,并发展壮大,原有产业也因为技术升级而不断进行改造,由此产生了新兴专业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高校根据人才的需要,调整专业结构,不断培育出新的专业人才。但是,专业的发展又有其规律性,即受师资队伍、实验实习条件、图书资料及教材等条件的硬约束,原有专业的发展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专业发展的稳定性规律和新兴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新要求,使得专业的发展出现了两面性:一方面,较早发展的专业会逐渐调整并形成有优势的主干特色专业,这些主干特色专业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分裂出新的专业方向,另一方面,依托优势专业方向,裂变出新兴专业并不断发展壮大。因此,依托有优势的特色专业,通过逐渐裂变,不断产生出新的专业,最终形成特色专业群。特别是当前产业集群的发展,更有利于特色专业群的形成与发展。
二是来自于外部的竞争压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通高校之间存在着竞争,尤其是经过扩招以后,高考录取人数逐年攀升,但是,近几年考生数量反而越来越少, 因此,普通高校面临着重新洗牌的挑战,争夺生源和争取政府的教育资源(政府按建设项目的投资)将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要生存,只有实行差异化战略,走特色办学的道路,建设特色学科群、特色专业群、特色课程群,创新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特色的专业人才,形成自己的优势,并以优势和特色来争取生源和教育资源。
三是来自于高校内部的积极推动力。从高校内部来看,决策者事先预见到高校专业的发展趋势,未雨绸缪,有意识地推动特色专业群的建设,并经过广大师生多年的努力,逐步形成有优势和特色的专业群。
3.两种特色专业群的形成
由于特色专业群的形成动力不同,其形成方式和形成机理也不同。从形成方式来看,来自于外部的竞争压力迫使高校主动地打造特色专业群,而来自于产业发展的需求拉动力则需经过多年的建设逐渐演化形成。这里,我们把前者称为计划培育型特色专业群,把后者称为自然演化型特色专业群。
(1)自然演化型特色专业群的形成。
自然演化型特色专业群的形成,主要依靠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拉动专业发展,因而,特色专业群的形成是在主干特色专业的基础上逐渐分化出支撑特色专业,进而再分化出关联特色专业。由于特色专业群是经过长时间的演化与积淀而成,因此,不仅主干特色专业、支撑特色专业和关联特色专业的形成有时间先后顺序,而且,主干特色专业、支撑特色专业和关联特色专业在特色专业群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是依次递减的。我国重点大学和普通院校特色专业群的形成与发展多属于此类型。
(2)计划培育型特色专业群。
计划培育型特色专业群的形成机理是:在共同的学科知识基础上,根据各专业在特色专业群中的地位与作用的不同,以某一个或某些特色专业为基础,有计划地培育出相关的新专业,并把相关专业分成两类:一类是培育成为支撑特色专业,另一类是培育成为关联特色专业。甚至是主干特色专业还没有形成,需要在原有的专业基础之上,通过培育,打造出新的主干特色专业。在计划培育型特色专业群的形成过程中,有计划地培育是关键。因此,支撑特色专业与关联特色专业的发展有可能齐头并进,甚至主干特色专业也不是很强势,特色也不是很鲜明,在这种情况下,主干特色专业、支撑特色专业和关联特色专业一起发展。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层次特色专业群的建设就属于此类。
地经渗透是石家庄经济学院近60年办学历程中形成的特色。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学校成立时,地学类的矿产地质与勘探专业、水文专业就开设有经管类的课程,而经管类的地质财务会计专业和地质计划统计专业也开设有地学类的课程。此后,地经渗透的范围和方式不断扩大,到上个世纪80年代,形成了核心层、紧密层和松散层,包括硕士研究生、双学位、本科、专科和成人教育5个办学层次,涵盖经管类和地学类的特色专业群(见图3)。
图3 20世纪80年代地经渗透特色专业群
随着专业分工的不断细化、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以及1996年、1998年和2003年三次专业结构大调整,形成了以地经渗透特色专业为核心层的新世纪地经渗透特色专业群(见图4)。从办学层次上看,主要有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两个层次,但是,地经渗透特色专业群的规模明显增加,主导特色专业也由上个世纪80年代的3个专业发展成为6个,包括1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和5个本科专业。
地经渗透特色专业群具有以下特点:
(1)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在办学早期,学科之间的渗透并不明显,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实践部门对地经渗透的需求逐渐增加,尤其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校开创了国内首例矿床经济评价“北京首钢迁安铁矿经济评价”,此后,地球科学、经济学、管理学三大类学科之间交叉渗透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推动了地经渗透专业的发展。
(2)专业设置的地经渗透。
在专业的设置上,学校曾经开设有地经渗透的地质财务会计和地质计划统计2个中专专业以及地质经济管理、地质技术经济、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双学位专业(地学类的本科毕业生再学2年经管类的课程,获得经济学第二学士学位;经管类毕业生学2年地学课程,获得地学第二学士学位),目前开设的地经渗透专业仍有土地资源管理、宝石及材料工艺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硕士专业。
图4 新世纪地经渗透特色专业群
(3)人才培养方案的地经渗透。
在人才培养方案上的地经渗透主要表现为地球科学类的专业开设经济类、管理类的课程和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开设地球科学类的课程,如1991年培养方案修订时确定的地学类和经管类课程交叉不低于10%,而地经渗透专业相互交叉的理论课时超过20%。如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设地学课程的学时达到22.6%,地质财务会计、地质计划统计专业分别达到20.3%、27.8%。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地学类的专业在公选课中必须修完经济类、管理类的两门课(4学分),而经济类、管理类的专业必须修完地球科学类的两门课(4学分)。同时,学校也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地经渗透,如经济管理类专业安排有地学方面的实习、实践,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安排有2周的野外地质地貌实习。
