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市水务局
2011年,哈尔滨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治水兴水战略部署,突出“三条红线”管理,不断深化“以水定城”发展理念,明确发展内涵,强化政策措施,累计完成水利投资64.7亿元,较上年增长24.9%,水资源开发和水生态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2011年1号文件,市委、市政府把水利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多次专题研究水利发展改革的实际问题,以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为总纲,把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上升为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研究并明晰了“以水定城”的基本内涵,努力实现以水兴城、以水富城、以水丽城,全力打造滨水名城。一是体现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理念,明确以河网水系定城市发展框架格局。在城市空间拓展上充分考虑水系格局和水资源的均衡利用,确立“一江居中、两岸繁荣”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北国水城”建设,构建城市发展骨架。二是遵循用水效率控制原则,确定以水资源承载力定产业布局。我们坚持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支撑,因地制宜发展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和环保型生态型产业,推进节水型工业和节水高效农业发展,加快千万亩粳稻基地建设,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三是凸显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内涵,以水生态修复促产业结构调整。我们积极推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快截污治污工程建设,还河流生命健康,以“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为核心叫响湿地旅游品牌,打造哈尔滨新的经济增长极。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水利工作会议部署,加快推动水利建设和发展,我们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强化领导。根据哈尔滨水利建设重点战略任务,相继成立了由市领导挂帅的“北国水城”、千万亩粳稻基地和“三沟一河”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为加快水利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出台政策。制定出台了《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在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基础上,结合实际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了水务管理、水利工程管理、水利投融资等多项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了支撑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三是深化改革。借助政府机构改革契机,理顺了城市供水、排水、污水治理管理体制,把市供水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排水事业管理办公室整合划入水务局,将哈尔滨供排水集团调整由水务局归口管理,实现了市本级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供排水集团实现扭亏为盈,2011年有望实现利润1亿多元,产销差由2010年的42%降到23%,位居东三省副省级城市第一。哈尔滨水务投资公司注册资本已增至129亿元,资产增值超过400亿元。四是加强监督。在全市建立了目标考核督办机制,将重点水利建设项目指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分别列入年度区、县(市)主要责任指标体系和全市绩效管理考核范围,由水务部门进行考核评价,有力促进了重点水利建设任务和最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实施。
大发展需要大水利,大水利需要大建设。我们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全力组织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一是“北国水城”建设初见成效。北国水城“两纵、四横、十八湖”水网体系的“第一横”发生渠开挖工程全面展开,完成发生渠以南支渠、长盈渠利民段共24公里,银水渠支渠通水见绿。建成4个湖泊,建设闸站10座、桥梁24座,征收土地52.3平方公里。北国水城样板区松花江避暑城完成总体规划并实施,横贯东西的北京东路工程将于今年5月全线通车。二是“百里生态长廊”建设初具规模。完成重点滩岛清障、退耕还湿20平方公里,金河湾湿地公园、大套子都市狩猎、阳明滩都市草甸、狗岛体育休闲、松花江森林公园等湿地景区建设陆续完成。成功举办首届“松花江湿地旅游文化节”,哈尔滨夏季旅游迅速升温,成为全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之一。三是超级堤防(景观大道)工程全面启动。松花江北岸全长100公里堤防工程开工,完成土方填筑29.16公里,呼口大桥完成总工程量的52%。南岸民主、巨源堤防建成道路24.36公里,友谊西路堤路工程竣工通车,成为我市第一条滨水景观路。四是“三沟一河”综合整治工程扎实推进。新建3座污水处理厂,铺设截污管线75公里,实现“三沟”全线污水收集,“三沟”清水水源和阿什河清淤工程相继启动,城市污水处理率由上年63.2%提高到80%。五是千万亩粳稻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制定了“扩稻”工程建设方案,组织各地新打机电井1 515眼、小井678 眼,建移动泵站114处,维修灌溉塘坝27处,渠道整修702公里,实现新增水田面积80 万亩,全市基本农田灌溉保障率提高到28.2%,为我市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奠定了坚实基础。六是水利管理和行业形象稳步提升。我们以开展“水利管理年”为契机,加强涉水领域和对外服务管理,通过出台相关制度、储备立法项目、狠抓行风建设,塑造了水利行业形象。我局先后荣获省十佳和谐机关、水利行业“八大突出贡献团队”和市委服务大战略十佳党委等称号,连续5年被评为行风评议最佳单位。
改革永无止境,今后,我们将主动学习和借鉴兄弟地市的成功经验,在省水利厅的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加快现代水利建设步伐,努力推进水利事业实现新跨越,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