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创新文化构建的混合学习模式

2012-04-18 01:24杨伟峰夏筱红
中国地质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

杨伟峰,夏筱红

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教育论坛

互联网时代创新文化构建的混合学习模式

杨伟峰,夏筱红

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摘 要:本文通过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对地质工程专业的课程进行辅助教学设计,以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有效整合课堂教学、网络信息资源,多因素共同构建大学生创新文化的混合学习模式。通过教学实践,这种混合式学习模式目标明确,顺应时代潮流,可操作性强,将有利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创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混合学习模式;专业学习;创新文化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其竞争的核心仍在于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我国在各级教育阶段都提出了创新教育模式,而在教学科研并重的综合性高校,有关创新教育的思潮更是风起云涌。而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急剧扩张的21世纪,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约而同从网络信息中充实自己。“是什么决定我们的未来?互联网和教育。在方兴未艾的新经济大潮中,谁把握了互联网,谁就掌握了未来;谁开创了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谁就会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互联网领域领先厂商思科系统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钱伯斯如是说。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互联网正以它无限的容量、广阔的覆盖面、交互和定制化特色,迅速改变着传统,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生活、娱乐和学习。

诚如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所言,大学“面临极大的挑战,应当经受前所未有的变革和革新”,而课程发展是其中人所共知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激发学生自主上网学习,从网络繁杂的信息中为既定目标有序地收集和处理信息,并整合学习资源,超越课堂,为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提供更广泛的知识支撑,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探索。这需要把学生上网最喜欢的娱乐交友兴趣转出一部分投入到有内涵的专业研究网络互动中来。然而,没有好的课程教学设计和激励措施,很难取得应有的效果。诚然,从大局上看,大学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必须在学制、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修课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本科生教育的个性化,需要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1]。但从具体实施看,教师前瞻性的课程教学设计,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自律性、投身专业的志愿精神,以及校园通畅的网络信息资源和专业知识的丰富程度,这三者在教学体系中的整合程度是取得效果的关键问题所在。

一、网络环境下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培养创新人才,就不能缺少创新型教师。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有意识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即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沟通教学模式。在网络信息参与条件下,教师的地位、作用发生了变化,不再以教学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然而,纵观国内外各阶段教育发展,网络技术始终是一个热门词汇,总结近40年来教育信息化成果,人们看到的是,新技术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

分析认为,互联网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其海量的资源和可交互式信息往来使得学习成为自然的事情。但是,要想利用网络资源使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发生,而不是漫无目的的网络漫游,其资源的选取显得尤为重要[2]。互联网搜索引擎得到的是所有资源贡献者的纪录,而他们基本上并不对内容的正确性负责,如何使学习资源具有系统性、权威性、趣味性和延伸性,网络资源的设计就很重要。而教师在积累大量传统教学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设计网络教学资源,将集中地点的传统授课转变为学生可以选择不同时间地点进行不同内容学习的自主学习行为,起到激励和约束作用的就是教学资源的科学合理设计和学生的学习目标。传统观点认为,网络环境下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学,辅以网络教学专业资料信息,接受教学辅导(面授、利用CAI课件、收听收看音像教材),完成作业,单元性的总结,自学新一单元的课程。这是一种误解,这只是从教学形式上改善了教学学习环境,但并没有从实质上改变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志愿学习的精神,以及进一步的专业探索和创新精神。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博而专的知识储备是前提,而对知识融会贯通的智力和能力是创新的基础,而创新意识则是对知识运用并延伸其功能的催化剂,而对创新价值的积极进取和执著奉献精神则是创新人才竞争成功的精神砝码。这几个要素缺一不可。而作为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的高校教师,其新的教育领域的作用在于,为学生提供轻松易行的科研学习气氛以及自由、独立的发展空间。

