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传强 杜成寿 李玉琼
(长江水利委员会陆水枢纽工程局,湖北陆水 437302)
基于科技创新的工程项目管理
熊传强 杜成寿 李玉琼
(长江水利委员会陆水枢纽工程局,湖北陆水 437302)
广州市番禺区新砺江水闸工程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重点配套水利工程之一。面对地质条件复杂、技术要求高、工期紧诸多困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管理措施为保障,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全面实施项目管理,及时做好管理过程的PDCA循环,有效地保证了该工程综合目标的实现,并荣获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
水闸;项目管理;施工进度;质量管理;安全风险;风险管理
广州市番禺区新砺江水闸地处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位于砺江河与珠江的莲花山水道出口处,是砺江河水系综合治理的关键性工程,也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配套水利工程。左岸是厂房区,右岸为广州亚运会沙滩排球场及景观岸带。因此,工程直接影响到环亚运村的砺江河河滨景观水位及整个亚运村的水生态环境。
工程合同金额为1.08亿元,合同工期为2008年12月9日~2010年12月31日,主要项目有水闸、船闸、管理楼及附属设施3个部分。其中,水闸共设5孔,单孔宽为9 m,闸室段总宽为54.4 m。
该工程处于典型的珠三角复杂的地质深厚软基区,施工风险极高,且施工难度大、强度高。一旦没有提前做好风险预控措施准备,就无法保证工程在亚运会开幕之前投入正常使用。因此,必须充分了解施工特点和难点,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1)工期紧迫。新砺江水闸工程于2009年2月23日开工,前期受征地、移民、封航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施工一度受阻,而工程必须在2010年9月底完成,工期只有18个月,比同类型水利工程定额工期压缩了2/5。其中混凝土浇筑有效工期6个月,闸门金属结构、机电设备安装有效工期3个月。
(2)施工强度大。主要项目的工程量大,在6个月时间内必须完成,包括水泥搅拌桩38.27万m,现浇混凝土工程量 4.2万m3,钢筋制安2 880余t,模板制安 5.25万 m2。
(3)地质条件复杂。河床下为深达12~15 m的淤泥层,且遍布工程所在的上下游河道。淤泥粘性土层的地质物理力学特征值极小,地基承载能力低,抗滑、抗剪能力差,灵敏度高。一旦受到扰动,其原有的强度就会迅速丧失,极易发生诸如滑坡、坍塌等工程事故。
(4)施工组织难度大。20多个分部工程同时施工,且正处于亚运会各种配套基础设施全面铺开时期;左岸是集装箱厂房,右岸是在建的亚运比赛场馆,客观上造成施工场地异常狭窄,给现场交通运输、施工场地布置、施工组织协调带来较大难度。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对项目方案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创新计划:
(1)针对该工程的难点和特点,从技术、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管理策划,对关键的围堰施工、深基坑开挖、岸坡支护等技术难点,以及多工种、多专业的平面及立体交叉等施工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创新。
(2)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成立“质量、安全、环保”组织机构,制订一系列管理制度,并组织检查和监督其落实情况,实施PDCA循环管理。
(3)严格执行“三标一体”管理体系,将其管理理念和程序文件渗透、融入到工程中的每个环节,规范施工行为。
(4)编制质量《创优计划》,成立多个QC活动小组;以《创优计划》为指南,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5)依托科研院所技术平台,大力开展科技创新,结合地质情况,优化设计方案。
(6)采用节能环保材料,保证了该工程与亚运村环境的协调性,实现了绿色施工。
该工程主要项目工程量大、强度高。在6个月时间里,混凝土浇筑强度需达到7 000 m3/月、钢筋制安效率应达到600 t/月,因此,面临着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及施工组织协调等方面的挑战。
(1)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加快施工进度。该工程共包括20个分部工程,为保证各工序能按期完成,通过分析研究,使各工序合理搭接,增加施工面,采用平行作业、流水法施工,以此提高施工进度。同时,加强技术管理,编制仓面分仓作业计划,制定施工方案及作业指导书,有效地解决了多工种、交叉作业问题,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2)改变施工辅助加工厂的布置形式,加快混凝土浇筑进度。工程距亚运村沙滩排球场约50 m,因此,施工辅助加工厂的设置受场地、道路、运输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为提高混凝土浇筑辅助施工进度,根据现场条件,因地制宜,将辅助加工场直接设置在施工道路旁的空地上,就近解决了模板和钢筋制安、止水片等的加工,使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免去了多次装卸、倒运问题,从而压缩了辅助工序时间,加快了混凝土浇筑进度。
(3)混凝土制作商品化,缩短其生产时间。混凝土浇筑工期仅6个多月,月浇筑强度需达7 000 m3。如果在短时期内自建混凝土搅拌站,则将会严重影响工期。为保证合同工期,改变了传统的自建混凝土搅拌站方式,选择商品混凝土搅拌公司作为水闸混凝土供应商,从而缩短了混凝土生产的时间。
(4)优化围堰施工方案,缩短施工工期。施工围堰是新砺江水闸工程面临的第一道难题,是工程成败的关键。原设计方案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根据理论计算和施工经验,对围堰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采用土工软体排、多级反压平台、膜袋牛皮沙、土工布保护层、膜袋混凝土围堰护坡组合新技术(为国内首创);在堰体填筑时,采用分期填筑、预压固结组合方案,解决了沉降变形、防渗、防冲等一系列难题,保障了基坑内施工项目有序进行,围堰施工工期较原设计方案缩短了近2个月。
(5)优化方案,缩短基坑开挖时间。原方案采用陆上开挖,这样对施工进度不利。经过认真研究和方案比选,决定采用基坑水下开挖及水下置换回填砂垫层的施工方案,因而较好地解决了软土基坑开挖的垮塌问题,同时也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使工期提前了46 d。
为创建优质工程,项目部注重科学管理、科技创新,采取事前调研、评估和策划,事中控制,事后总结、改进等措施,建立了良好的管理机制,实现了质量目标。
