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刚
(山东轻工业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山东 济南 250353)
关于硫酸铜晶体的微型化学实验设计
王永刚
(山东轻工业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山东 济南 250353)
尝试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微型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硫酸铜晶体设计了两个微型实验:重量法测定硫酸铜晶体中水的含量、比色法测硫酸铜溶液的浓度。
微型化学实验;重量法;比色法
有些中学生认为化学难学,化学似乎离自己很远 ,费了好大劲却没有取得好成绩。这正反映了化学实验教学的不足,说明我们没有通过实验为学生开启化学之门,让学生从实验中得到启发与乐趣。
重视实验教学首先应从实验内容上下功夫。实践证明微型化学实验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化学能力[1],是丰富化学实验教学的良好途迳。为学生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微型化学实验是化学老师的责任,也是微型化学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作为交流探讨,本文介绍两个基于硫酸铜晶体[2]设计的关于化学计量的微型实验。实验简单贴近生活,但道理深刻,两种重要的化学计量方法在此得到了通俗化的阐述。
取一根25mL移液管,截取底部细长部分,并称其重量记作M1;然后在截取的细管中装入硫酸铜晶体并称其重,记为 M2,则晶体的质量为 M=M2-M1。把玻璃管放到石棉网上,用小火加热,并不断转动以防玻璃管破裂,使水分得到很好地蒸发。待蓝色消失后,稍冷却几分钟称其重为 M3,则水的质量为 M′=M2-M3。水分子的含量很容易算出。
看似简单的一个实验,要用到不少化学基本操作:如玻璃管的加工,小火加热操作等。既让水分子完全蒸发又不使水冷凝回流炸裂玻璃管,不容易。同学们对这个实验很有兴趣,操作也很认真。实验结果是一分子硫酸铜结合约5.2分子水,与课本上的数据很接近。更重要的是他们觉得得出个结论并不难,只要用脑子、多实验、勤摸索就能发现一些东西。通过实验同学们看到随着水分子的失去,晶体的颜色也由蓝色变成了乳白色粉末,看到了硫酸铜的真实颜色。由此看出晶体的蓝色是一个硫酸铜分子结合5个水分子的结果。乳白的硫酸铜粉末,和水结合就变成了漂亮的蓝色,的确是个奇妙的化学现象,同学们肯定有兴趣将来做探讨。
那么硫酸铜“溶液”颜色的深度是由硫酸铜的量决定的还是由水的量决定的?还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看下个实验。
称取15.0g硫酸铜晶体溶解在10mL水中,微热加速其溶解。取两个比色管,分别装入管深三分之一高度的硫酸铜溶液,然后把其中一个比色管加满水。从侧面观察,很明显两个管的颜色深度是不一样的,现在问,从上往下看两个比色管颜色的深度会有什么变化?
很多同学说加水后颜色变淡了,像果汁中加入水颜色变浅一样。是这样么?让我们看一下吧!在两个比色管下面衬白色的纸,在明亮的灯光下观察,结果发现两个比色管中的颜色深度是一样的。为什么?因为硫酸铜的总量没有变,管的底面积又是一样的,从上面看到的单位面积上方硫酸铜的量是相同的。由此我们可进行以下推理:两者所含硫酸铜分子数一样,即N1=N2,或c1V1=c2V2(N、c、V分别为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又因其底面积相等,可转化为c1H1=c2H2(H为管内溶液的高度)。这样就把溶液的浓度和溶液的高度联系起来,只要有一种已知浓度的参比液,便可以测得未知液的浓度。c1、H1代表参比液的浓度和高度,c2、V2代表未知液的浓度和高度。c2=H1c1/H2,这样未知液的硫酸铜浓度就可以求得。
以浓度为0.10M的硫酸铜溶液作参比液,取10mL加入一比色管中,同样取10mL未知液于另一比色管中,小心向颜色深的一个比色管中加水,对比两个比色管,使两管中硫酸铜溶液颜色深度从上往下看相同。只要量出两个管中溶液的高度便可解决问题。
我们常用的比色测定法是配制一系列标准溶液 (当然要在待测液的浓度范围内)作参比,根据颜色的深度,找出与待测液最接近者。本文所用的方法不同,但道理一样。加水调节使二者颜色的深度相同,在相同颜色深度下比较溶液高度,简单易操作,问题通俗化。往比色管中加水,从上而下观察,颜色深度没有改变,从中可以看到溶液的颜色深度是由硫酸铜的量决定的,与水的量无关。让学生从两个不同的侧面观察比色管:从侧面与我们生活中的感性认识相同;而从上面观察就是个新的视角,可以总结出一个好的分析方法。
[1]杨志华.探究微型化学实验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J].化学教与学,2011,(4):65-66
[2]李梅君.无机化学实验(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24-127
[3]林敏.硫酸铜晶体水含量的测定实验的改进[J].化学教学2010,(1):13-14
1008-0546(2012)03-0090-01
G633.8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2.03.040