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产业投融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2-04-14 00:51张志强
关键词:投融资

刘 勇, 张志强

(1.江苏广播电影电视局,江苏南京210087;2.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电影的诞生已有百年的历史,它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娱乐形式之一。电影产业属于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把电影作为产业进行研究的时间还很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都把电影看做一种纯粹的精神产品和道德宣教工具,严重地忽视了电影的产业属性和商业属性。

中国电影的市场化是在计划主义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大背景下,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被提上日程的。2002年,电影产业化的改革步伐才正式开始,产业发展的滞后导致电影产业投融资理论以及实践的缺失。与其他行业比较,电影改革无论在市场化还是产业化的道路上都相对滞后,电影产业投融资方面的系统研究更是无从谈起。

一、中国电影产业投融资现状

制约电影产业投融资的环节很多,有国家的宏观制度,也有行业管理的微观制度等等。电影产业投融资要大发展,首先必须要有适合它生长、发展、壮大的土壤。

(一)中国电影产业投融资政策。

电影产业具有高投入、重装备、高科技、高风险的行业特征。特别是在风险评估手段比较落后、抵御投资风险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电影产业很难对潜在的投资商产生有效的吸引力。特别是进入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资金短缺便成为世界各国电影产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普遍性问题。目前,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电影产业方面的优惠政策,重点解决妨碍电影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促进电影产业投融资的发展以及国产影片的生产和市场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产业优惠政策。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产业跟随国家宏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近年来,国家为扶持、鼓励电影产业的发展,通过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财税优惠政策,切实降低了电影产业运营成本。

对于文化转制企业,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海关总署曾给予多项税收优惠政策,如,从事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事业的单位转制成企业后,免征5年企业所得税;而对于政府鼓励的新办文化企业,免征3年企业所得税。

对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根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34号)文件规定,可在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在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房产税等税种上享受减免政策。

对于原来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文化单位,转为企业后,其自用房产、土地和车船将享受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的优惠政策;并采取对在境外提供文化劳务所取得的境外收入不征营业税,免征企业所得税。

对于政府鼓励的新办文化企业,依据《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31号)文件精神,从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对于从事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的电影集团公司(含成员企业)、电影制片厂及其他电影企业取得的销售电影拷贝收入、转让电影版权收入、电影发行收入以及在农村取得的电影放映收入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

对于进口的在全国发行的商业性影片,依据《进口影片管理办法》(文化部与海关总署于1981年10月13日颁布),应在进口时办理纳税手续。而对于进口的非商业性影片,应予免税。但对于非商业性影片,进口后经批准在全国发行的,则需向海关办理补税手续。

2、电影优惠政策。

电影投资风险大,国家在政策方面给予了一定倾斜。1996年3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和财政部就联合发布了《关于设立支持电影精品“9550工程”专项资金有关规定的通知》,设立了电影精品专项资金,每年从电视广告纯收入中提取3%,用于支持电影精品摄制。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电影管理条例》中进一步明确规定设立电影专项资金,对国家重点影片、少数民族影片、农村影片、儿童题材影片以及动画片进行长期扶持;并利用国债资金扶持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大型国有制片基地的改造工程。

电影享受的优惠政策还有:从进口影片收入中提取部分资金,用于电影制片、译制;对电影制片厂销售的电影拷贝收入,免征增值税;对电影发行单位向放映单位收取的发行收入,免征营业税;重点影片的创作生产,可个案报批财政补贴;对重点题材影片、科教影片等洗印拷贝胶片给予特殊优惠关税。

制片业在享受经济优惠政策的同时,国家还制定了管理规定,进一步降低了电影制片业的进入门槛。2004年8月10日开始实施的《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允许外资进入中国电影制片领域,维护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的制片者及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的实施,拓宽了电影制片业的投融资渠道,对促进电影片的产量以及质量都有积极的意义。

(二)中国电影产业投融资方式。

中国电影产业经过多年的探索,产业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在国家大的宏观环境和电影行业微观环境日趋完善、利好的大背景下,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投融资模式。