(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实施“三标一体”管理。设置三级质量管理网络,完善质量管理检查制度,实行各级岗位质量责任制;严格执行“三标一体”管理体系的程序文件;实行三级交底制度,对每个单元工程和每项管理工作均实施PDCA循环管理。2011年年底,该项目部作为外审的重点审核单位,顺利通过了“三标一体”复核评审。
(2)编制质量《创优计划》,实现优良工程质量目标。项目部编制了质量《创优计划》,对工程资料、工程材料、机械设备等都制订了详细的创优措施,并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保证了创优目标的实现。2011年6月,通过了工程竣工验收,并经质量与安全监督机构核定,新砺江水闸工程项目质量等级为优良。
(3)实行施工过程控制,加强质量跟踪检查。为实现全过程管理和控制,工程实施前,严格执行施工图三方会审制度和技术交底制度;针对基础开挖、搅拌桩和管桩、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等关键工序,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加强外观质量控制,增加投入优质模板,加强模板的制作安装质量控制;严把原材料、施工工艺关,保证施工质量,避免返工现象;施工前执行三级技术交底制度,施工中严格执行三检制,即自检、互检、交检;项目部设置专职质检员,施工班组设置兼职质检员,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层层检查、层层把关,把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4)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实施管理创新。大力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把QC小组活动贯穿于整个工程管理中。成立了多个QC攻关小组,解决施工中发现的问题和难点,确保施工质量。其中,陆水卓越QC小组荣获“全国水利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活动小组“称号。
(5)采用环保新材料,实施绿色施工。为增加与亚运村周边环境的协调性,施工中大量采用新型生态环保材料,如土工布、土工软体排、土工膜袋、三维植被网草皮护坡等,在岸坡扶壁式挡土墙后设置土工滤水网;右岸护坡采用三维植被网草皮护坡,外江围堰采用模袋混凝土护坡,岸坡防护和护坦、海漫采用格宾石笼。施工管理中,严格执行“环境管理体系”的程序文件,真正实现了绿色施工。
(1)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了项目经理为第一安全责任人,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各作业班组兼职安全员等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严格执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管理。
(2)落实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生产目标,制定“安全奖惩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结合工程特点,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隐患排查等常态工作,定期召开安全例会,进行安全培训;设置安全警示、标识;配备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
(3)控制重大危险源。施工前进行重大危险源识别,对重大危险源中的基坑、围堰、高大模板、脚手架、起重吊装工程等项目,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审查,做好安全防护。充分应用监测技术,随时监测围堰、深基坑岸坡变形位移,并根据相应预案及时采取相应对策,保证基坑内以及高空作业类等项目的施工安全。
(4)软基坑开挖的安全风险防范。该工程地处软弱淤泥土层,施工中基坑开挖出现坍塌滑动乃至大的滑坡现象屡见不鲜。原施工方案对基坑开挖岸坡支护采取常规的“放缓开挖坡比、分层开挖、松木桩临时支护”措施。根据类似多个工程分析,认为初期施工方案风险大,现场可能出现坍塌滑坡,会对已完建的管桩形成剪切破环,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改为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与格栅式水泥搅拌桩组合处理深厚软基及边坡支护(为国内首创),确保了施工安全。
(1)为亚运会增光添彩。工程于2010年6月30日完成主体工程施工,2010年9月圆满完成施工任务,保证了亚运会的顺利召开。该工程的建成,使砺江河及亚运村保持了一定的景观水位,达到了蓄水美城的效果。
(2)优化施工方案,缩短工期、节约了成本。以施工方案优化为重点,有效应用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了施工质量,减轻了劳动强度,缩短工期66 d,节约资金100多万元。
(3)多项成果获奖。新砺江水闸工程荣获“2011~2012年度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荣获“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优秀项目管理成果”二等奖;该项目采用的《深厚淤泥软基建闸施工技术》荣获长江水利委员会2011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缩短新砺江水闸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工期》QC课题,荣获全国水利行业优秀QC成果一等奖(已推荐至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奖的评选)。
新砺江水闸工程在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实行施工前建立管理机制,做好项目管理的策划,编制质量《创优计划》,制定质量、进度、安全管理目标,编制一系列管理措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工程特点,结合施工条件,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实施PDCA循环控制管理,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实现绿色施工,从而提升了项目管理品质,保障了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成功地打造出了优质(大禹)工程。
TV66;TV512
A
1006-0081(2012)09-0034-03
2012-06-26
熊传强,男,长江水利委员会陆水枢纽工程局,副局长,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