(4)开设地经渗透课程。
各专业开设的课程中有不少课程属于地经渗透的课程。如“资源经济学”、“矿产经济学”、“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矿产资源管理”、“土地经济学”、“勘探采掘企业会计”、“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勘探采掘企业财务管理”等课程。
(5)教材及辅助教材的地经渗透。
学校非常重视地经渗透教材及辅助教材建设。中专时期,所开设的地经渗透课程“地质勘探计划”、“地质勘探统计”、“地质勘探会计”都有油印教材,还编写出大量的参考资料、习题集和大作业。河北地质学院时期、石家庄经济学院时期,学校除了印刷出版校内教材以外,还积极鼓励教师公开出版教材,如1979~2002年公开出版的教材有《地质经济管理概论》、《统计学基础与地质工作统计》、《地勘单位管理学》、《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地勘单位定额管理》、《地勘单位经济活动分析》、《地勘单位经营计划管理学》、《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等。
参考文献
[1] 高伟云.质量·特色·创新: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33-136.
[2] 林年冬.地方专业建设的路径选择[J].理工高教研究,2005,(3):71-73.
[3] 王秀明.试论新形势下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思路 [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0-74.
[4] 蒋笃运.产业结构、专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问题[J].中国大学就业,2006,(8):8-11.
[5] 地经渗透特色专业群的形成与发展[J].教育教学实践,2010,(1):8-1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372 (2012)02-0033-05
收稿日期:2012-02-03;修回日期:2012-04-14。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项目“普通高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理论与实证研究”(08020188)部分研究成果;石家庄经济学院教学改革基金重点项目“微观经济学”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2010J02)。
作者简介:吴文盛,男,教授,主要从事资源经济、文化经济、产业经济、高等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Group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U Wen-sheng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Shijiazhuang 050031, China
Abstract:Ii is the objective law for specialty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lack of specialty characteristics to the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and then to the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groups, from a single-level characteristic professional to multilevel characteristic professional group. So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speciality group will help improve core competenc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ecialty groups covers the core layer, intermediate layer and outer layer. The core layer which is in the core position is constituted by one or more main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The intermediate layer which is constituted by supportive characteristic specialties; And the outer layer is constituted by many connective characteristic specialties. Among them, main characteristic speciality decid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racteristic speciality group. The formation power of characteristic speciality group comes from pulling forc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o talented person demand, the market competition pressure and internal propelling forc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ulling force and the propelling force combine to form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group of the type of natural evolution, and the pressure of competition and the internal propelling force combines to form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group of the type of plan cultivation.
Key words: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group; system constitution; formation condition; formation power; formation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