1、华谊模式:抢占创业板制高点。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创业板股票代码:300027),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娱乐集团,由王中军、王中磊两兄弟创立。兄弟俩因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而声名鹊起,从而全面进入传媒产业,投资及运营电影、电视剧、唱片、艺人经纪、娱乐营销等领域,并在其投资领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2005年两兄弟成立了华谊兄弟传媒集团。

2009年10月30日,深交所A股创业板刚一开市,华谊兄弟即以63.66元的高开盘价领跑28家首批上市公司,这一价格比28.58元招股价翻了一番还多。开盘首日,华谊兄弟盘中最高价91.80元,最低价63.58元,收盘价为70.81元,上涨147.76%。计划募资6.2亿元,实际募资12亿元,网上网下申购资金高达1 928.61亿元,超额认购达163倍①。

创业板上市是2009年出现的新鲜事物,能够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多在行业内处于垄断竞争地位,有一定的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创业板对于电影公司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是电影企业融资的一扇新窗。对一般中小电影公司来说,在A股上市的可能性较小,银行贷款需要抵押,贷款渠道也不顺畅。创业板主要吸纳的是具有新兴经济增长点的企业,电影公司大多数处于成长期,富有创意,盈利模式不甚稳定,经营风险较大,符合这一标准。电影公司要积极把握这个机会,要在企业信息披露、行为规范、财务管理等上市必要环节上,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在创业板上市。

2、光线模式:以贷款融资谋求上市。

光线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中国最大的电视节目制作和发行商,拥有10档日播栏目和1档周播栏目,共计5.5小时,覆盖全国307个电视频道。光线传媒每年主办五个著名

① 数据来源:网站www.people.com.cn.的娱乐颁奖礼和上百场地面娱乐活动,包括音乐、电视剧、时尚和模特四个专业奖和一个综合娱乐大奖。

2009年6月10日,由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向银行推荐,意向性授信2亿元的电影打包贷款从北京银行签约到光线传媒手中,这也是迄今为止金融业以版权质押组合担保方式为影视企业发放的最大单笔贷款。虽然获得了银行的高额贷款,但银行对文化企业贷款项目仍很谨慎,光线传媒的成功并不能说明中国电影公司全都能顺利地从银行获得贷款。光线传媒的融资模式仍然是上市,而且是创业板的上市。

与发行股票等其他融资方式相比,银行贷款的速度相对较快。只要企业向银行提供所需材料和手续,有的银行一周内就可以批下贷款。各个银行内部都有一套自己的授信工具,会快速地对贷款项目进行分析。如果需要贷款的金额较大,银行还会加速帮助企业运作。公司获得银行发放贷款资金的速度虽然很快,但同时公司偿还银行贷款资金的时间也会很快,一般2—3年左右。公司每个月需向银行偿还贷款利息,增加了公司运营的压力。而公司上市属于股权融资,没有短期还款的压力,这也许是光线传媒创业板成功上市的驱动力之一。

3、橙天模式:借壳上市促融资。

橙天娱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橙天娱乐)旗下拥有电影、电视制作、网络、广告公司等多个子公司。嘉禾娱乐事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禾娱乐)位居亚洲影院领导地位,有强大的制作力量和经验及遍布东南亚的院线网络,它还有庞大的版权库。

2007年11月,橙天娱乐成功收购嘉禾娱乐创始人邹文怀及其女儿邹重珩所持有的24.78%的嘉禾股份,橙天娱乐成为嘉禾娱乐的第一大股东,嘉禾娱乐公司内部由橙天娱乐的股东掌握。2009年7月20日,嘉禾娱乐召开股东特别大会,以85%的赞同率,通过了收购橙天娱乐旗下的核心业务——影视公司智鸿影视的决议,并宣布嘉禾股份公司更名为橙天嘉禾娱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橙天嘉禾)。嘉禾收购智鸿影视,名义上是嘉禾收购了橙天,但实质是橙天将旗下最优质的资产注入到已上市的嘉禾娱乐当中。当嘉禾娱乐更名成为橙天嘉禾后,橙天娱乐规避了种种繁琐手续,一步到位地成为合法的香港上市公司,完全实现了借壳嘉禾上市的计划,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娱乐公司。