基于此,在地质工程专业“岩土钻掘工程”这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如何唤起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至于使内容流于表面或陷入晦涩,教师的教学设计显得尤为关键。笔者通过多年教学摸索和自我调整,采取了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混合学习法。一方面课堂授课肯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通过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以及同学间集体学习和讨论,有利强化学习氛围。一方面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支持,根据该课程的实践性强、应用性广、专业交叉的特征,搜集资源并制订多种学习模块,构建理论与实践课程学习平台,分散学习目标。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研究方向并进行人员组合。利用网络等一切可利用资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启发学生自觉设计、处理问题的开拓能力,这一作用可称之为个性化教学设计。在学生接触新的学科,新的学习单元时更显重要。这一任务仅仅依靠CAI课件和音像教材是难以完成的。现以该课程教学设计中的一个环节—模块开发为例(表1),说明教师的指导作用对课程的重要性。

表1 “岩土钻掘工程”课程主题模块设计

由表1可知,这些主题相较课本内容都有所提炼,比较偏学术性,在初次接触课程的学生眼里可能有些茫然。然而,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考察合理,学生有足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动力,对课程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入和开放。表1中的核心内容部分,需要教师系统讲解;而工程实践部分,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感悟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和生产实践更好地消化核心内容;在拓展部分,需要教师提供创新性的指导思想,在实践学习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学科交叉,发扬创新学习精神,提升专业研究深度和广度,丰富自己的学习体验。可见,信息技术与教学设计理念的整合能够使复杂、抽象的科学现象具体化,能形成丰富的、可执行的学习体系,从而促进对复杂科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课堂上,教师依据学生整理的有关信息,进行深入讲解和总结,在讲授基础的前提下,积极展开组间讨论,通过工程案例分析,室内实验、野外实习,并进行课外辅导等,鼓励学生在“求索”中学会全面考虑问题。因此,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应是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更多的启发和评判来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培养学生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调自律性的重要性

关于自主学习的定义,从上个世纪开始国内外就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认为,自主学习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自我规划及自律意识,自主判断和自主解决疑难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3]。这些能力在信息和网络教育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对学生显得尤为重要。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上网时间逐年增加,其上网最常做的用于学习的事情是搜索、下载各类资料、收发电子邮件和交互讨论疑难问题。可见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对网络依赖性强,但是也有认为网络资源的开放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质量无法保障,因此利用网络环境如何保证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质量,是关键问题之所在。

综上所述,结合网络环境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即通过传统课堂的教学启发,充分运用网络技术设计,使学生自主进行网络和课堂混合学习[4],通过个性化学习和实践,能对混合学习进行自主管理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对课程的激情和奉献精神,也就是一种有着自愿精神的学习。

围绕“岩土钻掘工程”课程,学生通过混合式自主学习,在学校激励政策的引导下,取得了一些成果。如通过对钻掘系列课程的系统学习,对定向钻进钻具和工艺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对城市地下工程中敏感地层施工方案进行变形位移数值模拟并以专利和论文形式发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吸收新知识,运用新方法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大学生课外科研活动中,学生普遍积极参与课程相关科研训练项目,如参与教师科研团队,进行煤矿开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基坑开挖地表变形监测分析,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等,使学生学以致用,用中求学。不仅如此,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这种跨越式拓展学习使得本专业学生论文质量不断提高,运用各种理论和方法进行交叉分析和设计已成为深入理解专业的最佳方式。这些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课程教学设计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高度关联性。

三、网络信息资源与创新性文化培养

如何使我们的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声筒,使我们的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收藏家,而是有意义的创新文化的载体,这要内外兼修大学学习的创新环境。在外部环境上,提供足够多的信息选择,激发学生在专业领域因了解而产生的自信和兴趣,社会和学校有义务来保证教育权利的畅通和人性化。在内在环境上,要有对创新的正确导向认识。