借壳上市即买壳上市,又称反向收购,是拟上市的公司通过购买一家已上市公司的绝大部分股权,控制该公司,然后通过“反向收购”的方式注入自己的资产和业务,“改头换面”后成为新的上市公司。借壳上市作为一种便捷的上市方法,其运作的法规环境较为宽松,具有上市成本低、准入条件低、上市时间快、融资优势明显等特点,能避免直接上市的高昂费用与上市流产的风险。因此,像橙天娱乐这样“借壳上市”的资本运作方式不失为国内民营影视娱乐企业的一个效仿方向。而公司一旦“借壳上市”成功后,就可以采用增发股票、增值扩股、置换资产、合并收购等方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施展更多的资本运作手段,极大地增强公司资本运作的灵活性。

4、中影模式:国家队的领头羊。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影)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影公司、中国电影行业的旗舰,不仅覆盖电影制片、制作、发行放映、影院投资等各个环节,还涉及频道、动画、音像、地产、物业等多个行业,是集电影制片、发行、海外推广、对外合作为一体的“电影巨无霸”,在中国电影业界具有垄断性地位。

2004年中影开始计划在香港上市,后因中影性质特殊,融资很容易引进外资甚至改变控股方,而国家明确限制外资进入内地媒体业和娱乐业,所以上市一事就此搁浅。2005年中影进行实质性整合工作,核心制片业务分别与民营或境外资本结合,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股份制有限公司。2006年中影集团继续苦练内功、理顺内部机制、深化体制改革。2007年9月3日,国家广电总局下达《关于中影集团启动重组上市工作的意见》,同意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启动重组上市工作。此后中影进一步就企业上市的可行性展开调研论证,积极筹备上市的各项事宜。2010年4月,中影董事长韩三平向媒体透露表示,中影正在积极推进上市事宜,争当内地电影业第一个主板上市的意图显露无遗。2012年2月,北京环保局官方网站公示中影正在进行上市环保核查,显示中影漫长的上市筹备工作已接近尾声。

中影作为一个国有的大型文化企业,在中国电影文化领域体制改革和行业经营方面一直是领先者,其A股上市能壮大媒体行业的市值规模,有助于提高行业投资吸引力。同时投资者有机会分享电影行业在消费升级过程中快速成长的投资机会。但对中小电影公司来说,其在A股上市仍然遥不可及。电影公司首先要解决自身的一些制度问题,建立起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可能是电影公司最明智的选择。

如果说华谊兄弟创业板上市是作为电影产业进入资本化运作时代的信号,那么中影A股上市将会带动一批国有或民营的电影公司走上上市融资之路,是国产电影走向产业化道路的里程碑。

二、电影产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当前,国产电影产业的投融资渠道明显增多。国内外投资者进入电影业的热情空前高涨,跨国投资、国内行业外投资、风险投资、金融贷款、政府出资、电影基金资助、间接融资、版权预售、广告投入等,都成为中国电影业资金的重要来源。其中,民营资本、外资、港资等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带动了国内资金在电影创作中的运作,成为电影产业投融资渠道的主力军,推动了中国整个电影市场的繁荣。但和海外国家投融资状况相比,我国电影产业投融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国内社会投融资非专业化。

目前有很多的电影项目属于社会投资,这类投资的基本策略是小成本、小制作、小题材。一是个人拿着剧本寻找投资;二是社会上各地影视公司投资拍摄的影片与制片公司合作,制片公司出厂标、器材、摄影棚及人员;三是热衷于文化事业的各地领导或企业家投资。这类投资规模小,缺少专业化的运作和海外背景,在制作、发行和管理方面都缺少强有力的保证,很难取得很好的投资收益。

(二)单一电影项目的投融资。

电影是属于高风险的投融资项目,任何单一项目的风险和收益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电影市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很早就引入了组合投资的投资理念,避免了较高的投资风险,取得了稳定的投资回报。而中国电影市场,电影项目的投融资基本表现为单一项目的投融资,容易导致项目收益的不确定,只有少数电影项目取得高额回报,多数电影项目严重亏损,影响了投资者特别是行业外投资者的热情。

(三)制片业投融资严重不足。

电影产业的投融资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解决方向的问题,传统意义上电影产业分制片、发行、放映三个环节。国家宏观政策和行业政策放宽后,社会资本、国外资本原则上都可以进入电影产业的各个环节,但由于电影制片业投资风险大,再加上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对新建影院进行政策奖励(新建影院逐年全额返还缴纳的电影基金,共返还3年),这就进一步造成了资本向发行、放映业的聚集。截至2011年底,全国主流院线银幕总计超过9 000张,相比院线制成立之初2002年底1 024家影院、18 43张银幕,是飞跃的进步,中国影院建设市场已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而电影制片融资特别是中小成本电影融资却越发困难。

(四)国产影片赢利能力弱。

电影产业的收入,主要有城市影院票房、农村市场电影放映、电影频道、音像和网络版权、政府支持资金、海外版权销售以及衍生产品销售收入等7个渠道。我国每年发行的100多部影片中只有三分之一是赢利的,在整体上我国的电影产业赢利模式不成熟。正因为这样,许多社会资本都感叹“水太深”,也就是风险太大,不敢贸然涉足电影投资,电影产业资金困乏的问题也就越来越严重,投融资的矛盾就越来越突出。

三、电影产业投融资对策

根据国外的经验,当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时,文化产业将进入高速增长期。2011年,我国的人均GDP达到5 540美元,文化娱乐消费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而随着产业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电影也将获得一个更为乐观的产业前景。从可以预测的角度而言,在未来几年中,中国电影在产出方面是有可能持续增长的。

2009年,中国电影票房超过62.06亿元,占全球票房的比例由10年前的0.7%上升到3.1%,位居第8位。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首次突破百亿元人民币大关,达到101.72亿元,较2009年增长63.9%。2011年中国电影票房131.15亿元,较2010年增长28.9%。2012年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77亿元,与去年同期票房57亿元相比,同比增长35.1%。而在“十二五”期末,预计中国电影票房将冲击400亿,全国观影人次有望突破11亿,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电影产业不仅关乎国家经济,它同时还可以彰显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是关系到国家文化安全的资本密集型战略性行业。因此长远来看,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必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国家有必要对电影产业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探索建立完善一套有效的电影产业投融资系统。

(一)完善电影产业投融资体系。

电影产业的投融资体系建立的目标是: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机制市场化,建成与国际惯例接轨而又有中国特色的电影产业投融资体系。当前,随着电影投融资环境的改善,中国电影产业的融资渠道比起产业化改革之初已经大大拓宽了,但还相对传统和滞后,缺乏创新。中国电影产业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使得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以更好地拓展融资渠道,吸引投资人。

政府引导,设立电影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为解决电影产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短缺问题,政府应当发挥引导作用,在调动各方积极性、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广开投融资渠道的同时,不失时机地组建电影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中央和有关地方政府可以各自出资,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参股,设立电影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用于鼓励和支持中小电影公司,为中小电影公司提供竞争机会。2011年7月,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在北京成立,这是中国首支国家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该基金由中央财政注资引导,目标总规模为200亿元。

金融支持,拓宽融资渠道,推动产业链延伸。总体上讲,中国电影业的投融资渠道仍然存在不畅通的问题,要充分鼓励利用投资控股、金融信贷、资本融资等手段来进行电影融资,允许和鼓励达到条件的股份制电影公司上市融资,设立电影产业风险投资基金以使社会资本通过产业融资渠道融入电影产业。中国电影产业的价值实现途径过于单一,主要集中在票房收入上,电影后产品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加大电影后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推广力度,积极推动电影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在信贷政策方面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措施,探索版权、票房现金流作为银行信贷抵押的途径和方式,使电影产业得到更多的间接融资支持。