因此,互联网时代大学专业学习创新文化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构建[5]:一方面教师在课堂讲解中不要一味以课程知识为主,应当规划出一部分时间进行网络资源获取途径的培训。如给学生推荐一些本专业权威网站,权威专家的研究成果,一些极富实践性信息的论坛,外文参考文献网站地址等等,使学生能尽早投身专业,了解行业发展态势,激起对学习的爱好和热情;另一方面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系统,建立助学体系。对于自主学习的学生来说,网络环境是至关重要的,那是他们自主学习的场所。

在美国各大高校,校园内学生可根据自己的ID卡在任何房间任何一台计算机上进行免费信息检索;而且北美20所大学图文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文献查阅;学校配有专门的计算机教学维护系统,为学生提供服务。中国目前也渐渐朝这个方向努力,但上网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一项自我的投资,作为学校可以设置网络文献查找、软件分析讨论课,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同时也可以高效实施教师在网络资源利用的引导作用。既可以满足学生的查找和软件操作要求,避免普通课堂上学生集体失语、无话可问的情况出现,也鼓励专业教师将教学、科研可用的资源和学生感兴趣的学习资料紧密结合,这样的益处是单纯开设某一门专业文献课程、数值分析课程所不能比拟的。在“岩土钻掘工程”课程教学中,通过在课堂上简单培训学生进行专业文献查找、计算机数值模拟等实际操作,学生们对系列专业课程有了深刻的体会,并能产生自己的见解,能在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中继续应用,甚至在毕业设计中也广为应用,这也在总体上强化了课堂教师授课的重要性。

四、结语

美国卡内基说过:“大学本科教育是否成功与校园生活的质量有关系。它与学生在校园内度过的光阴和他们所参与活动的质量有直接关系。”地质教育正如赵鹏大院士所言:“地质理科不是单纯的理科,地质工科也不是单纯的工科。因此,知行相济的教学方式是地学工科教学的必由之路。”[6]

“岩土钻掘工程”课程实践表明,以课堂理论、实践教育和网络信息进行的混合学习目标明确,顺应时代潮流,可操作性强,不仅开启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大门,对后续专门课程有所裨益,而且通过教师有益的引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志愿精神以及网络信息资源利用这三要素的整合,一方面消除课堂“填鸭”的被动学习和网络信息泛滥、学习目标散漫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提升学习的视角和网络利用质量,并形成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专业混合式学习创新文化,使大学真正成为人生的加油站。

参考文献

[1] 顾建民.整合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重建本科教育的新范式[J].外国教育研究,2002,29(5): 59-60.

[2] 宋德如,张晓旭.论网络教育的负向效应及其纾解[J].电化教育研究,2002,(10):67-70.

[3] 何振炎,黄成忠,谢国波,等.在网络环境下提升继续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8,8(1):13-15.

[4] 刘仁坤.网络环境下教学方式与教师作用的探讨[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1,82(4):24-26.

[5]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7.

[6] 赵锡奎.遵循教学规律办地质教育,力推知行相济育地质人才—地质工科教育教学杂谈[J].中国地质教育,2006,(1):30-3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372 (2012)02-0029-04

收稿日期:2012-03-16。

基金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项目;中国矿业大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201017)。

作者简介:杨伟峰,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地质工程与灾害地质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Construction of Blended Learning Mode in Innovation Culture under Network Age

YANG Wei-feng, XIA Xiao-ho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Abstract:Taking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that aid teaching system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Geology Engineering specialized course as a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blended study mode in professional course, which is effective integrated of classroom teaching, network virtual resources and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means. Through teaching practices, the blended study mod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ear goal, following the time tide and strong operability, the diversifi ed teaching is benefi cial to the innovation culture’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blended learning mode; professional study; innovation culture

猜你喜欢
网络信息资源
分析网络信息资源在煤矿机电管理中的运用
关于网络信息资源聚合技术及其标准化的探讨
浅析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方式
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利益关系网络识别研究
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问题分析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方式研究
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利用策略
浅谈网络信息资源整合
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