构造一批以国有资本为主体的电影产业投融资运营主体。对国有大型电影企业进行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使之成为电影产业的运营主体和投融资主体,能独自承担投融资风险。组建中央或地方电影产业投资公司,吸纳社会资本,成为国有资本绝对或相对控股的混合经济的电影产业投融资主体。制定国有电影公司上市规则,鼓励符合条件的电影公司上市融资。

(二)建立制片业投融资倾斜机制。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化产业迎来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期,这也是建立健全电影制片投融资机制的一个契机。2012年国家颁布《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的对接。推动条件成熟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

目前,国内外、业内外社会资本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介入中国电影产业,但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佳,版权交易不规范,电影制片业投融资还存在较大风险,缺乏风险投资机构和金融贷款机构的积极介入,中小电影制片公司还较难获得风险投资和金融贷款来完成电影制片。因此,国家有必要以税收等经济手段,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并吸引多元化的投资者参与电影制片投资,建立完善的电影制片投融资机制。

在政府的资金支持机制方面,目前的一些做法或许也有可改良之处。虽然我们已设立了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及电影精品专项资金,但专项资金对制片环节扶持的力度明显不够。前者重点放在对影院的建设以及放映设备的改造上,促进影院改善了电影放映环境和放映技术;后者主要是对优秀影片的表彰奖励上,促进了制片人创作更好更优秀的作品,但属于事后奖励。对一部电影的拍摄启动帮助有限。

(三)加强电影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当下中国电影产业投融资发展中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电影制片是内容产业的生产,电影的市场交易是一种版权经济。中国电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其产业链已日益延伸,开拓出可观的增值前景。但社会上也充斥着各种形式的盗版、盗播行为,并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极大地冲击了电影作品的合法交易市场,严重影响了电影制片方的生存。

国内各大电视频道为争抢收视率,所播出的电影节目绝大多数未经版权方授权;音像出版市场上的盗版光盘也屡禁不止;依靠新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媒体中,损害影片权利人利益的非法行为更是普遍,尤其在网络宽带视频业务中,肆意盗播和免费下载电影节目可谓触目惊心。种种盗版、盗播行为的肆虐,一方面与公民版权意识缺失有关,一方面是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违法成本过低,维权成本过高。

电影版权的拥有者多为制片方,电影知识产权的交易将直接影响到电影制片方的收益,对电影制片投融资的规模以及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电影制片业都将产生风向标的作用。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出发,政府要转变职能、改善公共服务,相关部门就要加大行政投入和司法力度,建立真正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如此,电影制片业的投融资发展才能逐渐扩大规模,为包括电影在内的文化产业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四)促进电影内容产业生产。

笔者认为,当前电影产业投融资首要关注的应是电影制片业,促进内容产业的生产。制片是电影产业链的源头,没有电影产品,其他一切都是空谈。

近年来,全国各地新建影院越来越多,越来越豪华,动辄五星级影院。新建影院的投融资风险小,准入门槛低,社会资本以及外资都被允许以各种合作方式或者独资经营建设影院。连续几年来国内城市电影院的建设一直成为国内外、业内外资本关注的热点。客观地说,国内电影院建设的高速发展,放映市场日趋旺盛,刺激了产业链上游制片业。2011年,中国生产故事片558部,产量保持世界第三,仅次于印度和美国①数据来源: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92页。。

在《电影管理条例》中,国家政策规定“各放映单位放映国产影片的时间不得低于年放映电影时间总和的三分之二”。国家还对进口外国大片实行配额限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每年引进国外电影大片由1995年的10部增至如今的20部。

2012年2月18日,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中国政府已经同意将在每年20部海外分账电影的配额之外增加14部分账电影的名额,但必须是3D电影或者是IMAX电影②数据来源: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98页。。

这些政策规定对国产影片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也越来越受到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反对。一旦取消这些政策限制,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条件下,国产影片与国外影片的竞争将会非常惨烈。影院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如何安排电影放映时间,他们会以票房收入为指针,而不会以某部电影的“国籍”为依据,到那时,我们如果再没有好的电影作品,外国大片必将蜂拥而至,国产影片将难以在自己本国的影院上映,更不用说走出国门。这样下去,中国影院建设得再好,只能沦为外国大片播放的窗口,成为国外影片的放映网。

因此,中国电影要做大做强内容产业,努力生产出既叫好又叫座的电影作品,才能吸引各类资本向电影制片业集聚,否则,中国电影产业就像是无根的浮萍,没有牢固的根基,缺乏抗风险的能力,电影投融资也将更加困难。

(五)实施电影走出去工程。

中国影视产品出口额占世界影视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还非常小,在世界影视产品市场的影响力还非常小。2010年,中国电影出口额为35.17亿元,而美国电影出口就达到212亿美元,是中国影视产品出口额的40倍以上③数据来源:李怀亮,万兴伟.中国影视文化产品“走出去”的问题与对策。。2011年,全球电影票房达到326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3%④数据来源: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95页。。电影的全球市场很大,而我国占领的市场份额却很小,积极实施电影走出去工程,不仅可以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文化,更可以吸引各类资本对电影产业的投融资信心,促进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国家和地方都采取措施,实施电影走出去工程。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完善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政策措施,推动开通开拓国际市场,逐步改变中国主要文化产品出口严重逆差的局面。根据这份政策文件,国家将支持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等出口,扶持优秀国产影片进入国外主流院线。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出口的政策,进一步推进国产影片出口工作,不断增强国产影片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制订了《国产影片出口奖励暂行办法》。办法规定“对于境内制片单位出品的影片按照该影片海外票房的千分之二给予奖励,对于境内外联合摄制的影片按照该影片海外票房的千分之一给予奖励。如果影片以卖断方式销售给境外影院、电视台、网络或音像市场,无法统计票房,则分别按照影片海外销售合同金额两倍的千分之二和千分之一给予奖励”。

文化大省江苏2012年通过了《江苏优秀文化成果奖励办法(试行)》,该办法主要用于嘉奖在全国性重要奖项中获奖以及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优秀文化成果。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优秀文化成果主要指在国内外重要平台刊发、展映、展播、展示和在国内外一流专业评奖中获奖的优秀成果。

(六)培养电影投融资管理复合型人才。

人才建设也是中国电影在突破投融资瓶颈时面临的一大难题。虽然中国的电影制作呈现上升势头,但本土制片人还未曾制作出与《哈利·波特》和《变形金刚》系列等重量级大片相当的叫座影片。同时,中国电影还缺少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熟悉投融资业务、深谙电影行业规律的职业经理人。例如,张艺谋拍摄的历史影片《金陵十三钗》,由克里斯蒂安·贝尔主演,截至2012年1月,该影片在国内的票房收入是9 300万美元,但还没有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外市场大规模放映,迄今通过小规模放映只获得了区区20.58万美元的票房。影视教育机构应培养面向影视业具有市场前瞻力、良好投资眼光、具备现代金融投融资理念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束语

综述前文,借鉴国内外投融资发展好的经验和做法,中国电影产业的投融资要从政府引导扶持和金融资本支持这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并着力发展。

政府引导扶持,设立投资基金。中央和有关地方政府可以各自出资,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参股,设立电影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吸收国内外各种社会资本,推动电影产业发展。

应支持、推动符合条件的电影企业通过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途径筹集资金,鼓励有条件的电影企业直接上市融资,多力并举为电影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中国电影产业的投融资发展通过政府引导扶持、金融资本支持这两个强大杠杆的推动,一定可以完善投融资体系的建设,促进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还要促进投融资向制片业倾斜,加强电影知识产权的保护,关注电影内容生产,以及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国内外各种资本投入电影产业,增强电影产业的融资能力。

猜你喜欢
投融资
投融资榜
投融资榜
投融资榜
投融资榜
投融资关注榜(2019.8.16-2019.9.15)
投融资关注榜(2019.5.15-2019.6.15)
投融资关注榜(2019.3.16-2019.4.15)
投融资关注榜(2019.2.16-2019.3.15)
投融资关注榜(2019.6.16-2019.7.15)
6月投融资关注榜(5.16-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